魏逆 第271章 重术
热门推荐: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太过自律,垃圾技能全成概念级!
从天下第一开始投胎
快穿:短命女配不想做万人迷
包公探案
让我假装男友回家?我假戏真做!
女配快穿后,她风情万种
降妻为妾,慢走一步算我输
快穿生子系统,白莲花又美又撩
九龙殿内的诸公,是在讨论着岁末庙祭与各州郡上计等事。
本来这些寻常庶务都应该在太极殿的东堂讨论,但天子曹叡觉得在那边等待结果很无聊,便让公卿僚佐们转来了这里。
至少这里不如太极殿那般肃穆,设宴在殿外赏雪也不会有心理负担。
醉心学术且任职秘书监的王肃并不参合内朝之事,但他被天子点名来作陪,以备倏然有了题诗作赋的兴趣时可唱和作对。
所以他随驾进入九龙殿后,顿感尴尬。
不是乱入内朝的尴尬。
而是天子曹叡在对诸公的讨论做出定夺后,将一些无关紧要的僚佐遣归去了,然后就留下个别重臣对夏侯惠的上疏讲述各自的建议。
故而,在侍宦大声读夏侯惠的上疏罢了时,诸公都不约而同的朝着王肃这边撇了一眼。
王肃有种坐如针毡的感觉。
你们以目视我作甚?
我是夏侯惠的外舅没错,但此事我并没有参合其中啊!
当然了,他不可能出声辩解。
此时的他已经明白了,对将士班师行程了如指掌的天子曹叡,哪里是倏然有了在九龙殿赏雪的兴趣哦!自己今日被点名来作陪又是哪门子的恩宠哦!
幌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切都是天子有意为之,提前算计好了的。
对比误入的王肃,更郁闷的人是和洽。
因为被留下的诸公之中,除了这几日告病不朝的陈矫不在外,其余都是先前定论如何对丁谧录功之人。
之前他被抓了壮丁,今日是很倒楣的“恰逢其会”。
讨论岁末庙祭的事宜,领太常职的他怎么可能不列席其中呢?
而且,其他人在瞥了一眼王肃后,更是犹如前番那般齐刷刷的将目光落在他身上,坐等他第一个发表建议了。
这次倒不是诸公当天子之面,还敢将推诿之心摆出来。
而是太尉司马懿犹镇守在雍凉、司徒因董昭病故而空缺着、司空陈群卧榻不起已然好些时日不朝了,作为九卿之首的太常,和洽自然要率先作言了。
和洽算是倒霉催的。
所以,无比郁闷的他,不由在心中咒骂了刘放孙资几声。
号“专任”的中书省不乏擅权之事,这两个人平日里以态度强硬示人,今临事了,就想起庙堂班列尊卑有序了?
老匹夫!
奸佞之徒!
深吸了一口气,平缓心中愤愤之后,和洽冲着上位的天子拱手作言道,“陛下,老臣犹持前言,功过不相抵。”
“嗯。”
轻轻颔首,曹叡的鼻音微不可闻,刚想将转头往素来善揣圣意的刘放孙资看去时,却不料和洽说话大喘气。
“不过,陛下。”
“老臣窃以为,镇护将军表奏之中,如‘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天子宏器犹如天地,山川沧海不可及,不念旧恶、励人向善’等言,以及临末引李斯《谏逐客书》之言声称此举裨益社稷,颇为可取。”
“是故,老臣虽坚持天子诏令不可随意改,但如镇护将军辞让食户以封丁谧之请,未尝不可也!亦可彰陛下之器、申庙堂之威也!”
嗯,夏侯惠在上疏之末乃是如此作言的——
曰:
“臣惠尝闻‘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之言。前汉高皇帝不弃走卒狗屠之辈,遂有汉室四百年之祚;今朝武皇帝不拘一格降人才,遂成我魏室代汉承天命之基。陛下自即位以来,励精图治,有整顿时弊、振纲纪以固社稷之心、扫平天下不臣之志,何不循武皇帝旧例、择取李斯之益言,不以旧恶却良士、许功勋以赦罪人,延揽天下有识之士入彀为国效力,力争人尽其才、朝野上下戮力同心,是使灭蜀吞吴、毕四海克成大业,庙告武文皇帝之灵!”
