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崮时代 第107章 普及三线军工简史
1964年,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及我国面临的具体国情,国家制定了战略战术,毛主席要求建设可靠的战略军事后勤储备基地,便于应对突如其来的侵略。用现在的话,就是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
根据史料记载,1964年开始,从战略角度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三线。同步建设“大三线”和”小三线”。大城市一线的老企业,特别是有关军工和机械工业,分一部分到三线、二线,不能成为被袭击目标。能够迁移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迁移。国家除了在西南、西北建设工业基地(大三线)。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小三线),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各省随时就有了武器储备。一旦发生战争,随时用的上。
今天看来,当代人无法理解,兵工厂分散在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多不方便啊。那个时代、那种形势,“三线”建设本身就是出于战备需要,因此,一切建设都从战争角度考虑。毛主席提出“三线”建设的原则是“小而分”,具体措施则是“靠山、分散、山洞”。
所谓“小”,就是所有建设项目的规模要小,小不会引起注意,不会成为原子弹袭击目标,具有机动灵活性,战争爆发便于搬迁。
所谓“分”就是分散。许多项目集中在一块,容易成为被袭击的目标。厂矿集中建设在一起,显得规模大和气势,在投资、生产、生活方面存在方便之处,但容易引起注意,经不住敌人的集中攻击。一旦遭到轰炸,很容易被全面摧毁,经济命脉中断,亟待生产的不能生产。特别是,前方的战争消耗得不到及时补给,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谓“洞”,就是工厂要建在山洞之中,即便敌人轰炸或者使用原子弹,对工厂也没有多大损失。在现代战争中,把兵工厂建立在山洞中,这是保存实力战胜敌人最有效的方法。
特殊时期,特殊考虑。新中国成立来之不易,所以更加珍惜,护她周全。
对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大家熟悉并理解,感谢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教育普及到位。三线历史因为属于战略考虑,很少见于报端。
1973年,小三线军工厂归地方领导的若干问题的通知,根据中央既定的方针,“小三线”军工厂仍全部归各省、市、自治区领导,并明确“小三线”军工厂的任务主要是生产轻兵器,其生产建设规划和制度计划由省、市、自治区拟定,报归口部门和国务院国防办综合平衡。工厂所需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由省、市、自治区统一向国家和有关部门申请,军工产品由省、市、自治区支配。
三线工程建设重获新生。1980年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冷战趋于缓和,“三线”建设由保密逐渐见诸于报端,“三线”就不再神秘了。
改革开放后,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1983年12月,中央政府在成都设立了“国务院三线办公室”,后来在1990年改为“国家计委三线办公室”,21世纪后又改名为“国防科工委三线协调中心”。山东省国防科工(军工局)负责小三线统一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三线军工逐渐拉开军转民的大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按照部署,军工厂逐步向轻工业转型。沂蒙“三县”作为省级部署,从1965年开始建设,到1993年全部搬出大山,经历了28个年头。所有的步调,紧跟上级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历史没有忘记,三线军工逐渐褪去军事意义,转向民品,又赋予她向属地奉献的力量。
使命已完成,接下来,新的时代又在召唤,产品转型,服从安排。每一个共和国的公民和职工,无条件服从安排。也许,这也是。三线军工所有职工无怨无悔的报答,报答祖国对他们这些人的信任,报答祖国需要的时候,她们迎难而上。
需要转型,跟着转型,需要搬迁,配合搬迁。共和国没有忘记这些人,她们的付出,历史也会记得。
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总之,一切都是该有的安排。
简单的三线军工简史,安家似乎明白了分布在崮乡山沟里、山洞里的那些车床、设备的闪光点。
三线前辈们从事的是一项那么光荣的任务。
父亲老安从部队转到崮乡的时候,三线军工已经开始尝试制造民品。他老人家见证了军转品,跟大部队搬迁出山,乃至落幕的历史。
也就是说,“三线厂”生产军品时期,父亲一直在部队服役。母亲一直在后方,除了去部队探亲,就是在深山的山洞里,为国防科工事业做着小小的奉献。他们心中有一束光,年轻人们精神抖擞,浑身使不完的劲。
