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 短暂的帝国
始皇帝死后,赵高就一直盘算如何说服胡亥和李斯参与他的阴谋。胡亥向来崇拜自己,对自己言听计从,因此他决定先说服胡亥。
赵高暗中对公子胡亥道:“如今始皇帝已经去世了,然而陛下生前却没有册立太子,只在前几日才赐给长子扶苏一封诏书。长子回到咸阳,肯定就会即位,成为二世皇帝,而你却连尺寸的封地也没有,这怎么办呢”
胡亥万分惊诧,不知道赵高何意,便答道:“本来就是这样啊!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最了解臣子,圣明的父亲最了解儿子。父亲临终既然没有下命令分封诸子,那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赵高脸色阴沉的说道:“公子之言差矣,始皇帝在时如此,可如今始皇帝已死,形势便可瞬间万变!当今天下的大权,无论谁的生死存亡,都在你、我和李斯手里掌握着啊!现在我们就是皇帝的代言人,无论说什么,天下人都得听从。更何况驾驭群臣和向人称臣,统治别人和被人统治,难道可以同日而语吗我希望公子好好考虑此事!”
胡亥已经明白了赵高的意思,犹豫道:“废除兄长而册立弟弟,这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诏命而惧怕死亡,这是不孝;自己才能浅薄,依靠别人的帮助而勉强登,这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也不服从,不仅自身将遭受祸殃,国家也会因此陷入混乱。”
胡亥虽然说得坚决,但赵高知道他已经动摇,只是担心事情不成祸及自身,便继续鼓动道:“我听说过商汤、周武杀死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称赞他们行为符合道义,不能算是不忠。卫君杀死他的父亲,而卫国人民称颂他的功德,孔子记载了这件事,不能算是不孝。
办大事就不能拘于小节,行大德也用不着再三谦让。乡间的习俗各有所宜,百官的工作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顾忌小事而忘了大事,日后必生祸害;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一定要后悔。果断而大胆地去做,连鬼神都要回避,将来一定会成功。希望你按我说的去做。”
胡亥长叹一声,说道:“现在皇帝去世还未发丧,丧礼也未结束,怎么好用这件事来求丞相呢”
赵高知道胡亥已经同意,便说道:“不和丞相商议,恐怕事情便难以成功,我希望能替你与丞相商议。”
此时赵高心中万分感慨,自己隐忍了数十年,终于等来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心中非常高兴,自言自语道:“时光啊时光,短暂得来不及谋划!我就像携带干粮赶着快马赶路一样,唯恐耽误了时机!”
在说服胡亥之后,赵高把目标转向了李斯。
虽然平日赵高与李斯并无嫌隙,但李斯一向只听命于始皇帝,他并没有把握说服李斯。直到几日前,当李斯得知始皇帝临终前给扶苏发出诏书之时,赵高从李斯冷漠的眼神中看到了恐惧与不甘。李斯也是惧怕扶苏继承皇位的,因为扶苏与李斯并不亲近,他一旦登基,则李斯丞相的地位必然会被蒙恬蒙毅兄弟取代,这是李斯最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赵高深夜拜访李斯,开门见山的说道:“始皇帝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及送出,皇帝便去世了,现在还没有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你看这事该怎么办”
李斯虽然猜到了诏书的内容,但他所想的一直是如何应对扶苏即位后的局面,并未有非分之想,没想到如今赵高胆敢意图篡改诏书,惊诧之余,非常生气,斥责道:“你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这不是做为人臣所应当议论的事!”
