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的科举日常 第115章 舌战群弟子(一)
热门推荐:
快穿:我靠好孕逆袭
觉醒帝皇铠甲以后开始修仙
重生后,大师姐自愿退位让贤
都市穿越之门
双职业,无限重置,阁下如何应对
拜托,我真不是富二代
全民副本:辅助系?我亿点点强
星际兽世,大佬个个想上位!
锦瑟华年之相思错
只见武台下一位十三四岁左右的小胖子,率先站起来:
“在下云土镇镇学xxx......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何解?”
诸葛云疏想着,果然是有备而来,此句虽然出自《大学》第十章内容,但还是有其难度的。
王怡道:“此句出自《大学.第十章》,意旨自身拥有这些德行、善行,才可带动他人来行善;自身没有恶行,才可劝诫他人不要作恶......所以以身作则,才是立身处世之本。不然就像其下句,‘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就如自己本身都未做到,就去劝诫他人,引导他人,这是不可能的。”
“如,家中爹娘作恶,他们却要求自家孩子行善,那未之有也......”
胖子讪讪坐下,很快他身旁的一位学子接着道:“在下云土镇镇学xxx,我想与张兄比试背书,以速度定输赢,为了公平,由张兄挑选四书以内的书籍。”
这可是他最拿手的绝招,因为记忆力比之其他人要强上很多,背书对他来说简就是直小菜一碟。
张皓站起来,一脸懵逼:“怎么背什么都行?”
那人不耐烦道:“都说了,由你决定。”
“好吧,既然由我来选,怎么背都行,那我也不能欺负了你。”张皓眯起他那本就小的眼睛,一脸坏笑:
“就背最简单的《三字经》吧!”
那人一听,像看傻子一样地看着张皓,“行。”
话音刚落,就直接背起来:“人之初,性本善......”
张皓连忙打断,“这位仁兄,停一下。”
“我想着正着背多没意思,不如我们从最后开始往前背吧!”
???
“仁兄不会是不敢应战吧!”张皓贱兮兮道。
“怎么会。”
就这样,两人立即从后往前背,那个挑战的学子,开始还好些,后面却越发磕磕绊绊起来。
反观张皓,倒背如流。
结果显而易见,那人输了,羞愧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张皓得意一笑,心想:“还好,之前与云疏师妹和王师妹较劲,花了好几个晚上,才把这篇倒背出来。”
他知道自己这次赢的很是侥幸,试问哪个正常读书人会去花闲工夫倒背书籍。
也就云疏师妹有这个好‘雅兴’了。
“......”
自这两人之后,有不少弟子以讨教的名义站起来提问他们,这些问题大都是王怡和张皓在回答。
毕竟在他们看来,前面的问题都较简单,真正难得还在后头。
“在下云土镇镇学萧安,诸位听好了,火热乎?”
这个问题一出,在场的多数人都被逗笑了,大家纷纷说萧安怕不是个傻子吧!
火可燃尽万物,其怎可不热?
王怡和张皓两人,原本也像其他人一样,觉得此题非常简单,火怎可不热。
但是又看了看出题的人萧安,这可是云土镇镇学数一数二的优秀弟子,此题绝对不简单。
而火热乎?无非就两种结果,一是热,二是不热。
第一种直接排除,那么答案就是不热。
但是为什么不热呢,总得给出个理由吧!
正当两人纠结之际,诸葛云疏开了口:“我认为,火不热。”
“火为名,热为实。‘火这个名字是不热的,如若‘火’这个名字是热的,那我及萧兄刚从嘴中吐出‘火’字时,嘴巴早已被灼伤了去。”
“目不见,何为?”萧安继续道。
“......眼睛瞎时、闭上时或在黑夜里是看不见东西的,可见眼睛是看不见的。”诸葛云疏道。
“......”
