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是何雨柱堂哥 第15章 买自行车
区公所
刘干事来到何雨梁办公室,汇报目前妇联工作开展的情况。因为刚解放,群众观念也没扭转,妇联工作举步维艰,现在妇联的权力是真大,但是妇女同志们都没有意识到维护自己的权利。
接着刘干事又汇报关于32名改造妇女的情况,
“这群女同志对于能够自己参加劳动,学习技术,嫁人过正常人的生活都很期待。”刘干事说道。
“嗯,好,你抓紧了解下,还有个事需要你去办一下,去联络下纺织厂和食品厂,火柴厂等单位,看他们愿不愿意接收这批女工。”
又叫来民政陈干事,对他说到:“你统计下咱们所里的20-30岁的男性未婚青年情况,包括离异,丧偶的,这两天抓紧给我。”
安排完了,何雨梁继续在办公室处理文件。
下午四点左右,何雨梁合上最后一份文件。
这时王娟敲门走了进来,说:”何科,外面有个说是你弟弟的找你。”
“你叫他进来吧!”何雨梁对王娟说道。
何雨梁正在逗着雨水,后面传来了柱子的声音:“哥,我来了,什么时候走啊?”
何雨柱想着今天要买自行车,兴奋了一天总觉得跟做梦一样。
从50年代到80年代,谁不稀罕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是永久牌二八大杠,又有了飞鸽牌自行车厂,到后来还有上海生产的凤凰等品牌。对于这时代人来说,骑上一辆自行车那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是妥妥的奢侈品。
再过10来年,结婚的标配就是三转一响,没有一辆自行车,媳妇儿都很难娶到。
何雨水看着何雨柱进来,高兴的朝着他跑过去。何雨柱抱起妹妹,亲了一下。
开始打量何雨梁的办公室,左边靠墙放了一个书架,上面堆满了书。
书架旁边放了一个木制镂空文件柜,放了一些文件。一张实木桌子,后面一张椅子。自己脚边是一个皮沙发。
“你等我下,我去和领导打个招呼。”说完何雨梁转身出去找王区长请假。
过了五分钟左右,何雨梁在门口对着何雨柱笑着说:“走吧!”
一行人沿着南锣鼓巷往南走,又往西,一路直奔地安门商场自行车区。
“同志,我们要两辆永久二八大杠。”何雨梁对着售货员说道。这时代,永久是国产自行车的第一品牌,创立于1940年,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自行车。。
售货员是个30左右的妇女,长得挺漂亮,正在柜台上无聊地嗑瓜子。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恢复生产,7月份在天津成立了飞鸽牌自行车,加上四九城成了国家中心,自行车的供应多了,摆脱了以前一车难求的状态。
现阶段而言,自行车还没过几年那么紧俏,也不是什么必需品,有条件的就买过来方便出行,没条件的大家也不会在意。
售货员头都不抬,斜着眼睛打量着面前20岁左右的小伙子,带着一个15、6的男孩子,还牵着一个几岁的小妹妹。
好奇的问道:“你们确定买车吗?”
周围稀稀拉拉的走着不少人,听到何雨梁的声音,都好奇地看了过来。
这年头一家收入20万左右,买自行车对哪家哪户来说都是一件和娶媳妇一样的大事,一下子买两辆算是西洋景了,不知道哪家的孩子这么能造。
何雨柱看着售货员的怀疑的样子,说:“我们真买车,没事来开你玩笑干嘛,我们闲的啊?还是你不乐意啊?”
售货员见此,连忙道歉:“对不起,同志。主要是没见过您二位这么年轻有为的买车,来生意了,我肯定乐意,我这就带您二位去看。”
现在买车的少,看服务员闲的上班嗑瓜子就知道了。
“您二位是要什么牌子的?”
