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惊梦 第551章 去势
金成认识到,在如今的工程九院集团,曾经不可一世的林一言大势已去。
林一言似乎也很清楚这个现实,但是在面子上还要过得去,所以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开始“放飞”自我,竟然穿着拖鞋在单位楼道里走来走去,偶尔到党委办呼喊吕灵时也故意提高一些音量,不觉得“外强中干”露着怯,似乎想要找回多年来的那种一言九鼎、一呼百应、众星捧月的感觉。
吕灵对林一言的回应,能明显感觉到比以往还更客气了些,同时也疏离寡淡很多。这瞒不了党委办的几双眼睛、几对耳朵,更瞒不了林一言。
此时的林一言,如同时近暮年的老人,对于眼前的不肖儿女也没有了太多的期待,“六十而耳顺”,大家面子上过得去就行。这其中深藏着某种难以言状的悲哀与无奈,只是没有人愿意去戳破它。
金成曾读过一个中篇小说,里面描述某单位主要领导“去势”后的各种不适,犹如被拔去尖利牙齿的老迈狮虎,往日有多么的风光,现实就有多么的落寞。
曾经,林一言的办公室“门庭若市”,只要他在,工程九院集团机关各部门、所属各单位的头头脑脑纷纷排队求见,向他请示汇报工作,热热闹闹、熙熙攘攘。
如今,林一言的办公室已经“门前冷落鞍马稀”,曾经排着队向他请示汇报工作的那些人并没有消失,只是如潮水一般改变了方向,转头到了毕二莘的办公室门前排队。
此情此景,林一言自然看在眼里,虽然见惯大风大浪、人情冷暖,还是掩饰不住他故作无谓外表下的失落。不知道他会不会在冷清寥落的办公室里,感叹一句“人未走,茶已凉”,如老马反刍一般,咀嚼他在工程九院集团这些年纵横捭阖的一系列操作,或津津有味,或味同嚼蜡。
金成暗自感叹道:“老林啊老林,你看你看,这大概就是古语所讲的‘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你这也也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到最后,你会不会发现,老子金成才是你最应该提拔任用,却终被你辜负的人呢?”
想到这里,金成尬然苦笑,联想到此情此景与《红楼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结局有异曲同工之妙,心想:“老林事实上有负于我,自己却对老林心存同情,甚至是打抱不平,这是何必呢?总不是什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好似那个小人物‘刘姥姥’,在关键的时刻不辞劳苦拯救巧姐于危难之中,王熙凤如果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何况,刘姥姥毕竟进过大观园‘打秋风’,受到过贾府王熙凤等人的恩惠,而自己又受到过林一言的什么恩惠么?没有啊……”
一个声音道:“既然如此,那是为何?”
一个声音道:“因为你存心善良……”
另一个声音道:“因为他对你写的材料充分认可,让你有一种‘知遇之恩’的茫然错觉……”
金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自言自语道:“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
林一言似乎也很清楚这个现实,但是在面子上还要过得去,所以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开始“放飞”自我,竟然穿着拖鞋在单位楼道里走来走去,偶尔到党委办呼喊吕灵时也故意提高一些音量,不觉得“外强中干”露着怯,似乎想要找回多年来的那种一言九鼎、一呼百应、众星捧月的感觉。
吕灵对林一言的回应,能明显感觉到比以往还更客气了些,同时也疏离寡淡很多。这瞒不了党委办的几双眼睛、几对耳朵,更瞒不了林一言。
此时的林一言,如同时近暮年的老人,对于眼前的不肖儿女也没有了太多的期待,“六十而耳顺”,大家面子上过得去就行。这其中深藏着某种难以言状的悲哀与无奈,只是没有人愿意去戳破它。
金成曾读过一个中篇小说,里面描述某单位主要领导“去势”后的各种不适,犹如被拔去尖利牙齿的老迈狮虎,往日有多么的风光,现实就有多么的落寞。
曾经,林一言的办公室“门庭若市”,只要他在,工程九院集团机关各部门、所属各单位的头头脑脑纷纷排队求见,向他请示汇报工作,热热闹闹、熙熙攘攘。
如今,林一言的办公室已经“门前冷落鞍马稀”,曾经排着队向他请示汇报工作的那些人并没有消失,只是如潮水一般改变了方向,转头到了毕二莘的办公室门前排队。
此情此景,林一言自然看在眼里,虽然见惯大风大浪、人情冷暖,还是掩饰不住他故作无谓外表下的失落。不知道他会不会在冷清寥落的办公室里,感叹一句“人未走,茶已凉”,如老马反刍一般,咀嚼他在工程九院集团这些年纵横捭阖的一系列操作,或津津有味,或味同嚼蜡。
金成暗自感叹道:“老林啊老林,你看你看,这大概就是古语所讲的‘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你这也也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到最后,你会不会发现,老子金成才是你最应该提拔任用,却终被你辜负的人呢?”
想到这里,金成尬然苦笑,联想到此情此景与《红楼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结局有异曲同工之妙,心想:“老林事实上有负于我,自己却对老林心存同情,甚至是打抱不平,这是何必呢?总不是什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好似那个小人物‘刘姥姥’,在关键的时刻不辞劳苦拯救巧姐于危难之中,王熙凤如果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何况,刘姥姥毕竟进过大观园‘打秋风’,受到过贾府王熙凤等人的恩惠,而自己又受到过林一言的什么恩惠么?没有啊……”
一个声音道:“既然如此,那是为何?”
一个声音道:“因为你存心善良……”
另一个声音道:“因为他对你写的材料充分认可,让你有一种‘知遇之恩’的茫然错觉……”
金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自言自语道:“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