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超市去种田 第070章 风波
热门推荐:
史事讲将1三国明
整个诡异世界都在等着我上天
神兽缔造师
从零开始不做魔王
时代突击
少时的白月光
魂穿八零之我哥哥一点都不傻
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
变成美少女后,我要过上舒适生活
夏稻花一抬头,就见五郎笑眯眯地看着她。
“没想什么,刚刚咱爹和小姑姑说话来着。”
五郎随着夏稻花的目光望去,见夏有田和夏玉娇两人有说有笑的,顿时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妹妹的心思,抬手轻轻地捏了一下夏稻花的鼻梁:
“小丫头,羡慕了吧?嘿嘿,其实不光小姑姑有个好四哥,你也有个好五哥哟!”
夏稻花“扑哧”一下,笑出了声儿。
夏家人这一辈里头,大多数都是老实孩子,哪怕淘气也有限。
她就没见过像五郎这么爱自夸的。
不过,五郎这个人,倒也的确当得起一声好哥哥。
五郎陪着夏稻花聊了几句,见夏稻花的表情一直都是挺愉悦的模样,便渐渐放下了心。
刚刚看着妹妹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的小模样,可把他给心疼坏了。
夏稻花没发现五郎是因为注意到了她皱眉,特意来哄她开心的,却对这个哥哥愿意耐心陪着她说话,十分受用。
她喜欢这种温柔体贴的孩子。
夏稻花双眸亮晶晶地看向五郎,眼睛里全是赤裸裸的喜欢、欣赏,和信任,脸上也一直笑意盈盈。
五郎的耳朵根儿突然红了。被妹妹倚重的感觉,原来这么好……
五郎不自觉地避开了夏稻花的目光,看向院子里新开垦出来的一小片菜地:
“娘从姥姥家带回来的新菜籽真不错,你看这小菜都长出来一大片了。”
夏稻花笑得更开心了,连连点头:
“嗯嗯,不光是这菜籽好呢!今年也风调雨顺的,听说咱们家田里的麦苗长势也很好呢!”
说到麦苗,兄妹两个忍不住笑么滋儿地对视了一眼。
姥姥家的新麦种,果然很给力啊!
夏稻花其实去田里看过,还暗戳戳地对比过自家的田地和老两口儿、大房、二房、三房、五房的田地。
自家田里,但凡是用了新麦种的,那麦苗的长势就格外喜人。
单单看着那绿油油的架势,都让人心里舒坦。
不过,这麦苗的差距这么大,估计别人家都该注意到了吧?也不知道夏有田和姜氏能不能守得住四房这点小秘密。
夏稻花没猜错,夏有田和姜氏这俩人,都不是多么擅长保守秘密的主儿,尤其是在夏老爷子和周氏面前。
夏老爷子和周氏,当着其他几房的面,就问起了麦苗的事情。夏有田和姜氏老老实实地说了实话:
种子是从姜氏娘家买的,数量不多,也不清楚到底有没有人家说的那么好。
两口子商量过后,便决定先自家种来试试看。
倘若这种子长得好,就分给家里,来年大家一起换新种子;倘若这种子表现不好,至少大家伙儿不会冒冒失失地跟着他们一块儿受损失。
这些说辞,老两口儿是一听就信了;三房和五房也觉得靠谱,但大房和二房却不肯相信。
大房是以己度人,觉得四房藏奸。
刘氏一张脸圆圆润润的,说出的话,却好像是冷飕飕的刀子,扎得夏有田和姜氏都觉得既心寒、又心痛:
“哎哟哟,想当年咱们没分家的时候,老四两口子,就跟一对儿鹌鹑似的,多么老实厚道!
只是说来也巧,那会儿四弟妹的娘家,也不说搞点什么新种子来。倒是这一分了家,就又是新麦种,又是新菜籽的,哪样都没落下!”
刘氏总觉得,这两口子虽然在藏奸,心眼儿却不大够用,这明摆着是实在藏不住了,方才绞尽脑汁想了个这样的说辞出来!
这种屁话,能骗得了谁?
