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金枝 第318章 如愿
太后听愣了:“寇姑娘?”
她当然不是不记得寇姑娘这个人了,老太太记性好着呢。大年初一朝贺时她在一众外命妇面前发话要为寇姑娘留意合适的儿郎,等于把寇姑娘的亲事捏在了手里。
只要她不提,少卿府就不敢擅自做主,寇姑娘便只能等着。再过个几年,寇姑娘就二十多了……
太后吃惊的是她这个孙儿竟然喜欢寇姑娘。
秀王头上还缠着软布,虽然太医说可以挪动了,此刻看起来还是有些虚弱。
他微微低头,神色赧然:“听说皇祖母要为寇姑娘挑选夫婿,孙儿心悦寇姑娘已久……若是皇祖母能成全,孙儿感激不尽……”
太后张张嘴,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她拿捏寇姑娘亲事,纯粹是不喜那个与辛氏行事相似的小丫头,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孙儿会求到她头上来。
没有秀王舍身护她,太后自是一口拒绝。但话说回来,没有救了太后这事,秀王也不会开口了。
太后正是对秀王一颗心最热的时候,拒绝吧怕伤了孙儿的心,可要是答应,那寇姑娘岂不成了王妃?
“平儿心悦寇姑娘?”兴元帝来了兴致。
与太后不同,兴元帝对寇姑娘颇欣赏,想想那小姑娘要是成了自家人,似乎还不错。
被兴元帝这么一问,秀王脸更红了:“寇姑娘心性纯善,人品贵重,令儿子心折。”
兴元帝笑笑,看向太后:“母后觉得呢?”
太后反问:“皇帝怎么想?”
“平儿今年十九了,是到了娶妻的时候。寇姑娘品貌出众,难得平儿喜欢,儿子没什么意见,就看母后的意思。”
兴元帝是了解太后的,他要是表现得很乐意,太后恐怕就反感了。他对此一副可有可无的态度,反而有利于促成这件事。
要说兴元帝非寇姑娘这个儿媳不可,那也不至于,但他对寇姑娘有好感是真的。百官勋贵家的女儿对他来说是面目模糊的甲乙丙丁,寇姑娘就是鲜活的人。
太后皱着眉:“哀家就是觉得寇姑娘出身低了些。”
“儿子记得寇姑娘的父亲是进士出身,官至知府,论出身不算低了。”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是地方上最高的行政长官。
“可她父母都不在了,说起来不是个有福的。”
太后嫌弃出身是借口,其实就是觉得这样便宜了寇姑娘。
“皇祖母愿意为寇姑娘的亲事做主,就是她最大的福气了。”秀王轻声开口,毫无锋芒,“至于孙儿……皇祖母若觉得孙儿与寇姑娘不合适,那……孙儿听皇祖母的。”
他竭力作出若无其事的模样,低垂的眼帘遮住失落。
太后不由心软。
到了太后这个地位,这个年纪,把吃软不吃硬发挥到了极致。逆着她来就等着倒霉吧,要是不争不闹,老太太反而会多寻思几下。
现在太后就开始寻思了:孙子才救了她的命,也是她问他想要什么的,结果孩子提了她又不答应,这确实有点不合适。
罢了,就便宜那个寇姑娘了,真要嫁进了皇家,不懂事的话敲打起来反而方便。
太后找了个自我安慰的理由,松了口:“你若真的喜欢,那就依你。”
秀王一愣,而后大喜:“多谢皇祖母成全!”
太后见状不由弯了嘴角:“你的伤还没好,回去后好好养着,不要为这些费神,皇祖母和你父皇会安排好的。”
秀王再道谢,眉梢眼角皆是喜色。
太后看在眼里,也很满意。
给出去的奖赏换来真心实意的感谢,给予者当然会开心,此乃人之常情。
离开安置秀王的偏殿,太后与兴元帝商量此事。至于秀王的生母安嫔,只有事情定了被通知的份儿,此时自是什么都不知道。
“母后正旦朝贺时说要为寇姑娘挑一门好亲事,那这事就由母后安排吧,儿子就不插手了。”兴元帝笑呵呵道。
太后也笑得慈眉善目:“那哀家就先召段家老夫人进宫来聊聊。”
本来当着外命妇的面把寇姑娘亲事揽过来不是出于好意,一些外命妇就算当时艳羡,时日一长也就明白了。而现在给寇姑娘挑的夫婿是皇长子,人们羡慕寇姑娘的好命之余,必然会震惊太后的仁善大方。
太后一想以后那些外命妇对她的奉承会更真心实意,虽然还是不待见寇姑娘,却生出另一种无法言说的得意来。
少卿府老夫人接到太后传召的消息,人是懵的。
太后在中秋夜险些出事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夫人也是知道的,所以更茫然。
太后受了那么大惊吓,不该好好养着么,为何会传她一个外命妇进宫?