赵高并不在意李斯的怒气,继续说道:“丞相您自己估计一下,和蒙恬相比,谁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谁更谋略深远而不失误天下百姓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
李斯越听越急,方寸渐乱,争辩道:“在这五个方面我的确都不如蒙恬,但您为什么这样苛求于我呢”
赵高见李斯已经不再那么坚决,便劝道:“我本来就是一个宦官的奴仆,有幸能凭熟悉狱法文书进入秦宫,管事二十多年,还未曾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功臣能够继续保有爵位,并将其传给下一代的,结果都是以被杀告终。
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这些都是您所知道的。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励士人,即位之后一定要用蒙恬担任丞相,很显然,您最终也是不能怀揣通侯之印退职还乡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让他学法律已经有好几年了,还没见过他有什么错误。他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心里聪明但不善言辞,竭尽礼节尊重贤士,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可以立为继承人。您也一定会因为辅佐有功而继续被重用的!希望您能考虑此事!”
李斯叹息道:“您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我李斯只执行皇帝的遗诏,自己的命运听从上天的安排,有什么可考虑决定的呢”
赵高道:“看起来平安实际上却可能是危险的,看起来危险实际上又可能是平安的。在安危面前不早做决定,又怎么能算使圣明的人呢”
李斯感慨道:“我李斯本是上蔡街巷里的平民百姓,承蒙皇帝提拔,让我担任丞相,封为通侯,子孙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所以皇帝才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又怎么能辜负了他的重托呢忠臣不因怕死而苛且从事,孝子不因过分操劳而损害健康,做臣子的各守各的职分而已。请您不要再说了,不要让我李斯也跟着犯罪。”
赵高道:“我听说圣人并不循规蹈矩,而是适应变化,顺从潮流,看到苗头就能预知根本,看到动向就能预知归宿。而事物本来就是如此,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呢!现如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赵高能猜出他的心志。更何况从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逆乱,从下面来制服上面就是反叛。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随之凋落,冰消雪化就万物更生,这是自然界必然的结果。您怎么连这些都没看到呢”
李斯道:“我听说晋代换太子,三代不安宁;齐桓公兄弟争夺王位,哥哥被杀死;商纣杀死亲戚,又不听从臣下劝谏,都城夷为废墟,随着危及社稷;这三件事都违背天意,所以才落得宗庙没人祭祀。我李斯还是人啊,怎么能参与这些阴谋呢!”
赵高道:“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一定有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相机而动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
一直以来,李斯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子女,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地位为子女早就一个好的平台,赵高终于说到了他的痛处,李斯最后的防线被摧毁了,他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我本想忠于陛下,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了,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
赵高知道李斯已经默许了他的主张,便回报胡亥道:“我跟李斯说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他的,他还怎么敢不服从命令呢!”
胡亥得知李斯已经同意,非常高兴,心里却把所有的功劳都记在赵高身上。
李斯既已默许,赵高便开始伪造始皇帝的诏书。第一封便是给李斯的,上面写道册立胡亥为太子,命李斯昭告天下;
第二封是赐给长子扶苏的,上面写道:“朕巡视天下,祈祷祭祀各地名山的神灵以求长寿。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不能向前进军,而士兵伤亡很多,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做所为,因不能解职回京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扶苏做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自杀!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的错误,也应知道他的谋划。做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
赵高用皇帝的玉玺把诏书封好,第一封诏书暂存,不公开,第二封诏书让胡亥的门客连夜送往上郡,交给扶苏和蒙恬。赵高在使者临行之时,将另一封书信交给使者,道:“此信万万不可被外人知道,如果长公子接到诏书后仍然不自杀,你便将此信交予他!”
使者已经出发,赵高才将此时告诉李斯,李斯听完大惊失色,问道:“如今蒙恬掌管三十万大军,如果同扶苏一起领兵造反岂不是万分危急”
赵高倒是一点都不急,悠闲地说道:“丞相不了解扶苏啊,长公子扶苏同陛下的矛盾由来已久,扶苏一直怀疑是陛下逼死了他的母后,而他又性格懦弱,过于仁爱,是做不出造反这种事的!”
