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游记 第653章 明尊教!
热门推荐:
乖吗?装的!弃犬竟是帝都太子爷
四合院:留学归来,悟性逆天
太祖奶奶她修仙
死神:千年队长
星际出道靠唱歌建设蓝星
我是杨过,万花丛中过
半夏花开半夏殇
这天下第一宗有我,是灭定了!
综漫致郁系作家,让女主泪洒
摩尼教中国旧译“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于公元三世纪在波斯兴起,三至十五世纪在亚、非、欧很多地区流行,大约在隋唐时传入中国新疆地区。
唐延载元年(694年)传入汉族地区,“波斯国人拂多诞,持二宗经伪教来朝。”
开元七年(711年),吐火罗(今阿富汗)支汗那王帝赊上表唐玄宗,献上一个能解天文的摩尼教法师大慕闇,乞求玄宗为其置法堂供奉传教。
摩尼教传入中国内地后,在民间产生了一些影响。
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发布敕令,禁止唐人信奉摩尼教,但不禁来唐的西方胡人信奉。
摩尼教传入新疆后,又传入当时居住在漠北的回纥,并被回纥尊为国教。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曾两次向回纥借兵平叛。
由于回纥平叛有功,唐朝对其非常优待。因回纥敬信摩尼教,唐朝解除了天宝以前不许唐人信仰摩尼教的禁令。
摩尼教借助回纥之势,在中国内地大力传播,从至德元年(756年)至会昌二年(842年)近百年内得到迅速发展。
当时不少立有战功的回纥人被准许留驻大唐京师长安,在府宅置摩尼院,供养摩尼师。
大历三年(768年),唐朝“敕回纥奉末尼者,建大云光寺。”
大历六年(771年),又应回纥之请,于荆、扬、洪、越等州,各置大云光明寺一所。
贞元四年(788年)回纥改名回鹘,元和二年(807年)回鹘使者奏请唐朝于“河南府,太原府置摩尼寺三所。”获得批准。
由此可见,摩尼教在回鹘的庇护下,从大历三年(768年)至元和二年(807年)40年间,从京师长安扩展到今山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和浙江等省广大地区,成为外来诸教中除佛教以外影响较大的一种宗教。
有些唐人也信奉摩尼教,长安人吴可久“奉摩尼教,妻王氏亦从之。”摩尼师多精通天文,《唐会要》记载:“贞元十五年(799年)四月,以久旱令摩尼师祈雨。”
在回鹘与唐朝的交往中,摩尼师占有重要地位。回鹘遣使唐朝时,几乎都有摩尼师偕行。一方面回鹘倚仗摩尼师出谋划策,一方面是为抬高摩尼教在唐朝的地位。
唐朝为利用回鹘,也不得不尊重摩尼教。唐朝在给予回鹘使臣赏赐物、财产时,摩尼师也享有同等的待遇,有时还通过摩尼师在唐与回鹘之间进行调和。
开成五年(840年),回鹘为黠戛斯打败;因过去回鹘恃功在长安横行不法,特别是每年以大批弱马强行换取唐朝数以万计的绢帛,引起唐朝不满,故乘机打击回鹘的势力,摩尼教也遭到排斥。
会昌二年(842年),唐朝借口“缘自闻回鹘破亡,奉法者因兹懈怠,蕃憎在彼,稍似无信,吴楚水乡,人性嚣薄,信心既去,翕集至难。”
下令暂时封闭江淮地区的摩尼教寺院,名义上说“待回鹘本土安宁,即令如旧。”实则将其取缔。
会昌三年(843年)唐大败回鹘乌介可汗,诏令在长安及洛阳的回鹘及摩尼寺庄宅钱物等,由功德使、御史台及京兆府各差官点检收抽,钱物纳官。
并“敕天下摩尼寺并令废罢”,“有司收摩尼书若象,烧于道”,并令“天下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煞之”,仅京城一地,就有“女摩尼72人死,及在此国回纥诸摩尼,配流诸道,死者大半。”
两年后唐武宗大规模“毁佛”,同时取缔一切外来宗教,摩尼教等教徒被勒令还俗,充国家两税户,外国人则送远处收管。
摩尼教遭此打击,在中国内地之势开始转向衰落。
随着回鹘的西迁,摩尼教在中国西北一带却有了进一步发展,相当兴盛。
五代两宋时期,摩尼教与佛教道教进一步融合。北宋时摩尼教攀附道教,崇道的北宋统治者对其十分优容,在今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和安徽等地十分流行。
南宋时期,东南一带摩尼教更加活跃,名目繁多,淮南称二桧子,两浙曰牟尼教,福建曰明教等。尤以福建明教为盛。
当时摩尼教也常被农民用作组织民众反抗封建统治的工具。
贞明六年(920年),后梁陈州人毋乙、董乙以摩尼教发动民众造反。
后唐、后晋时农民利用摩尼教进行反抗斗争之事亦“时复潜兴”。
北宋末年,方腊以明教发动农民起义,攻占七州四十八县,声势遍及今浙江、苏南、皖南和赣东北。
后起义被镇压,明教亦遭禁止,北宋统治者将其诬为“吃菜事魔”的邪法魔教。但民间信仰明教的习俗无法禁绝,南宋时期仍有农民利用摩尼教组织民众起义,摩尼教遭到更严厉的禁止,不得不转入秘密传教。
元初,统治者允许摩尼教传教,东南一带摩尼教得以恢复和发展。元中叶农民又利用摩尼教从事反抗斗争,摩尼教于是再次被禁止,在民间转入秘密活动。
明太祖恶明教上通国号,遂欲毁其宫宇,摈逐教徒。因一些大臣乞请保留,才置而不问。
