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父亲的崮时代 > 第109章 灰色地带

父亲的崮时代 第109章 灰色地带

    真的有灰色地带吗?是的,没有非黑即白。

    父亲老安跟安家说,“凡事不要过分爱憎分明。交朋友没必要一会儿好成一个头,一会儿互相不理睬。”

    安家母亲属于热情的工人阶级代表,爱憎分明,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母亲绝不会违心去做不喜欢的事情。母亲跟三线厂闺蜜刘阿姨好的时候,恨不得总黏在一起。即使隔几座楼,也总聚在一起织毛衣,聊天。也不知因为什么,莫名其妙,两人就不说话了。幸好,那个阿姨调走了。老安笑着问,“老王,怎么不跟老刘出去玩了?”

    安家母亲白楞他一眼,意思是明知故问。

    监督检查科的王娘娘和楼下供销社张阿姨,跟母亲一直不错,王娘娘和张阿姨都是豁达宽容的人,对于安家母亲偶尔的小脾气,根本不在意。一直把她当妹妹看。有什么好吃的,总给母亲送,母亲也会派安家给两家长辈送去。远亲不如近邻。三线厂战友之间的姐妹情,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即使搬迁出山沟。王娘娘调到了济南,平房邻居马阿姨也调到招远,母亲想她们了,留视频连线,亲热的好姐妹。彼此关心体贴爱护。

    也许,女人喜欢群体出行。男人,更注重个体。

    父亲跟朋友一直保持距离,他跟大爷和几个叔关系不错,亲情,跟姥姥家人也热乎。对于战友,他跟上海的倪叔叔是最好的,可惜相隔万里。其他战友,有时会联习一起聚聚。但没有说,跟谁好的不分彼此。父亲一直是独立的自己。

    非黑即白的人际关系,非黑即白的办事。

    七八十年代,有一种怪现象,有些人记不得出生年月,上户口的时候,出生年月日竟然跟实际不符,还有一些人,为了早点参加工作,把年龄改大了。还有些人,为了种种原因,还有把年龄改小的。也就是说,越是大城市,各方面程序规定严格,越正规。偏远地区,那时候也没有电脑,所以奇奇怪怪的事情,也就屡见不鲜了。

    “孩子,人与人之间交往,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父亲的一片苦心。安家虽是女孩子,父亲从没有重男轻女。

    家风家教家训,一个军转干部,把闺女当成男孩子培养。

    “妈妈,为何要说违心的话呢?”安家女儿小时候很不理解,疑惑地问她。

    “孩子,为了让长辈高兴,长辈高兴了,家和万事兴!”

    “妈妈,我不会违心说的,我想做一个率真的人!”

    “可以啊,活的真是很好的!”真诚相待,很好!安家尊重女儿的选择,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走正道,健康阳光就灿烂。

    孩子人品和性格的培养跟原生家庭有关,也跟后来的成长环境有关。三线军工子弟,有些孩子,很小就会看大人脸色,有些孩子则更多注重自己的感受。

    一起跟母亲进厂的全叔叔的女儿蕾蕾姐姐,不仅长得好看,从小写作文就好,三年级就在期刊发表说过文章。同学们可羡慕蕾蕾姐姐了,蕾蕾姐姐的弟弟后来也到沂水中学当体育老师了。书香门第家庭培养的孩子,气质就是不一样。

    安家小学同学瑛的父母,都是山东经济学院毕业的。瑛的母亲在教育科工作,父亲做财务管理。瑛喜欢学习,眼里只有学习,跟同学关系浅尝辄止。后来瑛也考取了父母的母校,分回了潍坊。

    大多数三线子弟有个优点,就是有礼貌。看到长辈,需要打招呼,大爷大妈叔叔阿姨。老安不太说话,见到熟悉的三线战友总是微笑打招呼。

    母亲因为是建厂的老职工,所以会跟老战友们开玩笑,逗乐,每当一起开心爽朗的大笑的时候,仿佛路边的树叶都一起摇曳。一笑泯恩仇!母亲一直搞不懂什么灰色地带。她认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没必要装,是什么就是什么,她喜欢真实。喜怒哀乐,脸色就是晴雨表。

    军工三线厂,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融洽的三线厂工人阶级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