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十六章 祖父,我给你讲个故事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十六章 祖父,我给你讲个故事

    武英殿

    老朱、大朱、小朱加上一个瑟瑟发抖的李祺。

    朱允熥开口道:“祖父,让大姑父下去吧,这件事情和他没什么关系。这段时间重新注释四书五经,大姑父也是出力颇多,十分辛苦。”

    闻言,李祺感激的看向了朱允熥,要不是因为身份原因,可能都想着把朱允熥抱起来亲上几口了。

    朱元璋也知道李祺是个应声筒,报社实际工作是由魏彬、高凤这两个太监全权负责。

    待李祺退出后,整个大殿内只剩爷孙三人。

    于是朱标不安的问道:“允熥,这共济会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几天共济会的事情已经闹得举国沸腾了。有许多朝臣上书说,朝中也有大量共济会成员。有人说那胡逆是共济会,有人说宋师、刘基是共济会,还有人说目前朝中的某些大臣也是共济会,甚至还有大胆的说武勋人家也多有共济会。”

    朱元璋:“是啊,那孔讷今年正月入京。但是现在锦衣卫揍报整个孔府都已经惴惴不安。谣言四起。今有孔氏族人上书言孔希学乃共济会会长,与那胡逆之案也牵连颇深。请旨废孔讷衍圣公。”

    朱允熥此时不怀好意的说道:“那孔府远比祖父所言要热闹十倍百倍吧。”

    朱元璋:“你从去年开始就让宋忠在曲阜、在孔府多有布置。起初,你说是因为孔讷年幼恐为奸人所害,现在看来怕你小子所图甚大吧。”

    朱允熥也不做回答,只是请老朱准许其书写一番。

    老朱同意后只见朱允熥拿着自己倒腾出来的铅笔,在自己弄出来的书写板上,画出了一个关系图,老朱和朱标看后,大惊失色。

    朱允熥一边继续书写着,一边解释道:“儒学若是看做那释教,孔氏看做是那殿里的菩萨,天下儒生就是看做那千千万万的信徒,这曲阜看做那佛门圣地。请问祖父想到了什么?”

    朱元璋大惊道:“你前些时日给俺看了那暹罗?这儒家岂不是…”

    朱允熥微微一笑以作回应。

    此刻老朱和朱标都板着脸开始沉思了起来。

    许久后,老朱长叹道:“俺也知道那儒家不可信,但是这治理国家离不开儒家啊?”

    朱允熥一本正经的答道:“孙儿从未想过废黜儒学。只是这儒学,并非孔氏一族之儒学,乃是大明千千万万百姓之儒学。”

    而后,翻过一页纸后又一边写写画画,一边开口讲着,这一幕倒是像极了老师在给学生授课。

    春秋之时,孔圣创立儒家。

    后儒家有一弟子,人称荀子,荀子对儒家学说多有改进,但不被儒家主流所接受,后这一支逐步变为法家。

    回到儒家主流,儒家发展至西汉,有多支流派,其中公羊儒之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并全面系统的诠释了西汉的正统性,被武帝所喜。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就是公羊儒的崛起,汉代之儒家也是公羊儒。

    然而西汉至隋唐,一直是皇帝与世家大族共天下。儒学虽为皇帝所接受,但是儒生需依附于皇权门阀,并没有独立性。

    后黄巢、朱温灭世家门阀,儒生逐渐抬头,至宋形成如今之士绅。

    时代发展,王朝更迭。天人感应或者说天命论反而成了反贼们造反的借口。且公羊儒所提倡之游侠也不适合后面的时代。

    两宋改革儒学,儒学又分为心学、理学。理学的核心观点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后理学胜出,直至本朝。

    说完之后朱标若有所思,老朱还是不明白,问:“乖孙,但是俺还是不明白,这和俺们今天说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朱标缓缓开口道:“允熥的意思怕是告诉俺们现在也可以改改那理学。”

    老朱则夸起了自己的孩子:“标儿,你读书好,比俺出息。俺们允熥更出息。”

    朱允熥不急不缓的说道:“祖父,俺爹的意思和俺的想法大差不差,但是这是下一步的事情,俺继续给你讲讲那孔家。”

    说罢又另起一张纸说道:“祖父可知孔府分南宗北宗。”

    “什么?竟有此事!大胆,那些个官员为何不揍报于俺!”听罢,朱元璋直接直起了身子。

    “祖父切莫着急,听孙儿先说完。”

    北宋末年,女真人南下,孔氏嫡支,当代衍圣公孔端友于建炎二年扈驾南渡,离曲阜去扬州陪祀,后迁居衢州,此即孔氏南宗之由来。孔氏重宝孔子及丌官夫人楷木像,并吴道子绘孔子像皆为南宗所有,法礼上南宗方为孔氏正统嫡系。

    北宗这支,想必祖父和爹爹肯定知之甚详。

    现在,孙儿就讲讲那南支孔氏。

    孔端友之后,孔传为衢州派始祖。

    孔端友传五世至孔洙,时蒙元南下灭宋,后孔洙让爵于曲阜的孔氏,也就是北宗,忽必烈盛赞孔洙“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

    另,崖山一战,南宗孔氏族人,大多数共赴国难,跳海殉国。加上孔洙失爵,南宗孔氏逐渐没落,确实已经很难查访。因此也不能全怪那衢州府的官员。

    朱元璋听到这里愤恨的说道:“这个孔洙也不是个东西!其他人都去赴了国难,他却苟活于世,想必也是个贪生怕死之人,还不如死了干净,俺还敬他是条汉子,俺还能给他建庙立祀。”