“嗯!和卿之意,朕知矣。”
这次曹叡的应声,众人都很清晰的听见。
因为方才侍宦大声申读夏侯惠上疏时,就在最末一段,曹叡可是听得神往不已。
又或者说,但凡是有点进取之心的帝王,都会对毕四海克成大业、让青史重重着墨自己的身后名这种事情神往不已。
不过,他还是深谙帝王心术的。
为了让自己持续维持着高深莫测,他如和洽那般说话大喘气,又补了一句,“稚权虽行事鲁莽且久在行伍之中,然而诸公可莫忘了,彼年少时以文才扬名。奏对上疏之时,引经据典、以古喻今可谓信手拈来,诸公就事论事,毋庸理会彼慷慨之言。嗯”
言罢,曹叡目光在殿内环视,踌躇片刻,遂一改先前想问刘放孙资的心思,将视线落在了卫臻身上,“卫卿?”
陈矫不在,殿内众人当属他最耿直敢言了。
“回陛下,老臣略有异议。”
卫臻倒也不推脱,行礼径直作答道。
“丁谧昔日被罢黜禁锢,乃布告天下之诏也!是故,老臣窃以为,断不可赦其罪、授彼官职,以免有朝令夕改之嫌,令庙堂威严不复。而今,镇护将军愿分户求封丁谧、以全秦汉以降军功封侯之故事,庙堂若顺势许之,则可激励天下士庶为国征伐之心。”
“然而,细究之,此举亦有赦丁谧禁锢之嫌。”
“一如《韩非子》‘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之言。以老臣为例,犬子亦在罢黜禁锢之列,但老臣若想使之入行伍以求军功,不难为也!此中利弊如何取舍,老臣一时无断,不敢乱言有误圣听,还请陛下不罪。”
果然不负忠亮公直之誉啊!
缓过尴尬静静旁听的王肃,默默在心中感慨了句。
无他。
虽然卫臻声称自己一时无断,但在座之人都听出来了,他实则在反驳夏侯惠之请,坚持先前录功定论不可改。
殿内持续了好一阵的死寂。
还没有作言的人,耷眼拈须依旧面色如常,但心中如何作想就不得而知了。
对比之下,太常和洽反而成了最闲逸的人。
最先作建议固然顾虑重重,但也可以不理会后来出现的分歧了啊!
天子曹叡也在沉吟中。
微微蹙起的眉毛,眼角的皱纹被牵动偶尔晃荡下,让众人都以为,他正在对两种截然相反的建议权衡利弊中。
一时无断.
或许,卫臻的托词,放在天子的身上才最适当罢。
然而他们都猜错了,且还错得很离谱。
蹙眉与眼角皱纹在跳动,是曹叡在很辛苦的憋着笑意,卫臻的建议太可他的心意了!
没错,他是有遂夏侯惠请求之意。
但没有相悖的建议、坚持旧意之论,怎么彰显他这个天子的恩德呢?
黄金之所以值钱在于稀少。
同理,恩情之大在于来之不易。
那些被罢黜禁锢之人,若是没有历经多少转折就迎来了重新步入仕途的曙光,他们对此会好好珍惜吗?
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这个赐予曙光的天子,他们心中又能有几分感恩呢?他们的父辈在某些事情上,能支持或让步几分呢?
如果不能戮力同心,想要君臣相得,就只能在相互妥协中诞生。
而前提条件就是确保利益交换时,是对等的。
曹叡不想也不能将将自己的恩情给贱卖了。
“唉!”
终于压下喜意的他,语气感慨的叹了声,再度落在卫臻身上的目光饱含赞许,“老成谋国者,如卫卿是也。”
旋即,目光微移,“刘卿、孙卿?”
