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46章 四面八方
热门推荐:
明末太子:父皇咋把龙袍披我身上了?
都市医道圣手
上门女婿叶辰
女配觉醒:修仙从丫鬟做起
大唐:为夺杨玉环,请李隆基归天
重生七零,军医媳妇又美又辣
全城告急:江少他又被宋律拒婚了
陈轩沈冰岚
都人间清醒了,谁还做渣男舔狗啊
随着28日凌晨,乔头的一震,夏国大地北至哈市,南至清河一线,西至吴中一线,东至渤海湾岛屿和东北国境线,人们都感到异乎寻常的摇撼。
强大的地震波,以人们感觉不到的速度和方式传遍整个蓝星。
老京城的大地在摇晃,纪念碑在颤动,天安门城楼上粗大的梁柱发出断裂般“嘎嘎”的响声。
夏都的老百姓们在梦中惊醒,随着人们片刻的懵懂,便是惊慌的喊叫,“地震啦”,之后便是天体般的冲出房间。
那天,刘文刘武这小哥俩是在睡梦中被被床移醒,便和家人们一起跑出了屋外。
老刘家的十几口人和众多的村民聚集在空地上。
惊醒、惊慌、惊恐、不知所措,但有一点似乎是人们的共识–决不能回到屋子里去。
甘凝只说了声:“我回去一趟……”眨眼便没了踪影,她是冒着余震和生命的危险,冲回了房间,为家人们取回了食物、衣物和钱,甚至先知先觉般的带出了雨衣和雨伞,因为这是责任。
他们一家十几口在一起只呆了不到半个小时,便有车来把甘凝接走。
甘凝跟家人们简单嘱咐了几句,便急匆匆地去了单位,因为她要指挥单位的抗震、要安排生产,还有许多的责任……。
等余震结束后,甘凝,刘福生、刘元海这些街道办干部们组织民兵村民们开始了自……
邓茹心中忐忑,声音略带颤抖地说:“之野和之泰都不在家,我还是回趟家,给他们打个电话问问情况吧,这样心里也能踏实点。”
刘竟斋闻言,连忙劝阻道:“你先别急着回去,万一这时候又发生地震怎么办?那多危险啊!”
邓茹眉头紧锁,担忧之情溢于言表:“我就是放心不下他们俩,心里七上八下的,总感觉不踏实。”
刘竟斋无奈地叹了口气,安慰她道:“你放心吧,他俩的单位那是什么地方,安全措施肯定比我们这儿到位多了,不会有事的。”
一旁的老爷子显得格外镇定,他这一辈子历经风雨,见过太多的大风大浪,此刻依旧面不改色,沉稳地说道:“你千万别自乱阵脚,咱们现在能帮上的忙有限,可别好心办坏事,再给他们添乱了。咱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照看好这几个小家伙,确保他们安然无恙!”
几个小时后,刘之野分别给刘家庄办事处和家中打去了电话。
他沉稳而坚定地说道,自己目前正在全力参与抗震救灾的任务之中,短时间内恐怕无法回家,希望家里人不要太过挂念,他会照顾好自己。
随后,刘之野又特别叮嘱刘家庄的各家企业,要他们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力量运输救援物资到灾区。
灾区目前极度缺乏各种物资,无论是药品、衣物、食物,还是干净的水,都是灾区人民迫切需要的。
甚至就连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比如锅碗瓢盆,也都变得异常珍贵和急需。
…………
这晚,南锣鼓巷四合院里的几十户人家就在附近的学校大自行车棚安顿了下来。
所谓安顿其实把凉席铺在地上,邻居搬出了煤气灶和几样简单的锅碗。
开始时,在自行车棚住了一段时间后,有的人便想到万一用余震还是危险。
傻柱便和各家一样,从找来塑料布,在操场寻来木棍或铁棍,搭建了一个简易的三角型的棚子,这便是人们后来“豪华”抗震棚的前身。
何秋感觉这里是那般的温馨和安全,但作为一个少年来说,更多的是新奇。
在这简易的棚子里住了有不到一个星期,傻柱三家比较好的邻居,闫埠贵一家、易忠海一家,加上聋老太太,他们一起商议,决定共同建造一个大的棚子,一起居住。
地震后,各单位还为职工都发抗震物资,于是三家的凑起来。
再找些木料、自己做砖坯,几天的准备,在一个周日就建造起了他们的大屋,足有五十多个平米。
房间用三合板做了布帘,因为还有女人不太方便。
95号院里的第一台昆仑牌的黑白9寸的电视机,就是在抗震棚里诞生的。
这年月,家里有台电视是很抢眼的,也不敢声张。
到了晚上把帘拉的严严实实的,三家围坐在一起,享用着三家的吃食,享受着如此这般精彩生活。
好神气!
