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山 第二十六章 流浪道士
萧九若,是萧何意的祖父。
他本就是扬州人,自小在扬州城外梅落村长大。
他年幼时,曾结识了一名忘年交,那忘年交曾同他讲述游历各州时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令他心生向往。
后那忘年交死前告诉了他一个秘密,说她那草屋的梅花树下,有一把寒梅剑,削铁如泥。江湖人寻之不果,她将此剑埋在树下,为的便是不惹争端。如今她大限已至,无法再守护此剑,并将这寒梅剑托付给了萧九若,让他替自己继续守护着。
那时他才十岁,但那日应下的承诺,却是终生都未曾忘记。
后来萧九若的父母送他去乡中私塾念了书,年纪大些时,又入了乡学。
而每日下学后,他便来这梅花树底下念书,直到天黑了才肯回去,为的,也是守护这所谓的寒梅剑。
他也曾好奇的在这树底下挖掘过,想知道是否真有此剑。
而他也确实看见一长木盒埋在底下,拿出木盒打开,竟真是一把宝剑,他紧张的望了望四周,见无人,又趁夜色将土盖了回去。后又在上方及四周种了几株凤仙,以作记号,若有人翻动了这里的土,他也能及时得知。
好在梅落村偏僻,多年来相安无事。
后萧九若进京赶考,登了科,又任了工部侍郎,便举家搬到了京州。而萧九若回乡时,亦特地将那宝剑从梅花树底挖出,带回了京州,又在府中修了暗室,安放这寒梅剑。
然他并不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寒梅剑,而是七星龙渊。
兜兜转转,这剑终究又是回到了京州。
而萧九若不曾想到,便是这把龙渊剑,最终让他家破人亡,引来这一切厄运的,不是他人,而是其子萧寒远。
可这萧寒远亦是无辜的人,只能说,是交友不慎,是没料到人之私欲,人心之恶。
萧家七代单传,到萧九若这一代仍没有多少改变,只得了萧寒远这一个男丁。
在萧寒远十五岁时,萧九若便将他送去了陵州的枫城书院念书,与之同行的,有当朝刑部尚书的儿子,周进,字晋一。
二人年纪相仿,自小相识,在一块儿念书、习武,故而关系也算得上亲密无间,有萧寒远所在之处,那周晋一也大都是在的。
在陵州求学时,二人彼此照应,志趣相当。虽他们是工部侍郎及刑部尚书之子,却都不愿托父辈的关系在京州谋个一官半职,只觉那是无能之人才有的想法。他们亦不想走科举之路,故而平日最爱研究的,便是兵法。他们所向往的,便是投军报国,在战场上杀敌,守护这大好河山。
“晋一兄。”夜里萧寒远在周进处研究兵法时,突然心有所感,“我朝地域辽阔,然天高皇帝远,南边蛮夷之地,西边辽州异族之地虽对我朝俯首称臣,然边远之地终归难与我中原一心。历朝历代,边远之地暴乱、谋反一事数不胜数,使边民流离失所,动荡不安。你我出生富贵,可一想到百姓之苦,终究是不能独善其身。”
“是啊,若能披巾斩棘,除蛮夷,平动乱,建功立业,你我又何愁一身抱负无处可施。无涯,待学成时,你我便去肃州投军可好?”周进听到萧寒远这些话,也是心中赞同,便提议起了从军之事。
萧寒远连连点头,为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好友而欣喜万分,然回过头来,却有一丝犹豫:“不知家父知道此事,是否会同意……”
“你既未曾问过,又怎知他会不同意?”周进安慰道。
“这倒也是。”萧寒远安下了心。
在陵州求学五年,略有小成。萧寒远与周进也动身回了京州。
到京州时,二人分头各自回家,亦各自向父亲说明了从军的意愿。
当萧九若知道萧寒远的志向之时,并无多惊讶,其实他就料到有这一日,故而早做了准备。
当年萧寒远出生之时,有一流浪道士来到了萧府门前,徘徊不前,手中摇着铜铃,高声道:“生之祸,死之福,生死相依,贵人涅盘重生,福泽万年!”
萧九若在府内隐隐听见这话,好奇不已,生怎是祸,死又怎会是福?于是忙走出府外,只见一着青灰长袍,模样仙风道骨的长髯道士在门外微微笑着,似是料到他会出门。
“道长有礼了。”萧九若俯身揖礼,“在下不解,不知道长适才所说的生之祸,死之福是何意?口中的贵人又是何人?”
