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武唐风云 > 第一百二十三章 行刺庐陵(二)

武唐风云 第一百二十三章 行刺庐陵(二)

    “大胆刁民,妖言惑众,左右!给我拿下!”

    接下来军营之外又是一片嘈嚷,但很快便沉寂下来。

    李显和韦氏回到屋中,两人惴惴不安。

    “有人欲遣刺客不利于我……如今我已做囚犯,被幽禁于此,插翅难飞。他们终究还是不放心我吗?大兄二哥死得不明不白,难道我也要步他们后尘?”

    思着想着,李显已泪眼婆娑。

    只见他牵起韦氏双手,悲道:“你嫁进来,本以为能飞黄腾达,可享受荣华富贵的,却不曾想竟沦落至此,如今更要连累你同赴黄泉矣。”

    韦氏面色沉重,抿了抿嘴,思索片刻方回道:“王爷,这行刺一事,臣妾尚有疑问。”

    见李显示意自己说下去,韦氏便道:“天底下掌控王爷生死的,只有母后,但王爷乃母后亲子,虎毒尚不食子。其次,若母后想让王爷身死,下一道懿旨即可,何必派江湖刺客过来行刺?此事怕是谣言。”

    韦氏说着说着便眼睛泛红。她想起了李重润,其如今下落不明、生死未知,毕竟是自己的心头肉,如何能不挂念他?由己度人,同样是做母亲的,母后也不该狠心害死亲子罢?

    李显苦笑道:“我大兄急病猝死,二兄畏罪自杀,其他又有多少人因母后而惨死?母后早已为国人诟病矣。如今既然轮到我了,总要换一种死法,好堵天下悠悠之口。”

    韦氏却摇了摇头:“即便如此,派人来行刺,也不该闹得人尽皆知。”

    “刺死也罢,吓死也罢,总归是个死。”李显万念俱灰。

    生为武后之子,也确实够悲催的。两任皇太子之死都和亲母武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李显好容易熬成皇帝,刚得意几日,便被武后废黜。从古至今,废帝有几个落得好下场?

    韦氏的开导显然未起作用,李显依旧处于悲戚与惊惧之中。

    “只要王爷自己不寻短见,除非天后明旨赐死,其他人又如何逼死王爷?至于刺客之流,多是下作之人行下作手段,只需严加防范罢了。”韦氏继续劝道。

    “要是守平道长尚在就好了,有他在,我也不至于如此惶恐,唉!”李显长长叹息。

    李显被贬至房陵时,守平曾护卫身边,其于半途中配合师弟守凡劫道,导致皇孙李重润被守凡劫走。师兄弟俩本是出于公心营救李显,但两人好意却被徐敬业利用和辜负。

    而当时负责押送李显的监门卫中郎将刘景仁则怀疑守平在其中做内鬼,但苦于没有证据,便将其赶走。

    韦氏咬了咬牙,摘下身上仅剩的几件首饰,道:“我去找他们!”

    韦氏到了院子正要出泥门,却被两个守门的兵士拦住:“无将军许可,里面任何人皆不得踏出此门。”

    韦氏顿了一顿,抑制住火气,将自己的凤钗和金镯交给这两个士兵:“我有要事要见将军,还望代为通报。若王爷有什么三长两短,将军第一个便拿你们发落。”

    两个士兵互相对视一眼,便收下东西:“请王妃稍等,我这就去禀报,至于将军得不得空,小的就不确定了。”

    ………………

    东营帐内,监门卫中郎将刘景仁正在头疼。

    “刚刚在辕门外喊叫的道士束手就擒,没有一丝反抗,在他身上还搜出一枚度牒,上面备注‘敕建五龙祠’。虽不晓得这武当山五龙祠是何方圣地,但这个明晃晃的‘敕建’则容不得人小觑。”

    “这个道士既然不惜被捕赶来传讯,他应当相信这个讯息不会有假。那此讯究竟是真是假?”

    “假的话,固然虚惊一场。但若是真的话,我该如何自处?”

    真是难以抉择,身为监门卫中郎将,自然属武后心腹嫡系,但刘景仁仍就腹诽起来。

    正满心纠结之中,刘景仁被外面守卫叫醒,原来有下属过来禀报庐陵王妃有事求见。

    瞧了瞧前来禀报的士兵,刘景仁正要发作,想了一想,又放了过去。

    只听他回道:“让她等一等,我忙好就过去。”

    一炷香过去,刘景仁则闲庭信步地走向院门去。到了门口,见韦氏正翘首等待,便大喇喇地抖了抖披甲,道:“铁甲在身,不便行礼,还请王妃体谅。”

    对刘景仁的无礼,韦氏视而不见,依旧面露微笑道:“无妨,这次求见将军,是想咨询一事。刚才营外传来有人欲行刺王爷的警讯,敢问将军是否知晓?”

    刘景仁则摆了摆手,回道:“我亲自审了,不过是个谣言,王爷和王妃大可安卧。”

    此时韦氏依旧笑道:“万一不是谣言,将军该如何处置?”

    “这?……”刘景仁没想到眼前这个弱女子竟柔中带刚不依不饶追问起来,只好随口打发道:“自然不会让他们得逞。”

    只见韦氏突然收了笑容,一脸严肃道:“将军大祸临头矣!”