    朱允熥:“祖父要不要听孙儿给您再讲一个故事,名曰孔氏春秋。”

    朱标插话问道:“不会又和共济会有关吧。”

    “爹爹英明,此故事又称共济会之孔府春秋。”

    老朱和朱标二人饶有兴趣的听着朱允熥接下来的故事。

    话说那共济会会长女儿姓氏因其夫隐瞒而不可考,但她儿子成年后,确实是从其祖父手中接手了共济会,同时了解了卯氏与孔氏这跨越数百年的恩怨情仇,又因其乃孔氏偏支在族中不受重视,因此怀恨在心,一直谋划取孔氏嫡支而代之,后该支传人,一直在暗中蛰伏,发展势力,寻找机会。

    那共济会因为唐末之乱,后又逢耶律德光入中原,大部因战乱死绝,残部苟延于曲阜,至此不再外出。共济会共有会长一人,大主教二人。

    此乃韩国公最新考古发现,乃是铁证。韩国公宿兴夜寐,只为制止流言,实在是劳苦功高。祖父当嘉奖韩国公为君分忧,简在帝心。

    时光流转,虽说这支孔氏手中的共济会因战争波及,几乎死伤殆尽,但共济会在曲阜尚有一些家底,虽然和盛时无法相比,但是在孔府内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时间来到北宋,47代衍圣公孔若蒙生二子,长子名端友,次子名端操。

    但那孔端操却非孔若蒙亲生,因这共济会孔氏自仁宗朝起,秘密在外养育子嗣,且入孔家化作奴仆。宋时孔氏其他旁支多有夭折,甚至绝嗣,大多就是这共济会的手笔。后天赐良机,这端操身边伺候之仆人竟多是共济会之人,因此来了一招偷天换日。

    后共济会之人鼓动孔端友南下,因此孔端操成北宗始祖。

    但是共济会所图甚大,因偷天换日时共济会嫡传孔氏无合适后人,这孔端操也只是远支,血脉关系稀薄。

    因此这共济会鼓动女真人焚烧孔庙,又害死孔端操,对外说是孔端操忧愤而亡。

    这端操次子孔璠也是通过偷天换日之法,但是孔璠和共济会孔氏血缘亲近,因此孔璠一直传世,至孔讷。共济会孔氏也作为重要旁支一直守护北宗。

    共济会孔氏有一神器流传于世,名曰阿尔法狗,说着朱允熥也在一张新纸上画了一台超级计算机。阿尔法狗乃是集天地之灵气而天生天长,后竟孕育出了器灵,着实是神奇无比。

    此物可推算天机,操控天气,召唤陨石种种神奇不胜枚举。

    那昆阳之战就是那阿尔法狗召唤陨石,大破王莽军,但此法消耗颇大,阿尔法狗沉睡上百年。因此共济会才在东汉遭受大劫。

    共济会也因这个教训,不敢再轻易使用阿尔法狗其他能力,主要就用其推算天机,趋吉避凶。

    当然,后来阿尔法狗也履有发威。五代时,那周世宗征燕云,因共济会曾欠耶律德光一个天大人情,因此发动大诅咒术咒杀周世宗。又因那赵光义曾与共济会一名大主教密谈,许了诸多好处。因此经会长和大主教商议后,决定不顾此前损耗过度,开启大气运转移术,助赵光义登基。但是因此事阿尔法狗又陷入沉睡。

    直至蒙元忽必烈时代苏醒。阿尔法狗妄图助太子真金续命,但是可惜阿尔法狗器灵刚刚苏醒,强行出手不但没有救下真金,而且损伤自身根基,陷入沉睡。直至龙凤元年再次苏醒。

    “祖父、爹爹,孙儿的故事讲完了。”

    听罢,老朱和朱标狠狠地吸了一口凉气。实在是太过于震惊了。

    老朱将信将疑道:“这仅仅只是故事?”

    朱允熥:“祖父,请准许宋忠呈上证物。”

    老朱同意后,便通传宋忠入内,呈上证物后宋忠连忙躬身退出,深怕慢了会听到一些不该听到的话。

    看着这些充满年代感的证物朱元璋强作镇定,问道:“这真是考古所得?”

    朱允熥则是心中暗笑:不就是做旧之法,拥有最终解释权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真爽!

    朱允熥则是淡定的回道:“祖父需要这是真的,这自然就是真的。祖父需要这是假的,那这些东西就是假的。东西本身的真假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最终解释权的人想要它怎么样。不过孙儿可以和您保证,那个共济会的故事完全就是孙儿瞎编的。这些证物都是孙儿伪造的。另一个原因,孙儿也想通过这件事,让祖父知道言论,是多么可怕的一样东西。若是失去了对言论的掌控会有多么可怕。”

    老朱平复了一下心情,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朱允熥不带一丝感情的答道:“那个上书将孔讷夺爵的孔希文祖父还有印象吧。”

    朱元璋震惊道:“这莫非也是你的手笔。”

    朱允熥并未否认,说道:“请祖父听孙儿最后一个故事。”

    话说数日后,曲阜发生了一桩惊天大案。

    这孔希文乃是共济会当代大主教之一,然孔希文感念祖父煌煌天威,亦感念祖父重铸汉家河山之功,且深刻反思共济会之前种种罪行,并且意识到自己乃孔圣后人,而不是卯氏复仇工具。

    恰逢此时共济会会长孔希学过逝,孔讷尚且年幼,痛定思痛后,准备戴罪立功。欲向祖父揭发此邪教组织,上书请旨朝廷派兵入曲阜,诛灭共济会余党。

    就在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