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残阳 第五章 万历驾崩引发的“祸事”
甲班其实并不是学习最好的班,但确是“成分”最杂、最藏龙卧虎的班级,带班老师是林冠清,一共才10位童生,和后世动不动就50多号人的大班级完全不一样,毕竟后世是义务教育,现在是精英式教育。
甲班的年龄差异不小,最大的是一个叫田苏的男孩子,十分肥胖,今年已经14岁了,因为父亲是孔源书院的大赞助商,所以这个年纪还在甲班里读,确实有些不伦不类。最小的是一个叫方颜的小童,今年才5岁,生的眉清目秀十分可爱,家里什么情况没人告诉赵信,赵信也没多问,赵信在班里是比较沉默的,除了背诵就是练字。
这十位童生,要准备今后的院试,个别年纪大点的,年年考,但是年年都不中,没办法,秀才的录取率也低的很,考不上是正常的,考上那是......
田苏虽然不是读书这块料,但别的事情却非常“门精”,比如打听八卦隐私、对怎么赚钱更是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这可能就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
班里来了新人,最起劲的就是田苏了,他一阵打听,得知赵信的父亲是刽子手,瞬间来了兴趣。因为在明朝,除了读书人,动刀动枪的都比较低人一等,商人虽然富足,但社会地位并不高,导致平时大家对他这个商贾之后就不怎么感冒,如今来了个社会地位更不如自己的,田苏颇有“同病相怜”的感觉。
奈何赵信考虑的是今后的“宏图大计”,对班里的学业及关系处理并不上心。
今天是赵信第一天来学院上课,授课老师就是童生馆副主事林冠清,上课的内容却跟往常并不太一样,并未死抠四书五经,而是破天荒的问大家一个问题:“倘若学业有成,将来会做些什么?”
“我先说”,田苏第一个喊了起来,“我爹说了,我中了秀才就奖励给我三套大宅院,所以,将来我要做个大富翁。”
“田胖子,你爹就你一个儿子,你啥也不中,这些不还是你的?”
“哈哈哈......”
田苏脸一红,对着刚才拿他开涮的王保中嚷了起来:“保中啊,那也是我的命好,你爹四个儿子,以后铁匠铺到底是给谁还不知道呢!”
“你......”王保中一时语塞,只能不爽的扭过头。
“先生,我如果高中......”后面的学生争着开始描绘自己的想法。看到这一幕,林冠清也就笑而不语。
最后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只剩下年纪最小的方颜和赵信。“你们二人可有什么想法?”林冠清和蔼地问道。
方颜小脸通红的起身作了个揖,然后小声说:“先生,颜儿没啥想法,就想如果侥幸得中,赶紧回家告诉爹娘,让爹娘欢喜。”说完赶紧坐了下去。
“恩,也算是懂得孝道。”林冠清摸了把自己下颚的胡须,怜爱地评价了一句。
“信儿还没有想好,只想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当下之事,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赵信不卑不亢的回答。
在大家异样的眼光注视下,赵信面色毫无波澜。“不骄不躁,脚踏实地,此子确实不凡。”林冠清心里其实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但出于爱才之心,只是面上勉励了几句,让赵信好好努力。
万历四十八年的八月(农历,以下同),热的有点过分,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更是让闷热的百姓们烦躁不安,似乎预示着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这天只见一骑飞奔入城,门口的几个百姓险些被撞上,直喊晦气。“差爷,这又是啥大事?”卖梨的老汉跟城门口的军汉套着近乎。
“似乎是六百里加急,你个老汉,此等朝廷大事,岂是我等能多问的?”军汉瞪了一眼,其实心里也惶惶然。从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大败,举国上下对大明的信心就开始动摇,曾经战无不胜摧枯拉朽的明军王师似乎再也没有那么不可一世了。
文登县衙大堂里,县令刘百业正在会客厅的主座上发呆,刚才驿卒递上的公函信息,一时还没让这位文登县“一把手”回过神来。
公函上只有寥寥数字:“七月廿一帝崩于京”。
“万岁驾崩,按常理必然是皇太子继位,然公函上为何未见太子继位的消息?”
