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风云 第一百一十八章 黄牛峡
热门推荐:
佣兵1929
乾坤至尊诀
诡鼎
至道孤独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我断情你哭啥?假千金带飞新宗门
赶海后,我靠着龙珠日赚百万
假千金嫁进深山,荒年顿顿有肉吃
重生八零被冒认,首长亲爹找疯了
夷陵(今宜昌)的郭洲码头,力夫来往,熙熙攘攘,一派繁忙景象。
“我这船五百石,虽不如那些两三千石的货船宏伟雄壮,但却能穿三峡而上。”李客指着货船笑着向白云子炫耀。
当初从江州(今九江)逆江而上,到夷陵近一千八百里水路,虽时遇风阻,但江面相对平缓,途中偶有急湾险滩,统共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只是船不大,在汹涌急湍的河段上会稍显颠簸,大人倒好点,毕竟都是有功夫的,那个幼童则晕船晕的厉害,一路吃了不少苦头。李客担心白云子他们要换船,便解释道:
“由此地逆江而上,再过不久便到了西陵峡,长江三峡自此开始,七百里三峡无数险滩暗礁,可谓‘入峡水渐曲,转滩山更多。’有些河段水面湍急,浅底又多暗石,锐石牢固,一不小心便撞穿船底,是以凶险万分,故非轻舟不可上下,而那些大船是不可能上下往来的。”
白云子则点头道:“原来如此,怪不得你在此售出不少重货!”
李客乃蜀商,经年往返蜀楚两地,以输送两地物产,对大江所知熟稔。
船行三十里,晚泊平善坝。李客将舟师篙工叫到一起,道:“诸位常年往来大江,都知晓三峡险恶,今夜大家伙吃饱喝足,好好休整一番,明日起当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待过了瞿塘峡,某另奉酬金。”说完又推出数坛陈酿和十多盘卤食。李客的慷慨引得众人纷纷叫好,只听他们叫道:“东家放心,咱们必全力以赴。”
待到第二日五更时,便解船出发。期间见夹江千峰万嶂,有竟起者,有独拔者,有崩裂欲压者,有危石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凹者,西望重山如阙,草木青苍,一条大江竖出其间。真可谓“千奇百怪不可描画,超胜绝妙难以言语”。
白云子见到此番景象,不由感慨:“唯天地神力方得此造化之功,非人力所能斧凿。”转头便对玉林道:“可见世间之山有雄险奇秀,乃千姿百态,人有善恶正邪,亦是如此,这便是自然天道,理当顺之、应之!”
直到傍晚才到了下牢关,期间不过行了三十里路,便在此处泊船过夜。
又过了三十里到了扇子峡,李客手握折扇指着两岸山峦,笑道:“此地重山相掩,正如一副屏风扇,故名‘扇子峡’。”
随后又遥指左前一山脚,笑道:“你们瞧,像不像个蛤蟆?”
玉林伸头望去,果见一临江大石,形如蛤蟆,其头鼻吻颌更是惟妙惟肖,更绝秒之处在蛤蟆口鼻恰有一条水线流入江中,像极了正在吐水。玉林不由叹道:“天地造物之巧,竟有如此者!”
李客则笑道:“听说此蛤蟆曾助夏禹治水有功,其中故事倒不得而知。”
言者无心,白云子却灵机一动,对着身边玉林道:“近日所见,不妨牢记。”
玉林点点头,见有船夫抛锚,便问道:“观天色尚早,为何早早于此泊船?”
李客则答道:“太阳已西落,前方不远即至黄牛峡,彼处峰回路转、湍险可畏,无平静处可泊,且山高峡深,天色暗得早,不如泊于此处。”
又见玉林神情颇不以为意,便笑道:“弟不急朝夕,以平安为要。这黄牛峡有一民谚,叫‘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你可知何故哉?”
“早上见黄牛,晚上见黄牛,三早三晚,黄牛如故……难不成黄牛峡黄牛遍野?”
玉林哪里想得明白?只好连连摇头。
李客则卖起关子故作高深:“到时候你就知晓啦。”
到了第二日,待船行至某处,李客指着南岸一排陡峭石壁,道:“诸位请看,那像不像黄牛?”