“两辆都要永久二八大杠。”
售货员算了一下说要350万。
何雨梁掏出皮包,数出350万给售货员。
售货员拿着钱,数了下。见钱数对,迅速的开了票,陪着何雨梁去取车。
周围人看着这个小伙子真掏钱买了两辆自行车,心里都有点发酸。想着自己一把年纪了,还比不上俩小伙子,也没心思再看。
售货员现在是发自内心的热情,给何雨柱介绍到:”同志,您真有眼光,永久牌自行车,质量好,皮实耐操。在长安街上骑一圈,女同志都追着你看。”“同志今年多大了,有对象吗?在哪工作?要不要姐姐给你介绍对象。”见何雨梁不理她,又对着何雨柱说:“这是你哥么,你哥对你可真好,自行车说买就买。”
十几米路,售货员喳喳不停,何雨柱听着售货员的夸奖,昂首挺胸,骄傲的像只公鸡。
到了车库,何雨柱摸着崭新的自行车,脸上笑得像一朵菊花一样。东摸摸西看看,像看女人一样。果然对于男人来说,车就是第二老婆。何雨水开心的围着车蹦蹦跳跳,好像是给她买的一样。
两人推着车准备出门,售货员跟着说:“这是新车,您二位还需要拿着发票和工作证,去派出所扎个钢印,备个案。”
走出百货市场,周围人都羡慕的看着兄弟二人手里的自行车。
这时,何雨梁看着还是一脸兴奋的何雨柱,突然问道:“你会骑吗?”
何雨柱突然惊醒,自己不会骑车。尴尬地说:“我是第一次摸自行车。”
何雨梁看着何雨柱尴尬的样子,哈哈大笑,然后安慰着说:“没事,学自行车简单的很。现在肯定学不了,所以你自己推着去派出所吧,我带雨水先走。”
说着把何雨水抱上横杠,左脚踩踏板,右脚一扬,飞身就走。
何雨柱看着开心的兄妹俩,羡慕的看着何雨梁帅气的上车姿势,在路人异样的眼光中,默默的推着车朝来的方向。
等两辆车扎好钢印,已经6点过了。
又带着兄妹俩去了便宜坊吃了顿烤鸭。
刘干事来到何雨梁办公室,汇报目前妇联工作开展的情况。因为刚解放,群众观念也没扭转,妇联工作举步维艰,现在妇联的权力是真大,但是妇女同志们都没有意识到维护自己的权利。
接着刘干事又汇报关于32名改造妇女的情况,
“这群女同志对于能够自己参加劳动,学习技术,嫁人过正常人的生活都很期待。”刘干事说道。
“嗯,好,你抓紧了解下,还有个事需要你去办一下,去联络下纺织厂和食品厂,火柴厂等单位,看他们愿不愿意接收这批女工。”
又叫来民政陈干事,对他说到:“你统计下咱们所里的20-30岁的男性未婚青年情况,包括离异,丧偶的,这两天抓紧给我。”
安排完了,何雨梁继续在办公室处理文件。
下午四点左右,何雨梁合上最后一份文件。
这时王娟敲门走了进来,说:”何科,外面有个说是你弟弟的找你。”
“你叫他进来吧!”何雨梁对王娟说道。
何雨梁正在逗着雨水,后面传来了柱子的声音:“哥,我来了,什么时候走啊?”
何雨柱想着今天要买自行车,兴奋了一天总觉得跟做梦一样。
从50年代到80年代,谁不稀罕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是永久牌二八大杠,又有了飞鸽牌自行车厂,到后来还有上海生产的凤凰等品牌。对于这时代人来说,骑上一辆自行车那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是妥妥的奢侈品。
再过10来年,结婚的标配就是三转一响,没有一辆自行车,媳妇儿都很难娶到。
何雨水看着何雨柱进来,高兴的朝着他跑过去。何雨柱抱起妹妹,亲了一下。
开始打量何雨梁的办公室,左边靠墙放了一个书架,上面堆满了书。
书架旁边放了一个木制镂空文件柜,放了一些文件。一张实木桌子,后面一张椅子。自己脚边是一个皮沙发。
“你等我下,我去和领导打个招呼。”说完何雨梁转身出去找王区长请假。
过了五分钟左右,何雨梁在门口对着何雨柱笑着说:“走吧!”