道士默默不语,只一副高深的模样笑着。
萧九若摸不着头脑,不知其意。
过了一会儿,那道士捋了捋胡须,又伸手指向大门。
“哦,失礼失礼。”萧九若这红着脸才反应过来,忙道:“道长请。”
流浪道士随着萧九若进了书房,这才开口道:“据我所知,侍郎府中方才降下一子。”
“道长请说。”
流浪道士定了定神色,继续道:“祸因他而起,福因他而生。生不一定是好事,死也不一定是祸事,凡是皆有定数。”
“那道长可否让在下知道这祸是什么祸,福又是什么福?”
“不可说,不可说。一切都是天意。”流浪道士摇了摇头。
“既是如此,那在下便不问了。只是,道长口中的贵人……可是吾子?”萧九若追问道。
“非也,非也,贵人出世,还需再等三十年。”
萧九若想了一想,再过三十年,那定是萧寒远的后人了。
“侍郎府中,可存有一把宝剑?”道士问道。
“道长如何得知?”萧九若有些讶异。
“世上之事,我多少都知晓半点,侍郎之子,虽不是贵人,但将来依然会建功立业。若来年他有投军之意愿,侍郎切莫多加阻拦,届时将那剑交给他,他定有所成。”流浪道士嘱咐道。
“道长所言,在下谨记。”萧九若点头道。
“若干年后,萧府会有一劫,然此祸事又未尝不是福泽,此后贵人因祸得福,自是青云直上,福泽万年的。”
“这……”萧九若有些担忧,不知怎么开口,“此祸可是大祸?”
道士并未回答,只说:“是福是祸,皆有定数。人生在世,总归是祸福相依的。尽人事便可,无须执着于天命,也莫问前程。”
萧九若见再问不出什么了,便也不开口了。
道士又问:“新儿可取名了?”
“取了,名叫萧寒远。”萧九若点头道。
“寒远。有些凄凉了。”道士又斟酌一番,“生无穷,死无尽。有福有祸,终是无涯。我便为他取字无涯吧。”
“多谢道长。”萧九若躬身一揖,起身时却不见了流浪道士的踪影。
只隐隐听见,那铜铃声远去,逐渐消失不见。
他本就是扬州人,自小在扬州城外梅落村长大。
他年幼时,曾结识了一名忘年交,那忘年交曾同他讲述游历各州时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令他心生向往。
后那忘年交死前告诉了他一个秘密,说她那草屋的梅花树下,有一把寒梅剑,削铁如泥。江湖人寻之不果,她将此剑埋在树下,为的便是不惹争端。如今她大限已至,无法再守护此剑,并将这寒梅剑托付给了萧九若,让他替自己继续守护着。
那时他才十岁,但那日应下的承诺,却是终生都未曾忘记。
后来萧九若的父母送他去乡中私塾念了书,年纪大些时,又入了乡学。
而每日下学后,他便来这梅花树底下念书,直到天黑了才肯回去,为的,也是守护这所谓的寒梅剑。
他也曾好奇的在这树底下挖掘过,想知道是否真有此剑。
而他也确实看见一长木盒埋在底下,拿出木盒打开,竟真是一把宝剑,他紧张的望了望四周,见无人,又趁夜色将土盖了回去。后又在上方及四周种了几株凤仙,以作记号,若有人翻动了这里的土,他也能及时得知。
好在梅落村偏僻,多年来相安无事。
后萧九若进京赶考,登了科,又任了工部侍郎,便举家搬到了京州。而萧九若回乡时,亦特地将那宝剑从梅花树底挖出,带回了京州,又在府中修了暗室,安放这寒梅剑。
然他并不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寒梅剑,而是七星龙渊。
兜兜转转,这剑终究又是回到了京州。
而萧九若不曾想到,便是这把龙渊剑,最终让他家破人亡,引来这一切厄运的,不是他人,而是其子萧寒远。
可这萧寒远亦是无辜的人,只能说,是交友不慎,是没料到人之私欲,人心之恶。
萧家七代单传,到萧九若这一代仍没有多少改变,只得了萧寒远这一个男丁。
在萧寒远十五岁时,萧九若便将他送去了陵州的枫城书院念书,与之同行的,有当朝刑部尚书的儿子,周进,字晋一。
二人年纪相仿,自小相识,在一块儿念书、习武,故而关系也算得上亲密无间,有萧寒远所在之处,那周晋一也大都是在的。
