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351章 六五年到来了
热门推荐:
明末太子:父皇咋把龙袍披我身上了?
都市医道圣手
上门女婿叶辰
女配觉醒:修仙从丫鬟做起
大唐:为夺杨玉环,请李隆基归天
重生七零,军医媳妇又美又辣
全城告急:江少他又被宋律拒婚了
陈轩沈冰岚
都人间清醒了,谁还做渣男舔狗啊
一过元宵节,这年就算过去了。
那时,人们管元宵节也叫“年消节”,不光是谐音,还因为是吃过正月十五的晚饭,放过家里剩下的最后一挂爆竹,意味着年也就过完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这年月里,社会资源匮乏,人民生活普遍十分困苦,尽管在集市上偶尔也能买到现成的灯笼,但大多数人都舍不得花那一、两元钱。
不过,这也难不住伟大的劳动人民们。
每到正月十五前夕,家家户户的大人们都要亲自动手,给家里的小孩子们扎制个灯笼。
刘之野记得小时候,父亲刘竟斋给他们兄妹几个,扎制的灯笼总是叫做“红火蛋”。
刘竟斋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竹帘mⅰ浸泡水中,然后弯成圆形,以细铁丝固定,做成灯笼骨架,然后在其周围用糨糊粘上红纸,犹如一团红红的火球,故称“火蛋灯”。
接着在那个小木板左右穿上两根平行的细“米丝”,然后从红红的“火蛋”中间的圆洞里穿过,小木板便成了灯笼的底板,上面可以黏上蜡烛;细长的铁丝上面挽个圈,系上绳子,用一根细棍挑着,装满他童年欢乐的小灯笼就做成了。
灯笼做好后,期盼着等到正月十五的前夜。
夜幕还未降临,小刘之野便忙着拿出父亲给买的那盒细细的,短短的,小小的红腊烛,将腊烛点燃,倒竖起来,让溶化了的腊液滴在小木板上,然后迅速地将腊烛底部沾在小木板上。
再等到夜幕降临,他便拎起灯笼,小心翼翼地走向巷道,此时狭长的巷道里渐渐热闹起来,远远望去,灯笼忽明忽暗,星星点点,宛若空中繁星。
这里仿佛成了灯展会:方形的、圆形的,棱形的;南瓜灯、鱼形灯、蝴蝶灯……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按照老辈传下的习俗,这灯笼要从十四晚上打到十六晚上。
所以孩子们格外小心,尤其是纸糊的灯笼,必须“手持木棍要放平,脚踩地面小心坑”。
否则,灯笼就会左摇右晃,如果再刮点风,稍有不慎,灯笼就会“引火烧身”,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这天刚入夜,就会有各式各样的花灯在大街小巷穿行,锣鼓鞭炮声让孩子们的心喧嚣起来。
刘家庄今年喜获丰收,村委会特地首次策划了一场盛大的烟花会,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烟花在空中绚烂绽放,仿佛填满了每一寸空间,为昏暗的天空绣上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一個个烟火飞入空中,光彩夺目,有的如同流星划破夜空,一闪即逝;有的宛如瀑布从天而降,气势磅礴;还有的仿佛菊花盛开,娇艳动人。
地面上,人群熙熙攘攘,宛如繁星闪烁。小孩子们手持灯笼,在人群中穿梭,不时放出绚烂的呲花,为这繁华的夜增添了几分童趣与活力。
还有调皮的熊孩子,不时地在人群不远的地方,点上一个“二踢脚”,“叮——嘡——”。
大人们的活动,同样是丰富多彩,有“跑旱船”、“踩高跷”、“样板戏”、“扭秧歌”、“舞龙灯”、“京剧”、“歌舞团表演”等等娱乐节目。
这场全民活动,事后统计大约有将近四万人来参加,连附近的村镇都有人来看热闹。
刘之野一家今年的团圆饭吃的比较早,就是为了出来好早些出来看热闹。
这是刘家庄从来没有见过的欢庆场面,所有人都不想错过。
过十五吃团圆饭,家族成员们都要赶回来,阖家团聚一堂,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团圆饭,代表过了一个圆满的年。
