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房车环游记 > 第393章 疏附县·莫尔佛塔

房车环游记 第393章 疏附县·莫尔佛塔

    虎永刚几人从克州冰川公园出来,再回到314国道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八点多了。

    对,你没听错!

    这个时间在夏季的南疆,只能是傍晚,太阳都还没有下山呢。

    20多公里后,到达奥依塔克镇。

    虎永刚准备就在这里住一晚。

    但镇子实在太小,找不到一家像样的酒店。

    大家一致认为,再坚持一下,赶到60公里外的疏附县城再说。

    疏附县,原属疏勒直隶州,即附属之地。在维吾尔语中称“喀什噶尔阔纳协海尔”,意思是喀什噶尔老城。

    它又名托克扎克,清初属喀什噶尔,《西域图志》作托克库尔萨克,《西域同文志》释为:“托克,饱也;库尔萨克,大腹也。地丰,于稼人能饱食,故名。”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能吃饱肚子的地方,意思是说这里“地丰人富”。

    虎永刚几人到达疏附县城时,刚好九点钟,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家“疏附柏景酒店”,很便宜,标准房和大床房都是115元\/间,据说在喀什地区属于中高档价位了。

    办完了入住手续费,到房间放好行李,几人上街寻找美食。

    原以为新疆的美食不外乎抓饭、大盘鸡、烤羊肉串、椒麻鸡、馕坑肉等几样,在这里他们找到一家“牛三宝”餐馆。

    所谓“牛三宝”,就是牛头、牛蹄和牛肚子。

    不过,据餐馆维吾尔族老板介绍,这“牛三宝”当地人是指另外三样,包括牛鞭、牛蛋蛋和牛欢喜,都是大补的食材。

    虎永刚和刘伟民相视一笑,有女士在,还是普通的“牛三宝”好了。

    在和餐馆老板的交谈中得知,疏附县原来“西域三十六国”中古疏勒国的首府,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唐代“疏勒乐”的发源地之一,因此这里是“乐器之乡”。

    疏附生产的民族乐器有27大类,50多个品种,几乎涵盖了维吾尔传统乐器所有种类。

    这里的民族乐器手工技艺,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常见的民族乐器有:萨塔尔、都塔尔、弹布尔、热瓦甫、达甫(手鼓)、艾捷克、卡龙、唢呐等。

    餐馆老板不无骄傲地介绍说,疏附县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要冲。

    此地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8个国家毗邻,靠近红其拉甫、卡拉苏、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等边境口岸,国际贸易非常繁荣。

    虎永刚问他,疏附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餐馆老板说,这里好玩的地方太多了:有唐代罕乌伊(皇宫)古城遗址、莫尔佛塔遗址、三仙洞、兰干烽火台、木什明尧勒古战场遗址、明尧勒功石碑等多处古迹。

    另外还有帕哈太克里稻田风光、乌帕尔40眼泉、伯什克然木乡大果园等等。

    这样一个历史悠久、风光美丽的地方,欢迎你们来玩,希望你们在这里玩得开心。

    吃完了晚饭,几人就回酒店休息。

    这里的海拔虽然只有1300米,但所有的店铺、酒店门口都有铁栅栏的地方,虎永刚他们晚上还是不敢出去瞎逛的。

    第二天早上,吃完了早饭,虎永刚驱车前往“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旅游风景区”。

    无他,只因为刘娜说这个名字很奇怪,想去看看。

    风景区位于疏附县乌帕尔乡“艾孜热特毛拉木”山脚下,距314国道只有4公里。

    这是一个具有维吾尔族传统艺术特色的建筑群,是公元十一世纪“喀拉汗”王朝时期着名的维吾尔族学者、语言学家、《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陵墓。

    整个建筑群,面积大约1000多平方米,由门楼、主墓室、诵经室组成。

    不过,开发之后的景区面积达到近千亩,有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塑像、智慧泉、神树、居玛清真寺、观景台、恶魔洞、文物展览馆等景点。

    几个人对这种墓园的兴趣不大,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就离开了。

    接下来的行程,是到了位于疏附县伯什克然乡的“莫尔寺遗址”。

    据介绍,这座寺庙始建于公元十世纪,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莫尔”,维吾尔语的意思为“烟囱”,因遗址内保存了高大的形似“烟囱”的佛塔得名,这是中国最西部的、保存较好的佛塔。

    遗址包括寺院和佛塔等遗迹,是中国最西部佛教遗址之一,是“罕诺依古城”标志性建筑物,是丝绸之路留存至今的年代较早的一处佛教遗迹。

    眼前的莫尔寺遗址,其实就是一片废墟,仅剩下断壁残垣。

    整个遗址长约300米,最宽处约170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

    西侧为近8米高的陡崖,陡崖下是洪积平原,恰克马克河从南面不远处流过。

    平原的顶部为砂砾的地面,相对平坦,被一条东西向大冲沟分为南、北两半,其中南半部又被另一条小冲沟将最南端分隔为一个孤立的小台地。

    遗迹主要分布于台地的南半部和被小冲沟分隔出来的小台地上,其中清晰可见的有遗址中部的圆形莫尔佛塔和遗址最北端的方形佛塔。

    两塔之间,其他建筑已全部被毁,地表仅能见到数处残墙痕迹和零星散布的陶片。

    遗址上的寺院建筑,沿台地西南侧陡崖边缘分布,自西北至东南依次布局方形塔、佛殿、僧舍和禅房等建筑群,圆形塔以及其南面小台地上推测为生活区房舍的建筑遗迹。

    这里所有建筑均以土坯砌筑,内外壁涂抹草拌泥,表面再涂白石灰面。

    遗址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圆形塔,也就是被俗称为“烟囱”的莫尔佛塔。

    原来可能很高,现在的残余的高度还有10多米,耸立于台地西南侧的陡崖边缘,显得挺拔、壮观。

    该塔是一座以土坯砌筑的覆钵塔,由3层逐渐向上缩小的方形塔基、塔基上的圆盘、圆盘上的圆柱形塔身和最上部的覆钵形塔顶构成,塔顶上有内凹的方形小室。

    此外,还有一座方形塔,位于遗址西北端,是一座四方形多层实心土坯塔。

    塔顶和四壁表面已全部毁坏,原来的形状和性质难以确定,也有人说,这是古代的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