一个月后,待傻柱等人真的要搬回到自己家里时,还有些依依不舍,这“豪华”抗震棚,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的家。
经过这一段经历后,四合院的人们变的更加和谐、友爱。
而院里的小孩子们也都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好几岁。
学会了帮着家里买菜、做饭、照顾岁数小的弟弟妹妹。
四邻们相互帮助,相处融洽,很少发生邻里纠纷。大家彼此信任,风雨同舟,共渡难关。
——
大地震发生后第二天。
清晨六点,闫解旷和汽车班长便驾驶着三辆装满救灾药品的大解放紧急前往乔头地区。
这批药品是津沪线的客运列车从杭城运到津港站准备中转到乔头的。
但是,由于地震造成了铁路瘫痪中断,火车已经停运了。
车站党委紧急决定派出专人专车尽快把这批药品运送到乔头地区,以解救灾燃眉之急,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南河独立二师身上。
闫解旷是七一年参军,凭借着高中文化的扎实基础,他很快在部队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连队里不可或缺的一名文书。
这一次执行押送任务,连长深思熟虑后,决定让闫解旷带领一个班前往,这不仅是对任务的高度重视,更是对闫解旷能力的一次实战锻炼,意在让他在实战中进一步磨砺自己,成长为更加出色的干部。
出发前,闫解旷已经得知了地震灾区和沿途公路的一些灾情,提前做了一些准备。
带上食物、水和消毒用的酒精、口罩等用品。汽车从市区的东北方向驶出,进入到大地震波及到的宁河县境内,前行公路的路面坑洼不平,很难行走。
好在他们驾驶的是新款国产大解放,这车底盘高,轮胎大,越野性能比较好。
当闫解旷等人驶入宁县政府所在地芦台时,看到那里的震情比较严重,有不少房屋都倒塌了,昔日架设在蓟运河上高大雄伟的芦台大桥已被震塌。
大桥附近河面上,解放军救灾部队临时搭建了一座的舟桥。
所有过河的车辆只能排着队,依次缓缓通过。
舟桥毕竟不如固定的桥梁稳当,李班长格外小心谨慎地驾驶着汽车,度过了这条宽阔的大河,继续向北河省境内挺进。
沿途上,不少村庄都有房屋倒塌,剩下了残墙断壁。还看到有的乡间土路上牲口倒毙,路面断裂……。
闫解旷和李班长轮流驾驶着汽车,一路颠簸晃荡,感觉不出来是路面不平还是余震在作祟。
此前,李班长曾经多次开车来过乔头,但这次驾车的感觉与以往大不相同。
中午之前,他们终于进入了乔头市区。
映入眼帘的都是残墙断壁和倒塌的房屋,夏国北方这座有名的“煤都”已经变成了一座震城。
原本宽敞的马路被废墟挤窄了,原来的胡同被掩埋了;震倒的楼房降低到了平房的高度,震塌的平房则仅有窗台那么高,到处是破砖乱瓦和散落的杂物。
闫解旷他们边走边打听,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抗震救灾指挥部。
在已经被地震斜着“削掉”一大半的办公楼旁的帐篷里,闫解旷将救灾药品和清单票据移交到了指挥部负责人手里。
他们打了收条,连声致谢。 闫解旷到了这里,才得知抗震前线的副总指挥竟然是他院里的好大哥——刘之野。
这让闫解旷有些兴奋,在这里竟然能见到熟人。
自从他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再到后来参军入伍,这六年多的时间里,他回家的机会寥寥无几,与刘之野见面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闫解旷心中一动,决定去和刘之野打个照面,于是他迈步向前,礼貌地开口:“同志,能否麻烦您向副刘总指挥通报一声,就说闫解旷特来报道。”
帐篷门口站着一名小战士,他见到闫解旷身着笔挺的干部装,自然而然地以为他是前来向首长汇报工作的干部。
小战士立刻挺直了身板,向闫解旷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随后语气中带着几分客气与恭敬:“好的,同志,请您稍等片刻!”