众人沿其所指望去,果然,山顶绝壁有一处颜色赤黄,其状若牛,更巧的是有黑迹如人形,其头戴帽,脚并立,站于牛前,恍若牵牛者,引得众人一片惊叹!
仿佛很满意众人表现,李客道:“传说这黄牛曾佐大禹浚川,其前所立之人便是夏禹!”
白云子再次望向黄牛,面上渐呈肃穆。而玉林听到眼前景象竟与大禹有所关联,也沉思起来。
货船艰难行进,黄牛也逐渐来到头顶,白云子和玉林两人也不嫌累,一直仰头观着那一牛一人。其他人新奇一时,但见这两人看得专注,也不打扰便各自散去。
黄牛峡九转十八弯,呈数个“之”字,大江夹于两岸峡间,同样蜿蜒曲折。两人看着人牛景象,渐渐发现端倪。
原来随着木船行进,观看的方位和角度也不断变化,两人竟发现那牵牛者的立姿也变化起来。
“好熟悉的感觉,可又说不出来……”玉林暗生焦急。
“禹步!”白云子提醒道。
“是了!”玉林如梦初醒:“没错,其形神恰似禹步!”
玉林再仰头观望,又渐生疑窦:那石壁之人脚步变换与我禹步形神兼似,却多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想不通便继续观察,越观察越确定存在异同。就这样看了两日,时不时回望黄牛,直到石人被峭壁遮挡,再也看不见,方知木船已过黄牛峡。
白云子见玉林依旧迷惑,便道:“那人姿态多了一个“沉重”的‘沉’意。”
“沉?”
玉林想起当初师祖曾说过:上古大禹治水,以跛足厘定高山大川,借神力踏出水道,浚通百川东流入海……
想了一日一夜,玉林依旧未想明白。这一幕,白云子看在眼里,也不在意,任其出神思索。
…………
“前方即是新滩,此滩水浅浪急,遍布暗石,是以水汹石乱、瞬息覆溺,其险恶名冠三峡。大家需下船陆行,船则交由牵夫拖曳方可迎江而上。”
果不其然,这新滩两岸正等着不少纤夫,只见他们都打着赤膊,肤色古铜,肌肉虬起,个别人穿着破烂的草鞋,其他人则光着脚板,且个个脚板粗壮,显然是常年于此挽船过滩,以为生计。
李客上前经过沟通,雇了十几个纤夫,加上船夫力工总共三十多人。待船首拴上一条主绳,主绳再分出三十多条支绳,三十多人沿主绳左右并排,各自将支绳套在腰肩,便沿着河岸齐拉缆绳,而船首船尾则各有一人将长篙顶在岸边礁石上,以控制方向。
行至艰难处,众纤夫躬身埋头,艰难在岸边乱石上行进,这时,有人叫起了号子,众人便随着号子的节奏一步一步往前挪动。
玉林在一旁看去,见纤夫们行进在松软沙地上时,他们身子前倾,双腿交替用力,每踏出一步,便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仿佛脚下生根。
刹那间,玉林豁然开朗:“没错!是‘沉’!禹步之最精妙之处在于‘沉’,‘沉’则力从地起!”
于是玉林默默双腿微屈,再而运气沉至两脚,再低头一看,果然留下脚印!
玉林欣喜万分,正要找白云子诉说心得,却突然听到石子蹦撞之声,而眼角则瞥到身旁纤夫滑倒在地,再定睛一瞧,整个纤夫的队伍开始歪歪倒倒。
原来一个纤夫踩上一块歪倒的石头,滑了一跤,而其前者想拉扯他起身,这样一来,使整支队伍失去了平衡,若队员都摔倒在地,则无力拖曳致缆绳脱手,而货船必覆!
见情况紧急,玉林一个箭步跃至滑倒的纤夫处,接着将其绳索挽在自己肩上,随后双腿微屈,再运气沉至脚上,便竭尽全力牵引绳索。
就在玉林使出力气的瞬间,纤夫们突觉身上的绳子一轻,便赶紧调整好姿态,方维持住平衡。
而刚才滑倒的纤夫立起身向玉林致谢:“小兄弟真是神力,若没有您的相助,恐出大差错!”
玉林笑了一笑:“无妨,举手之劳。”再看向自己留下的脚印,竟发现深达寸许!
