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530章 83年到来了!!!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530章 83年到来了!!!

    每周刘武他们还至少安排半天的劳动,就是去学校农场里种菜、锄草。

    至于每天擦枪、班务会、晚点名,更是一样不少。

    一周只有星期天自己可以支配,允许请假上街,外出人员比例控制在三分之一。

    周日一般都是两顿饭,上午8点和下午4点开饭,早饭后就可以自由活动。

    学员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看书,写家信,打扑克,下棋等。

    或者三两个人结伴上街,看场电影,买些日用品之类。

    几个月来,刘武逐渐地溶于学院生活。

    他们同学战友们之间的感情特别真诚,特别友爱。

    谁要是有什么困难,大家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助。

    谁要是情绪不好,大家就会主动地问长问短,战友们有时甚至把恋情和隐私都愿意向战友倾吐。

    刘武是他们当中的学霸,闲时写写过一篇广播稿子,还寄给了石市人民广播电台,后来还真被选中播送了。

    题目是“情同手足”,主要的内容是写战友之间相互关心的一些小事情。

    很快冬天到来了。

    一个夜晚,刘武他们正在夜间训练,天下起了小雪。

    刘武跟孙新春等学员就趴在地上进行“潜伏”训练,身下是雪水泥水,身上也落满了雪,简直又冷又难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已经到深夜了,刘武的肚子开始咕咕直叫。

    而教员一直用严厉的目光扫视着大家,打着一定要坚持到底的手势。

    潜伏训练期间,教员要求学员们不准出声,不准乱动。

    正在这时,趴在刘武旁边的李二牛,用臂肘碰了他一下。

    刘武疑惑地与他对视一眼,只见李二牛悄悄地把一个冰凉的东西塞给了他。

    由于不准说话,动作也很轻,黑暗中刘武摸了一下,原来是一个被啃过的凉馒头。

    刘武心头一热,心想:“还是好兄嘚心细,竟想到在口袋里装上这个宝贝!”

    刘武就这样抹黑迅速啃了一口。

    其实,这大半个馒头,他是真想把它吞下去,但他很快就明白了。

    但是刘武只吃了一口,然后用臂肘轻轻地碰了下另一旁的孙新春,将这块又被啃了一口的馒头传了下去。

    到训练结束,刘武不知那块馒头传到了谁……

    想起这件事,刘武这帮同学就乐,这时的训练真是有苦也有乐。

    军校生活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战友们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生活充实!

    说起来,20左右岁的军校学员,未来的军官,穿着四个兜的军服,锃亮的皮鞋,昂首挺胸,气度不凡。

    尤其是节假日,他们们这些年轻的军官,较为集中地走在大街上,格外引人注目。

    每当此时,刘武就会想起在抗大学得校歌,也会想起他们这代人,要担起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

    第七期指挥专业二中队,中队长的名字叫做刘长河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军人,还是战斗英雄。

    刘武这人,表面上谦逊温和,实则心高气傲,可对刘长河中队长,他是由衷地钦佩。

    只有一有闲暇,刘武几个就喜欢去找刘中队长谈心。

    这一来二去的,刘长河私下里跟他们也成了朋友。

    刘之长河瞅着围着他坐的几个好奇心十足的小年轻,最终无奈地道:“那好,我就说说我的故事,希望也能给你们一些启发教育……”

    “我一开始参军跟你们的情况不一样,那会儿的我是真没想来部队……”

    六年前。

    “爸,我不想当兵!”刘长河梗着脖子喊道,心里憋着一股劲儿。

    “放屁!”刘南湾一拍桌子,杀气腾腾地瞪着儿子刘长河,“当兵是咱老刘家的光荣传统,你爷爷当过兵,我当过兵,你也得去!”

    这年刘长河刚满18,家里穷得是叮当响。

    老刘家住在黄土高原的小村子里,四面黄土坡,风一刮满天土。

    这地方年年旱灾,地里种啥死啥。

    爹妈为了供刘长河上学,省吃俭用,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

    刘长河心里跟明镜似的,当兵或许是他唯一的出路。

    可刘长河就是不甘心,不想离开这片黄土地,更不想离开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姑娘。

    “你还是个娃娃,不懂事。等你当了兵,见识了大世面,就知道你爸的苦心了。”老娘轻声劝道,眼里闪着泪光。

    刘长河低着头,跟个蔫茄子似的,一声不吭。

    心里却打定主意要跟爹妈对着干。

    第二天一大早,刘长河偷偷溜出家门,直奔村口的老槐树。

    那是他和宋小梅约定的地方。

    宋小梅是隔壁村的姑娘,他们俩从小一起长大,算是青梅竹马。

    刚到老槐树下,就看见宋小梅站在那儿等着了。

    她穿着件红花布棉袄,头上扎着两个羊角辫,远远看去就像朵盛开的山丹丹花。

    “刘长河,你真的要去当兵啊?”宋小梅红着眼圈问他,声音里带着哭腔。

    “我不想去,可爸妈非逼着我去。”刘长河踢着脚下的小石子,闷闷不乐。

    “那那你走了,我咋办?”宋小梅低着头,声音哽咽。

    刘长河心里一阵酸楚,像是被人狠狠掐了一把。

    他一把抓住小梅的手:“小梅,你等我!等我当兵回来,我就娶你!”