“你是说始皇帝逼死了芈虹王后”
“是啊!”于是赵高将芈虹串通熊状谋反的旧事说了一遍,李斯听的目瞪口呆。
“即使扶苏不反,蒙恬性命攸关又怎会束手就擒”
“蒙恬倒是有可能抗拒,但只要扶苏自杀,他便孤掌难鸣,而且始皇帝的余威犹在,我量他也不敢胡来!”
尽管赵高胸有成竹,但李斯仍然非常担忧,心中觉得赵高过于冒险投机,一旦蒙恬起兵造反,那事情就难办了。同时他现在心中也隐隐的有一种担忧,这么大的事情赵高事先都不与自己商量,其野心可见一斑!
使者到达上郡之后,宣读了诏书,扶苏一屁股坐在地上,哭泣起来。喃喃的说道:“父皇果然还是容不下我啊!母后,孩儿这就来陪伴您了!”于是起身进入内室想自杀。
蒙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诏书震晕了,他怎样也想不通为何始皇帝要杀自己。于是他跟随扶苏进入内室,说道:“公子不觉得此事有些蹊跷吗”
扶苏已经止住哭声,问道:“有何蹊跷”
“皇上正在巡游,又没有立下太子,为何会忽然派使者要公子自裁”蒙恬见扶苏也开始怀疑,接着说道:“现在皇帝派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即使要罢免职位论罪,也应该回咸阳进行,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就命令我们立刻自杀,怎能知道其中没有虚假呢”
扶苏也心下疑虑,说道:“我也觉得奇怪,莫要中了歹人的奸计。”于是出来对使者说道:“生死大事,不可不察,我希望再请示一下皇上,有了回答之后再死也不晚。”
使者见扶苏起疑,便将赵高给自己的信件拿了出来,上面同样盖着皇帝封印,对扶苏道:“长公子看过这封信就明白了。这是临行前陛下私下交给我的,让我不准对外泄露。”
扶苏打开信件,上面写道:“十三年前,你的母亲伙同你的舅舅一同与楚国对抗大秦,致使李信兵败,秦军伤亡十万余人!这是对朕严重的背叛,所以朕才命你的母亲自裁。本想好好培养你,可是多年以来你也与你母亲如出一辙,一直在背叛朕,不断违逆朕的旨意,因此今日命你自裁!为保全宗室颜面,不得将此信对外泄露!”
扶苏看完大哭,多年来的怀疑终于被证实了,他是多么的不想相信这是真的!自己的父亲竟然逼死了母亲,如今又要自己自裁!他的心已碎。
将信件烧掉之后,出来对蒙恬说:“将军好自为之,我先行一步了!”
蒙恬大惊,道:“不是说好一同回咸阳请示吗公子为何又要自裁”
扶苏万念俱灰,说道:“父亲命儿子去死,还有什么好请示的!”于是扶苏立刻拔剑自杀而死。
蒙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卦弄得措手不及,使者见扶苏已死,便带领卫队前来责问蒙恬,道:“皇帝已经下了诏书,将军为何还不遵从”
蒙恬道:“臣心中不服,要面见陛下!”使者见他不肯自杀,便把他抓了起来,交付法吏,暂时关押在阳周。
使者回来后将事情的经过详细的汇报给胡亥,胡亥和赵高都非常高兴,李斯也松了一口气,但同时李斯也开始恐惧赵高对人性的判断,一切皆如所料,扶苏和蒙恬在完全有条件造反的情况下竟然束手就擒!
第二日李斯便宣读了册立胡亥为太子的诏书。
由于等待使者的时间太长,加上天气炎热,始皇帝的尸身开始发臭,不时会从车驾中飘出令人作呕的臭味,躲在车内的太监无法忍受,希望赵高让他们出来,赵高严厉斥责了小太监,道他们若是敢私自下车当心人头不保。
然而车驾内不时飘出来的味道却无法掩盖,很多人开始起疑心,李斯对赵高说道:“如今正值酷暑,始皇帝尸身恐无法久存,如今发出阵阵臭味,难免让人生疑啊!”