指挥部内,刘之野正在与某部通话,脸色阴沉,怒火中烧。原来,该部未能如期抵达指定位置。“我不管中间出了什么岔子,”他厉声道,“就是徒步爬行,你们也必须在十一点前给我准时到达,这是命令!”
小战士瞧见首长刘之野的火气正旺,心中暗自惴惴,生怕自己的话语会火上浇油,于是选择默默地站在一旁,不敢有丝毫的打扰。
刘之野刚挂断电话,情绪似乎还未完全平复,他随意地撸了撸衣袖,随手拾起桌上的茶缸,仰起头,“咕咕”地连喝了几大口,仿佛要借此来平息内心的波澜。待他放下茶缸,抬起头时,这才注意到一旁静立的小战士。
“说吧,怎么一回事?”刘之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小战士闻言,连忙挺直腰板,大声报告道:“报告首长!外面有一名叫做闫解旷的同志,他说是前来报道的。”
刘之野一听是闫解旷,脸上难得有点儿笑容,“哦,是这小子,你让他进来!”
“是!”小战士响亮地回答了一声,随即一个标准的立正姿势,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出去。
没过多久,闫解旷迈着大步走了进来。他也立正敬礼后,大声报告:“报告!南河独立二师汽车团六连文书闫解旷,前来报道!”
刘之野抬头一看,果真是他,顿时笑了起来:“哈哈,是解旷啊!来来来,快过来坐!”
闫解旷见刘之野依然像以前那样亲切,神色不由得放松下来,他感激地说:“谢谢首长!我不累,站着就行。”
刘之野微笑着点点头,目光在闫解旷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满意地点评道:“嗯,不错,出息了,人也壮实了。看来咱们部队还真是锻炼人啊!”
闫解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真诚地说:“这都是您栽培的结果,否则哪有我的今天啊。”
刘之野笑了笑,又道:“解旷,我不记得救援队伍里有你们南河独立二师啊!你是怎么来的?”
闫解旷轻轻颔首,解释道:“确实,原本是没有我们师的。但无奈的是,铁路运输因灾情中断,而灾区此刻又急需一批药品。在这紧要关头,上级将运输这批药品的重任交给了我们运输团。”
“我说呢!”刘之野恍然大悟道,接着摸出一盒烟来,“在部队里学会抽烟了吧!来一根?”
闫解旷显得有些尴尬,他挠了挠头,低声说道:“没,其实我还没学会……”说着,他的声音越来越小,似乎有些底气不足。
刘之野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就别装了!会抽就抽嘛,你以为我看不出来?你瞧瞧,抽烟和不抽烟的手指头,那差别可大了去了……”他眼神犀利,一眼就看穿了闫解旷的小心思。
闫解旷不自觉地挠了挠头,也不再掩饰,索性拿起烟盒,先为刘之野点燃了一支,随后自己也抽出一支,悠然地点燃。
“咝!呼……”
“嘿!还是您这烟够味儿!这盒我就不客气地收下了啊!”他笑眯眯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得意。
刘之野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轻轻摇了摇头,随即从抽屉中取出两盒烟,随手抛给闫解旷,“喜欢就拿去抽,别客气!”
闫解旷见状,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嘿嘿,谢谢首长!”
正在这时,易援朝猛地掀开门帘,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闫解旷正背对着门口,因此并未立即察觉到易援朝的到来。
易援朝一进门,便先给在场的刘之野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随后声音洪亮地嚷嚷起来:“报告首长!我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了,请求您批准我立即返回,继续参加救援任务!”
闫解旷被这熟悉而坚定的声音猛然惊醒,他迅速转过身来,目光中满是惊讶:“咦!援朝?怎么是你?”
易援朝见状,也不由得愣了一下,他快步上前几步,疑惑地问道:“解旷,你怎么会在这里……难道你也参与了这次的救援任务?”
“是啊!”闫解旷立即兴奋地道与易援朝拥抱在一起,“援朝,这么多年没见,你还好吧?我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
易援朝见到他多年不见的发小也是一阵的激动,他笑着道:“不仅我在这里,葛小虎他们也来了……”
…………
7月中旬,葛小虎所在的独立通信营有线连,在蔚县一带参加军事演练。
地震发生后,他们又奉命风雨兼程赶赴乔头山参加抗震救灾。
地震的前一天,也就是部队结束演练将要返回营房的一天,他们连司务长带几位战士在周边村庄收购活鸡。
当时,葛小虎让人把收购的活鸡,用旧电话线连在一起,放进了“解放牌”军车里。
谁曾想,成群的活鸡像炸营一样惊恐万状。可是,谁也没有在意,这就是地震的前兆!
