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第321章 成立雍州
热门推荐:
星光璀璨:好运365
全员疯批,魔修重生进恋爱脑剧本
【HP】如何攻略社恐小獾
末世重生:拥有系统后全家无敌了
全家穿越,极品竟然在古代搞内卷
罪血女巫在异界
六零饥荒年:我靠团购娇养冷面知青
妈妈死后,我被病态男妈妈缠上了
牌桌:你身边最肮脏的江湖
等到贾复带领一队禁军离开后,刘协在皇位上继续说道:“关于北军阵亡将士抚恤金以及军功的赏赐,等到贾君文清点董卓留下的珍宝银两后,再做定夺。
现在朕想说的是第二件事,关于将凉州、并州、司州的安定郡、扶风郡、冯翊郡、京兆尹、北地郡、上郡划分出来,成立新的大州雍州,并任命董卓为雍州牧,以安其心。
各位爱卿有什么想说的,又有谁愿意担任此次任命的使者,前往长安城,为董卓册封!”
太仆王允上前说道:“董卓心胸狭窄,暴怒无恩,现在失去朝中的权势,未必不会暴起发难。
就算董卓愿意接受大汉朝廷的册封,前往长安城的使者,恐怕也会受到侮辱。
老臣推荐如今被罢官免职的原董卓麾下幕僚蔡邕,此人不但是儒学大家,在书法、绘画、诗赋上造诣颇深,曾经是董卓的座上宾,备受其器重。
让此人前去册封董卓,即使董贼不愿意接受朝廷的册封,也不会伤及对方分毫。如果董贼愿意接受册封,陛下也做个顺水人情,让蔡邕留在董卓身边,劝导其改邪归正。”
“微臣曾经在董卓麾下效力过一段时间,蔡伯喈确实多有劝导董卓的恶行,只是董卓独揽大权后,野心渐渐膨胀起来,唯我独尊,极难听取下属正确的意见。
经过政变之后的董卓未必不会反思,有蔡伯喈在其身边时不时劝导一番,或许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议郎郑泰赞同的说道。
刘协微微点头,沉吟片刻后,说道:“朕也素闻蔡伯喈的大名,本想冷落他一些时日后,再重新启用。既然大家都赞同他为此次册封董卓的使者,并将他留在董卓身边,朕仔细思考后,也觉得不错。希望董卓经过此事之后,能重新成为守护大汉的边疆大吏,擎天之柱。
只是自从蔡伯喈被罢官免职后,是否已经返回了家乡陈留郡?”
“启禀陛下,老臣与蔡伯喈素有交情,自从被朝廷罢官免职后,伯喈并没有返回家乡,而是留在了京城自己的府邸之中。
在他看来,作为汉臣,他为大汉出谋划策,在董卓奉为上宾之时,也是竭力劝阻对方的暴行,绝对没有做过哪怕一件对不起大汉朝廷以及天下百姓的事情。
陛下圣明非凡,他被朝廷重新启用也只是时间问题,故而留在了京城等待消息。”太常马日磾替好友蔡邕解释道。
马日磾乃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孙,年轻时即继承马融学说,以才学入仕。
太常位列大汉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主要负责天地、神只、人鬼之礼,掌礼仪祭祀。
除此之外,还兼管文化教育、郡县的行政规划,也统辖博士和太学。
太常的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分别执掌音乐、祝祷、供奉、天文历法、卜筮、医疗。
可以说历史、医学、天文、音乐等都属于太常的管辖范围。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马日磾与光禄大夫杨赐、五官中郎将堂溪典、议郎蔡邕、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上奏,指出经学典籍传习久远,讹谬的情况日趋严重,请求正订《六经》的文字。
汉灵帝同意他们的建议,遂命杨赐等进行校勘,并将校正过的经籍刻于石碑,立在太学之外,作为经籍正本。
两人在这段时间被相互的才情吸引,惺惺相惜,马日磾与蔡邕交情变得渐渐深厚起来。
“好,立刻派人前去喧蔡邕上殿。”刘协立刻下令道。