他们二人素来共进退,不管是曹叡还是公卿都习惯了,问事时也直接当成一人。
果不其然。
刘孙对视一眼,孙资略微点头,刘放便垂首作答道,“回陛下,臣与中书令皆附太常之议。”
剩下的蒋济与卢毓也不再让天子一一发问便出声了。
蒋济选择附议卫臻,而卢毓则是赞成和洽之言。
为了顾及王肃的感受,天子还特地问了嘴,而王肃选择附和了卫臻之意。
刘孙视作一,陈矫告病缺席,让两种建议持衡。事情最终如何作定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天子的一念之间。
所以曹叡又开始努力抑制笑意了。
持衡的僵局,最是符合仲裁者的利益不过了。
原本让众人对既定之事复议,是他做好给丁谧封侯的准备,但卫臻无有私心的公亮作言,让结果变得更完美。
如此,就让事情好好发酵一段时间罢!
反正夏侯惠已然知晓他的心意了,定会再次上疏与诸公力争到底的。
好事多磨。
每多磨一次,期待就多一分。
时间也是最好的催化剂。
每多拖延一日,就能让他的恩情加重一分。
“既无定论,便且暂罢吧。”
静默了片刻,再次压下心中喜意的他,随意寻了个理由搪塞罢了内朝,“岁末诸事繁琐,诸公当悉心任之。”
“唯。”
众人起身恭送圣驾,各自忙碌去。
无有庶务缠身的王肃,出宫归到家中,直接无视了子女与管事的问安,大步走入书房铺纸研墨、提笔作书信。
松烟墨与纸张都是女儿送过来的,书信是给女婿的。
他以年关将近的名义,让他们翌日过府归省。
今日他无端被牵扯入内朝,完全是夏侯惠之故!
虽然他也知道夏侯惠根本不知情,一切都是天子曹叡所为,但他能去怪罪天子吗?
外舅也是父。
他想责骂女婿几句出气,不是理所当然吗?
当然了,他真正的意图是想将在九龙殿内的结果以及细节,如谁反对谁赞同、以什么理由反驳等等,都一一转告夏侯惠。
他已然明白自己的角色了。
天子曹叡让他误入内朝的目的,就是想让他给夏侯惠传话!
九龙殿内众人不约而同的瞥了他一眼,也正是知晓,夏侯惠必然会从他口中得悉殿内讨论的细节。
这种感觉很不好。
他是大儒,此生的追求也是想让自己的学说被世人冠为“王学”。
一如郑玄的“郑学”那般。
但今因夏侯惠之故,他竟被迫当一回私下嚼舌头的匹夫!
颜面之伤、羞恼之忿,犹如那卡在喉咙里的鱼骨,既咽不下去也呕不出来,甭提有多难受了。但最憋屈的是他很清晰的知道,无论自己如何不能忍都要照办。
君命不可违。
是啊,一切都要归咎于天子曹叡。
就连夏侯惠也一样,上疏异议庙堂录功,也是依照天子心意而为之。参与过诸公讨论的王肃,再回想起九龙殿外天子与夏侯惠的对话,就能做出结论了。
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天子要做什么。
但他晓得“道”与“术”的区别。
老子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庄子曰:“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君君,臣臣。
君有君道,臣有臣道。
协助君王安邦定国的臣子,怎么能被玩弄于股掌中呢?
不惧上下离心邪!
天子曹叡深谙帝王心术,但也太深谙了,以致忽视了道、离帝王的根本越来越远犹不自知。
思绪转到这层的王肃,回想起这两年洛阳与许昌兴建的楼宇宫殿、公卿百官谏劝皆弗能改天子曹叡心意时,顿感意兴阑珊。就连面对刚刚作好的书信,都倏然觉得自己迁怒夏侯惠的做法,很幼稚很无智。
徒劳而已不是?
夏侯惠也身不由己不是?
唉,罢了罢了。
且稚权离京师近两岁了,连儿子都没有见过,自己何必扰了他难得归家与妻儿团聚之乐呢?
随手将书信捻成一团扔入火盆中,复取数张逐一铺展在案,王肃阖目回想九龙殿内的细节片刻,便执笔点墨一一录上。
好一会儿,他才放下毛笔。
旋转手腕缓解疾书的僵硬片刻,等待墨迹干了之后,便将蝇头小字布满三张纸的书信叠好装入封囊,高声叫唤,“来人!”