「本篇参考了《入蜀记》、《吴船录》、《读史方舆纪要》等关于古代三峡的资料。
这几本都是好书,喜欢历史文化的,不妨拿过来看看。」
“我这船五百石,虽不如那些两三千石的货船宏伟雄壮,但却能穿三峡而上。”李客指着货船笑着向白云子炫耀。
当初从江州(今九江)逆江而上,到夷陵近一千八百里水路,虽时遇风阻,但江面相对平缓,途中偶有急湾险滩,统共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只是船不大,在汹涌急湍的河段上会稍显颠簸,大人倒好点,毕竟都是有功夫的,那个幼童则晕船晕的厉害,一路吃了不少苦头。李客担心白云子他们要换船,便解释道:
“由此地逆江而上,再过不久便到了西陵峡,长江三峡自此开始,七百里三峡无数险滩暗礁,可谓‘入峡水渐曲,转滩山更多。’有些河段水面湍急,浅底又多暗石,锐石牢固,一不小心便撞穿船底,是以凶险万分,故非轻舟不可上下,而那些大船是不可能上下往来的。”
白云子则点头道:“原来如此,怪不得你在此售出不少重货!”
李客乃蜀商,经年往返蜀楚两地,以输送两地物产,对大江所知熟稔。
船行三十里,晚泊平善坝。李客将舟师篙工叫到一起,道:“诸位常年往来大江,都知晓三峡险恶,今夜大家伙吃饱喝足,好好休整一番,明日起当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待过了瞿塘峡,某另奉酬金。”说完又推出数坛陈酿和十多盘卤食。李客的慷慨引得众人纷纷叫好,只听他们叫道:“东家放心,咱们必全力以赴。”
待到第二日五更时,便解船出发。期间见夹江千峰万嶂,有竟起者,有独拔者,有崩裂欲压者,有危石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凹者,西望重山如阙,草木青苍,一条大江竖出其间。真可谓“千奇百怪不可描画,超胜绝妙难以言语”。
白云子见到此番景象,不由感慨:“唯天地神力方得此造化之功,非人力所能斧凿。”转头便对玉林道:“可见世间之山有雄险奇秀,乃千姿百态,人有善恶正邪,亦是如此,这便是自然天道,理当顺之、应之!”
直到傍晚才到了下牢关,期间不过行了三十里路,便在此处泊船过夜。
又过了三十里到了扇子峡,李客手握折扇指着两岸山峦,笑道:“此地重山相掩,正如一副屏风扇,故名‘扇子峡’。”
随后又遥指左前一山脚,笑道:“你们瞧,像不像个蛤蟆?”
玉林伸头望去,果见一临江大石,形如蛤蟆,其头鼻吻颌更是惟妙惟肖,更绝秒之处在蛤蟆口鼻恰有一条水线流入江中,像极了正在吐水。玉林不由叹道:“天地造物之巧,竟有如此者!”
李客则笑道:“听说此蛤蟆曾助夏禹治水有功,其中故事倒不得而知。”
言者无心,白云子却灵机一动,对着身边玉林道:“近日所见,不妨牢记。”
玉林点点头,见有船夫抛锚,便问道:“观天色尚早,为何早早于此泊船?”
李客则答道:“太阳已西落,前方不远即至黄牛峡,彼处峰回路转、湍险可畏,无平静处可泊,且山高峡深,天色暗得早,不如泊于此处。”
又见玉林神情颇不以为意,便笑道:“弟不急朝夕,以平安为要。这黄牛峡有一民谚,叫‘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你可知何故哉?”
“早上见黄牛,晚上见黄牛,三早三晚,黄牛如故……难不成黄牛峡黄牛遍野?”
玉林哪里想得明白?只好连连摇头。
李客则卖起关子故作高深:“到时候你就知晓啦。”
到了第二日,待船行至某处,李客指着南岸一排陡峭石壁,道:“诸位请看,那像不像黄牛?”
众人沿其所指望去,果然,山顶绝壁有一处颜色赤黄,其状若牛,更巧的是有黑迹如人形,其头戴帽,脚并立,站于牛前,恍若牵牛者,引得众人一片惊叹!