如果有个别成员在外,确实赶不回来,也要在饭桌上给留个座位,摆上碗筷,当作此人在场。
刘家人的团圆饭是一年中最丰盛、最讲究的,每道菜都有寓意,例如,每年的餐桌上必有一条红烧鲤鱼,因为“鱼”和“余”谐音,预示着“年年有余”。
四喜丸子是在一个盆里盛着四个大大的红烧猪肉丸子,象征着“福、禄、寿、喜”四大喜事。
一大海碗红烧五花肉,肥瘦相间,色美味香,寓意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用砂锅清炖一只整鸡,热气腾腾端上桌,“鸡”与“吉”同音,象征“吉庆”之意。
烧羊肉是把大块的羊肉用小火炖熟,捞出来风干去掉水汽,再用香油下锅炸焦,装盘撒上椒盐,真是太好吃了!为什么要用羊肉呢?因“羊”古与“祥”通用,有吉祥的意思。
摆在餐桌中央的是一个八宝火锅,里面的食材有荤有素,有丰富多样的海鲜,炭火烧得汤水滚开,寓意今后的日子过得热烈欢腾。
素菜必有芥末墩儿,这是下酒开胃的凉菜,北方冬季当家菜就是大白菜、萝卜、土豆;还有一些大棚蔬菜,例如,茼蒿、菠菜、油麦菜等等。
所以选上好的白菜心,圆圆的一截儿,浇上金黄色的芥末汁,倒上米醋、香油,可解油腻,颜色形状像金元宝,吃起来图个吉利。
还有一碟“心里美”萝卜丝,用醋糖一拌,鲜红水灵,酸甜可口,吃起来嘎嘣脆,也是祈求来年日子有声有色,事事顺心。
过十五得吃汤圆,不过刘家人不太好吃甜食,就买了一些汤圆,没有自己做,就为了应应景。
虽然没有自己做汤圆,但是他们唉吃饺子。
今天的主食是饺子,饺子的形状又很像一个个小元宝,寓意着新年发财,元宝滚滚来。
今儿个下午,全家都动手参与做年夜饭,洗菜、和面、切肉、剁馅儿,真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包饺子时,总是大伯母亲手和馅儿,因为饺子好吃与否,全在馅儿上。
包的时候全家上阵,围着八仙桌一边说笑,一边干活儿,再把包好的饺子一趟一趟往厨房里运送。
待晚上餐桌饭菜摆好,按长幼就座,老爷子要坐在坐北朝南的正座,其次是大伯父伯,父亲刘竟斋和母亲邓茹,最后才是刘之野这一代人。
吃饭也是爷爷先动筷子,然后大家开始吃喝,家庭的规矩是必遵的。
他们家这一大桌子团圆饭,每样都有说道,里面满满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啊。
刘之泰因远在东德未能出席,但其余家人均已齐聚一堂。
今年,他们家中又添了两名新成员,刘文刘武这小哥俩,且还有一个即将加入这个大家庭。
因为,刘铁林的老婆郭琳的肚子里也迎来了新生命,预计在今年九月左右分娩。
刘之泰春节过后,将正式出任特警大队中队长一职,同时,他也在政法学院深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刘之野凝视着眼前这位沉稳内敛、英气逼人的弟弟,心中满是欣慰。他的小老弟,终于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之泰,工作上若有需要协助之处,尽管直言。我虽已离开公安系统,但人脉尚存,关键时刻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实际上,在过往的情境中,刘之野是绝不可能对刘之泰说出这样一番话的。
他担忧刘之泰滥用他的关系,肆意妄为,恐对其日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然而,如今的刘之泰,已让人彻底安心。他成熟稳重,吃苦耐劳,无惧流血牺牲,全心投入工作,且品行端正,深得人心。
刘之野想重点培养他这个弟弟,助力他在公安系统内走的更远。
“这就是我们刘氏的曹子孝啊!”
闻言,刘之泰黝黑脸上一愣,他的哥哥从来都是对他严厉有加,什么时候这么宽以待人啦?
