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父亲的崮时代 > 第42章 一巴掌

父亲的崮时代 第42章 一巴掌

    父亲无论是在“三线厂”还是某集团北京公司,工作的时候,一直很严肃。

    在车间任书记的时候,有些年轻人怕他。八十年代,父亲三十八九岁,在生产科,天南地北采购原材料。那时,正是干事的好时候,人到中年,父亲把心思全放在工作上了。

    尤其到了车间,带几百人的团队。职工年轻人多,思想活跃。如何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作为书记,他跟主任切磋,一起配合,在车间任务落实和大比武中跑在前,领先其他车间成绩。

    有那种公子哥,刺头青的小伙,他也能用叔叔般的教导,理顺。唯独对自己的儿子,两人总是说不到一起去。各有各的想法。

    家里的大事小情,基本母亲在操心。所以,母亲对儿子比较宽容。妈妈的巴掌有时会轮到安家头上。

    后来,安家了解了五行才知道,父亲是金命,安沪是火命。火克金。但是老父亲的金比较强,安沪的火就需要弱一些。才不至于相抵触。这种情况比较多。

    邻居王伯伯跟他女儿也是,老传统的人。看不惯孩子乱花钱,总希望孩子听话老实靠谱。偏偏照照姐姐从小跟姥姥长大,喜欢吃穿打扮,父女没少呛呛。王伯伯老伴赵娘娘,着急的都上火了,一直针灸才缓过来。

    干管理的领导,喜欢温顺听话的孩子,如果孩子不听话,逆着来,一定不会顺心的。母亲总说安沪是顺毛驴,不能总批评。父母教育的不一致,青春期的安沪成绩下降了。

    严肃的父亲经过反思,把安沪送到了大爷崮乡中学那里。也是奇怪,大爷大妈怎么看安沪这么顺眼。安沪在崮乡中学的一年,享受到了重视和欣赏,他的成绩也上来了。

    大爷特意跟安家父亲说,“孩子不错,别总批评他,要多称赞,多鼓励”。父亲在这方面,总是不会当面表扬安沪。

    小学时表扬过一次,那是因为安家吃饭说话,父亲说,“吃饭不要乱说话,看安沪,不言不语,多好”!那是父亲唯一一次表扬儿子。

    老一辈的父亲们,对子女都很严肃。安家因为学习好,给父母争了光。父母对她态度相对好一些。

    安家亲眼见过,小学同学阿春的父亲,当着同学的面,因为女同学春反驳了他,他上来就是一巴掌,看到安家心里扑通扑通的。相反,春的父亲,对她弟弟却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父子母子,父女母女,这些组合无法选择,是最亲的亲人,也是有血缘关系的。可是,往往在家庭关系中,关系紧张的很多,以至于孩子怨恨父母的大有人在。

    安家小学时,有一次卷子上成绩不是很高,安家母亲恼火,一下子把她踹到桌子下面了。对门语文老师陈老师听到动静,赶过来连忙说,“安家考的不错,这次卷子题难。”陈老师平时也很严肃,但是爱护学生,对学生的发展真心考虑。所以,母亲相信了陈老师的话。

    女儿冬至问安家,”您恨不恨姥姥。”

    “不恨啊,我们那时候,父母都是这么教育孩子”。

    更厉害的一次,安家初中想去离家近的学校上,母亲坚持让她去考重点初中,安家有点不情愿。母亲上来就是一巴掌。那是她开始记事起,为数不多的一掌。说实话,父亲从来没有打过安家。母亲也就一两次。

    更小的时候,母亲一边教训安家。还会说,“不许哭,哭还要打!”,孩子终还是被武力所屈服。现在想来,母亲竟然是如此霸气的人。

    安家因为母亲的强势,所以对女儿比较民主。相反她的丈夫,对孩子的磨蹭,忍无可忍的时候会有“暴力”倾向。孩子小的时候,早上不想起床,或者写作业动作慢了,他会控制不住的嚷嚷。女儿说,爸爸替代了安家母亲的角色。

    现在,孩子长大了,再也不怕他的怒气冲冲。看到快赶上自己个子的女儿,他也不敢再乱吼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立规矩不行,规矩立的不让孩子服气也不行,做父母也是一门学问,太民主了不行,太霸道了也不行。

    一巴掌下去,有的孩子能记住教训,有的孩子反而会记恨父母。虎爸狼妈的教育方式,安家看来并不足取。一个大人,可以用武力征服幼小的孩子,孩子大了,有没有想过,走偏的孩子会回敬父母同样的“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