她是真没想到,萧安竟然会出这种诡辩命题,而且还是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命题,但是谁让她博览群书呢,这种类型的诡辩题不能说熟记于心,但也是可以轻松应答的。
不得不说,萧安不愧是云土镇镇学的佼佼者,‘讨教’的问题还真是别出心裁。
诸葛云疏的话音一落,全场立即鸦雀无声,沉默过后,随之有些弟子恍然大悟,拍了下自己脑袋:
“原来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我怎么就没想到。”
诸葛云疏露出迷之微笑,脑筋急转弯了解下。
“诸葛师妹果然名不虚传,在下心服口服。”萧安行了一个同窗礼,眼睛很亮,像是发现了志同道合的同类。
要知道,为了研究这些题型,他花费了好几日的功夫才得出让人不可反驳的结果。
而诸葛云疏,则想也没想,直接给出了答案。
可想而知,她绝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
随着萧安问题结束,钱文星立即站了出来:
“在下云木镇镇学钱文星......我同秦霜玉师妹和吴墨池师弟研究出一种新的出题法,也就是争对四书五经中的某句话,从其上文与下文分别提取文字组成一句不成文的句子,你们说出其句子的出处和完整句子即可。”
“这种出题方法,主要考察众学子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
王怡和张皓:“......”
第一真不是好当的,还带自创题型刁难的?
诸葛云疏:“......”
怎么这么耳熟?
在众弟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时,钱文星道:“诸位请听:习之不亦?”
众人:???
一脸懵逼。
王怡和张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总觉得很熟悉,可是具体在哪里出现这句话,一时半会怎么也想不起来。
于是一齐把目光投向诸葛云疏。
诸葛云疏此时也处于懵逼状态,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就是被后世人们所吐槽的截搭题雏形。
之所以出现这种题型,就是为了防止正规正矩出题,考官由于疏忽出些以前出过的原题,而有些考生正好提前把这个原题的佳文背了下来,因为题量太大,而被考官忽略了,这样对其他考生很不公平。
其实就是防止有些考生投机取巧,科举作弊。
但是不得不说,这种题型真的很变态,让人一时无从下手,特别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过。
这反而便宜了诸葛云疏这个外挂精。
诸葛云疏思考了下,‘习’、‘之’、‘亦’出现最多的地方就是《论语》,于是很快得出答案:
“此句出自《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下云土镇镇学xxx......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何解?”
诸葛云疏想着,果然是有备而来,此句虽然出自《大学》第十章内容,但还是有其难度的。
王怡道:“此句出自《大学.第十章》,意旨自身拥有这些德行、善行,才可带动他人来行善;自身没有恶行,才可劝诫他人不要作恶......所以以身作则,才是立身处世之本。不然就像其下句,‘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就如自己本身都未做到,就去劝诫他人,引导他人,这是不可能的。”
“如,家中爹娘作恶,他们却要求自家孩子行善,那未之有也......”
胖子讪讪坐下,很快他身旁的一位学子接着道:“在下云土镇镇学xxx,我想与张兄比试背书,以速度定输赢,为了公平,由张兄挑选四书以内的书籍。”
这可是他最拿手的绝招,因为记忆力比之其他人要强上很多,背书对他来说简就是直小菜一碟。
张皓站起来,一脸懵逼:“怎么背什么都行?”
那人不耐烦道:“都说了,由你决定。”
“好吧,既然由我来选,怎么背都行,那我也不能欺负了你。”张皓眯起他那本就小的眼睛,一脸坏笑:
“就背最简单的《三字经》吧!”
那人一听,像看傻子一样地看着张皓,“行。”
话音刚落,就直接背起来:“人之初,性本善......”
张皓连忙打断,“这位仁兄,停一下。”
“我想着正着背多没意思,不如我们从最后开始往前背吧!”
???