“将此信送去博昌亭.哦不对,是令支侯府予夏侯稚权。若稚权不在城内,便前去石泉松林那边。不可让他人代劳,务必要亲自交到稚权手上,晓得了吧?还有,天寒难行,你带两三个扈从照应吧。”
“唯。”
“郎君宽心,老仆晓得轻重。”
本来这些寻常庶务都应该在太极殿的东堂讨论,但天子曹叡觉得在那边等待结果很无聊,便让公卿僚佐们转来了这里。
至少这里不如太极殿那般肃穆,设宴在殿外赏雪也不会有心理负担。
醉心学术且任职秘书监的王肃并不参合内朝之事,但他被天子点名来作陪,以备倏然有了题诗作赋的兴趣时可唱和作对。
所以他随驾进入九龙殿后,顿感尴尬。
不是乱入内朝的尴尬。
而是天子曹叡在对诸公的讨论做出定夺后,将一些无关紧要的僚佐遣归去了,然后就留下个别重臣对夏侯惠的上疏讲述各自的建议。
故而,在侍宦大声读夏侯惠的上疏罢了时,诸公都不约而同的朝着王肃这边撇了一眼。
王肃有种坐如针毡的感觉。
你们以目视我作甚?
我是夏侯惠的外舅没错,但此事我并没有参合其中啊!
当然了,他不可能出声辩解。
此时的他已经明白了,对将士班师行程了如指掌的天子曹叡,哪里是倏然有了在九龙殿赏雪的兴趣哦!自己今日被点名来作陪又是哪门子的恩宠哦!
幌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切都是天子有意为之,提前算计好了的。
对比误入的王肃,更郁闷的人是和洽。
因为被留下的诸公之中,除了这几日告病不朝的陈矫不在外,其余都是先前定论如何对丁谧录功之人。
之前他被抓了壮丁,今日是很倒楣的“恰逢其会”。
讨论岁末庙祭的事宜,领太常职的他怎么可能不列席其中呢?
而且,其他人在瞥了一眼王肃后,更是犹如前番那般齐刷刷的将目光落在他身上,坐等他第一个发表建议了。
这次倒不是诸公当天子之面,还敢将推诿之心摆出来。
而是太尉司马懿犹镇守在雍凉、司徒因董昭病故而空缺着、司空陈群卧榻不起已然好些时日不朝了,作为九卿之首的太常,和洽自然要率先作言了。
和洽算是倒霉催的。
所以,无比郁闷的他,不由在心中咒骂了刘放孙资几声。
号“专任”的中书省不乏擅权之事,这两个人平日里以态度强硬示人,今临事了,就想起庙堂班列尊卑有序了?
老匹夫!
奸佞之徒!
深吸了一口气,平缓心中愤愤之后,和洽冲着上位的天子拱手作言道,“陛下,老臣犹持前言,功过不相抵。”
“嗯。”
轻轻颔首,曹叡的鼻音微不可闻,刚想将转头往素来善揣圣意的刘放孙资看去时,却不料和洽说话大喘气。
“不过,陛下。”
“老臣窃以为,镇护将军表奏之中,如‘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天子宏器犹如天地,山川沧海不可及,不念旧恶、励人向善’等言,以及临末引李斯《谏逐客书》之言声称此举裨益社稷,颇为可取。”
“是故,老臣虽坚持天子诏令不可随意改,但如镇护将军辞让食户以封丁谧之请,未尝不可也!亦可彰陛下之器、申庙堂之威也!”
嗯,夏侯惠在上疏之末乃是如此作言的——
曰:
“臣惠尝闻‘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之言。前汉高皇帝不弃走卒狗屠之辈,遂有汉室四百年之祚;今朝武皇帝不拘一格降人才,遂成我魏室代汉承天命之基。陛下自即位以来,励精图治,有整顿时弊、振纲纪以固社稷之心、扫平天下不臣之志,何不循武皇帝旧例、择取李斯之益言,不以旧恶却良士、许功勋以赦罪人,延揽天下有识之士入彀为国效力,力争人尽其才、朝野上下戮力同心,是使灭蜀吞吴、毕四海克成大业,庙告武文皇帝之灵!”