葛小虎他们连在野外驻地被震醒后,当即接到返回部队的命令。
车队在盘山公路上颠簸,战士们的心情也都起伏不平,不知道哪里发生了大地震?
还好,他们连部车上有一台供全连“天天听”广播的收音机。
当汽车行进在紫荆关“十八盘”公路上时,葛小虎忽然想到了收音机。
当他用颤抖的手打开收音机时,正在播放“…………的慰问电”,
才知道北河省乔头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
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了他们这些血气方刚、嗷嗷在叫战士们的心。
尽管葛小虎不知道要赶赴抗震救灾前线,但他们都有预感“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有军人!”
果不其然,葛小虎她们返回营房后,接到师部命令,要连夜赶赴地震灾区。
团部命令他们赶快通知各班排检查装备、备用粮食等物品,随时准备出发。
那天阴雨连绵,葛小虎他们在雨中准备、雨夜静候,一直等到次日早晨才接到“出发”的命令。
后来,葛小虎才知道没有参加演练的留守部队,地震当日就赶赴地震灾区成了先头部队,他们参加演练的却成了后续部队。
由于前方情况不明部队不能贸然行动,第二天一声令下战士犹如下山的猛虎、车队犹如出海的蛟龙,风雨兼程、一路狂奔,疾驰在抗震救灾的大路上。
这一路上,有汽车抛锚的、侧翻的,救援队伍全然不顾,只顾争分夺秒地往前狂奔。
不料,部队行至津港河县时,河县大桥因地震断裂,车队宛如一条长龙滞留在那里不能前进。
河县地处京津乔中间地带,距乔城仅有45公里,但车辆缓慢绕行至下午时分才抵达丰县境内。
各路救灾大军都以最快的速度向乔头挺进,仓促、混乱、拥堵,使得车辆无法快速前进,葛小虎他们的车队行至距市区8公里的丰县集结待命。
由于前进受阻大家只能心急如焚地看着,一拨又一拨恐慌的人群在逃离废墟之城。
前方危急,后方着急,时间就是生命!
只能向从市区逃出来的群众打听地震情况,几乎是异口同声:“完啦,乔头完啦!”
这时,大家更是心急如焚,个个摩拳擦掌,叫嚷着“我们跑步前进吧!”果真,传来命令:“车辆原地待命,人员轻装上阵!”
强大的地震波,以人们感觉不到的速度和方式传遍整个蓝星。
老京城的大地在摇晃,纪念碑在颤动,天安门城楼上粗大的梁柱发出断裂般“嘎嘎”的响声。
夏都的老百姓们在梦中惊醒,随着人们片刻的懵懂,便是惊慌的喊叫,“地震啦”,之后便是天体般的冲出房间。
那天,刘文刘武这小哥俩是在睡梦中被被床移醒,便和家人们一起跑出了屋外。
老刘家的十几口人和众多的村民聚集在空地上。
惊醒、惊慌、惊恐、不知所措,但有一点似乎是人们的共识–决不能回到屋子里去。
甘凝只说了声:“我回去一趟……”眨眼便没了踪影,她是冒着余震和生命的危险,冲回了房间,为家人们取回了食物、衣物和钱,甚至先知先觉般的带出了雨衣和雨伞,因为这是责任。
他们一家十几口在一起只呆了不到半个小时,便有车来把甘凝接走。
甘凝跟家人们简单嘱咐了几句,便急匆匆地去了单位,因为她要指挥单位的抗震、要安排生产,还有许多的责任……。
等余震结束后,甘凝,刘福生、刘元海这些街道办干部们组织民兵村民们开始了自……
邓茹心中忐忑,声音略带颤抖地说:“之野和之泰都不在家,我还是回趟家,给他们打个电话问问情况吧,这样心里也能踏实点。”
刘竟斋闻言,连忙劝阻道:“你先别急着回去,万一这时候又发生地震怎么办?那多危险啊!”