若说是闷了,那也轮不到她进宫陪太后解闷啊。
中秋出事过去没几天,老夫人是打死都想不到外孙女亲事上去的。她坐上宫里来接的轿子一路忐忑,等走在朱墙金瓦的宫中,就更紧张了。
“太后,段家老夫人到了。”
“传进来。”
随着传报,老夫人走进来,恭恭敬敬行礼:“臣妇见过太后。”
“老夫人不必多礼。”
上方传来的声音很温和,老夫人一颗悬着的心定了定,慢慢起身。
“赐座。”
等老夫人坐下,太后笑了笑:“哀家瞧着,老夫人气色比年初时要好。”
“家里事情少,臣妇操心的地方不多……”
老夫人不得不承认,自从外孙女说要闭门清修,府上突然就平静了。再想想去年,简直不堪回首。
“也是老夫人治家有方。”
寒暄话说完了,太后转入正题:“令外孙女的亲事还没定吧?”
老夫人心一咯噔,忙否定。
“正旦那日,哀家一瞧令外孙女就觉得喜欢,忍不住想为她做个媒。”
老夫人忙道:“青青能得太后垂青,是她天大的造化。”
原来是为了青青的亲事传她进宫。
太后竟然还记得青青的亲事!
一开始老夫人是当真的,后来太后这边再没了动静,明白过来太后恐怕是随口一说。
换了别人家定要急死,但对不愿意外孙女嫁出去的老夫人来说,反倒是好事。
“哀家的长孙秀王年十九,到了娶妻的时候。哀家觉得他们两个孩子挺合适,老夫人觉得呢?”
她当然不是不记得寇姑娘这个人了,老太太记性好着呢。大年初一朝贺时她在一众外命妇面前发话要为寇姑娘留意合适的儿郎,等于把寇姑娘的亲事捏在了手里。
只要她不提,少卿府就不敢擅自做主,寇姑娘便只能等着。再过个几年,寇姑娘就二十多了……
太后吃惊的是她这个孙儿竟然喜欢寇姑娘。
秀王头上还缠着软布,虽然太医说可以挪动了,此刻看起来还是有些虚弱。
他微微低头,神色赧然:“听说皇祖母要为寇姑娘挑选夫婿,孙儿心悦寇姑娘已久……若是皇祖母能成全,孙儿感激不尽……”
太后张张嘴,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她拿捏寇姑娘亲事,纯粹是不喜那个与辛氏行事相似的小丫头,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孙儿会求到她头上来。
没有秀王舍身护她,太后自是一口拒绝。但话说回来,没有救了太后这事,秀王也不会开口了。
太后正是对秀王一颗心最热的时候,拒绝吧怕伤了孙儿的心,可要是答应,那寇姑娘岂不成了王妃?
“平儿心悦寇姑娘?”兴元帝来了兴致。
与太后不同,兴元帝对寇姑娘颇欣赏,想想那小姑娘要是成了自家人,似乎还不错。
被兴元帝这么一问,秀王脸更红了:“寇姑娘心性纯善,人品贵重,令儿子心折。”
兴元帝笑笑,看向太后:“母后觉得呢?”
太后反问:“皇帝怎么想?”