“丞相所虑甚是,我记得在琅琊时吃的鲍鱼多放一天便会发出这种类似的味道,不如假借始皇帝喜欢吃鲍鱼之名,让人装载一车鲍鱼随行,这样便可掩盖尸身发出的臭味了。”
“赵大人妙计啊!我这就差人去办。”于是第二天行驾的车队之中便增加了一辆满载鲍鱼的车驾,鲍鱼味重,掩盖了尸身发出的气味。
几日后,始皇帝出巡的队伍回到咸阳,太子胡亥发布了始皇帝驾崩的消息,即位皇帝,称二世皇帝。
始皇帝驾崩的消息也传到了在牢狱之中,蒙恬得到这个消息后明白了所有的阴谋。他失声痛哭起来,自言自语道:“长公子啊!你真是死的不值,我就猜到其中必有蹊跷,我本想以兵自卫,奈何你竟然如此决绝!”
第二日二世皇帝便赐死了蒙恬蒙毅兄弟。
此后,赵高专政,先后设计害死了李斯、冯劫、冯去疾等大臣,二世的兄弟姐妹也被诛杀殆尽。三年后,陈胜吴广打着公子扶苏的名义起兵造反,大秦帝国仅仅统一了十四年便轰然倒塌!
“天上有鲲鹏,展翅傲苍穹。六合只一扫,四海成一统。功盖昔尧舜,谁可与我同”
“昔者分封兮,兄弟之无情;相互攻伐兮,黎民不聊生;礼乐渐失兮,疆土渐分崩;不若集权兮,赏罚宜分明;统一度量兮,尺规四海同;九州一家兮,苍生享安宁。”
野史记载此诗句,乃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在宴请大臣时,一时兴起,扬诗之高作。
但是真实的历史记载,嬴政一生所写的唯一一首诗歌。名为《祠洛水歌》
〖古今乐录曰:秦始皇祠洛水。有黑头公从河中出。呼始皇曰:来受天之宝。乃与群臣作歌曰:
洛阳之水,其色苍苍。
祠祭大泽,倏忽南临。
洛滨醊祷,色连三光。
赵高暗中对公子胡亥道:“如今始皇帝已经去世了,然而陛下生前却没有册立太子,只在前几日才赐给长子扶苏一封诏书。长子回到咸阳,肯定就会即位,成为二世皇帝,而你却连尺寸的封地也没有,这怎么办呢”
胡亥万分惊诧,不知道赵高何意,便答道:“本来就是这样啊!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最了解臣子,圣明的父亲最了解儿子。父亲临终既然没有下命令分封诸子,那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赵高脸色阴沉的说道:“公子之言差矣,始皇帝在时如此,可如今始皇帝已死,形势便可瞬间万变!当今天下的大权,无论谁的生死存亡,都在你、我和李斯手里掌握着啊!现在我们就是皇帝的代言人,无论说什么,天下人都得听从。更何况驾驭群臣和向人称臣,统治别人和被人统治,难道可以同日而语吗我希望公子好好考虑此事!”
胡亥已经明白了赵高的意思,犹豫道:“废除兄长而册立弟弟,这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诏命而惧怕死亡,这是不孝;自己才能浅薄,依靠别人的帮助而勉强登,这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也不服从,不仅自身将遭受祸殃,国家也会因此陷入混乱。”
胡亥虽然说得坚决,但赵高知道他已经动摇,只是担心事情不成祸及自身,便继续鼓动道:“我听说过商汤、周武杀死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称赞他们行为符合道义,不能算是不忠。卫君杀死他的父亲,而卫国人民称颂他的功德,孔子记载了这件事,不能算是不孝。
办大事就不能拘于小节,行大德也用不着再三谦让。乡间的习俗各有所宜,百官的工作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顾忌小事而忘了大事,日后必生祸害;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一定要后悔。果断而大胆地去做,连鬼神都要回避,将来一定会成功。希望你按我说的去做。”
胡亥长叹一声,说道:“现在皇帝去世还未发丧,丧礼也未结束,怎么好用这件事来求丞相呢”
赵高知道胡亥已经同意,便说道:“不和丞相商议,恐怕事情便难以成功,我希望能替你与丞相商议。”
此时赵高心中万分感慨,自己隐忍了数十年,终于等来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心中非常高兴,自言自语道:“时光啊时光,短暂得来不及谋划!我就像携带干粮赶着快马赶路一样,唯恐耽误了时机!”