二房也认为四房两口子藏奸。
只是孙氏觉得是姜氏的主意,夏有贵觉得是夏有田的主意。
二房两口子甚至还怀疑,说不定老四和老四家的,都想不到这么深,这背后,必然有姜氏娘家的功劳。
看着咄咄逼人的刘氏和孙氏,还有一脸兴味的吴氏,微微皱眉的程氏,梨花和五郎都有些紧张。
看到涨红了脸,却不知如何为自己辩白的夏有田和姜氏,梨花差点站起来抢答。
夏稻花和五郎按住了梨花,没让她说话。
梨花虽然有些不解,但她是个乐意听人劝的,也就只看了夏稻花和五郎一眼,就安静了下来。
大房这一趟回来,本来就是来搬运粮食的。
大房在镇上开销不小。
没分家的时候,老两口儿举全家之力,供养大房的儿子夏大郎在松溪书院读书。
一心一意指望着能供出来个真正的读书人。
毕竟,老夏家只有供出来个真正的举人,才能光宗耀祖、改换门楣,让老夏家的日子,真正兴旺发达起来。
其实,在大楚朝很多地方,举全家之力,一家人节衣缩食,供养一个读书人,其实算投入小的。
有些地方,甚至是举全族之力,乃至全村之力,供养一个读书人。
只是北关村这地方,位置偏僻、又处在两国边境,比起读书进学来,民风更加尚武。因此,像老夏家这样,举全家之力供养一个读书人,就算是投入相当大的了。
只是,原本没分家之前的“全家之力”真的是全家之力。而分了家以后,“全家之力”就只剩下老两口儿了!
虽然说好了分家之后,五个房头甚至两个女儿,都要给老两口儿养老银子。
但那是养老银子,也就是老两口儿的棺材本儿。就凭周氏那个精明、那个节俭,怎么可能动用这些银子?
平日里老两口儿自己种的田,就足够他们三口人吃用了。
而“供养夏大郎”,实际上却是供养老大一家子在镇上的生活的银子,就只能从老两口儿吃剩下的日常嚼用里头出。
这点银钱,比起分家前,可是缩水了一大截啊!
刚开始,刘氏还没觉出差异来。
要知道平日里,夏有财家的粮食、蔬菜,都是从村里带的,有时候夏老爷子和周氏也会主动安排别的儿子给他们送到镇上去;
为了给夏大郎交束修,买笔墨纸砚,与书院的同窗搞好关系,家里一旦有些进项,有些宽裕的银钱,就要贴补他。
老大两口子,还时不常地回家诉苦,名义上说是跟家里借钱,实际上却从来没还过,但夏老爷子和周氏却为了这些事儿,卖过两回地。
“没想什么,刚刚咱爹和小姑姑说话来着。”
五郎随着夏稻花的目光望去,见夏有田和夏玉娇两人有说有笑的,顿时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妹妹的心思,抬手轻轻地捏了一下夏稻花的鼻梁:
“小丫头,羡慕了吧?嘿嘿,其实不光小姑姑有个好四哥,你也有个好五哥哟!”
夏稻花“扑哧”一下,笑出了声儿。
夏家人这一辈里头,大多数都是老实孩子,哪怕淘气也有限。
她就没见过像五郎这么爱自夸的。
不过,五郎这个人,倒也的确当得起一声好哥哥。
五郎陪着夏稻花聊了几句,见夏稻花的表情一直都是挺愉悦的模样,便渐渐放下了心。
刚刚看着妹妹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的小模样,可把他给心疼坏了。
夏稻花没发现五郎是因为注意到了她皱眉,特意来哄她开心的,却对这个哥哥愿意耐心陪着她说话,十分受用。
她喜欢这种温柔体贴的孩子。
夏稻花双眸亮晶晶地看向五郎,眼睛里全是赤裸裸的喜欢、欣赏,和信任,脸上也一直笑意盈盈。
五郎的耳朵根儿突然红了。被妹妹倚重的感觉,原来这么好……
五郎不自觉地避开了夏稻花的目光,看向院子里新开垦出来的一小片菜地:
“娘从姥姥家带回来的新菜籽真不错,你看这小菜都长出来一大片了。”
夏稻花笑得更开心了,连连点头:
“嗯嗯,不光是这菜籽好呢!今年也风调雨顺的,听说咱们家田里的麦苗长势也很好呢!”
说到麦苗,兄妹两个忍不住笑么滋儿地对视了一眼。
姥姥家的新麦种,果然很给力啊!
