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梅城 > 第24章 梅城往事

梅城 第24章 梅城往事

    小爷爷兴致很高,一说起梅城的往事,就好像在回忆他自己的光辉史。方言觉得,小爷爷年轻的时候,肯定是个包打听,在地方上,是个人见人熟的家伙。

    小爷爷说的普通话,夹着很重的梅城口音,不过没有关系,梅城话本来就不难懂,方言都可以听明白。

    这里虽然属于杭城地区,但梅城话的语音语调,和杭城话完全是两码事,和上海话倒是很接近,方言第一次来梅城的时候,就感觉出来了,不过他也没有深究。

    包厢的门推开,老板娘拿着酒进来,问:“要不要给你们倒酒?”

    小爷爷正说到兴头上,他瞪了老板娘一眼说:“多管闲事多吃屁,放在这里,要喝我们自己不会倒?”

    老板娘撇了撇嘴,退出去,接着端进来一盘菜,这次她干脆一声不吭,把菜放下就走。

    小爷爷不理她,也没有要开吃的意思,他还是拿笔在纸上画着,继续前面的话题:

    “刚刚和你说的,那些是杭城的,不归县里管的单位,还有县里的,二轻和工业局的,你看看,靠乌龙岭这里,一边是农药厂,一边是有机化工厂,再过来龙山大队这边,是新安江电子管厂,府前街这里是印刷厂,宋家湖边上这里,是梅城啤酒厂。

    “过来东门街,就是我原来在的新安江电表厂,正大街这里是黄烟厂,后来改成了弹簧厂,做自行车和沙发弹簧的。后沥路这里,是农机二厂和锻压件厂,后来改叫自零八厂,是做自行车曲柄和牙盘的,过了江,这地图上没有,到南峰了,这里是自行车辐条厂。

    “所有这些,都是县里的企业,包括梅城针织厂,他们的厂长,是县里任命的,基本是从新安江派过来的,连厂里的工人,也是全县招来的。这些工厂,现在不是变成私人的,就是倒灶了,里面的人都走光了,你到哪里去找。

    “只有这些,你看看,像这里这个,是新安江分析仪器厂,也叫星火仪表厂,对面这里是仪表配件厂,再过来这里,是梅城工艺厂,做玉雕的,东关这里,是新分二厂,这里,我说区测队搬走之后,是梅城低压电器厂,这些厂都是镇办企业。

    “镇办企业里面的人,不管是厂长还是工人,都是梅城本地人,厂倒灶了,家还在梅城,你要是找这些镇办企业的人,那我出去转一圈,你要找谁,我都帮你带回来。梅城针织厂,那是二轻的,你要找那里面的人,难。

    “不要说在梅城这里找不到,你就是跑到新安江去,也找不到,为什么,连二轻公司没有都快二十年了,你还怎么找?”

    小爷爷说起梅城的情况,还真的是如数家珍,方言听着,也明白了,知道自己要找到那个时候在这镇上的两个外地打工者,会有多难。不过,方言还是觉得大有收获,他至少知道了梅城针织厂原来在哪里,他的亲生父母,原来到底在梅城的哪里上班。

    方言最感兴趣的,还是小爷爷说的,那个在梅城针织厂看仓库的外地人,那个长得很漂亮的女人,不知道为什么,方言强烈地感觉,那个人就会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看看自己的这张脸,方言也觉得,自己的亲生母亲不会很丑,她应该很漂亮。

    想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很漂亮,母亲这个词,就好像从一大堆的浑沌不清里,开始清晰起来,好像还在向他招手,让他更想找到自己亲生父母了。原来他是对自己的亲生父亲有兴趣,现在他好像更对他的亲生母亲有兴趣了。

    小爷爷问:“你到底是要找什么人,要紧吗?”

    方言也不瞒他,和他说:“我其实是在梅城生的,我的亲生父母,当时就是在梅城针织厂打工,他们是从江西来的,我出生两个多月之后,被抱去了杭城。我现在回来,就是想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要紧的,要紧的,这个交关要紧。”小爷爷不停地点头,“这样,我帮你再打听打听,你的亲生父母,现在应该不会在梅城了,我问问有没有当时和他们一起工作,在梅城针织厂,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从他们那里,说不定能晓得你父母后来去了哪里。”

    “谢谢,谢谢小爷爷。”方言合掌朝小爷爷拜着。

    小爷爷说:“客气什么,动动嘴巴的事情。对了,你是哪一年被抱走的?”

    “八八年五月,我出生应该是八八年的二月或者三月。”方言说。

    方言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是八八年的四月十一日,但那个时间是不准的,徐爱莲去给方言报户口,她也不知道方言是哪天生的,徐爱莲自己的生日是四月十一日,她就给方言报了同一天,她想着的是,这样以后过生日就方便了,他们母子一起过。

    老板娘又端着两盘菜进来,方言赶紧和小爷爷说:“来来,小爷爷,我们喝酒,边吃边说。”

    方言和小爷爷吃完中饭,离开了胖子饭店,他骑上一辆共享单车,下午他有好几个地方需要去,不能继续走路了。

    他第一个要去的,就是大坝脚,小爷爷说的原来梅城针织厂的位置,那个地方离他上午打印地图的文印店不远,就在东门街和城南东路之间,城南东路的那边,原来是梅城大坝,现在是城墙。

    方言骑到了小爷爷画了圈的地方,发现这里是一个小区,里面有七八幢六层楼的房子,房子看上去已经有些年头,房子的造型,和杭城那些老破小小区很像,房子和房子中间的间距也很小。

    方言把自行车在门口停下,小区的大铁门关着,边上一个小门开着,他走进去,传达室里的一个老头,正坐在一张藤椅上打盹,根本不管外面的一切。

    小区不大,房子也就这么几幢,方言很快就转完了,他在最里面一幢房子的墙脚,看到嵌着一块青石板,石板上那些凹刻的字,油漆已经剥落,不过还是可以看出内容,他看到这批建筑的竣工日期,是一九八九年的三月。

    按时间算,加上这房子的建设周期,小爷爷说的没错,八八年的时候,梅城针织厂确实应该搬走了。

    方言对小爷爷的记忆深信不疑,对他前面和自己说的那些,更是相信了,看样子老板娘说的没错,小爷爷确实是梅城的地保。

    出了小区,东门街在小区门口这里拐了个弯,一头是他来时的路,通往市民路。还有一头,拐弯之后,把东湖分割成了东湖和外东湖,从这里过去,还是可以到总府街,总府街的头上,原来是永城二院,现在是杭城第一医院梅城分院。

    方言就是在这家医院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