邓茹眉头紧锁,担忧之情溢于言表:“我就是放心不下他们俩,心里七上八下的,总感觉不踏实。”
刘竟斋无奈地叹了口气,安慰她道:“你放心吧,他俩的单位那是什么地方,安全措施肯定比我们这儿到位多了,不会有事的。”
一旁的老爷子显得格外镇定,他这一辈子历经风雨,见过太多的大风大浪,此刻依旧面不改色,沉稳地说道:“你千万别自乱阵脚,咱们现在能帮上的忙有限,可别好心办坏事,再给他们添乱了。咱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照看好这几个小家伙,确保他们安然无恙!”
几个小时后,刘之野分别给刘家庄办事处和家中打去了电话。
他沉稳而坚定地说道,自己目前正在全力参与抗震救灾的任务之中,短时间内恐怕无法回家,希望家里人不要太过挂念,他会照顾好自己。
随后,刘之野又特别叮嘱刘家庄的各家企业,要他们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力量运输救援物资到灾区。
灾区目前极度缺乏各种物资,无论是药品、衣物、食物,还是干净的水,都是灾区人民迫切需要的。
甚至就连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比如锅碗瓢盆,也都变得异常珍贵和急需。
…………
这晚,南锣鼓巷四合院里的几十户人家就在附近的学校大自行车棚安顿了下来。
所谓安顿其实把凉席铺在地上,邻居搬出了煤气灶和几样简单的锅碗。
开始时,在自行车棚住了一段时间后,有的人便想到万一用余震还是危险。
傻柱便和各家一样,从找来塑料布,在操场寻来木棍或铁棍,搭建了一个简易的三角型的棚子,这便是人们后来“豪华”抗震棚的前身。
何秋感觉这里是那般的温馨和安全,但作为一个少年来说,更多的是新奇。
在这简易的棚子里住了有不到一个星期,傻柱三家比较好的邻居,闫埠贵一家、易忠海一家,加上聋老太太,他们一起商议,决定共同建造一个大的棚子,一起居住。
地震后,各单位还为职工都发抗震物资,于是三家的凑起来。
再找些木料、自己做砖坯,几天的准备,在一个周日就建造起了他们的大屋,足有五十多个平米。
房间用三合板做了布帘,因为还有女人不太方便。
95号院里的第一台昆仑牌的黑白9寸的电视机,就是在抗震棚里诞生的。
这年月,家里有台电视是很抢眼的,也不敢声张。
到了晚上把帘拉的严严实实的,三家围坐在一起,享用着三家的吃食,享受着如此这般精彩生活。
好神气!
一个月后,待傻柱等人真的要搬回到自己家里时,还有些依依不舍,这“豪华”抗震棚,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的家。
经过这一段经历后,四合院的人们变的更加和谐、友爱。
而院里的小孩子们也都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好几岁。
学会了帮着家里买菜、做饭、照顾岁数小的弟弟妹妹。
四邻们相互帮助,相处融洽,很少发生邻里纠纷。大家彼此信任,风雨同舟,共渡难关。
——
大地震发生后第二天。
清晨六点,闫解旷和汽车班长便驾驶着三辆装满救灾药品的大解放紧急前往乔头地区。
这批药品是津沪线的客运列车从杭城运到津港站准备中转到乔头的。
但是,由于地震造成了铁路瘫痪中断,火车已经停运了。
车站党委紧急决定派出专人专车尽快把这批药品运送到乔头地区,以解救灾燃眉之急,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南河独立二师身上。
闫解旷是七一年参军,凭借着高中文化的扎实基础,他很快在部队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连队里不可或缺的一名文书。
这一次执行押送任务,连长深思熟虑后,决定让闫解旷带领一个班前往,这不仅是对任务的高度重视,更是对闫解旷能力的一次实战锻炼,意在让他在实战中进一步磨砺自己,成长为更加出色的干部。
出发前,闫解旷已经得知了地震灾区和沿途公路的一些灾情,提前做了一些准备。
带上食物、水和消毒用的酒精、口罩等用品。汽车从市区的东北方向驶出,进入到大地震波及到的宁河县境内,前行公路的路面坑洼不平,很难行走。
好在他们驾驶的是新款国产大解放,这车底盘高,轮胎大,越野性能比较好。
当闫解旷等人驶入宁县政府所在地芦台时,看到那里的震情比较严重,有不少房屋都倒塌了,昔日架设在蓟运河上高大雄伟的芦台大桥已被震塌。