在说服胡亥之后,赵高把目标转向了李斯。
虽然平日赵高与李斯并无嫌隙,但李斯一向只听命于始皇帝,他并没有把握说服李斯。直到几日前,当李斯得知始皇帝临终前给扶苏发出诏书之时,赵高从李斯冷漠的眼神中看到了恐惧与不甘。李斯也是惧怕扶苏继承皇位的,因为扶苏与李斯并不亲近,他一旦登基,则李斯丞相的地位必然会被蒙恬蒙毅兄弟取代,这是李斯最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赵高深夜拜访李斯,开门见山的说道:“始皇帝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及送出,皇帝便去世了,现在还没有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你看这事该怎么办”
李斯虽然猜到了诏书的内容,但他所想的一直是如何应对扶苏即位后的局面,并未有非分之想,没想到如今赵高胆敢意图篡改诏书,惊诧之余,非常生气,斥责道:“你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这不是做为人臣所应当议论的事!”
赵高并不在意李斯的怒气,继续说道:“丞相您自己估计一下,和蒙恬相比,谁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谁更谋略深远而不失误天下百姓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
李斯越听越急,方寸渐乱,争辩道:“在这五个方面我的确都不如蒙恬,但您为什么这样苛求于我呢”
赵高见李斯已经不再那么坚决,便劝道:“我本来就是一个宦官的奴仆,有幸能凭熟悉狱法文书进入秦宫,管事二十多年,还未曾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功臣能够继续保有爵位,并将其传给下一代的,结果都是以被杀告终。
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这些都是您所知道的。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励士人,即位之后一定要用蒙恬担任丞相,很显然,您最终也是不能怀揣通侯之印退职还乡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让他学法律已经有好几年了,还没见过他有什么错误。他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心里聪明但不善言辞,竭尽礼节尊重贤士,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可以立为继承人。您也一定会因为辅佐有功而继续被重用的!希望您能考虑此事!”
李斯叹息道:“您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我李斯只执行皇帝的遗诏,自己的命运听从上天的安排,有什么可考虑决定的呢”
赵高道:“看起来平安实际上却可能是危险的,看起来危险实际上又可能是平安的。在安危面前不早做决定,又怎么能算使圣明的人呢”
李斯感慨道:“我李斯本是上蔡街巷里的平民百姓,承蒙皇帝提拔,让我担任丞相,封为通侯,子孙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所以皇帝才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又怎么能辜负了他的重托呢忠臣不因怕死而苛且从事,孝子不因过分操劳而损害健康,做臣子的各守各的职分而已。请您不要再说了,不要让我李斯也跟着犯罪。”
赵高道:“我听说圣人并不循规蹈矩,而是适应变化,顺从潮流,看到苗头就能预知根本,看到动向就能预知归宿。而事物本来就是如此,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呢!现如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赵高能猜出他的心志。更何况从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逆乱,从下面来制服上面就是反叛。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随之凋落,冰消雪化就万物更生,这是自然界必然的结果。您怎么连这些都没看到呢”
李斯道:“我听说晋代换太子,三代不安宁;齐桓公兄弟争夺王位,哥哥被杀死;商纣杀死亲戚,又不听从臣下劝谏,都城夷为废墟,随着危及社稷;这三件事都违背天意,所以才落得宗庙没人祭祀。我李斯还是人啊,怎么能参与这些阴谋呢!”