“嗯!和卿之意,朕知矣。”
这次曹叡的应声,众人都很清晰的听见。
因为方才侍宦大声申读夏侯惠上疏时,就在最末一段,曹叡可是听得神往不已。
又或者说,但凡是有点进取之心的帝王,都会对毕四海克成大业、让青史重重着墨自己的身后名这种事情神往不已。
不过,他还是深谙帝王心术的。
为了让自己持续维持着高深莫测,他如和洽那般说话大喘气,又补了一句,“稚权虽行事鲁莽且久在行伍之中,然而诸公可莫忘了,彼年少时以文才扬名。奏对上疏之时,引经据典、以古喻今可谓信手拈来,诸公就事论事,毋庸理会彼慷慨之言。嗯”
言罢,曹叡目光在殿内环视,踌躇片刻,遂一改先前想问刘放孙资的心思,将视线落在了卫臻身上,“卫卿?”
陈矫不在,殿内众人当属他最耿直敢言了。
“回陛下,老臣略有异议。”
卫臻倒也不推脱,行礼径直作答道。
“丁谧昔日被罢黜禁锢,乃布告天下之诏也!是故,老臣窃以为,断不可赦其罪、授彼官职,以免有朝令夕改之嫌,令庙堂威严不复。而今,镇护将军愿分户求封丁谧、以全秦汉以降军功封侯之故事,庙堂若顺势许之,则可激励天下士庶为国征伐之心。”
“然而,细究之,此举亦有赦丁谧禁锢之嫌。”
“一如《韩非子》‘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之言。以老臣为例,犬子亦在罢黜禁锢之列,但老臣若想使之入行伍以求军功,不难为也!此中利弊如何取舍,老臣一时无断,不敢乱言有误圣听,还请陛下不罪。”
果然不负忠亮公直之誉啊!
缓过尴尬静静旁听的王肃,默默在心中感慨了句。
无他。
虽然卫臻声称自己一时无断,但在座之人都听出来了,他实则在反驳夏侯惠之请,坚持先前录功定论不可改。
殿内持续了好一阵的死寂。
还没有作言的人,耷眼拈须依旧面色如常,但心中如何作想就不得而知了。
对比之下,太常和洽反而成了最闲逸的人。
最先作建议固然顾虑重重,但也可以不理会后来出现的分歧了啊!
天子曹叡也在沉吟中。
微微蹙起的眉毛,眼角的皱纹被牵动偶尔晃荡下,让众人都以为,他正在对两种截然相反的建议权衡利弊中。
一时无断.
或许,卫臻的托词,放在天子的身上才最适当罢。
然而他们都猜错了,且还错得很离谱。
蹙眉与眼角皱纹在跳动,是曹叡在很辛苦的憋着笑意,卫臻的建议太可他的心意了!
没错,他是有遂夏侯惠请求之意。
但没有相悖的建议、坚持旧意之论,怎么彰显他这个天子的恩德呢?
黄金之所以值钱在于稀少。
同理,恩情之大在于来之不易。
那些被罢黜禁锢之人,若是没有历经多少转折就迎来了重新步入仕途的曙光,他们对此会好好珍惜吗?
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这个赐予曙光的天子,他们心中又能有几分感恩呢?他们的父辈在某些事情上,能支持或让步几分呢?
如果不能戮力同心,想要君臣相得,就只能在相互妥协中诞生。
而前提条件就是确保利益交换时,是对等的。
曹叡不想也不能将将自己的恩情给贱卖了。
“唉!”
终于压下喜意的他,语气感慨的叹了声,再度落在卫臻身上的目光饱含赞许,“老成谋国者,如卫卿是也。”
旋即,目光微移,“刘卿、孙卿?”
他们二人素来共进退,不管是曹叡还是公卿都习惯了,问事时也直接当成一人。
果不其然。
刘孙对视一眼,孙资略微点头,刘放便垂首作答道,“回陛下,臣与中书令皆附太常之议。”
剩下的蒋济与卢毓也不再让天子一一发问便出声了。
蒋济选择附议卫臻,而卢毓则是赞成和洽之言。
为了顾及王肃的感受,天子还特地问了嘴,而王肃选择附和了卫臻之意。
刘孙视作一,陈矫告病缺席,让两种建议持衡。事情最终如何作定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天子的一念之间。
所以曹叡又开始努力抑制笑意了。
持衡的僵局,最是符合仲裁者的利益不过了。
原本让众人对既定之事复议,是他做好给丁谧封侯的准备,但卫臻无有私心的公亮作言,让结果变得更完美。
如此,就让事情好好发酵一段时间罢!