“仁兄不会是不敢应战吧!”张皓贱兮兮道。
“怎么会。”
就这样,两人立即从后往前背,那个挑战的学子,开始还好些,后面却越发磕磕绊绊起来。
反观张皓,倒背如流。
结果显而易见,那人输了,羞愧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张皓得意一笑,心想:“还好,之前与云疏师妹和王师妹较劲,花了好几个晚上,才把这篇倒背出来。”
他知道自己这次赢的很是侥幸,试问哪个正常读书人会去花闲工夫倒背书籍。
也就云疏师妹有这个好‘雅兴’了。
“......”
自这两人之后,有不少弟子以讨教的名义站起来提问他们,这些问题大都是王怡和张皓在回答。
毕竟在他们看来,前面的问题都较简单,真正难得还在后头。
“在下云土镇镇学萧安,诸位听好了,火热乎?”
这个问题一出,在场的多数人都被逗笑了,大家纷纷说萧安怕不是个傻子吧!
火可燃尽万物,其怎可不热?
王怡和张皓两人,原本也像其他人一样,觉得此题非常简单,火怎可不热。
但是又看了看出题的人萧安,这可是云土镇镇学数一数二的优秀弟子,此题绝对不简单。
而火热乎?无非就两种结果,一是热,二是不热。
第一种直接排除,那么答案就是不热。
但是为什么不热呢,总得给出个理由吧!
正当两人纠结之际,诸葛云疏开了口:“我认为,火不热。”
“火为名,热为实。‘火这个名字是不热的,如若‘火’这个名字是热的,那我及萧兄刚从嘴中吐出‘火’字时,嘴巴早已被灼伤了去。”
“目不见,何为?”萧安继续道。
“......眼睛瞎时、闭上时或在黑夜里是看不见东西的,可见眼睛是看不见的。”诸葛云疏道。
“......”
她是真没想到,萧安竟然会出这种诡辩命题,而且还是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命题,但是谁让她博览群书呢,这种类型的诡辩题不能说熟记于心,但也是可以轻松应答的。
不得不说,萧安不愧是云土镇镇学的佼佼者,‘讨教’的问题还真是别出心裁。
诸葛云疏的话音一落,全场立即鸦雀无声,沉默过后,随之有些弟子恍然大悟,拍了下自己脑袋:
“原来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我怎么就没想到。”
诸葛云疏露出迷之微笑,脑筋急转弯了解下。
“诸葛师妹果然名不虚传,在下心服口服。”萧安行了一个同窗礼,眼睛很亮,像是发现了志同道合的同类。
要知道,为了研究这些题型,他花费了好几日的功夫才得出让人不可反驳的结果。
而诸葛云疏,则想也没想,直接给出了答案。
可想而知,她绝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
随着萧安问题结束,钱文星立即站了出来:
“在下云木镇镇学钱文星......我同秦霜玉师妹和吴墨池师弟研究出一种新的出题法,也就是争对四书五经中的某句话,从其上文与下文分别提取文字组成一句不成文的句子,你们说出其句子的出处和完整句子即可。”
“这种出题方法,主要考察众学子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
王怡和张皓:“......”
第一真不是好当的,还带自创题型刁难的?
诸葛云疏:“......”
怎么这么耳熟?
在众弟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时,钱文星道:“诸位请听:习之不亦?”
众人:???
一脸懵逼。
王怡和张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总觉得很熟悉,可是具体在哪里出现这句话,一时半会怎么也想不起来。
于是一齐把目光投向诸葛云疏。
诸葛云疏此时也处于懵逼状态,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就是被后世人们所吐槽的截搭题雏形。
之所以出现这种题型,就是为了防止正规正矩出题,考官由于疏忽出些以前出过的原题,而有些考生正好提前把这个原题的佳文背了下来,因为题量太大,而被考官忽略了,这样对其他考生很不公平。
其实就是防止有些考生投机取巧,科举作弊。
但是不得不说,这种题型真的很变态,让人一时无从下手,特别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过。
这反而便宜了诸葛云疏这个外挂精。
诸葛云疏思考了下,‘习’、‘之’、‘亦’出现最多的地方就是《论语》,于是很快得出答案:
“此句出自《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