但明初朝廷仍视明教为左道乱正之术,律令规定,凡以此煽惑民众,为首者处以绞刑,从者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
因此摩尼教至明代已趋衰败,但民间仍有传习者。清初沿袭明律禁止摩尼教。
摩尼教从唐以来,经历代与佛、道等融合、变化,已逐渐从朝野记载中消失。
唐延载元年(694年)传入汉族地区,“波斯国人拂多诞,持二宗经伪教来朝。”
开元七年(711年),吐火罗(今阿富汗)支汗那王帝赊上表唐玄宗,献上一个能解天文的摩尼教法师大慕闇,乞求玄宗为其置法堂供奉传教。
摩尼教传入中国内地后,在民间产生了一些影响。
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发布敕令,禁止唐人信奉摩尼教,但不禁来唐的西方胡人信奉。
摩尼教传入新疆后,又传入当时居住在漠北的回纥,并被回纥尊为国教。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曾两次向回纥借兵平叛。
由于回纥平叛有功,唐朝对其非常优待。因回纥敬信摩尼教,唐朝解除了天宝以前不许唐人信仰摩尼教的禁令。
摩尼教借助回纥之势,在中国内地大力传播,从至德元年(756年)至会昌二年(842年)近百年内得到迅速发展。
当时不少立有战功的回纥人被准许留驻大唐京师长安,在府宅置摩尼院,供养摩尼师。
大历三年(768年),唐朝“敕回纥奉末尼者,建大云光寺。”
大历六年(771年),又应回纥之请,于荆、扬、洪、越等州,各置大云光明寺一所。
贞元四年(788年)回纥改名回鹘,元和二年(807年)回鹘使者奏请唐朝于“河南府,太原府置摩尼寺三所。”获得批准。
由此可见,摩尼教在回鹘的庇护下,从大历三年(768年)至元和二年(807年)40年间,从京师长安扩展到今山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和浙江等省广大地区,成为外来诸教中除佛教以外影响较大的一种宗教。
有些唐人也信奉摩尼教,长安人吴可久“奉摩尼教,妻王氏亦从之。”摩尼师多精通天文,《唐会要》记载:“贞元十五年(799年)四月,以久旱令摩尼师祈雨。”
在回鹘与唐朝的交往中,摩尼师占有重要地位。回鹘遣使唐朝时,几乎都有摩尼师偕行。一方面回鹘倚仗摩尼师出谋划策,一方面是为抬高摩尼教在唐朝的地位。
唐朝为利用回鹘,也不得不尊重摩尼教。唐朝在给予回鹘使臣赏赐物、财产时,摩尼师也享有同等的待遇,有时还通过摩尼师在唐与回鹘之间进行调和。
开成五年(840年),回鹘为黠戛斯打败;因过去回鹘恃功在长安横行不法,特别是每年以大批弱马强行换取唐朝数以万计的绢帛,引起唐朝不满,故乘机打击回鹘的势力,摩尼教也遭到排斥。
会昌二年(842年),唐朝借口“缘自闻回鹘破亡,奉法者因兹懈怠,蕃憎在彼,稍似无信,吴楚水乡,人性嚣薄,信心既去,翕集至难。”
下令暂时封闭江淮地区的摩尼教寺院,名义上说“待回鹘本土安宁,即令如旧。”实则将其取缔。
会昌三年(843年)唐大败回鹘乌介可汗,诏令在长安及洛阳的回鹘及摩尼寺庄宅钱物等,由功德使、御史台及京兆府各差官点检收抽,钱物纳官。
并“敕天下摩尼寺并令废罢”,“有司收摩尼书若象,烧于道”,并令“天下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煞之”,仅京城一地,就有“女摩尼72人死,及在此国回纥诸摩尼,配流诸道,死者大半。”
两年后唐武宗大规模“毁佛”,同时取缔一切外来宗教,摩尼教等教徒被勒令还俗,充国家两税户,外国人则送远处收管。
摩尼教遭此打击,在中国内地之势开始转向衰落。
随着回鹘的西迁,摩尼教在中国西北一带却有了进一步发展,相当兴盛。
五代两宋时期,摩尼教与佛教道教进一步融合。北宋时摩尼教攀附道教,崇道的北宋统治者对其十分优容,在今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和安徽等地十分流行。
南宋时期,东南一带摩尼教更加活跃,名目繁多,淮南称二桧子,两浙曰牟尼教,福建曰明教等。尤以福建明教为盛。
当时摩尼教也常被农民用作组织民众反抗封建统治的工具。
贞明六年(920年),后梁陈州人毋乙、董乙以摩尼教发动民众造反。
后唐、后晋时农民利用摩尼教进行反抗斗争之事亦“时复潜兴”。
北宋末年,方腊以明教发动农民起义,攻占七州四十八县,声势遍及今浙江、苏南、皖南和赣东北。
后起义被镇压,明教亦遭禁止,北宋统治者将其诬为“吃菜事魔”的邪法魔教。但民间信仰明教的习俗无法禁绝,南宋时期仍有农民利用摩尼教组织民众起义,摩尼教遭到更严厉的禁止,不得不转入秘密传教。
元初,统治者允许摩尼教传教,东南一带摩尼教得以恢复和发展。元中叶农民又利用摩尼教从事反抗斗争,摩尼教于是再次被禁止,在民间转入秘密活动。
明太祖恶明教上通国号,遂欲毁其宫宇,摈逐教徒。因一些大臣乞请保留,才置而不问。
但明初朝廷仍视明教为左道乱正之术,律令规定,凡以此煽惑民众,为首者处以绞刑,从者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
因此摩尼教至明代已趋衰败,但民间仍有传习者。清初沿袭明律禁止摩尼教。
摩尼教从唐以来,经历代与佛、道等融合、变化,已逐渐从朝野记载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