夏稻花其实去田里看过,还暗戳戳地对比过自家的田地和老两口儿、大房、二房、三房、五房的田地。
自家田里,但凡是用了新麦种的,那麦苗的长势就格外喜人。
单单看着那绿油油的架势,都让人心里舒坦。
不过,这麦苗的差距这么大,估计别人家都该注意到了吧?也不知道夏有田和姜氏能不能守得住四房这点小秘密。
夏稻花没猜错,夏有田和姜氏这俩人,都不是多么擅长保守秘密的主儿,尤其是在夏老爷子和周氏面前。
夏老爷子和周氏,当着其他几房的面,就问起了麦苗的事情。夏有田和姜氏老老实实地说了实话:
种子是从姜氏娘家买的,数量不多,也不清楚到底有没有人家说的那么好。
两口子商量过后,便决定先自家种来试试看。
倘若这种子长得好,就分给家里,来年大家一起换新种子;倘若这种子表现不好,至少大家伙儿不会冒冒失失地跟着他们一块儿受损失。
这些说辞,老两口儿是一听就信了;三房和五房也觉得靠谱,但大房和二房却不肯相信。
大房是以己度人,觉得四房藏奸。
刘氏一张脸圆圆润润的,说出的话,却好像是冷飕飕的刀子,扎得夏有田和姜氏都觉得既心寒、又心痛:
“哎哟哟,想当年咱们没分家的时候,老四两口子,就跟一对儿鹌鹑似的,多么老实厚道!
只是说来也巧,那会儿四弟妹的娘家,也不说搞点什么新种子来。倒是这一分了家,就又是新麦种,又是新菜籽的,哪样都没落下!”
刘氏总觉得,这两口子虽然在藏奸,心眼儿却不大够用,这明摆着是实在藏不住了,方才绞尽脑汁想了个这样的说辞出来!
这种屁话,能骗得了谁?
二房也认为四房两口子藏奸。
只是孙氏觉得是姜氏的主意,夏有贵觉得是夏有田的主意。
二房两口子甚至还怀疑,说不定老四和老四家的,都想不到这么深,这背后,必然有姜氏娘家的功劳。
看着咄咄逼人的刘氏和孙氏,还有一脸兴味的吴氏,微微皱眉的程氏,梨花和五郎都有些紧张。
看到涨红了脸,却不知如何为自己辩白的夏有田和姜氏,梨花差点站起来抢答。
夏稻花和五郎按住了梨花,没让她说话。
梨花虽然有些不解,但她是个乐意听人劝的,也就只看了夏稻花和五郎一眼,就安静了下来。
大房这一趟回来,本来就是来搬运粮食的。
大房在镇上开销不小。
没分家的时候,老两口儿举全家之力,供养大房的儿子夏大郎在松溪书院读书。
一心一意指望着能供出来个真正的读书人。
毕竟,老夏家只有供出来个真正的举人,才能光宗耀祖、改换门楣,让老夏家的日子,真正兴旺发达起来。
其实,在大楚朝很多地方,举全家之力,一家人节衣缩食,供养一个读书人,其实算投入小的。
有些地方,甚至是举全族之力,乃至全村之力,供养一个读书人。
只是北关村这地方,位置偏僻、又处在两国边境,比起读书进学来,民风更加尚武。因此,像老夏家这样,举全家之力供养一个读书人,就算是投入相当大的了。
只是,原本没分家之前的“全家之力”真的是全家之力。而分了家以后,“全家之力”就只剩下老两口儿了!
虽然说好了分家之后,五个房头甚至两个女儿,都要给老两口儿养老银子。
但那是养老银子,也就是老两口儿的棺材本儿。就凭周氏那个精明、那个节俭,怎么可能动用这些银子?
平日里老两口儿自己种的田,就足够他们三口人吃用了。
而“供养夏大郎”,实际上却是供养老大一家子在镇上的生活的银子,就只能从老两口儿吃剩下的日常嚼用里头出。
这点银钱,比起分家前,可是缩水了一大截啊!
刚开始,刘氏还没觉出差异来。
要知道平日里,夏有财家的粮食、蔬菜,都是从村里带的,有时候夏老爷子和周氏也会主动安排别的儿子给他们送到镇上去;
为了给夏大郎交束修,买笔墨纸砚,与书院的同窗搞好关系,家里一旦有些进项,有些宽裕的银钱,就要贴补他。
老大两口子,还时不常地回家诉苦,名义上说是跟家里借钱,实际上却从来没还过,但夏老爷子和周氏却为了这些事儿,卖过两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