“诺!”一名内侍上前恭敬的行了一礼后,立刻向殿外走去。
“启禀陛下,成立雍州并任命董卓为雍州牧的事情,老臣没有意见。只是北地郡、上郡目前并非是大汉的领土,而是被西鲜卑与南匈奴等游牧民族势力所占据,如今将此二郡划归于雍州,会不会引起董卓的不满?”司空杨彪担忧的说道。
“此事微臣倒能为司空大人解惑,我们可以划出来的郡县有限,如果将其他刺史或是州牧管辖的郡县划归雍州,必定令他们不满,从而可能心生异心。
而安定郡、扶风郡、冯翊郡、京兆尹四郡原本就在董卓的掌控之中,其余能划分出去的只有弘农郡与河东郡。
如今我们朝廷能完全掌控的地盘本就太少,将此二郡划归董卓会令原本处境艰难的朝廷雪上加霜。
更何况,一旦将此二郡划归雍州,董卓的铁蹄就直接兵临函谷关与孟津渡口,对我们大汉朝廷的统治极为不利。
但是只划归四郡成立雍州又显得地盘太小了,大汉十三州,没有哪个州的郡是低于六个的,六个郡算是作为一个州的最低标配。
董卓的军队实力极其强大,虽然上郡、北地郡目前并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但的他军队的战力,夺回这两个郡基本如探囊取物般容易。
我们将此二郡划归雍州,也只是给了对方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理由而已。”贾诩行了一礼后,恭敬的说道。
“原来如此,多谢文和的解惑。”司空杨彪拱了拱手的说道。
“将此二郡划归雍州还有一个好处,董卓只要接受了雍州牧的职位,手下军队太多,虽然地处关中平原,但是只有四郡之地,极难养活麾下如此庞大的军队,攻占上郡与北地郡乃势在必行。
这样不用费我们朝廷的一兵一卒,就能将此二郡从北方的游牧民族手中夺回,何乐而不为?”这是刘协数日前与贾复、贾诩等人私下商量好的。
“陛下圣明,我等不及。”尚书丁宫适时的称赞道。
丁宫为人极为圆滑,当初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拥立刘协为皇帝时,大臣们都不敢说话,只有丁宫抢先说道:“上天降祸于汉室,死亡祸乱很多。过去祭仲废郑昭公而立郑厉公,《春秋》认为他做的是正确的。现在大臣应为社稷做打算,迎合天意,请称万岁。”
丁宫算是为刘协继位起了带头作用的,不过因为其圆滑的性格,在扳倒董卓的政变之中,保持中立,所以官职并没有得到升迁。
现在朕想说的是第二件事,关于将凉州、并州、司州的安定郡、扶风郡、冯翊郡、京兆尹、北地郡、上郡划分出来,成立新的大州雍州,并任命董卓为雍州牧,以安其心。
各位爱卿有什么想说的,又有谁愿意担任此次任命的使者,前往长安城,为董卓册封!”
太仆王允上前说道:“董卓心胸狭窄,暴怒无恩,现在失去朝中的权势,未必不会暴起发难。
就算董卓愿意接受大汉朝廷的册封,前往长安城的使者,恐怕也会受到侮辱。
老臣推荐如今被罢官免职的原董卓麾下幕僚蔡邕,此人不但是儒学大家,在书法、绘画、诗赋上造诣颇深,曾经是董卓的座上宾,备受其器重。
让此人前去册封董卓,即使董贼不愿意接受朝廷的册封,也不会伤及对方分毫。如果董贼愿意接受册封,陛下也做个顺水人情,让蔡邕留在董卓身边,劝导其改邪归正。”
“微臣曾经在董卓麾下效力过一段时间,蔡伯喈确实多有劝导董卓的恶行,只是董卓独揽大权后,野心渐渐膨胀起来,唯我独尊,极难听取下属正确的意见。
经过政变之后的董卓未必不会反思,有蔡伯喈在其身边时不时劝导一番,或许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议郎郑泰赞同的说道。
刘协微微点头,沉吟片刻后,说道:“朕也素闻蔡伯喈的大名,本想冷落他一些时日后,再重新启用。既然大家都赞同他为此次册封董卓的使者,并将他留在董卓身边,朕仔细思考后,也觉得不错。希望董卓经过此事之后,能重新成为守护大汉的边疆大吏,擎天之柱。
只是自从蔡伯喈被罢官免职后,是否已经返回了家乡陈留郡?”