反正夏侯惠已然知晓他的心意了,定会再次上疏与诸公力争到底的。
好事多磨。
每多磨一次,期待就多一分。
时间也是最好的催化剂。
每多拖延一日,就能让他的恩情加重一分。
“既无定论,便且暂罢吧。”
静默了片刻,再次压下心中喜意的他,随意寻了个理由搪塞罢了内朝,“岁末诸事繁琐,诸公当悉心任之。”
“唯。”
众人起身恭送圣驾,各自忙碌去。
无有庶务缠身的王肃,出宫归到家中,直接无视了子女与管事的问安,大步走入书房铺纸研墨、提笔作书信。
松烟墨与纸张都是女儿送过来的,书信是给女婿的。
他以年关将近的名义,让他们翌日过府归省。
今日他无端被牵扯入内朝,完全是夏侯惠之故!
虽然他也知道夏侯惠根本不知情,一切都是天子曹叡所为,但他能去怪罪天子吗?
外舅也是父。
他想责骂女婿几句出气,不是理所当然吗?
当然了,他真正的意图是想将在九龙殿内的结果以及细节,如谁反对谁赞同、以什么理由反驳等等,都一一转告夏侯惠。
他已然明白自己的角色了。
天子曹叡让他误入内朝的目的,就是想让他给夏侯惠传话!
九龙殿内众人不约而同的瞥了他一眼,也正是知晓,夏侯惠必然会从他口中得悉殿内讨论的细节。
这种感觉很不好。
他是大儒,此生的追求也是想让自己的学说被世人冠为“王学”。
一如郑玄的“郑学”那般。
但今因夏侯惠之故,他竟被迫当一回私下嚼舌头的匹夫!
颜面之伤、羞恼之忿,犹如那卡在喉咙里的鱼骨,既咽不下去也呕不出来,甭提有多难受了。但最憋屈的是他很清晰的知道,无论自己如何不能忍都要照办。
君命不可违。
是啊,一切都要归咎于天子曹叡。
就连夏侯惠也一样,上疏异议庙堂录功,也是依照天子心意而为之。参与过诸公讨论的王肃,再回想起九龙殿外天子与夏侯惠的对话,就能做出结论了。
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天子要做什么。
但他晓得“道”与“术”的区别。
老子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庄子曰:“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君君,臣臣。
君有君道,臣有臣道。
协助君王安邦定国的臣子,怎么能被玩弄于股掌中呢?
不惧上下离心邪!
天子曹叡深谙帝王心术,但也太深谙了,以致忽视了道、离帝王的根本越来越远犹不自知。
思绪转到这层的王肃,回想起这两年洛阳与许昌兴建的楼宇宫殿、公卿百官谏劝皆弗能改天子曹叡心意时,顿感意兴阑珊。就连面对刚刚作好的书信,都倏然觉得自己迁怒夏侯惠的做法,很幼稚很无智。
徒劳而已不是?
夏侯惠也身不由己不是?
唉,罢了罢了。
且稚权离京师近两岁了,连儿子都没有见过,自己何必扰了他难得归家与妻儿团聚之乐呢?
随手将书信捻成一团扔入火盆中,复取数张逐一铺展在案,王肃阖目回想九龙殿内的细节片刻,便执笔点墨一一录上。
好一会儿,他才放下毛笔。
旋转手腕缓解疾书的僵硬片刻,等待墨迹干了之后,便将蝇头小字布满三张纸的书信叠好装入封囊,高声叫唤,“来人!”
“将此信送去博昌亭.哦不对,是令支侯府予夏侯稚权。若稚权不在城内,便前去石泉松林那边。不可让他人代劳,务必要亲自交到稚权手上,晓得了吧?还有,天寒难行,你带两三个扈从照应吧。”
“唯。”
“郎君宽心,老仆晓得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