父母提起往事,军人的职业自豪感,军工制造枪炮的使命感。
这一对夫妻啊,在他们最好的年龄,为祖国的军事和国防事业无怨无悔的付出。
根据史料记载,1964年开始,从战略角度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三线。同步建设“大三线”和”小三线”。大城市一线的老企业,特别是有关军工和机械工业,分一部分到三线、二线,不能成为被袭击目标。能够迁移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迁移。国家除了在西南、西北建设工业基地(大三线)。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小三线),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各省随时就有了武器储备。一旦发生战争,随时用的上。
今天看来,当代人无法理解,兵工厂分散在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多不方便啊。那个时代、那种形势,“三线”建设本身就是出于战备需要,因此,一切建设都从战争角度考虑。毛主席提出“三线”建设的原则是“小而分”,具体措施则是“靠山、分散、山洞”。
所谓“小”,就是所有建设项目的规模要小,小不会引起注意,不会成为原子弹袭击目标,具有机动灵活性,战争爆发便于搬迁。
所谓“分”就是分散。许多项目集中在一块,容易成为被袭击的目标。厂矿集中建设在一起,显得规模大和气势,在投资、生产、生活方面存在方便之处,但容易引起注意,经不住敌人的集中攻击。一旦遭到轰炸,很容易被全面摧毁,经济命脉中断,亟待生产的不能生产。特别是,前方的战争消耗得不到及时补给,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谓“洞”,就是工厂要建在山洞之中,即便敌人轰炸或者使用原子弹,对工厂也没有多大损失。在现代战争中,把兵工厂建立在山洞中,这是保存实力战胜敌人最有效的方法。
特殊时期,特殊考虑。新中国成立来之不易,所以更加珍惜,护她周全。
对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大家熟悉并理解,感谢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教育普及到位。三线历史因为属于战略考虑,很少见于报端。
1973年,小三线军工厂归地方领导的若干问题的通知,根据中央既定的方针,“小三线”军工厂仍全部归各省、市、自治区领导,并明确“小三线”军工厂的任务主要是生产轻兵器,其生产建设规划和制度计划由省、市、自治区拟定,报归口部门和国务院国防办综合平衡。工厂所需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由省、市、自治区统一向国家和有关部门申请,军工产品由省、市、自治区支配。
三线工程建设重获新生。1980年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冷战趋于缓和,“三线”建设由保密逐渐见诸于报端,“三线”就不再神秘了。
改革开放后,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1983年12月,中央政府在成都设立了“国务院三线办公室”,后来在1990年改为“国家计委三线办公室”,21世纪后又改名为“国防科工委三线协调中心”。山东省国防科工(军工局)负责小三线统一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三线军工逐渐拉开军转民的大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按照部署,军工厂逐步向轻工业转型。沂蒙“三县”作为省级部署,从1965年开始建设,到1993年全部搬出大山,经历了28个年头。所有的步调,紧跟上级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历史没有忘记,三线军工逐渐褪去军事意义,转向民品,又赋予她向属地奉献的力量。
使命已完成,接下来,新的时代又在召唤,产品转型,服从安排。每一个共和国的公民和职工,无条件服从安排。也许,这也是。三线军工所有职工无怨无悔的报答,报答祖国对他们这些人的信任,报答祖国需要的时候,她们迎难而上。
需要转型,跟着转型,需要搬迁,配合搬迁。共和国没有忘记这些人,她们的付出,历史也会记得。
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总之,一切都是该有的安排。
简单的三线军工简史,安家似乎明白了分布在崮乡山沟里、山洞里的那些车床、设备的闪光点。
三线前辈们从事的是一项那么光荣的任务。
父亲老安从部队转到崮乡的时候,三线军工已经开始尝试制造民品。他老人家见证了军转品,跟大部队搬迁出山,乃至落幕的历史。
也就是说,“三线厂”生产军品时期,父亲一直在部队服役。母亲一直在后方,除了去部队探亲,就是在深山的山洞里,为国防科工事业做着小小的奉献。他们心中有一束光,年轻人们精神抖擞,浑身使不完的劲。
父母提起往事,军人的职业自豪感,军工制造枪炮的使命感。
这一对夫妻啊,在他们最好的年龄,为祖国的军事和国防事业无怨无悔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