“启禀陛下,老臣与蔡伯喈素有交情,自从被朝廷罢官免职后,伯喈并没有返回家乡,而是留在了京城自己的府邸之中。
在他看来,作为汉臣,他为大汉出谋划策,在董卓奉为上宾之时,也是竭力劝阻对方的暴行,绝对没有做过哪怕一件对不起大汉朝廷以及天下百姓的事情。
陛下圣明非凡,他被朝廷重新启用也只是时间问题,故而留在了京城等待消息。”太常马日磾替好友蔡邕解释道。
马日磾乃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孙,年轻时即继承马融学说,以才学入仕。
太常位列大汉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主要负责天地、神只、人鬼之礼,掌礼仪祭祀。
除此之外,还兼管文化教育、郡县的行政规划,也统辖博士和太学。
太常的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分别执掌音乐、祝祷、供奉、天文历法、卜筮、医疗。
可以说历史、医学、天文、音乐等都属于太常的管辖范围。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马日磾与光禄大夫杨赐、五官中郎将堂溪典、议郎蔡邕、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上奏,指出经学典籍传习久远,讹谬的情况日趋严重,请求正订《六经》的文字。
汉灵帝同意他们的建议,遂命杨赐等进行校勘,并将校正过的经籍刻于石碑,立在太学之外,作为经籍正本。
两人在这段时间被相互的才情吸引,惺惺相惜,马日磾与蔡邕交情变得渐渐深厚起来。
“好,立刻派人前去喧蔡邕上殿。”刘协立刻下令道。
“诺!”一名内侍上前恭敬的行了一礼后,立刻向殿外走去。
“启禀陛下,成立雍州并任命董卓为雍州牧的事情,老臣没有意见。只是北地郡、上郡目前并非是大汉的领土,而是被西鲜卑与南匈奴等游牧民族势力所占据,如今将此二郡划归于雍州,会不会引起董卓的不满?”司空杨彪担忧的说道。
“此事微臣倒能为司空大人解惑,我们可以划出来的郡县有限,如果将其他刺史或是州牧管辖的郡县划归雍州,必定令他们不满,从而可能心生异心。
而安定郡、扶风郡、冯翊郡、京兆尹四郡原本就在董卓的掌控之中,其余能划分出去的只有弘农郡与河东郡。
如今我们朝廷能完全掌控的地盘本就太少,将此二郡划归董卓会令原本处境艰难的朝廷雪上加霜。
更何况,一旦将此二郡划归雍州,董卓的铁蹄就直接兵临函谷关与孟津渡口,对我们大汉朝廷的统治极为不利。
但是只划归四郡成立雍州又显得地盘太小了,大汉十三州,没有哪个州的郡是低于六个的,六个郡算是作为一个州的最低标配。
董卓的军队实力极其强大,虽然上郡、北地郡目前并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但的他军队的战力,夺回这两个郡基本如探囊取物般容易。
我们将此二郡划归雍州,也只是给了对方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理由而已。”贾诩行了一礼后,恭敬的说道。
“原来如此,多谢文和的解惑。”司空杨彪拱了拱手的说道。
“将此二郡划归雍州还有一个好处,董卓只要接受了雍州牧的职位,手下军队太多,虽然地处关中平原,但是只有四郡之地,极难养活麾下如此庞大的军队,攻占上郡与北地郡乃势在必行。
这样不用费我们朝廷的一兵一卒,就能将此二郡从北方的游牧民族手中夺回,何乐而不为?”这是刘协数日前与贾复、贾诩等人私下商量好的。
“陛下圣明,我等不及。”尚书丁宫适时的称赞道。
丁宫为人极为圆滑,当初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拥立刘协为皇帝时,大臣们都不敢说话,只有丁宫抢先说道:“上天降祸于汉室,死亡祸乱很多。过去祭仲废郑昭公而立郑厉公,《春秋》认为他做的是正确的。现在大臣应为社稷做打算,迎合天意,请称万岁。”
丁宫算是为刘协继位起了带头作用的,不过因为其圆滑的性格,在扳倒董卓的政变之中,保持中立,所以官职并没有得到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