    小梅抬起头,眼里闪着泪花:“你说话算话?”

    “当然算话!我刘长河说到做到!”刘长河拍着胸脯保证,心里却也没底。

    回到家,爹妈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看到刘长河回来,刘南湾二话不说,抄起扫帚就要揍他。

    “你这臭小子,往哪儿跑?害得我们好找!”刘南湾的胡子都气得直翘。

    刘长河一边躲,一边喊:“爸,我不去当兵!我要留在村里,我要娶小梅!”

    “放屁!”老爹刘南湾气得脸通红,“你才多大?懂个屁的爱情?当兵才是正经事!”

    老娘拦住老爹,转身对刘长河说:“长河啊,娘知道你舍不得小梅。

    可你想想,你当兵回来,就能找个好工作。

    到时候娶小芳,不是更有底气吗?”

    刘长河愣住了,老娘的话像盆凉水,浇灭了他心中的怒火。

    他心里也明白,老娘说得对。

    可刘长河就是不甘心,一声不吭地跑回屋里,还把自己关了起来。

    晚上,刘长河躺在炕上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

    忽然,听见窗外有动静。

    刘长河悄悄爬起来,打开窗户一看,是宋小梅。

    “长河,你真的要走了吗?”小梅红着眼睛问,声音轻得像蚊子哼哼。

    刘长河叹了口气:“我爹娘说得对,我得为咱们的将来着想。小梅,你等我好不好?”

    小梅最终点点头:“我等你,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刘长河伸出手,轻轻擦去小梅脸上的泪水:“放心吧,我一定会回来的。”

    那天一早,刘长河背上行李,站在村口。

    全村的人都来送他,爹娘站在最前面,眼里满是不舍和期待。

    “儿子,好好干!为咱刘家争光!”刘南湾拍着儿子刘长河的肩膀,声音有些哽咽。

    老娘抹着眼泪,塞给刘长河一个布包:“这是妈妈给你包的饺子,路上饿了就吃。”

    刘长河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转身看向人群中的小梅,她冲刘长河挥挥手,眼中满是不舍。

    “大家伙儿,我走了!等我回来!”刘长河大声喊道,迈开步子走向未知的远方。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又坐了半天汽车,刘长河终于到了部队。

    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高大的营房,宽阔的操场,整齐的队列,威武的军旗,处处透着一股子英气。

    可等刘长河真正进入军营生活,才知道当兵有多不容易。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训练,饭也吃不饱,觉也睡不好。

    白天顶着烈日训练,晚上还要值班站岗。

    “我不止一次想要放弃,可每次想到家里人的期望,想到小梅的等待,我就咬牙坚持下来。

    慢慢地,我开始喜欢上了军营生活。

    我学会了射击,学会了驾驶,还学会了修理各种机械。

    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成长得飞快……”看着眼前听得入神的刘武等人,刘长河笑了起来,新兵时期是最难忘的。

    刘武见刘长河说到这停下不说了,急忙催促道:“队长您道是继续说呀,别停下!”

    其他人是:“是呀,队长后来怎么着了,您继续说呀!”

    刘长河拿捏了他们一下道:“过去那会儿,去茶馆里听书,听到说书先生讲的精彩时候,客官们还打赏个三瓜俩枣的,怎么到我这……”

    刘武秒懂,立马掏出烟来,给刘长河点上一根。

    他原本是不会抽烟的,无奈碰上了孙新春这杆“大烟枪”。

    一旁的李二牛更是狗腿,立马拿起刘长河面前的茶杯续了一杯茶水。

    “这还差不多!”刘长河笑了,接着说起了他的故事。

    有一天,连长找刘长河谈话:“刘长河,你小子不错啊!学东西快,干活儿也麻利。我看好你,想推荐你去上军校,你觉得咋样?”

    刘长河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这当兵的谁不想提干?上军校可是个好机会啊!

    可转念一想,又犹豫了。

    上军校意味着他要在部队待更长时间,不知道小梅还等不等得及。

    连长看出刘长河的心事,笑着说:“你小子,是不是家里有人等着你?

    别犹豫,为了自己的前程,也为了家里人,你得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刘长河一咬牙,点头答应了。

    第二年春节,刘长河终于盼来了探亲假。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又坐了半天汽车,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一下车,刘长河就被家乡的景象震住了。

    原本光秃秃的黄土坡上,竟然种满了树。

    村里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都盖起了砖房。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刚进村,就看见小梅在村口等他。

    她还是那么漂亮,可比以前更有气质了。

    穿着件鲜艳的红毛衣,头发烫成了大波浪,远远看去像朵盛开的牡丹花。

    “长河!”小梅远远地喊刘长河,跑过来扑进他怀里。

    刘长河紧紧抱住她,闻着她身上熟悉的味道,心里满是幸福。

    “小梅,我回来了。”刘长河轻声说。

    小梅抬起头,眼里噙着泪花:“你可算回来了,我等你等得好苦啊!”

