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是何雨柱堂哥 第140章 正阳门
天安门原来叫承天门,是明朝朱棣时期修建的,也是紫禁城的正门。
何雨梁两口子悠闲的走在广场上,听李寒珊介绍起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由盛转衰的历史。
见证了朱棣阅兵北征大漠,也见证了八国联军的趾高气昂。听说今年国庆也会阅兵,是新中国刚从烈火硝烟中走出来的威武雄壮之师。
两口子今天是来拿炮制的虎皮,最近忙的都快忘了。
还是昨晚两口子看西游记,何雨梁想起了孙悟空的虎皮裙,才记起自己的老虎皮还放长安街那边炮制。
想起三叔蔡全无也在那边,也一直没时间过去看看。
两口子拿着虎皮,穿过天安门广场,找到蔡全无说的那个小酒馆。
估计是时间的原因,酒馆开着门,但是没什么生意。
刚走进门,就有个笑容满面的老爷子热情的问候道:
“您二位第一次来?这时间可够早的。两位来点什么?咱这的酒可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您怎么知道我们是第一次来?”
老爷子笑得很暖心,不像娄振声脸上挂着的那种虚伪的笑。
何雨梁扶着自家媳妇儿坐下,也笑着看着老爷子。
“来我这的都是些老主顾,这点没到,他们一般不来。您二位是喝酒还是?”
老爷子面色不变,还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
“我们来这找人,蔡全无,您认识吗?”
“认识,怎么不认识。隔三差五的在这附近扛都东西呢,人憨厚,不爱说话对不对?在这住了几十年,附近的街坊邻居就没有不认识的。”
老爷子热情的回应道,对附近的人那是如数家珍。小酒馆就是一个信息集散地,悠闲的喝两口,啥事也往外秃噜。
“您二位找他搬东西?这人可不错。嘴严实,干活麻利,也热心。谁家有个忙,他都会支把手,搭把力。”
何雨梁两口子听他这样夸自家叔叔,也很高兴,开口说道:“我哪敢让他帮我搬东西呢,实不相瞒,那是我三叔,今天过来看望一下。”
老爷子盯着何雨梁脸上下打量,良久,更热情的说道:“我说咋看着面熟呢,这不是和他以前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嘛。”
老爷子转头拎出一壶自己喝的茶,又端来一碟花生米,乐呵呵的说道:“这小蔡还有侄子,可没听他说起过,这可是件新鲜事。
他这辈子过的可真不易,到现在也没娶个媳妇儿。
现在这个时间他估摸着应该在火车站那边,得等到晌午时会从咱这路过,在这等着刚合适。好奇问下,小伙子在哪高就啊?”
何雨梁和老爷子唠了会,也算对自家三叔有个彻底的了解。
让媳妇儿在这坐着等会儿,自己去买点东西。
等何雨梁拎着大包小包回来时,就看见自家三叔正乐呵呵的坐在李寒珊对面,和老爷子聊天。
何雨梁上前叫了一声“三叔”
蔡全无高兴的站起来,责怪道:“到我这还买这么东西,浪费那钱干啥?”又冲老爷子说道:“这是我大哥的儿子,叫何雨梁,今儿麻烦您老了。”
而后就对着老爷子告辞,带着侄子两口子朝家走去。
蔡家是个独立的小院子,收拾的干净利落,虽然不大,但收拾的很有感觉。一屋子的老物件,看起来很有年代感。
“今儿回来晚了点,家里没啥吃的,我带你们下馆子去。”
蔡全无回家换了一身衣服,笑呵呵的朝二人说道。
“叔,我刚买了不少菜还有罐头,咱就在家里弄着吃吧,您侄子和侄媳妇可是第一次上家来。”
蔡全无挣钱不容易,出去吃浪费钱不说,还容易给街坊邻居笑话。
哪有侄子侄媳妇儿第一次上门带去下馆子的。
“那行,咱就家里吃。”
听侄子这么说,他犹豫了下,便热情的拿起东西开始去忙活。
何雨梁则跟着打下手。
李寒珊则跑院子里侍弄着那些花花草草。
蔡全无今天真的很高兴,这院子还是第一次来自家亲戚。
饭后见二人要走,蔡全无赶紧拉住,而后从墙脚的柜子后面翻出一个盒子,拿出一块玉镯子递给何雨梁。
说道:“你叔没啥本事,家里也没啥东西,就这块玉镯子还有点意义,就送你们两口子。”
“叔,这我们可不能要,这值不少钱呢,您留着以后给我婶子。”
“啥钱不钱的,物件要在合适的人手里才有它本来的价值,这就是我送你们的见面礼,可不能看不起你叔。”
蔡全无抓起侄子的手,把镯子放进他手里,一副不容拒绝的样子。
何雨梁则一脸为难。
李寒珊笑着走上前,接过镯子,笑着说道:“谢谢三叔,这镯子和我的肤色正好,三叔真有眼光。”
蔡全无见侄媳妇儿收下,脸色才又变得笑呵呵的。
“怎么能收三叔的东西呢?这估计是他最宝贵的东西了!”