“平儿今年十九了,是到了娶妻的时候。寇姑娘品貌出众,难得平儿喜欢,儿子没什么意见,就看母后的意思。”
兴元帝是了解太后的,他要是表现得很乐意,太后恐怕就反感了。他对此一副可有可无的态度,反而有利于促成这件事。
要说兴元帝非寇姑娘这个儿媳不可,那也不至于,但他对寇姑娘有好感是真的。百官勋贵家的女儿对他来说是面目模糊的甲乙丙丁,寇姑娘就是鲜活的人。
太后皱着眉:“哀家就是觉得寇姑娘出身低了些。”
“儿子记得寇姑娘的父亲是进士出身,官至知府,论出身不算低了。”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是地方上最高的行政长官。
“可她父母都不在了,说起来不是个有福的。”
太后嫌弃出身是借口,其实就是觉得这样便宜了寇姑娘。
“皇祖母愿意为寇姑娘的亲事做主,就是她最大的福气了。”秀王轻声开口,毫无锋芒,“至于孙儿……皇祖母若觉得孙儿与寇姑娘不合适,那……孙儿听皇祖母的。”
他竭力作出若无其事的模样,低垂的眼帘遮住失落。
太后不由心软。
到了太后这个地位,这个年纪,把吃软不吃硬发挥到了极致。逆着她来就等着倒霉吧,要是不争不闹,老太太反而会多寻思几下。
现在太后就开始寻思了:孙子才救了她的命,也是她问他想要什么的,结果孩子提了她又不答应,这确实有点不合适。
罢了,就便宜那个寇姑娘了,真要嫁进了皇家,不懂事的话敲打起来反而方便。
太后找了个自我安慰的理由,松了口:“你若真的喜欢,那就依你。”
秀王一愣,而后大喜:“多谢皇祖母成全!”
太后见状不由弯了嘴角:“你的伤还没好,回去后好好养着,不要为这些费神,皇祖母和你父皇会安排好的。”
秀王再道谢,眉梢眼角皆是喜色。
太后看在眼里,也很满意。
给出去的奖赏换来真心实意的感谢,给予者当然会开心,此乃人之常情。
离开安置秀王的偏殿,太后与兴元帝商量此事。至于秀王的生母安嫔,只有事情定了被通知的份儿,此时自是什么都不知道。
“母后正旦朝贺时说要为寇姑娘挑一门好亲事,那这事就由母后安排吧,儿子就不插手了。”兴元帝笑呵呵道。
太后也笑得慈眉善目:“那哀家就先召段家老夫人进宫来聊聊。”
本来当着外命妇的面把寇姑娘亲事揽过来不是出于好意,一些外命妇就算当时艳羡,时日一长也就明白了。而现在给寇姑娘挑的夫婿是皇长子,人们羡慕寇姑娘的好命之余,必然会震惊太后的仁善大方。
太后一想以后那些外命妇对她的奉承会更真心实意,虽然还是不待见寇姑娘,却生出另一种无法言说的得意来。
少卿府老夫人接到太后传召的消息,人是懵的。
太后在中秋夜险些出事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夫人也是知道的,所以更茫然。
太后受了那么大惊吓,不该好好养着么,为何会传她一个外命妇进宫?
若说是闷了,那也轮不到她进宫陪太后解闷啊。
中秋出事过去没几天,老夫人是打死都想不到外孙女亲事上去的。她坐上宫里来接的轿子一路忐忑,等走在朱墙金瓦的宫中,就更紧张了。
“太后,段家老夫人到了。”
“传进来。”
随着传报,老夫人走进来,恭恭敬敬行礼:“臣妇见过太后。”
“老夫人不必多礼。”
上方传来的声音很温和,老夫人一颗悬着的心定了定,慢慢起身。
“赐座。”
等老夫人坐下,太后笑了笑:“哀家瞧着,老夫人气色比年初时要好。”
“家里事情少,臣妇操心的地方不多……”
老夫人不得不承认,自从外孙女说要闭门清修,府上突然就平静了。再想想去年,简直不堪回首。
“也是老夫人治家有方。”
寒暄话说完了,太后转入正题:“令外孙女的亲事还没定吧?”
老夫人心一咯噔,忙否定。
“正旦那日,哀家一瞧令外孙女就觉得喜欢,忍不住想为她做个媒。”
老夫人忙道:“青青能得太后垂青,是她天大的造化。”
原来是为了青青的亲事传她进宫。
太后竟然还记得青青的亲事!
一开始老夫人是当真的,后来太后这边再没了动静,明白过来太后恐怕是随口一说。
换了别人家定要急死,但对不愿意外孙女嫁出去的老夫人来说,反倒是好事。
“哀家的长孙秀王年十九,到了娶妻的时候。哀家觉得他们两个孩子挺合适,老夫人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