    刘长河摸摸她的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不过,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他把要去上军校的事告诉了宋小梅。

    她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说:“太好了!长河,我为你骄傲!”

    看着小梅灿烂的笑容,刘长河心里暖洋洋的……

    回到家,爹娘看到他都乐坏了。

    老娘连夜包了一锅饺子,老爹刘南湾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可好景不长,大年初二那天,刘长河正陪着爸妈串门拜年,忽然接到连长的电报:“速归队”。

    刘长河不是菜鸟了,他心里一沉,知道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可看着爹娘期待的眼神,他又不忍心说实话。

    “爹,妈娘,部队有点事,我得提前回去了。”刘长河强笑着说。

    爹娘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老娘红着眼圈说:“这么快就走啊?多住几天不行吗?”

    刘长河摇摇头:“不行,连长电报催得急。”

    刘南湾拍拍他的肩膀:“去吧,有国才有家。咱们刘家的儿子,就该以国事为重!”

    老爹曾经是老兵怎会不明白。

    刘长河鼻子一酸,重重地点了点头。

    临走前,刘长河去见了小梅。她一听说刘长河要走,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

    “长河,你刚回来就要走,我舍不得你啊!”小梅抽泣着说。

    刘长河紧紧抱住她:“小梅,再等等我,好吗?等我从军校毕业,我就回来娶你!”

    小梅擦干眼泪,坚定地说:“我等你,这辈子都等你!”

    就这样,刘长河带着家人和小芳的不舍,匆匆踏上了归队的路。

    一路上,刘长河心里满是愧疚和担忧,不知道等他再回来时,还能不能见到他们。

    回到部队,刘长河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南疆,他们连队要上前线了。

    连长看刘长河一脸疲惫,拍拍他的肩膀说:“辛苦了,小刘。咱们是军人,保家卫国是我们的责任。”

    刘长河挺直腰板,坚定地说:“是,连长!我一定全力以赴!”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在边境驻守,日夜警惕。

    每次遇到危险,刘长河都会想起家人和小梅,这给了他勇气和力量。

    半年后,局势终于缓和下来。

    他们连队立了功,刘长河也因表现突出,被评为个人二等功一次,以及“优秀士兵”。

    这次上战场的生死考验让刘长河更加坚定了从军的决心。

    刘长河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就这样,刘长河进了军校。

    军校的生活比部队还要辛苦,每天都是满满的课程和训练。

    但刘长河知道,这是他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拼命地学习。

    几年的军校生活一晃而过。

    毕业那天,刘长河站在操场上,看着飘扬的军旗,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感激。

    毕业后,大多数同学分配到基层部队。

    刘长河却被学院留下来带一期新学员。

    转眼间,刘长河入伍已经六年了。

    这些年,他从一个懵懂的小伙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官。

    刘长河的父母很为他骄傲,每次他回家探亲,他们都会请全村的人来家里吃饭,炫耀他们的儿子。

    可是,唯一让刘长河心里不安的是小梅。

    这些年,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每次收到她的信,刘长河都会反复读好几遍。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长河越来越感觉到他们之间的距离在拉大。

    有一次回家探亲,刘长河发现小梅变了。她不再是那个天真烂漫的村姑,而是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女人。

    宋小梅在镇上的工厂找了份工作,学会了化妆,甚至还学会了跳舞……

    说到这,刘长河的眼神有些黯然,刘武他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最终刘武说了句:“哎呀,今儿个是礼拜天,咱们去市里逛逛怎么样?”

    同学们这都知道,不能再让刘长河继续讲下去了,指不定就会勾起他的伤心事。

    于是他们拉起刘长河要一起去散散心。

    时间进入了腊月,年味越来越浓了。

    学校的军人服务社为学员们备足了年货,刘武作为入校半年多的新学员,心情更是激动和兴奋的不得了。

    在学校的服务社里,刘武用积攒了好长时间的津贴费,购买了一双三接头的黑色牛皮鞋。

    这年头皮箱时髦,刘武也跟风买了个皮箱,又买了些烟酒及给家人的过年礼物。

    终于等来了放假的时间。

    刘武穿着四个兜军装,佩戴着这个年代十分流行的校徽,肩背手提着大包小包赶往了石市火车站。

    他早早地到了石市火车站,这年头的春运期间,候车室里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也没有暖气,又是在大棚子里,可把刘武冻坏了,但一想起马上就能回家了,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石市开往燕京方向的绿皮火车。经过两个小多时的颠簸,晚上9点半左右到达了燕京火车站。

    走出出站口,就感觉寒气扑面而来。

    虽然天寒地冻,但刘武心里却是暖暖的。

    刘武在回家前给老妈甘凝打了电话,却没敢联系老爸刘之野,心里直发怵。

    以前在家时倒没这种感觉,可自从他上了军校,成为军人后,再面对身为军区首长的老爸,就不一样了。

    因此,刘武平常从不主动给老爸打电话。

    在火车站口,老妈甘凝的司机董平已等候多时。

    刘武上车后,客气地说道:“董哥,不好意思啊,大半夜的还让您来接我!”

    董平有些诧异地看了刘武一眼,心中暗想:“这孩子读了军校后,着实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