“本官也对此一头雾水,公函是礼部所发,不可能有此等差错。”刘百业对边上的幕僚李师爷说道。
“县尊不必烦恼,万岁驾崩,县内当停止一切喜庆活动,以示哀悼,莫让有司落下话柄。”
“先生所言与本官不谋而合,这件事就有劳先生了,同时要赶紧置办国丧事宜,唉,多事之秋啊。”
李师爷拱了拱手,领命下去了。
一时间,文登全县上下均进入了百日国丧时间,街面上也没有什么人气,婚庆全部停摆,整个县城有点暮气沉沉。
“啪啪啪,咻~”。入夜时分,县城的某一角突然传来烟花爆竹的声音,附近巡更的差役大吃一惊,国丧期间,居然有人放炮仗?这不是老寿星吃砒霜——活的不耐烦了?
事情迅速查明了,王保中跟最小的弟弟王保山耐不住国丧期间的无聊,耐不住弟弟的软磨硬泡,最后答应在外面玩家里剩下的烟花爆竹。王保中不让弟弟带火折子,就想满足下贪玩的心就回家了,哪知弟弟不知道哪里弄来个火源,竟然点着了,这可把两兄弟吓傻了,一顿手忙脚乱的灭火反而把带出去的炮仗都点着了,噼里啪啦的乱放,被差役逮了个正着。
翌日清晨,孔源书院。
“你们听说了么?王保中跟他弟弟王保山被压进大牢了。”
“不可能吧?抓两个小孩子干啥?”
“嘿,你们不知道吧,昨夜的烟花爆竹就是两人所放,国丧期间竟然放炮仗,这等同于造反,运气好,两兄弟咔嚓,运气不好么,全家咔嚓。”说的人可不就是平日里跟王保中不大对付的田苏吗?
大家谁也没注意,平日里不大言语的赵信告了个假,匆匆向外走去。
甲班的年龄差异不小,最大的是一个叫田苏的男孩子,十分肥胖,今年已经14岁了,因为父亲是孔源书院的大赞助商,所以这个年纪还在甲班里读,确实有些不伦不类。最小的是一个叫方颜的小童,今年才5岁,生的眉清目秀十分可爱,家里什么情况没人告诉赵信,赵信也没多问,赵信在班里是比较沉默的,除了背诵就是练字。
这十位童生,要准备今后的院试,个别年纪大点的,年年考,但是年年都不中,没办法,秀才的录取率也低的很,考不上是正常的,考上那是......
田苏虽然不是读书这块料,但别的事情却非常“门精”,比如打听八卦隐私、对怎么赚钱更是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这可能就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
班里来了新人,最起劲的就是田苏了,他一阵打听,得知赵信的父亲是刽子手,瞬间来了兴趣。因为在明朝,除了读书人,动刀动枪的都比较低人一等,商人虽然富足,但社会地位并不高,导致平时大家对他这个商贾之后就不怎么感冒,如今来了个社会地位更不如自己的,田苏颇有“同病相怜”的感觉。
奈何赵信考虑的是今后的“宏图大计”,对班里的学业及关系处理并不上心。
今天是赵信第一天来学院上课,授课老师就是童生馆副主事林冠清,上课的内容却跟往常并不太一样,并未死抠四书五经,而是破天荒的问大家一个问题:“倘若学业有成,将来会做些什么?”
“我先说”,田苏第一个喊了起来,“我爹说了,我中了秀才就奖励给我三套大宅院,所以,将来我要做个大富翁。”
“田胖子,你爹就你一个儿子,你啥也不中,这些不还是你的?”
“哈哈哈......”