大桥附近河面上,解放军救灾部队临时搭建了一座的舟桥。
所有过河的车辆只能排着队,依次缓缓通过。
舟桥毕竟不如固定的桥梁稳当,李班长格外小心谨慎地驾驶着汽车,度过了这条宽阔的大河,继续向北河省境内挺进。
沿途上,不少村庄都有房屋倒塌,剩下了残墙断壁。还看到有的乡间土路上牲口倒毙,路面断裂……。
闫解旷和李班长轮流驾驶着汽车,一路颠簸晃荡,感觉不出来是路面不平还是余震在作祟。
此前,李班长曾经多次开车来过乔头,但这次驾车的感觉与以往大不相同。
中午之前,他们终于进入了乔头市区。
映入眼帘的都是残墙断壁和倒塌的房屋,夏国北方这座有名的“煤都”已经变成了一座震城。
原本宽敞的马路被废墟挤窄了,原来的胡同被掩埋了;震倒的楼房降低到了平房的高度,震塌的平房则仅有窗台那么高,到处是破砖乱瓦和散落的杂物。
闫解旷他们边走边打听,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抗震救灾指挥部。
在已经被地震斜着“削掉”一大半的办公楼旁的帐篷里,闫解旷将救灾药品和清单票据移交到了指挥部负责人手里。
他们打了收条,连声致谢。 闫解旷到了这里,才得知抗震前线的副总指挥竟然是他院里的好大哥——刘之野。
这让闫解旷有些兴奋,在这里竟然能见到熟人。
自从他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再到后来参军入伍,这六年多的时间里,他回家的机会寥寥无几,与刘之野见面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闫解旷心中一动,决定去和刘之野打个照面,于是他迈步向前,礼貌地开口:“同志,能否麻烦您向副刘总指挥通报一声,就说闫解旷特来报道。”
帐篷门口站着一名小战士,他见到闫解旷身着笔挺的干部装,自然而然地以为他是前来向首长汇报工作的干部。
小战士立刻挺直了身板,向闫解旷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随后语气中带着几分客气与恭敬:“好的,同志,请您稍等片刻!”
指挥部内,刘之野正在与某部通话,脸色阴沉,怒火中烧。原来,该部未能如期抵达指定位置。“我不管中间出了什么岔子,”他厉声道,“就是徒步爬行,你们也必须在十一点前给我准时到达,这是命令!”
小战士瞧见首长刘之野的火气正旺,心中暗自惴惴,生怕自己的话语会火上浇油,于是选择默默地站在一旁,不敢有丝毫的打扰。
刘之野刚挂断电话,情绪似乎还未完全平复,他随意地撸了撸衣袖,随手拾起桌上的茶缸,仰起头,“咕咕”地连喝了几大口,仿佛要借此来平息内心的波澜。待他放下茶缸,抬起头时,这才注意到一旁静立的小战士。
“说吧,怎么一回事?”刘之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小战士闻言,连忙挺直腰板,大声报告道:“报告首长!外面有一名叫做闫解旷的同志,他说是前来报道的。”
刘之野一听是闫解旷,脸上难得有点儿笑容,“哦,是这小子,你让他进来!”
“是!”小战士响亮地回答了一声,随即一个标准的立正姿势,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出去。
没过多久,闫解旷迈着大步走了进来。他也立正敬礼后,大声报告:“报告!南河独立二师汽车团六连文书闫解旷,前来报道!”
刘之野抬头一看,果真是他,顿时笑了起来:“哈哈,是解旷啊!来来来,快过来坐!”
闫解旷见刘之野依然像以前那样亲切,神色不由得放松下来,他感激地说:“谢谢首长!我不累,站着就行。”
刘之野微笑着点点头,目光在闫解旷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满意地点评道:“嗯,不错,出息了,人也壮实了。看来咱们部队还真是锻炼人啊!”
闫解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真诚地说:“这都是您栽培的结果,否则哪有我的今天啊。”
刘之野笑了笑,又道:“解旷,我不记得救援队伍里有你们南河独立二师啊!你是怎么来的?”
闫解旷轻轻颔首,解释道:“确实,原本是没有我们师的。但无奈的是,铁路运输因灾情中断,而灾区此刻又急需一批药品。在这紧要关头,上级将运输这批药品的重任交给了我们运输团。”
“我说呢!”刘之野恍然大悟道,接着摸出一盒烟来,“在部队里学会抽烟了吧!来一根?”
