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父亲的崮时代 > 第14章 堂姐

父亲的崮时代 第14章 堂姐

    安家崮乡爷爷家,父亲弟兄四人,第三代中,女孩四个,男孩三个。大爷家的军姐排行老大,是堂姐;三叔家俩闺女,英妹妹长得和三婶像,泼辣能干。四叔家小堂妹安洋眉清目秀,像四婶。堂姐妹里,安家跟堂姐军最好。

    堂姐的小名叫军,因为大爷在部队,所以取了军人的“军”,这一点跟二舅家表哥叫“军厂”,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舅家表哥小名是太姥姥给起的,当时二舅在部队又转业到了军工厂,所以“军厂”的小名就成了表哥的时代印记。学名叫厚军,名如其人,忠厚传家。

    堂姐小名里只有一个“军”字,堂姐的外表温柔,内心倔强坚强。看着好说话,如果不顺她的心,两头牛也拉不回。上小学时,堂姐梳着两个长长的大辫子。走起路来,两个长辫子在身后摆来摆去。堂姐就把辫子放到上衣口袋里,这样的话,防止骑车或者不小心刮到障碍物上。

    上学以后,堂姐的学名改成了“芳华”。

    安家还是愿意叫堂姐军,军姐姐,叫着亲切。小时候,安家到大爷家,秒变“小跟班”,姐姐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有一年暑假,堂姐开学上初一,崮乡中学开学早,安家子弟学校五年级还没开学。那几天,她就在大爷家里盼着姐姐放学,盼来盼去,堂姐还没回来,安家索性偷偷跑着去接姐姐,走到半路,堂姐就回来了。

    姐俩还有一个趣事,小时候安家回大爷家玩,大爷带两个娃娃,不会骑自行车,索性推着自行车,把安家送回军工厂。在路上,安家脚不老实,还塞进了自行车里,吓得大爷更不知如何是好。大人们说起这一段,唏嘘不已。安家早忘记这回事了。

    姐妹俩感情一直很好。后来,安家考上了大学,军姐也在安家父亲安排下,去毛纺厂招工。军姐第一次去蒙阴上班的时候。安家和父亲一起去送的军姐。

    军姐人勤劳,不多言不多语,像安家妈妈一样干活一把好手。同招工的姐妹有的怕吃苦,跑回家了。军姐一直坚持着,过了试用期,军姐就成为毛纺厂的正式工。

    军姐知恩图报,三线厂没搬家之前。有时候周末,她会到安家家里看望二叔和二婶。军姐声音像大娘,脸型反而像安家父亲,这就是侄女像叔的基因。安家父亲对这个大侄女,很欣慰,像对亲闺女一样对待。

    三线厂搬家后,安家跟堂姐离的远了。堂姐找了一位广播站的小伙,小伙是红日电影里有个场景坦埠的,小伙有技术。两家老人都满意,因为是自由恋爱,安家父母也同意,只要小伙老实本分是过日子人,对军姐好,其他也不图小伙什么。

    军姐踏实能干,养了个闺女,闺女考上了中医学院,还曾到安家父母所在的城市中医院实习过,安家跟母亲说,军姐女儿如果能留下就好了。军姐女儿恋家,毕业后就回了坦埠。安家觉得,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回去也好,能照顾军姐和姐夫。

    军姐到年龄退休后,闺女也嫁给了坦埠街上的小伙子,生了个闺女。儿女女婿家离军姐家不远,走着能去闺女家看孩子。姐姐四十多以后就把头发剪了短发,更加利落。安家跟军姐二十多年没见了,天南地北,各自成家。

    姐俩是在安家父亲告别会上见面的,见了面仿佛就在昨天还遇到过的感觉。军姐心疼安家父亲,“二叔走的有点早”,军姐流着眼泪说。

    安家心里何尝不是撕心裂肺。可是,痛到极点反而欲哭无泪。父亲在天堂只要没了人间的痛苦,亲戚们和做儿女的都为他祈祷祝福。解脱了。

    得知父亲突然离世时,安家火急火燎,跟丈夫从北京一路赶回崮乡。进了家门,见到大爷堂姐和堂弟的那一刻,她心里踏实了。有大爷有堂姐在,有了主心骨。

    在大爷四叔安排和弟弟安沪组织下,父亲的告别会进展平稳。告别会后,家人们带着遗憾分别回家,安家舍不得军姐,那么亲切的一家人,血缘又是那么神奇。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朋们只有彼此祝福安好。

    安好便是晴天。

    告别会结束,堂姐回了自己家坦埠。大爷跟顺堂弟,还有大姑家的表弟,回了崮乡大崮村。二姑家大表哥,则回了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