仿佛很满意众人表现,李客道:“传说这黄牛曾佐大禹浚川,其前所立之人便是夏禹!”
白云子再次望向黄牛,面上渐呈肃穆。而玉林听到眼前景象竟与大禹有所关联,也沉思起来。
货船艰难行进,黄牛也逐渐来到头顶,白云子和玉林两人也不嫌累,一直仰头观着那一牛一人。其他人新奇一时,但见这两人看得专注,也不打扰便各自散去。
黄牛峡九转十八弯,呈数个“之”字,大江夹于两岸峡间,同样蜿蜒曲折。两人看着人牛景象,渐渐发现端倪。
原来随着木船行进,观看的方位和角度也不断变化,两人竟发现那牵牛者的立姿也变化起来。
“好熟悉的感觉,可又说不出来……”玉林暗生焦急。
“禹步!”白云子提醒道。
“是了!”玉林如梦初醒:“没错,其形神恰似禹步!”
玉林再仰头观望,又渐生疑窦:那石壁之人脚步变换与我禹步形神兼似,却多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想不通便继续观察,越观察越确定存在异同。就这样看了两日,时不时回望黄牛,直到石人被峭壁遮挡,再也看不见,方知木船已过黄牛峡。
白云子见玉林依旧迷惑,便道:“那人姿态多了一个“沉重”的‘沉’意。”
“沉?”
玉林想起当初师祖曾说过:上古大禹治水,以跛足厘定高山大川,借神力踏出水道,浚通百川东流入海……
想了一日一夜,玉林依旧未想明白。这一幕,白云子看在眼里,也不在意,任其出神思索。
…………
“前方即是新滩,此滩水浅浪急,遍布暗石,是以水汹石乱、瞬息覆溺,其险恶名冠三峡。大家需下船陆行,船则交由牵夫拖曳方可迎江而上。”
果不其然,这新滩两岸正等着不少纤夫,只见他们都打着赤膊,肤色古铜,肌肉虬起,个别人穿着破烂的草鞋,其他人则光着脚板,且个个脚板粗壮,显然是常年于此挽船过滩,以为生计。
李客上前经过沟通,雇了十几个纤夫,加上船夫力工总共三十多人。待船首拴上一条主绳,主绳再分出三十多条支绳,三十多人沿主绳左右并排,各自将支绳套在腰肩,便沿着河岸齐拉缆绳,而船首船尾则各有一人将长篙顶在岸边礁石上,以控制方向。
行至艰难处,众纤夫躬身埋头,艰难在岸边乱石上行进,这时,有人叫起了号子,众人便随着号子的节奏一步一步往前挪动。
玉林在一旁看去,见纤夫们行进在松软沙地上时,他们身子前倾,双腿交替用力,每踏出一步,便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仿佛脚下生根。
刹那间,玉林豁然开朗:“没错!是‘沉’!禹步之最精妙之处在于‘沉’,‘沉’则力从地起!”
于是玉林默默双腿微屈,再而运气沉至两脚,再低头一看,果然留下脚印!
玉林欣喜万分,正要找白云子诉说心得,却突然听到石子蹦撞之声,而眼角则瞥到身旁纤夫滑倒在地,再定睛一瞧,整个纤夫的队伍开始歪歪倒倒。
原来一个纤夫踩上一块歪倒的石头,滑了一跤,而其前者想拉扯他起身,这样一来,使整支队伍失去了平衡,若队员都摔倒在地,则无力拖曳致缆绳脱手,而货船必覆!
见情况紧急,玉林一个箭步跃至滑倒的纤夫处,接着将其绳索挽在自己肩上,随后双腿微屈,再运气沉至脚上,便竭尽全力牵引绳索。
就在玉林使出力气的瞬间,纤夫们突觉身上的绳子一轻,便赶紧调整好姿态,方维持住平衡。
而刚才滑倒的纤夫立起身向玉林致谢:“小兄弟真是神力,若没有您的相助,恐出大差错!”
玉林笑了一笑:“无妨,举手之劳。”再看向自己留下的脚印,竟发现深达寸许!
「本篇参考了《入蜀记》、《吴船录》、《读史方舆纪要》等关于古代三峡的资料。
这几本都是好书,喜欢历史文化的,不妨拿过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