“哥,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对了,您尽管说,老弟绝对听您的。”刘之泰忐忑不安的说道。
刘之野见状,知道他是误会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是你想的那样,我的意思是,今后碰上什么困难了,尽管跟我说,别闷在心里。”
刘之泰最是崇拜这个哥哥,见哥哥难得对他这么宽松,顿时感动不已,“艾!好嘞!谢谢哥……”
“哥,我来敬你一杯!”他激动地站起来要去给刘之野敬酒,却差点碰倒了面前的酒瓶子。
“臭小子!马上就要当爹的人了,还这么毛燥。”刘之野见状笑骂道。
然后,他也站起来与刘之泰碰个北,将杯中酒一杯到底。
老爷子稳坐首位,目睹二孙辈间深厚的情谊,心中满是欣慰,悠然地品了一口小酒。
他内心洋溢着满足与喜悦,儿孙们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家族繁荣昌盛。此刻的他,即便离世,也了无遗憾。
老爷子心中唯一的牵挂,便是那份对中医事业的深厚情感,他的一生都与中医紧密相连,无法割舍。
因中医之缘,他邂逅了生命中的挚爱。然而命运弄人,她离世过早,未能见证子女们的辉煌成就。
孙子刘之野想发展、振兴中医药事业,真的挠在了老爷子的心底里。
他一辈子救死扶伤,对中医药的感情无比深厚。
多年来,中医的日渐衰落,老爷子目睹这一切,心中满是痛惜。
他虽有心,但个人能力终究有限,面对此情此景,也只能束手无策。
刘之野归来,力主振兴中医药。老爷子闻讯激动不已,仿佛重返青春,即便年过八旬,对中医的热爱仍如当年般炽热。
每天,他天不亮就去了药山。爬山涉水,无视风霜。
有时候,他还会去村里的中医药学校带带孩子们,与学校的老师们探讨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乐此不疲。
也许正是有这么一位万家生佛的老人在,刘氏一族才能如此兴旺发达吧。
在这个时代,人们仍存迷信之心。随着刘家庄的繁荣,迷信之风愈发盛行。人们深信是祖宗的庇佑、风水的优越以及村里良好的风气共同铸就了这片土地的兴旺。
老爷子曾经作为族长,他行善积德,以身作则,赢得了族人的深深尊敬与无尽爱戴。
逢年过节,前来探望他老人家的人,那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大伯望着满脸笑容的老爷子,直接提议:“爹,孩子们都在这儿,您给他们几句鼓励的话吧。”
老爷子微微颔首,这早已成为他们家的新年传统。每逢岁首,长辈们总会鞭策鼓励小辈们,寄予厚望。
他目光首先聚焦在面前的大孙子刘之野身上,那是他心中的骄傲,无需多言。他简洁而坚定地道:“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然后,他又对小孙子刘之泰道:“和善心正,语言必谨,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费用必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
对小孙女刘之若道:“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最终,他又转向大伯和父亲等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大伯率领全家人起立,恭敬地齐声说道:“我等谨记父亲(爷爷)的教诲!”
团圆饭后,一家人欢声笑语地涌向村里的体育场,那里正上演着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
刘之野凝视着眼前的欢声笑语,心中五味杂陈。这般的热闹景象,恐怕要等到十年后才能再次见到了。
————
南锣鼓巷95号院。
棒梗身着崭新的棉衣棉裤,手持一挂鲜艳的小红鞭,在易援朝面前得意洋洋地晃了晃,直接了当地说:“援朝,帮我搞定寒假作业,这挂小鞭炮就是你的了,成交不?”
易援朝眼巴巴地盯着棒梗手中的鞭炮,心中满是羡慕。今儿个是元宵节,他过年买的小鞭炮早没了,而棒梗却仍手握剩余,尽情玩耍。
棒梗这小子,如今在大院里的孩子们面前彻底抖了起来。以前都是他羡慕别人的份,现在却反过来了,是别人羡慕他了。
不过,这马上就要开学了,他的寒假作业还没写,害怕老师找家长,他只好把注意打到了,班里的学习尖子身上。
易援朝,如今已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他幼时历经磨难,深知眼前的一切来之不易,因此倍加珍惜。
因此,他学习异常勤奋,除了协助易大妈处理日常家务,其余时间皆沉浸于书海之中,专心致志地钻研知识。
其实,易家也不缺这点钱,易援朝要是喜欢放小鞭炮,易忠海都能让他放个够。
可是这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疼,坚决不让易忠海给他买太多小鞭炮,只要了一挂,便心满意足了。
尽管他懂事,但孩子心性难掩,男孩怎能抗拒小鞭炮的诱惑?此刻,棒梗手中的小鞭炮无疑成了他的心头好,易援朝的心也随之动摇。
“这可是你说的,不能反悔?”
棒梗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弧度,他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一挂小鞭炮吗,我还不至于,成不成你给句话……”
“我……”易援朝刚要答应他。
一旁的闫招娣,立即阻拦他道:“易援朝,你不能答应他,这是帮他作弊,我要告诉我嫂子去。”
易援朝见状,赶紧求饶道:“招娣,招娣,我没答应他,你别告诉老师好不好?”