一行人沿着南锣鼓巷往南走,又往西,一路直奔地安门商场自行车区。
“同志,我们要两辆永久二八大杠。”何雨梁对着售货员说道。这时代,永久是国产自行车的第一品牌,创立于1940年,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自行车。。
售货员是个30左右的妇女,长得挺漂亮,正在柜台上无聊地嗑瓜子。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恢复生产,7月份在天津成立了飞鸽牌自行车,加上四九城成了国家中心,自行车的供应多了,摆脱了以前一车难求的状态。
现阶段而言,自行车还没过几年那么紧俏,也不是什么必需品,有条件的就买过来方便出行,没条件的大家也不会在意。
售货员头都不抬,斜着眼睛打量着面前20岁左右的小伙子,带着一个15、6的男孩子,还牵着一个几岁的小妹妹。
好奇的问道:“你们确定买车吗?”
周围稀稀拉拉的走着不少人,听到何雨梁的声音,都好奇地看了过来。
这年头一家收入20万左右,买自行车对哪家哪户来说都是一件和娶媳妇一样的大事,一下子买两辆算是西洋景了,不知道哪家的孩子这么能造。
何雨柱看着售货员的怀疑的样子,说:“我们真买车,没事来开你玩笑干嘛,我们闲的啊?还是你不乐意啊?”
售货员见此,连忙道歉:“对不起,同志。主要是没见过您二位这么年轻有为的买车,来生意了,我肯定乐意,我这就带您二位去看。”
现在买车的少,看服务员闲的上班嗑瓜子就知道了。
“您二位是要什么牌子的?”
“两辆都要永久二八大杠。”
售货员算了一下说要350万。
何雨梁掏出皮包,数出350万给售货员。
售货员拿着钱,数了下。见钱数对,迅速的开了票,陪着何雨梁去取车。
周围人看着这个小伙子真掏钱买了两辆自行车,心里都有点发酸。想着自己一把年纪了,还比不上俩小伙子,也没心思再看。
售货员现在是发自内心的热情,给何雨柱介绍到:”同志,您真有眼光,永久牌自行车,质量好,皮实耐操。在长安街上骑一圈,女同志都追着你看。”“同志今年多大了,有对象吗?在哪工作?要不要姐姐给你介绍对象。”见何雨梁不理她,又对着何雨柱说:“这是你哥么,你哥对你可真好,自行车说买就买。”
十几米路,售货员喳喳不停,何雨柱听着售货员的夸奖,昂首挺胸,骄傲的像只公鸡。
到了车库,何雨柱摸着崭新的自行车,脸上笑得像一朵菊花一样。东摸摸西看看,像看女人一样。果然对于男人来说,车就是第二老婆。何雨水开心的围着车蹦蹦跳跳,好像是给她买的一样。
两人推着车准备出门,售货员跟着说:“这是新车,您二位还需要拿着发票和工作证,去派出所扎个钢印,备个案。”
走出百货市场,周围人都羡慕的看着兄弟二人手里的自行车。
这时,何雨梁看着还是一脸兴奋的何雨柱,突然问道:“你会骑吗?”
何雨柱突然惊醒,自己不会骑车。尴尬地说:“我是第一次摸自行车。”
何雨梁看着何雨柱尴尬的样子,哈哈大笑,然后安慰着说:“没事,学自行车简单的很。现在肯定学不了,所以你自己推着去派出所吧,我带雨水先走。”
说着把何雨水抱上横杠,左脚踩踏板,右脚一扬,飞身就走。
何雨柱看着开心的兄妹俩,羡慕的看着何雨梁帅气的上车姿势,在路人异样的眼光中,默默的推着车朝来的方向。
等两辆车扎好钢印,已经6点过了。
又带着兄妹俩去了便宜坊吃了顿烤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