田苏脸一红,对着刚才拿他开涮的王保中嚷了起来:“保中啊,那也是我的命好,你爹四个儿子,以后铁匠铺到底是给谁还不知道呢!”
“你......”王保中一时语塞,只能不爽的扭过头。
“先生,我如果高中......”后面的学生争着开始描绘自己的想法。看到这一幕,林冠清也就笑而不语。
最后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只剩下年纪最小的方颜和赵信。“你们二人可有什么想法?”林冠清和蔼地问道。
方颜小脸通红的起身作了个揖,然后小声说:“先生,颜儿没啥想法,就想如果侥幸得中,赶紧回家告诉爹娘,让爹娘欢喜。”说完赶紧坐了下去。
“恩,也算是懂得孝道。”林冠清摸了把自己下颚的胡须,怜爱地评价了一句。
“信儿还没有想好,只想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当下之事,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赵信不卑不亢的回答。
在大家异样的眼光注视下,赵信面色毫无波澜。“不骄不躁,脚踏实地,此子确实不凡。”林冠清心里其实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但出于爱才之心,只是面上勉励了几句,让赵信好好努力。
万历四十八年的八月(农历,以下同),热的有点过分,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更是让闷热的百姓们烦躁不安,似乎预示着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这天只见一骑飞奔入城,门口的几个百姓险些被撞上,直喊晦气。“差爷,这又是啥大事?”卖梨的老汉跟城门口的军汉套着近乎。
“似乎是六百里加急,你个老汉,此等朝廷大事,岂是我等能多问的?”军汉瞪了一眼,其实心里也惶惶然。从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大败,举国上下对大明的信心就开始动摇,曾经战无不胜摧枯拉朽的明军王师似乎再也没有那么不可一世了。
文登县衙大堂里,县令刘百业正在会客厅的主座上发呆,刚才驿卒递上的公函信息,一时还没让这位文登县“一把手”回过神来。
公函上只有寥寥数字:“七月廿一帝崩于京”。
“万岁驾崩,按常理必然是皇太子继位,然公函上为何未见太子继位的消息?”
“本官也对此一头雾水,公函是礼部所发,不可能有此等差错。”刘百业对边上的幕僚李师爷说道。
“县尊不必烦恼,万岁驾崩,县内当停止一切喜庆活动,以示哀悼,莫让有司落下话柄。”
“先生所言与本官不谋而合,这件事就有劳先生了,同时要赶紧置办国丧事宜,唉,多事之秋啊。”
李师爷拱了拱手,领命下去了。
一时间,文登全县上下均进入了百日国丧时间,街面上也没有什么人气,婚庆全部停摆,整个县城有点暮气沉沉。
“啪啪啪,咻~”。入夜时分,县城的某一角突然传来烟花爆竹的声音,附近巡更的差役大吃一惊,国丧期间,居然有人放炮仗?这不是老寿星吃砒霜——活的不耐烦了?
事情迅速查明了,王保中跟最小的弟弟王保山耐不住国丧期间的无聊,耐不住弟弟的软磨硬泡,最后答应在外面玩家里剩下的烟花爆竹。王保中不让弟弟带火折子,就想满足下贪玩的心就回家了,哪知弟弟不知道哪里弄来个火源,竟然点着了,这可把两兄弟吓傻了,一顿手忙脚乱的灭火反而把带出去的炮仗都点着了,噼里啪啦的乱放,被差役逮了个正着。
翌日清晨,孔源书院。
“你们听说了么?王保中跟他弟弟王保山被压进大牢了。”
“不可能吧?抓两个小孩子干啥?”
“嘿,你们不知道吧,昨夜的烟花爆竹就是两人所放,国丧期间竟然放炮仗,这等同于造反,运气好,两兄弟咔嚓,运气不好么,全家咔嚓。”说的人可不就是平日里跟王保中不大对付的田苏吗?
大家谁也没注意,平日里不大言语的赵信告了个假,匆匆向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