棒梗见好事让人给搅和黄了,心中气愤不已,他立即变脸道:“易援朝,伱还是不是个爷们,怕这丫头片子干什么,让她告去。”
“她要是敢去告诉老师,我就敢打她,哼哼……”他目光不善地威胁起了闫招娣。
闫招娣毫不畏惧,当即回应:“好啊!有种你别跑,我这就回家找我哥和嫂子来。”话毕,她毫不犹豫地转身向大院走去。
棒梗见状,他心下也慌了。他就是个色厉内敛的货色。别看他敢威胁闫招娣,但是真要把她那三个哥哥给招来,他绝对得尿裤子。
棒梗在慌乱之中,下意识地伸手去拉闫招娣,急切地说:“招娣,你听我说……”
“啊!”“呀……”闫招娣由于毫无防备,瞬间被他猛地拽倒在地,惊呼声与惊愕交织。
棒梗用力过猛,意外地将闫招娣拽倒在地,更糟糕的是,她直接摔进了一堆雪水烂泥中,狼狈不堪。
“哇!我的新棉袄……呜呜……这可怎么办……”闫招娣惊愕地瞥向她的新棉袄,只见原本好干干净净的花棉袄上,此刻却沾满了腥臭的污泥,她顿时手足无措起来。
这马上就要开学了,洗洗是来不及了,同学们都穿着新衣服去上学,她自己个儿却穿着旧衣服,想想就难过。
棒梗一见闯祸,急忙上前,试图为闫招娣拍打身上的污泥。
然而,他的慌乱动作反而适得其反,原本还算干净的地方也被他胡乱拍打得污迹斑斑。
闫招娣见状,哭的是更厉害了,“呜呜……你给我等着,我这就去找我哥去……”她边哭边往家里跑去。
棒梗瞬间慌了神,不知所措。但他反应迅速,意识到此地不宜久留,便迅速转身,拔腿就跑。
闫招娣泪眼婆娑地冲回家中,她的母亲和嫂子正忙碌地包着饺子,被她的突然闯入吓了一跳。
俩人急忙围上前,关切地询问她究竟发生了什么。
问明缘由后,嫂子冉秋叶愤然起身,气愤地说道:“走,嫂子替你去讨个公道。”
(本章完)
那时,人们管元宵节也叫“年消节”,不光是谐音,还因为是吃过正月十五的晚饭,放过家里剩下的最后一挂爆竹,意味着年也就过完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这年月里,社会资源匮乏,人民生活普遍十分困苦,尽管在集市上偶尔也能买到现成的灯笼,但大多数人都舍不得花那一、两元钱。
不过,这也难不住伟大的劳动人民们。
每到正月十五前夕,家家户户的大人们都要亲自动手,给家里的小孩子们扎制个灯笼。
刘之野记得小时候,父亲刘竟斋给他们兄妹几个,扎制的灯笼总是叫做“红火蛋”。
刘竟斋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竹帘mⅰ浸泡水中,然后弯成圆形,以细铁丝固定,做成灯笼骨架,然后在其周围用糨糊粘上红纸,犹如一团红红的火球,故称“火蛋灯”。
接着在那个小木板左右穿上两根平行的细“米丝”,然后从红红的“火蛋”中间的圆洞里穿过,小木板便成了灯笼的底板,上面可以黏上蜡烛;细长的铁丝上面挽个圈,系上绳子,用一根细棍挑着,装满他童年欢乐的小灯笼就做成了。
灯笼做好后,期盼着等到正月十五的前夜。
夜幕还未降临,小刘之野便忙着拿出父亲给买的那盒细细的,短短的,小小的红腊烛,将腊烛点燃,倒竖起来,让溶化了的腊液滴在小木板上,然后迅速地将腊烛底部沾在小木板上。
再等到夜幕降临,他便拎起灯笼,小心翼翼地走向巷道,此时狭长的巷道里渐渐热闹起来,远远望去,灯笼忽明忽暗,星星点点,宛若空中繁星。
这里仿佛成了灯展会:方形的、圆形的,棱形的;南瓜灯、鱼形灯、蝴蝶灯……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按照老辈传下的习俗,这灯笼要从十四晚上打到十六晚上。
所以孩子们格外小心,尤其是纸糊的灯笼,必须“手持木棍要放平,脚踩地面小心坑”。
否则,灯笼就会左摇右晃,如果再刮点风,稍有不慎,灯笼就会“引火烧身”,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这天刚入夜,就会有各式各样的花灯在大街小巷穿行,锣鼓鞭炮声让孩子们的心喧嚣起来。
刘家庄今年喜获丰收,村委会特地首次策划了一场盛大的烟花会,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烟花在空中绚烂绽放,仿佛填满了每一寸空间,为昏暗的天空绣上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一個个烟火飞入空中,光彩夺目,有的如同流星划破夜空,一闪即逝;有的宛如瀑布从天而降,气势磅礴;还有的仿佛菊花盛开,娇艳动人。
地面上,人群熙熙攘攘,宛如繁星闪烁。小孩子们手持灯笼,在人群中穿梭,不时放出绚烂的呲花,为这繁华的夜增添了几分童趣与活力。