赵高道:“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一定有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相机而动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
一直以来,李斯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子女,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地位为子女早就一个好的平台,赵高终于说到了他的痛处,李斯最后的防线被摧毁了,他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我本想忠于陛下,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了,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
赵高知道李斯已经默许了他的主张,便回报胡亥道:“我跟李斯说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他的,他还怎么敢不服从命令呢!”
胡亥得知李斯已经同意,非常高兴,心里却把所有的功劳都记在赵高身上。
李斯既已默许,赵高便开始伪造始皇帝的诏书。第一封便是给李斯的,上面写道册立胡亥为太子,命李斯昭告天下;
第二封是赐给长子扶苏的,上面写道:“朕巡视天下,祈祷祭祀各地名山的神灵以求长寿。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不能向前进军,而士兵伤亡很多,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做所为,因不能解职回京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扶苏做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自杀!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的错误,也应知道他的谋划。做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
赵高用皇帝的玉玺把诏书封好,第一封诏书暂存,不公开,第二封诏书让胡亥的门客连夜送往上郡,交给扶苏和蒙恬。赵高在使者临行之时,将另一封书信交给使者,道:“此信万万不可被外人知道,如果长公子接到诏书后仍然不自杀,你便将此信交予他!”
使者已经出发,赵高才将此时告诉李斯,李斯听完大惊失色,问道:“如今蒙恬掌管三十万大军,如果同扶苏一起领兵造反岂不是万分危急”
赵高倒是一点都不急,悠闲地说道:“丞相不了解扶苏啊,长公子扶苏同陛下的矛盾由来已久,扶苏一直怀疑是陛下逼死了他的母后,而他又性格懦弱,过于仁爱,是做不出造反这种事的!”
“你是说始皇帝逼死了芈虹王后”
“是啊!”于是赵高将芈虹串通熊状谋反的旧事说了一遍,李斯听的目瞪口呆。
“即使扶苏不反,蒙恬性命攸关又怎会束手就擒”
“蒙恬倒是有可能抗拒,但只要扶苏自杀,他便孤掌难鸣,而且始皇帝的余威犹在,我量他也不敢胡来!”
尽管赵高胸有成竹,但李斯仍然非常担忧,心中觉得赵高过于冒险投机,一旦蒙恬起兵造反,那事情就难办了。同时他现在心中也隐隐的有一种担忧,这么大的事情赵高事先都不与自己商量,其野心可见一斑!
使者到达上郡之后,宣读了诏书,扶苏一屁股坐在地上,哭泣起来。喃喃的说道:“父皇果然还是容不下我啊!母后,孩儿这就来陪伴您了!”于是起身进入内室想自杀。
蒙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诏书震晕了,他怎样也想不通为何始皇帝要杀自己。于是他跟随扶苏进入内室,说道:“公子不觉得此事有些蹊跷吗”
扶苏已经止住哭声,问道:“有何蹊跷”
“皇上正在巡游,又没有立下太子,为何会忽然派使者要公子自裁”蒙恬见扶苏也开始怀疑,接着说道:“现在皇帝派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即使要罢免职位论罪,也应该回咸阳进行,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就命令我们立刻自杀,怎能知道其中没有虚假呢”
扶苏也心下疑虑,说道:“我也觉得奇怪,莫要中了歹人的奸计。”于是出来对使者说道:“生死大事,不可不察,我希望再请示一下皇上,有了回答之后再死也不晚。”
使者见扶苏起疑,便将赵高给自己的信件拿了出来,上面同样盖着皇帝封印,对扶苏道:“长公子看过这封信就明白了。这是临行前陛下私下交给我的,让我不准对外泄露。”
扶苏打开信件,上面写道:“十三年前,你的母亲伙同你的舅舅一同与楚国对抗大秦,致使李信兵败,秦军伤亡十万余人!这是对朕严重的背叛,所以朕才命你的母亲自裁。本想好好培养你,可是多年以来你也与你母亲如出一辙,一直在背叛朕,不断违逆朕的旨意,因此今日命你自裁!为保全宗室颜面,不得将此信对外泄露!”
