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藏国 > 第223章 关键一票

藏国 第223章 关键一票

    第223章 关键一票

    李邺在张掖休整了两天又要出发了,这一次他不再只有两人,而是有三百名手下同行,这三百人都是跟随李邺作战的士兵,包括两名年轻校尉裴琇和安太玄。

    另外黑矛也得到了裴方的帮助,将他以丁盛的名字重新注册了军籍,任命为校尉,李邺让他们三人各率领一百骑兵。

    三百名士兵都有各自的战马,队伍中同时还有三百头体格高大强壮的骆驼,每个士兵都有一匹马和一头骆驼。

    战马负责驮负兵甲,士兵都骑着骆驼而行,骆驼同时满载着干粮、水和草料,几头骆驼还专门背负着数千两黄金,这是从薛丰家里缴获的战利品,当然不是李邺的私人财富,而是这支军队的后勤财富。

    李邺虽然有天子金牌,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得到免费的补给,相反,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必须花钱购买,而黄金就是最好的通货。

    在一个凉爽的清晨,李邺和裴家依依惜别,带着长长的队伍,离开张掖城,继续向遥远的西北方向而去。

    长安城,甘州唐军大败薛部骑兵的消息传到了朝廷,在朝野内外引起了剧烈的争论,夸赞者有之,认为甘州唐军消灭入侵胡骑,严惩薛部决策者,扬大唐国威。

    而反对者也不缺乏,反对者对收复居延海倒没有意见,主要是针对唐军杀进薛部落,反对者认为这会让朝廷卷入草原斗争,消耗大唐国力。

    而这时,李林甫辞去了朔方节度使之职,朝廷正式任命安思顺出任朔方节度使,那么河西节度使又由谁来出任?

    在这个背景下,甘州军攻打薛部的战争就变得有点复杂起来。

    安思顺推荐凉州都督贺嗣南接任河西节度使,杨家极力推荐驸马都尉杨錡出任河西节度使,而李林甫则推荐刚刚立下大功的裴方出任河西节度使。

    天子李隆基一时举棋不定,而就在这时,鸿胪寺传来消息,薛部新任大酋长薛药罗携带两百万只羊前来觐见大唐天子。

    紫薇殿御书房内,李隆基正在听取几名相国的意见,他已经拿到了鸿胪寺转呈上来的薛部上表。

    李林甫躬身道:“陛下,这位新酋长在上表中说得很清楚了,是前任大酋长勾结葛逻禄人,出卖薛部利益,擅自入侵居延海,才导致唐军的强烈反击,他们是支持唐军进入薛部铲除罪魁祸首,微臣认为,唐军进入薛部不仅是为了维护大唐尊严,也是为了不让薛部彻底被葛逻禄吞并,薛部内部也很清楚这一点。”

    李林甫和杨国忠意见相左,就是出在唐军该不该杀进薛部,杨国忠认为甘州唐军未经朝廷批准,擅自入侵相邻小国,影响唐朝的对外形象,会让其他小国产生对唐朝的不信任感,所以他认为裴方非但无功,而且还应该受到惩罚。

    李林甫则坚持认为唐军杀入薛部是为了严惩罪魁祸首,是薛部入侵居延海的必然结果,薛部可以随意入侵大唐,唐军却不敢反击,这是是哪门子道理,这样说起来,唐军灭突厥也岂不是影响自身形象?

    在这件事上,朝臣大部分都支持李林甫,不赞成杨国忠的懦弱妥协思想,不过现在杨忠国得势,大部分朝臣不支持他,也不敢吭声。

    当然,杨国忠反对是因为裴方是李林甫亲家,他可不希望裴方在这个时候出任河西节度使,成为李林甫的强大外援。

    不过现在薛药罗的上表来得正是时候,成为李林甫极佳的助攻,连薛部内部都支持唐军干涉,还有什么话好说?