还有调皮的熊孩子,不时地在人群不远的地方,点上一个“二踢脚”,“叮——嘡——”。
大人们的活动,同样是丰富多彩,有“跑旱船”、“踩高跷”、“样板戏”、“扭秧歌”、“舞龙灯”、“京剧”、“歌舞团表演”等等娱乐节目。
这场全民活动,事后统计大约有将近四万人来参加,连附近的村镇都有人来看热闹。
刘之野一家今年的团圆饭吃的比较早,就是为了出来好早些出来看热闹。
这是刘家庄从来没有见过的欢庆场面,所有人都不想错过。
过十五吃团圆饭,家族成员们都要赶回来,阖家团聚一堂,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团圆饭,代表过了一个圆满的年。
如果有个别成员在外,确实赶不回来,也要在饭桌上给留个座位,摆上碗筷,当作此人在场。
刘家人的团圆饭是一年中最丰盛、最讲究的,每道菜都有寓意,例如,每年的餐桌上必有一条红烧鲤鱼,因为“鱼”和“余”谐音,预示着“年年有余”。
四喜丸子是在一个盆里盛着四个大大的红烧猪肉丸子,象征着“福、禄、寿、喜”四大喜事。
一大海碗红烧五花肉,肥瘦相间,色美味香,寓意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用砂锅清炖一只整鸡,热气腾腾端上桌,“鸡”与“吉”同音,象征“吉庆”之意。
烧羊肉是把大块的羊肉用小火炖熟,捞出来风干去掉水汽,再用香油下锅炸焦,装盘撒上椒盐,真是太好吃了!为什么要用羊肉呢?因“羊”古与“祥”通用,有吉祥的意思。
摆在餐桌中央的是一个八宝火锅,里面的食材有荤有素,有丰富多样的海鲜,炭火烧得汤水滚开,寓意今后的日子过得热烈欢腾。
素菜必有芥末墩儿,这是下酒开胃的凉菜,北方冬季当家菜就是大白菜、萝卜、土豆;还有一些大棚蔬菜,例如,茼蒿、菠菜、油麦菜等等。
所以选上好的白菜心,圆圆的一截儿,浇上金黄色的芥末汁,倒上米醋、香油,可解油腻,颜色形状像金元宝,吃起来图个吉利。
还有一碟“心里美”萝卜丝,用醋糖一拌,鲜红水灵,酸甜可口,吃起来嘎嘣脆,也是祈求来年日子有声有色,事事顺心。
过十五得吃汤圆,不过刘家人不太好吃甜食,就买了一些汤圆,没有自己做,就为了应应景。
虽然没有自己做汤圆,但是他们唉吃饺子。
今天的主食是饺子,饺子的形状又很像一个个小元宝,寓意着新年发财,元宝滚滚来。
今儿个下午,全家都动手参与做年夜饭,洗菜、和面、切肉、剁馅儿,真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包饺子时,总是大伯母亲手和馅儿,因为饺子好吃与否,全在馅儿上。
包的时候全家上阵,围着八仙桌一边说笑,一边干活儿,再把包好的饺子一趟一趟往厨房里运送。
待晚上餐桌饭菜摆好,按长幼就座,老爷子要坐在坐北朝南的正座,其次是大伯父伯,父亲刘竟斋和母亲邓茹,最后才是刘之野这一代人。
吃饭也是爷爷先动筷子,然后大家开始吃喝,家庭的规矩是必遵的。
他们家这一大桌子团圆饭,每样都有说道,里面满满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啊。
刘之泰因远在东德未能出席,但其余家人均已齐聚一堂。
今年,他们家中又添了两名新成员,刘文刘武这小哥俩,且还有一个即将加入这个大家庭。
因为,刘铁林的老婆郭琳的肚子里也迎来了新生命,预计在今年九月左右分娩。
刘之泰春节过后,将正式出任特警大队中队长一职,同时,他也在政法学院深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刘之野凝视着眼前这位沉稳内敛、英气逼人的弟弟,心中满是欣慰。他的小老弟,终于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之泰,工作上若有需要协助之处,尽管直言。我虽已离开公安系统,但人脉尚存,关键时刻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实际上,在过往的情境中,刘之野是绝不可能对刘之泰说出这样一番话的。
他担忧刘之泰滥用他的关系,肆意妄为,恐对其日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然而,如今的刘之泰,已让人彻底安心。他成熟稳重,吃苦耐劳,无惧流血牺牲,全心投入工作,且品行端正,深得人心。
刘之野想重点培养他这个弟弟,助力他在公安系统内走的更远。
“这就是我们刘氏的曹子孝啊!”