    刘景仁挑了挑眉,冷笑道:“哦?这是从何说起?”

    韦氏回道:“若果真有刺客前来,将军是擒?还是纵?”

    是擒?是纵?刘景仁自己也没想通。

    也不待刘景仁答话,韦氏又道:“擒,会不会忤逆神皇之意?纵,若派遣刺客并非来自神皇之意?”

    韦氏这两个问题,直指一个核心:若有人行刺庐陵王,那到底是不是武后之意。

    韦氏又追问:“是或者不是,这是关键问题。要不要赌?将军身为直接责任人,一旦赌错了,丢的可是自己身家性命。”

    刘景仁见韦氏先恭后踞、咄咄逼人起来,又冷笑道:“本官为何要赌?不能先过问一下?若是由圣后授意,该丢的就是王爷王妃的身家性命了。”

    韦氏则淡淡笑了笑:“神皇雄才伟略,英明睿智,若判王爷有罪,无需将军为难,我等自是无怨无悔,甘愿伏法。”

    别说是庐陵王,就是全天下之人,生死之柄亦操于一人之手矣。让其活,或不易。让其死,简单耳。

    “但若有人矫旨伪造圣意,害我王爷性命,不仅使神皇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失亲子,还在构陷神皇,泼其脏水。明明是别人在栽赃污蔑,但将军却必受神皇怒火。”

    只见刘景仁竟冒出冷汗来:“请王妃放心,我自会仔细勘察、核对宫中旨意,不会中奸人之当。”

    韦氏则冷笑起来:“我说将军将大祸临头,将军还是执迷不悟!”

    刘景仁双膝欲软,只好拱手道:“还请王妃指点迷津!

    “神皇明旨赐死,将军奉旨行事便是。但可能吗?”韦氏反问道

    确实不大可能,武后若真有心处死亲儿,也只会旁敲侧击,做暗室之谋,最后则找个替罪羊顶罪了事。

    “别以为可以像丘神绩一样轻轻发落,某些事情有一不可有二,换成了将军,必落得个‘曲解圣意,残害圣子’之罪!一旦获此罪,将军能留全族乎?”

    前太子李贤因谋反之罪,被武后废为庶人,随后流放巴州,由三品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绩负责守卫,其后李贤自尽。丘神绩以看守不力被贬为四品刺史,不久又调至京中恢复原职。然国人皆传废太子李贤乃丘神绩奉武后之令而绞杀。

    “噗通”一声,只见刘景仁跪倒在地:“王妃救我!”

    韦氏的分析不无道理,刘景仁仿佛看到自己已入死局:若天后有心除去庐陵王,随后把罪责往自己身上一推。既遂天后之愿,也堵了天下之口,乃皆大欢喜。自己一人性命尚不足惜,倘若拖累全家阖族……?这简直不敢往下想去。

    “若神皇有意处死王爷,我必死矣,而将军却或可解。”韦氏苦笑。

    “咚咚咚”,刘景仁磕了三个头,求道:“还请王妃指点。”

    “若神皇当面下令,将军自是无可推脱。但若有他人有过来传旨赐死的,当分辨其旨真伪。遇有矫旨的,当场拿下,押至东都,交由神皇处置。若所传旨意确由神皇所下,将军则以关系重大,须向神皇确认为由,暂时拖延,即便之后阴奉阳违为神皇所恶,落得丢官去职,也比祸及全族的好。”

    “这女子固怀私心才出此策,无非要我保护好王爷,但她剥丝抽茧做出的分析,也确实没错。王爷可以被杀死,但绝不能死在自己这里!”刘景仁拿定了主意,便对韦氏磕头致谢。

    待回到行帐,刘景仁下了命令:“凡有闯营者,格杀勿论!将营内外那几棵树砍倒。”又与部属布置日夜巡检及轮岗事宜。

    待诸事安排妥当,刘景仁心中暗道:“这李家的媳妇,怎么都不简单!”

    而韦氏回去之后则将经过讲与李显,李显听完,长舒一口气,道:“得妻如此,更有何求?”

    韦氏却顾不上李显示爱,又道:“若母后绝意赐死,你我还是难逃大祸。咱们还需自救。”于是便提笔写信。

    写完信之后,韦氏向李显道:“王爷身上可有贵重之物?”

    李显在身上摸了摸,刚摸出一块羊脂白玉,便被韦氏夺了过去。

    李显知道韦氏用意,但仍有点舍不得:“这可是父皇送我的……”

    韦氏反驳道:“王爷若惜玉,不如带我一起见父皇矣。”

    待韦氏走至院门,对守门的卫兵说道:“还请代我转告将军,那武当道人前来示警,其并无恶意,将军不妨放了他。”

    韦氏又拿出玉牌和一封信,道:“此玉乃先皇御赐,还请两位收下。若将军答允我刚所请,烦请再将此信交由那武当道人。”

    待韦氏回屋,见李显正在无所事事发呆之中,便道:“王爷可向刘将军多要些纸墨。”

    李显皱皱眉,埋怨道:“要那物什作何?你当知道我素不爱书画。”

    “抄经!诸如《孝经》、《消灾经》、《三清宝诰》、《太乙救苦经》此类,为母后祈福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