“你懂个屁,三叔的意思是情分才是最重要的。要是不拿着,他会觉得你看不起他。
亲戚之间可最忌讳这样。以后他娶媳妇儿生孩子的时候我们再送一样东西回去就是。”
李寒珊瞅了一眼何雨梁,得意的说道。
“行吧,你有道理。东西你放了吗?”
“放心吧,我把钱放碗下面的,他晚上吃饭应该就能看见。
这事我得说你了,别人要工作你帮忙,自家叔叔没个稳定工作你也不上心,小心别人戳你脊梁骨。”
李寒珊想起酒馆老爷子的话,也被刚刚三叔送镯子的事情感动,开始对着何雨梁批评起来。
还真是,院里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的事都在帮忙,没道理自家亲叔叔还当窝脖儿,连媳妇儿也娶不上。
说出去真会被人戳脊梁骨。
“等会我去找下余站长,看能不能找个粮站的工作。”
去钢厂上班就是一句话的事,但是上下班太远。附近找个粮站,加上他又有文化,干干统计的活也不错。过几年闹灾荒也饿不着。
余家还欠着自己人情呢!
何雨梁两口子悠闲的走在广场上,听李寒珊介绍起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由盛转衰的历史。
见证了朱棣阅兵北征大漠,也见证了八国联军的趾高气昂。听说今年国庆也会阅兵,是新中国刚从烈火硝烟中走出来的威武雄壮之师。
两口子今天是来拿炮制的虎皮,最近忙的都快忘了。
还是昨晚两口子看西游记,何雨梁想起了孙悟空的虎皮裙,才记起自己的老虎皮还放长安街那边炮制。
想起三叔蔡全无也在那边,也一直没时间过去看看。
两口子拿着虎皮,穿过天安门广场,找到蔡全无说的那个小酒馆。
估计是时间的原因,酒馆开着门,但是没什么生意。
刚走进门,就有个笑容满面的老爷子热情的问候道:
“您二位第一次来?这时间可够早的。两位来点什么?咱这的酒可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您怎么知道我们是第一次来?”
老爷子笑得很暖心,不像娄振声脸上挂着的那种虚伪的笑。
何雨梁扶着自家媳妇儿坐下,也笑着看着老爷子。
“来我这的都是些老主顾,这点没到,他们一般不来。您二位是喝酒还是?”
老爷子面色不变,还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
“我们来这找人,蔡全无,您认识吗?”
“认识,怎么不认识。隔三差五的在这附近扛都东西呢,人憨厚,不爱说话对不对?在这住了几十年,附近的街坊邻居就没有不认识的。”
老爷子热情的回应道,对附近的人那是如数家珍。小酒馆就是一个信息集散地,悠闲的喝两口,啥事也往外秃噜。
“您二位找他搬东西?这人可不错。嘴严实,干活麻利,也热心。谁家有个忙,他都会支把手,搭把力。”
何雨梁两口子听他这样夸自家叔叔,也很高兴,开口说道:“我哪敢让他帮我搬东西呢,实不相瞒,那是我三叔,今天过来看望一下。”
老爷子盯着何雨梁脸上下打量,良久,更热情的说道:“我说咋看着面熟呢,这不是和他以前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嘛。”
老爷子转头拎出一壶自己喝的茶,又端来一碟花生米,乐呵呵的说道:“这小蔡还有侄子,可没听他说起过,这可是件新鲜事。
他这辈子过的可真不易,到现在也没娶个媳妇儿。
现在这个时间他估摸着应该在火车站那边,得等到晌午时会从咱这路过,在这等着刚合适。好奇问下,小伙子在哪高就啊?”