闻言,刘之泰黝黑脸上一愣,他的哥哥从来都是对他严厉有加,什么时候这么宽以待人啦?
“哥,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对了,您尽管说,老弟绝对听您的。”刘之泰忐忑不安的说道。
刘之野见状,知道他是误会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不是你想的那样,我的意思是,今后碰上什么困难了,尽管跟我说,别闷在心里。”
刘之泰最是崇拜这个哥哥,见哥哥难得对他这么宽松,顿时感动不已,“艾!好嘞!谢谢哥……”
“哥,我来敬你一杯!”他激动地站起来要去给刘之野敬酒,却差点碰倒了面前的酒瓶子。
“臭小子!马上就要当爹的人了,还这么毛燥。”刘之野见状笑骂道。
然后,他也站起来与刘之泰碰个北,将杯中酒一杯到底。
老爷子稳坐首位,目睹二孙辈间深厚的情谊,心中满是欣慰,悠然地品了一口小酒。
他内心洋溢着满足与喜悦,儿孙们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家族繁荣昌盛。此刻的他,即便离世,也了无遗憾。
老爷子心中唯一的牵挂,便是那份对中医事业的深厚情感,他的一生都与中医紧密相连,无法割舍。
因中医之缘,他邂逅了生命中的挚爱。然而命运弄人,她离世过早,未能见证子女们的辉煌成就。
孙子刘之野想发展、振兴中医药事业,真的挠在了老爷子的心底里。
他一辈子救死扶伤,对中医药的感情无比深厚。
多年来,中医的日渐衰落,老爷子目睹这一切,心中满是痛惜。
他虽有心,但个人能力终究有限,面对此情此景,也只能束手无策。
刘之野归来,力主振兴中医药。老爷子闻讯激动不已,仿佛重返青春,即便年过八旬,对中医的热爱仍如当年般炽热。
每天,他天不亮就去了药山。爬山涉水,无视风霜。
有时候,他还会去村里的中医药学校带带孩子们,与学校的老师们探讨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乐此不疲。
也许正是有这么一位万家生佛的老人在,刘氏一族才能如此兴旺发达吧。
在这个时代,人们仍存迷信之心。随着刘家庄的繁荣,迷信之风愈发盛行。人们深信是祖宗的庇佑、风水的优越以及村里良好的风气共同铸就了这片土地的兴旺。
老爷子曾经作为族长,他行善积德,以身作则,赢得了族人的深深尊敬与无尽爱戴。
逢年过节,前来探望他老人家的人,那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大伯望着满脸笑容的老爷子,直接提议:“爹,孩子们都在这儿,您给他们几句鼓励的话吧。”
老爷子微微颔首,这早已成为他们家的新年传统。每逢岁首,长辈们总会鞭策鼓励小辈们,寄予厚望。
他目光首先聚焦在面前的大孙子刘之野身上,那是他心中的骄傲,无需多言。他简洁而坚定地道:“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然后,他又对小孙子刘之泰道:“和善心正,语言必谨,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费用必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
对小孙女刘之若道:“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最终,他又转向大伯和父亲等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大伯率领全家人起立,恭敬地齐声说道:“我等谨记父亲(爷爷)的教诲!”
