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西征
热门推荐:
重回60年代不遗憾
真千金回归后她6翻了
转生成为基沃托斯魅魔
多元宇宙我最秀
创业带着狗
快穿问宿主太爱扮猪吃虎了怎么办
房都没圆:夫君就跑了
御兽:本人比自己的神宠还要强
血色青春:江湖我话事
接下来一段时间,黄淮在奥斯曼受到了最高礼遇。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也参观了部分地区,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奥斯曼的情况。
半月后,巴耶塞特为黄淮举办了盛大的送别宴,并且也派出了一个千人规模的使团回访大明。
当然这支使团最重要的任务是从大明获取更多的新式火枪,以及一些其他军备。
随着黄淮的到访,两国的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边境上的商旅已是往来不绝。渠道西亚,经印度洋至印度、南洋乃至大明和倭国的海上贸易线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发展,新洲的消息也被奥斯曼所熟知,并且通过奥斯曼进一步的传播开来。
与此同时,李景隆率领的远征军也早已扬帆起航,大军经过几个月的跨海航行,终于在西奈半岛登陆。
此时映入众人眼帘的却是一个巨大的工地,无数的劳工正在辛勤工作着。
李景隆说道:“俺只当是挖一条普通的小河,没想到工程竟然如此宏大。”
见到李景隆对此十分感兴趣,旁边的高丽军官抓住机会,让人把正在挥舞鞭子辛勤工作的监工喊了过来。
虽说是高丽人,但是现在整个高丽的上层社会都说汉语,此人也不例外,只见他问道:“这位是曹国公,你赶紧给曹国公介绍下这里的情况。”
这名监工听到是超品国公,显得十分激动,先是跪下来狠狠地磕了三个响头,之后也不敢起身,而是低着头回道:“启禀曹国公,这里是运河的其中一段工地,目前共有上百处工地正在同时施工,如果顺利的话预计10年之内就可以贯通。”
李景隆肯定知道挖掘运河的难度,不过这个显然不是他关心的,这会也只是叹道:“这时间真够长的,真希望早点贯通,这样我大明水师就能纵横天下,四夷之物也能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华。”
监工闻言赶紧告罪道:“国公息怒,属下等办事不力,今后必将督促劳工努力工作。”
李景隆注意到了一些人高马大之人,问道:“刚刚那些白皮肤的人是怎么回事,我之前可从来没见过。”
监工闻此也不满道:“回国公,这是我们从奥斯曼购买的奴隶。这奥斯曼的商人太狡诈了,说是这些人都是干活的好手,可是实际上这些人力气大是力气大,但是好吃懒做,经常性偷懒,我们督促他们好好工作,他们不但当成耳旁风还时不时的暴动,我们实在是吃尽了苦头。”
不过李景隆的关注点显然没在这里,而是问道:“暴动的时候可有军士伤亡。”
“回国公,他们的暴动杂乱无章,除了稍费心神之外倒也没太大影响,只不过有些监察队的人受伤,军爷们各个完好无损。”
李景隆听到这里也就满意了,高丽人还有这群白皮肤的人死不死又不是他关心的,死太多了大不了这次过去多抓点回来,或者是找奥斯曼多买点过来就行了。
正在这时,负责运河挖掘的高丽人崔忠明赶了过来,见到李景隆后直接跪下:“见过曹国公。”
李景隆对于打仗拉胯的高丽人没太多好感,也没让他起来,而是直接说道:“记住,有暴动要第一时间镇压,不行挑几个刺头当众砍了,杀鸡儆猴明白吗?你要给我保证这里士兵的安全,不然唯你是问。”
崔忠明闻言也是心中一苦,虽说这些白皮肤人工作态度散漫,但是毕竟是他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奴隶,让他杀了实在是心疼,不过想到李景隆赤裸裸的威胁也不得不照办。
李景隆接着对他说:“你多选点听话的劳工或是奴隶,这次打仗用得到他们。”
李景隆也猜到了他的无奈,这次倒也没有太狠,继续说道:“你放心,这次抓回来的奴隶会优先供你使用,非洲那边让他们多给你运点劳工过来,用以补偿你的损失。”
崔忠明感激道:“谢大人体谅,小人一定办好此事。”
李景隆也没空和他废话,交代完这些之后就离开,率领亲卫快马赶往开罗。
后续的大军则是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前往亚历山大港,准备再一次的登船。
李景隆来到开罗后自然受到了徐辉祖的热烈欢迎。
一阵寒暄以后,李景隆先是宣读了诏书,对于此次攻击教宗国做出了具体的人员安排。
徐辉祖和李景隆各领军3万分两路攻击教宗国,这次随李景隆而来的耿炳文留守埃及,坐镇后方。
之后徐辉祖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了李景隆等少数重臣,李景隆此时拿出了小朱的密信,看完后脸色大喜。之后又让众人传阅,看完后大家都是喜笑颜开。包括留守埃及的耿炳文,虽说不能亲自出马,但是儿子耿璇也在随军名单之中。
徐辉祖看了看兴奋中的众人,重重的咳了几声说道:“诸位,有件事情太孙虽然没说,但是我还是多一句嘴。我们是为了陛下而战,最好的东西都是陛下的。”
“你就放心吧,俺们心里有数。”
“俺抢了东西肯定把最好的挑出来留给陛下。”
“瞎说什么,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什么叫抢,明明是取回自己的东西。”