何雨梁和老爷子唠了会,也算对自家三叔有个彻底的了解。
让媳妇儿在这坐着等会儿,自己去买点东西。
等何雨梁拎着大包小包回来时,就看见自家三叔正乐呵呵的坐在李寒珊对面,和老爷子聊天。
何雨梁上前叫了一声“三叔”
蔡全无高兴的站起来,责怪道:“到我这还买这么东西,浪费那钱干啥?”又冲老爷子说道:“这是我大哥的儿子,叫何雨梁,今儿麻烦您老了。”
而后就对着老爷子告辞,带着侄子两口子朝家走去。
蔡家是个独立的小院子,收拾的干净利落,虽然不大,但收拾的很有感觉。一屋子的老物件,看起来很有年代感。
“今儿回来晚了点,家里没啥吃的,我带你们下馆子去。”
蔡全无回家换了一身衣服,笑呵呵的朝二人说道。
“叔,我刚买了不少菜还有罐头,咱就在家里弄着吃吧,您侄子和侄媳妇可是第一次上家来。”
蔡全无挣钱不容易,出去吃浪费钱不说,还容易给街坊邻居笑话。
哪有侄子侄媳妇儿第一次上门带去下馆子的。
“那行,咱就家里吃。”
听侄子这么说,他犹豫了下,便热情的拿起东西开始去忙活。
何雨梁则跟着打下手。
李寒珊则跑院子里侍弄着那些花花草草。
蔡全无今天真的很高兴,这院子还是第一次来自家亲戚。
饭后见二人要走,蔡全无赶紧拉住,而后从墙脚的柜子后面翻出一个盒子,拿出一块玉镯子递给何雨梁。
说道:“你叔没啥本事,家里也没啥东西,就这块玉镯子还有点意义,就送你们两口子。”
“叔,这我们可不能要,这值不少钱呢,您留着以后给我婶子。”
“啥钱不钱的,物件要在合适的人手里才有它本来的价值,这就是我送你们的见面礼,可不能看不起你叔。”
蔡全无抓起侄子的手,把镯子放进他手里,一副不容拒绝的样子。
何雨梁则一脸为难。
李寒珊笑着走上前,接过镯子,笑着说道:“谢谢三叔,这镯子和我的肤色正好,三叔真有眼光。”
蔡全无见侄媳妇儿收下,脸色才又变得笑呵呵的。
“怎么能收三叔的东西呢?这估计是他最宝贵的东西了!”
“你懂个屁,三叔的意思是情分才是最重要的。要是不拿着,他会觉得你看不起他。
亲戚之间可最忌讳这样。以后他娶媳妇儿生孩子的时候我们再送一样东西回去就是。”
李寒珊瞅了一眼何雨梁,得意的说道。
“行吧,你有道理。东西你放了吗?”
“放心吧,我把钱放碗下面的,他晚上吃饭应该就能看见。
这事我得说你了,别人要工作你帮忙,自家叔叔没个稳定工作你也不上心,小心别人戳你脊梁骨。”
李寒珊想起酒馆老爷子的话,也被刚刚三叔送镯子的事情感动,开始对着何雨梁批评起来。
还真是,院里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的事都在帮忙,没道理自家亲叔叔还当窝脖儿,连媳妇儿也娶不上。
说出去真会被人戳脊梁骨。
“等会我去找下余站长,看能不能找个粮站的工作。”
去钢厂上班就是一句话的事,但是上下班太远。附近找个粮站,加上他又有文化,干干统计的活也不错。过几年闹灾荒也饿不着。
余家还欠着自己人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