在陵州求学时,二人彼此照应,志趣相当。虽他们是工部侍郎及刑部尚书之子,却都不愿托父辈的关系在京州谋个一官半职,只觉那是无能之人才有的想法。他们亦不想走科举之路,故而平日最爱研究的,便是兵法。他们所向往的,便是投军报国,在战场上杀敌,守护这大好河山。
“晋一兄。”夜里萧寒远在周进处研究兵法时,突然心有所感,“我朝地域辽阔,然天高皇帝远,南边蛮夷之地,西边辽州异族之地虽对我朝俯首称臣,然边远之地终归难与我中原一心。历朝历代,边远之地暴乱、谋反一事数不胜数,使边民流离失所,动荡不安。你我出生富贵,可一想到百姓之苦,终究是不能独善其身。”
“是啊,若能披巾斩棘,除蛮夷,平动乱,建功立业,你我又何愁一身抱负无处可施。无涯,待学成时,你我便去肃州投军可好?”周进听到萧寒远这些话,也是心中赞同,便提议起了从军之事。
萧寒远连连点头,为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好友而欣喜万分,然回过头来,却有一丝犹豫:“不知家父知道此事,是否会同意……”
“你既未曾问过,又怎知他会不同意?”周进安慰道。
“这倒也是。”萧寒远安下了心。
在陵州求学五年,略有小成。萧寒远与周进也动身回了京州。
到京州时,二人分头各自回家,亦各自向父亲说明了从军的意愿。
当萧九若知道萧寒远的志向之时,并无多惊讶,其实他就料到有这一日,故而早做了准备。
当年萧寒远出生之时,有一流浪道士来到了萧府门前,徘徊不前,手中摇着铜铃,高声道:“生之祸,死之福,生死相依,贵人涅盘重生,福泽万年!”
萧九若在府内隐隐听见这话,好奇不已,生怎是祸,死又怎会是福?于是忙走出府外,只见一着青灰长袍,模样仙风道骨的长髯道士在门外微微笑着,似是料到他会出门。
“道长有礼了。”萧九若俯身揖礼,“在下不解,不知道长适才所说的生之祸,死之福是何意?口中的贵人又是何人?”
道士默默不语,只一副高深的模样笑着。
萧九若摸不着头脑,不知其意。
过了一会儿,那道士捋了捋胡须,又伸手指向大门。
“哦,失礼失礼。”萧九若这红着脸才反应过来,忙道:“道长请。”
流浪道士随着萧九若进了书房,这才开口道:“据我所知,侍郎府中方才降下一子。”
“道长请说。”
流浪道士定了定神色,继续道:“祸因他而起,福因他而生。生不一定是好事,死也不一定是祸事,凡是皆有定数。”
“那道长可否让在下知道这祸是什么祸,福又是什么福?”
“不可说,不可说。一切都是天意。”流浪道士摇了摇头。
“既是如此,那在下便不问了。只是,道长口中的贵人……可是吾子?”萧九若追问道。
“非也,非也,贵人出世,还需再等三十年。”
萧九若想了一想,再过三十年,那定是萧寒远的后人了。
“侍郎府中,可存有一把宝剑?”道士问道。
“道长如何得知?”萧九若有些讶异。
“世上之事,我多少都知晓半点,侍郎之子,虽不是贵人,但将来依然会建功立业。若来年他有投军之意愿,侍郎切莫多加阻拦,届时将那剑交给他,他定有所成。”流浪道士嘱咐道。
“道长所言,在下谨记。”萧九若点头道。
“若干年后,萧府会有一劫,然此祸事又未尝不是福泽,此后贵人因祸得福,自是青云直上,福泽万年的。”
“这……”萧九若有些担忧,不知怎么开口,“此祸可是大祸?”
道士并未回答,只说:“是福是祸,皆有定数。人生在世,总归是祸福相依的。尽人事便可,无须执着于天命,也莫问前程。”
萧九若见再问不出什么了,便也不开口了。
道士又问:“新儿可取名了?”
“取了,名叫萧寒远。”萧九若点头道。
“寒远。有些凄凉了。”道士又斟酌一番,“生无穷,死无尽。有福有祸,终是无涯。我便为他取字无涯吧。”
“多谢道长。”萧九若躬身一揖,起身时却不见了流浪道士的踪影。
只隐隐听见,那铜铃声远去,逐渐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