    “韦相国,你怎么看?”李隆基瞥了一眼韦见素道。

    韦见素不慌不忙道:“回禀陛下,微臣仔细看了裴都督的战报,唐军在居延海大败薛部骑兵,前锋又追杀进了薛部,在薛部延陀水和对方主力决战,以一千骑兵击溃了敌军六千人,且不说战绩辉煌,就战事本身而言,微臣认为居延海之战和延陀水之战其实是一场战役,只是分成了前半场和后半场,所以微臣认可李相国的意见。”

    韦见素态度鲜明,直接支持李林甫,理由也很充分,令人无可辩驳,他是站在一个公允的角度。

    “陈相国呢?”

    又轮到了陈希烈,陈希烈半晌道:“微臣也觉得甘州军未经朝廷同意,擅自出兵薛部不妥!”

    陈希烈的态度也很鲜明,明确支持杨国忠。

    最后轮到了张均,看似好像是天子在征询大家的意见,但天子口口声声请政事堂诸位相国表态,大家都心知肚明,实际上就是政事堂的表决。

    现在是二比二,双方的态度都旗帜鲜明,一点都不含糊,张均的表态就十分重要了,可以说是关键一票,所有人的目光都向他望去。

    张均感受到了李林甫凌厉的目光,他咽了口唾沫,小心谨慎道:“出兵薛部微臣觉得问题不大,连当事者薛部自己都认可,我们却觉得不妥,那就有点多余了,但在河西节度使的任命上了,微臣认为陛下还要在各方面慎重考虑,寻求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杨国忠的脸色顿时难看了,他万万没想到张均在关键时刻竟然偏向了李林甫,张均可是杨家推荐入相的,他怎么能在关键时刻背叛自己?

    李隆基点点头,“政事堂的意见朕明白了,各位爱卿都退下吧!朕再考虑一下。”

    五名相国都告退了,李隆基负手在大堂内走了几步,回头问高力士,“高爱卿怎么看?”

    高力士太了解天子,现在天子为难的根本不是要不要出兵薛部的问题,天子好大喜功,裴方打击不臣小国,扬大唐国威,威慑葛逻禄,天子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加罪?

    现在天子为难的是河西节度使的任命问题。

    高力士微微笑道:“陛下没发现裴方的战报中有个很含蓄有趣的地方吗?”

    “哪里含蓄有趣了?”

    “在最前面,‘臣见圣上之信令,特发兵一千为先行,微臣率万人为后援’,这句话里面藏着一个人啊!”

    李隆基眉头一皱,“朕什么时候给了他信令?”

    “陛下确实没有给裴方信令,如果微臣没有猜错,这里的信令就是陛下给李邺的金牌,是李邺率军一千为先行!”

    “啊!”

    李隆基这才反应过来,“他为何不明说?”

    “他若明说,李相国就要避嫌了,况且陛下刚封李邺为明远将军,他现在又立大功,让陛下怎么封他?微臣很赞赏裴方老谋深虑,考虑得很周全,既向陛下暗示了李邺的功劳,一般大臣又看不懂信令之意。”

    李隆基这才恍然大悟,“这么说,夜袭居延海的年轻小将就是李邺?率一千骑兵大破薛部六千敌军的主将也是他?”

    “应该就是他!报告最后的‘携令西行,为国立功’,说就是他!”

    李隆基哑然笑道:“这个臭小子,怎么哪里都有他的事情?”

    高力士笑道:“葛逻禄人要用三百万只羊换他的人头,薛部对外悬赏十万张羊皮取他的性命,都和他有关,他不去才怪!”

    李隆基点点头,“他的功劳就先记在帐上,等他安西立功后再一并考虑,升官太快,对他不是好事!”

    停一下李隆基又道:“朕考虑让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裴方为河西节度使副使,继续出任甘州都督,爱卿认为如何?”

    这个方案不错,多方兼顾了,高力士赞道:“陛下圣明!”

    李隆基随即对当值的集贤殿学士道:“再传朕的旨意,甘州都督裴方尽忠职守,守土有功,特封为冠军大将军,加爵张掖县公,升任河西节度副使兼甘州都督,其余参战诸将皆官升一级!”

    至于最大的功臣李邺,李隆基选择性地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