闫解旷显得有些尴尬,他挠了挠头,低声说道:“没,其实我还没学会……”说着,他的声音越来越小,似乎有些底气不足。
刘之野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就别装了!会抽就抽嘛,你以为我看不出来?你瞧瞧,抽烟和不抽烟的手指头,那差别可大了去了……”他眼神犀利,一眼就看穿了闫解旷的小心思。
闫解旷不自觉地挠了挠头,也不再掩饰,索性拿起烟盒,先为刘之野点燃了一支,随后自己也抽出一支,悠然地点燃。
“咝!呼……”
“嘿!还是您这烟够味儿!这盒我就不客气地收下了啊!”他笑眯眯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得意。
刘之野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轻轻摇了摇头,随即从抽屉中取出两盒烟,随手抛给闫解旷,“喜欢就拿去抽,别客气!”
闫解旷见状,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嘿嘿,谢谢首长!”
正在这时,易援朝猛地掀开门帘,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闫解旷正背对着门口,因此并未立即察觉到易援朝的到来。
易援朝一进门,便先给在场的刘之野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随后声音洪亮地嚷嚷起来:“报告首长!我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了,请求您批准我立即返回,继续参加救援任务!”
闫解旷被这熟悉而坚定的声音猛然惊醒,他迅速转过身来,目光中满是惊讶:“咦!援朝?怎么是你?”
易援朝见状,也不由得愣了一下,他快步上前几步,疑惑地问道:“解旷,你怎么会在这里……难道你也参与了这次的救援任务?”
“是啊!”闫解旷立即兴奋地道与易援朝拥抱在一起,“援朝,这么多年没见,你还好吧?我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
易援朝见到他多年不见的发小也是一阵的激动,他笑着道:“不仅我在这里,葛小虎他们也来了……”
…………
7月中旬,葛小虎所在的独立通信营有线连,在蔚县一带参加军事演练。
地震发生后,他们又奉命风雨兼程赶赴乔头山参加抗震救灾。
地震的前一天,也就是部队结束演练将要返回营房的一天,他们连司务长带几位战士在周边村庄收购活鸡。
当时,葛小虎让人把收购的活鸡,用旧电话线连在一起,放进了“解放牌”军车里。
谁曾想,成群的活鸡像炸营一样惊恐万状。可是,谁也没有在意,这就是地震的前兆!
葛小虎他们连在野外驻地被震醒后,当即接到返回部队的命令。
车队在盘山公路上颠簸,战士们的心情也都起伏不平,不知道哪里发生了大地震?
还好,他们连部车上有一台供全连“天天听”广播的收音机。
当汽车行进在紫荆关“十八盘”公路上时,葛小虎忽然想到了收音机。
当他用颤抖的手打开收音机时,正在播放“…………的慰问电”,
才知道北河省乔头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
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了他们这些血气方刚、嗷嗷在叫战士们的心。
尽管葛小虎不知道要赶赴抗震救灾前线,但他们都有预感“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有军人!”
果不其然,葛小虎她们返回营房后,接到师部命令,要连夜赶赴地震灾区。
团部命令他们赶快通知各班排检查装备、备用粮食等物品,随时准备出发。
那天阴雨连绵,葛小虎他们在雨中准备、雨夜静候,一直等到次日早晨才接到“出发”的命令。
后来,葛小虎才知道没有参加演练的留守部队,地震当日就赶赴地震灾区成了先头部队,他们参加演练的却成了后续部队。
由于前方情况不明部队不能贸然行动,第二天一声令下战士犹如下山的猛虎、车队犹如出海的蛟龙,风雨兼程、一路狂奔,疾驰在抗震救灾的大路上。
这一路上,有汽车抛锚的、侧翻的,救援队伍全然不顾,只顾争分夺秒地往前狂奔。
不料,部队行至津港河县时,河县大桥因地震断裂,车队宛如一条长龙滞留在那里不能前进。
河县地处京津乔中间地带,距乔城仅有45公里,但车辆缓慢绕行至下午时分才抵达丰县境内。
各路救灾大军都以最快的速度向乔头挺进,仓促、混乱、拥堵,使得车辆无法快速前进,葛小虎他们的车队行至距市区8公里的丰县集结待命。
由于前进受阻大家只能心急如焚地看着,一拨又一拨恐慌的人群在逃离废墟之城。
前方危急,后方着急,时间就是生命!
只能向从市区逃出来的群众打听地震情况,几乎是异口同声:“完啦,乔头完啦!”
这时,大家更是心急如焚,个个摩拳擦掌,叫嚷着“我们跑步前进吧!”果真,传来命令:“车辆原地待命,人员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