扶苏看完大哭,多年来的怀疑终于被证实了,他是多么的不想相信这是真的!自己的父亲竟然逼死了母亲,如今又要自己自裁!他的心已碎。
将信件烧掉之后,出来对蒙恬说:“将军好自为之,我先行一步了!”
蒙恬大惊,道:“不是说好一同回咸阳请示吗公子为何又要自裁”
扶苏万念俱灰,说道:“父亲命儿子去死,还有什么好请示的!”于是扶苏立刻拔剑自杀而死。
蒙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卦弄得措手不及,使者见扶苏已死,便带领卫队前来责问蒙恬,道:“皇帝已经下了诏书,将军为何还不遵从”
蒙恬道:“臣心中不服,要面见陛下!”使者见他不肯自杀,便把他抓了起来,交付法吏,暂时关押在阳周。
使者回来后将事情的经过详细的汇报给胡亥,胡亥和赵高都非常高兴,李斯也松了一口气,但同时李斯也开始恐惧赵高对人性的判断,一切皆如所料,扶苏和蒙恬在完全有条件造反的情况下竟然束手就擒!
第二日李斯便宣读了册立胡亥为太子的诏书。
由于等待使者的时间太长,加上天气炎热,始皇帝的尸身开始发臭,不时会从车驾中飘出令人作呕的臭味,躲在车内的太监无法忍受,希望赵高让他们出来,赵高严厉斥责了小太监,道他们若是敢私自下车当心人头不保。
然而车驾内不时飘出来的味道却无法掩盖,很多人开始起疑心,李斯对赵高说道:“如今正值酷暑,始皇帝尸身恐无法久存,如今发出阵阵臭味,难免让人生疑啊!”
“丞相所虑甚是,我记得在琅琊时吃的鲍鱼多放一天便会发出这种类似的味道,不如假借始皇帝喜欢吃鲍鱼之名,让人装载一车鲍鱼随行,这样便可掩盖尸身发出的臭味了。”
“赵大人妙计啊!我这就差人去办。”于是第二天行驾的车队之中便增加了一辆满载鲍鱼的车驾,鲍鱼味重,掩盖了尸身发出的气味。
几日后,始皇帝出巡的队伍回到咸阳,太子胡亥发布了始皇帝驾崩的消息,即位皇帝,称二世皇帝。
始皇帝驾崩的消息也传到了在牢狱之中,蒙恬得到这个消息后明白了所有的阴谋。他失声痛哭起来,自言自语道:“长公子啊!你真是死的不值,我就猜到其中必有蹊跷,我本想以兵自卫,奈何你竟然如此决绝!”
第二日二世皇帝便赐死了蒙恬蒙毅兄弟。
此后,赵高专政,先后设计害死了李斯、冯劫、冯去疾等大臣,二世的兄弟姐妹也被诛杀殆尽。三年后,陈胜吴广打着公子扶苏的名义起兵造反,大秦帝国仅仅统一了十四年便轰然倒塌!
“天上有鲲鹏,展翅傲苍穹。六合只一扫,四海成一统。功盖昔尧舜,谁可与我同”
“昔者分封兮,兄弟之无情;相互攻伐兮,黎民不聊生;礼乐渐失兮,疆土渐分崩;不若集权兮,赏罚宜分明;统一度量兮,尺规四海同;九州一家兮,苍生享安宁。”
野史记载此诗句,乃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在宴请大臣时,一时兴起,扬诗之高作。
但是真实的历史记载,嬴政一生所写的唯一一首诗歌。名为《祠洛水歌》
〖古今乐录曰:秦始皇祠洛水。有黑头公从河中出。呼始皇曰:来受天之宝。乃与群臣作歌曰:
洛阳之水,其色苍苍。
祠祭大泽,倏忽南临。
洛滨醊祷,色连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