团圆饭后,一家人欢声笑语地涌向村里的体育场,那里正上演着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
刘之野凝视着眼前的欢声笑语,心中五味杂陈。这般的热闹景象,恐怕要等到十年后才能再次见到了。
————
南锣鼓巷95号院。
棒梗身着崭新的棉衣棉裤,手持一挂鲜艳的小红鞭,在易援朝面前得意洋洋地晃了晃,直接了当地说:“援朝,帮我搞定寒假作业,这挂小鞭炮就是你的了,成交不?”
易援朝眼巴巴地盯着棒梗手中的鞭炮,心中满是羡慕。今儿个是元宵节,他过年买的小鞭炮早没了,而棒梗却仍手握剩余,尽情玩耍。
棒梗这小子,如今在大院里的孩子们面前彻底抖了起来。以前都是他羡慕别人的份,现在却反过来了,是别人羡慕他了。
不过,这马上就要开学了,他的寒假作业还没写,害怕老师找家长,他只好把注意打到了,班里的学习尖子身上。
易援朝,如今已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他幼时历经磨难,深知眼前的一切来之不易,因此倍加珍惜。
因此,他学习异常勤奋,除了协助易大妈处理日常家务,其余时间皆沉浸于书海之中,专心致志地钻研知识。
其实,易家也不缺这点钱,易援朝要是喜欢放小鞭炮,易忠海都能让他放个够。
可是这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疼,坚决不让易忠海给他买太多小鞭炮,只要了一挂,便心满意足了。
尽管他懂事,但孩子心性难掩,男孩怎能抗拒小鞭炮的诱惑?此刻,棒梗手中的小鞭炮无疑成了他的心头好,易援朝的心也随之动摇。
“这可是你说的,不能反悔?”
棒梗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弧度,他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一挂小鞭炮吗,我还不至于,成不成你给句话……”
“我……”易援朝刚要答应他。
一旁的闫招娣,立即阻拦他道:“易援朝,你不能答应他,这是帮他作弊,我要告诉我嫂子去。”
易援朝见状,赶紧求饶道:“招娣,招娣,我没答应他,你别告诉老师好不好?”
棒梗见好事让人给搅和黄了,心中气愤不已,他立即变脸道:“易援朝,伱还是不是个爷们,怕这丫头片子干什么,让她告去。”
“她要是敢去告诉老师,我就敢打她,哼哼……”他目光不善地威胁起了闫招娣。
闫招娣毫不畏惧,当即回应:“好啊!有种你别跑,我这就回家找我哥和嫂子来。”话毕,她毫不犹豫地转身向大院走去。
棒梗见状,他心下也慌了。他就是个色厉内敛的货色。别看他敢威胁闫招娣,但是真要把她那三个哥哥给招来,他绝对得尿裤子。
棒梗在慌乱之中,下意识地伸手去拉闫招娣,急切地说:“招娣,你听我说……”
“啊!”“呀……”闫招娣由于毫无防备,瞬间被他猛地拽倒在地,惊呼声与惊愕交织。
棒梗用力过猛,意外地将闫招娣拽倒在地,更糟糕的是,她直接摔进了一堆雪水烂泥中,狼狈不堪。
“哇!我的新棉袄……呜呜……这可怎么办……”闫招娣惊愕地瞥向她的新棉袄,只见原本好干干净净的花棉袄上,此刻却沾满了腥臭的污泥,她顿时手足无措起来。
这马上就要开学了,洗洗是来不及了,同学们都穿着新衣服去上学,她自己个儿却穿着旧衣服,想想就难过。
棒梗一见闯祸,急忙上前,试图为闫招娣拍打身上的污泥。
然而,他的慌乱动作反而适得其反,原本还算干净的地方也被他胡乱拍打得污迹斑斑。
闫招娣见状,哭的是更厉害了,“呜呜……你给我等着,我这就去找我哥去……”她边哭边往家里跑去。
棒梗瞬间慌了神,不知所措。但他反应迅速,意识到此地不宜久留,便迅速转身,拔腿就跑。
闫招娣泪眼婆娑地冲回家中,她的母亲和嫂子正忙碌地包着饺子,被她的突然闯入吓了一跳。
俩人急忙围上前,关切地询问她究竟发生了什么。
问明缘由后,嫂子冉秋叶愤然起身,气愤地说道:“走,嫂子替你去讨个公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