“你小心,读过几天书是不是觉得了不起了,这次我们两个好好比比,让你知道打仗是靠什么。”
“比就比,俺还怕你不成。”
徐辉祖看着大家的兴奋劲,也没有泼冷水,只是在最后提醒了众人要万事小心,切不可麻痹大意。
这两年时间,徐辉祖也算是在这群二世祖中建立了一定的威望,他的话众人还是听得进去的。
之后徐辉祖、李景隆、耿炳文等人则是商量起了详细的进军计划。地中海的温和气候,现在则是他们最大的利好,虽说对于当地的水文还不是特别熟悉,但是有了大概的了解以后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加之西方现在普遍没有反间谍的意识,这两年徐辉祖派出去的各种间谍早已把教宗国的底细排查的一清二楚。
甚至教宗国自己都没有徐辉祖了解自己。
徐辉祖说道:“教宗国名义上是西方共主,实际上实力一般,但是号召力非凡。所以这一次攻击的两点困难:第一,北方的威尼斯等地会派兵南下帮助教宗国,所以我的意见是曹国公灭亡西西里王国之后尽快登陆和我会师,做好在罗马附近打一场大决战的准备。第二,后续西方诸国可能存在的干涉也不得不考虑,我的想法是给教宗国足够的教训以后及时停手,将来争夺的重点应该是北非地区。利用奥斯曼在巴尔干牵制他们的经历,我们则是稳定北非,在战略上完成对他们的大包夹。”
李景隆此时也补充道:“这么说起来,挖掘这条运河还真是意义非凡了,若是我们的水师舰队能够进入地中海,那么我们就有实力封锁整个地中海。现在舰队数量不足,按照魏国公的说法,若是西方全民皆兵,那么我们的舰队单单是保证后勤供给也会十分吃力。”
徐辉祖解释道:“这点黄淮这个文人倒是帮了我们,奥斯曼已经答应派出他们的水军和我们一起作战,这样虽说不能完全封锁海岸,但是保证补给的问题应该不大。”
李景隆也气愤道:“要不是郑和的船队在马里遇到了麻烦,也许这会已经出现在了地中海。”
徐辉祖也说道:“那群野蛮人,等收拾完教宗国,就派兵去把他们抓过来挖运河。这次也得亏九江你当年坚持在沿岸建立船厂,虽说舰队数量还是不足,但是已经有一定的战斗力了,不然这次远征怕是要等上数年了。”
之后两人又讨论了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耿炳文全程到是很少发言,只是在一些细节之处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他也明白这次行动主要是为了锻炼徐辉祖、李景隆为首的武勋二代和一群新生代的武将,他这员老将只是皇帝派过来作为兜底的,二人的战略方向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也就选择了沉默,负责好后勤供给,稳定埃及的局面才是他这名老将应该做的事情。
半个月后,亚历山大港
遮天蔽日的帆布盖住了天际,在这一天,大明的第一次西征正式开始,不同于成吉思汗时代从陆地上出发的西征,这一次明军的远征几乎都是在海上度过。
战前动员上,明军也一遍又一遍的听了成吉思汗西征的故事,好胜之心早已被彻底激发,这些年轻人都磨刀霍霍,准备超越蒙古人的西征。
毕竟他们的父辈不仅赶跑了蒙古人,现在还在号令整个蒙古草原,作为后辈的他们也决定要比拔都等人的长子西征做的更好。
就在这样一种气氛当中,随着李景隆宣读完正式的圣旨,随着徐辉祖完成战前动员,数万明军气势汹汹的登上战船,缓缓地驶向了大海的对面。
半月后,巴耶塞特为黄淮举办了盛大的送别宴,并且也派出了一个千人规模的使团回访大明。
当然这支使团最重要的任务是从大明获取更多的新式火枪,以及一些其他军备。
随着黄淮的到访,两国的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边境上的商旅已是往来不绝。渠道西亚,经印度洋至印度、南洋乃至大明和倭国的海上贸易线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发展,新洲的消息也被奥斯曼所熟知,并且通过奥斯曼进一步的传播开来。
与此同时,李景隆率领的远征军也早已扬帆起航,大军经过几个月的跨海航行,终于在西奈半岛登陆。
此时映入众人眼帘的却是一个巨大的工地,无数的劳工正在辛勤工作着。
李景隆说道:“俺只当是挖一条普通的小河,没想到工程竟然如此宏大。”
见到李景隆对此十分感兴趣,旁边的高丽军官抓住机会,让人把正在挥舞鞭子辛勤工作的监工喊了过来。
虽说是高丽人,但是现在整个高丽的上层社会都说汉语,此人也不例外,只见他问道:“这位是曹国公,你赶紧给曹国公介绍下这里的情况。”
这名监工听到是超品国公,显得十分激动,先是跪下来狠狠地磕了三个响头,之后也不敢起身,而是低着头回道:“启禀曹国公,这里是运河的其中一段工地,目前共有上百处工地正在同时施工,如果顺利的话预计10年之内就可以贯通。”
李景隆肯定知道挖掘运河的难度,不过这个显然不是他关心的,这会也只是叹道:“这时间真够长的,真希望早点贯通,这样我大明水师就能纵横天下,四夷之物也能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华。”
监工闻言赶紧告罪道:“国公息怒,属下等办事不力,今后必将督促劳工努力工作。”
李景隆注意到了一些人高马大之人,问道:“刚刚那些白皮肤的人是怎么回事,我之前可从来没见过。”
监工闻此也不满道:“回国公,这是我们从奥斯曼购买的奴隶。这奥斯曼的商人太狡诈了,说是这些人都是干活的好手,可是实际上这些人力气大是力气大,但是好吃懒做,经常性偷懒,我们督促他们好好工作,他们不但当成耳旁风还时不时的暴动,我们实在是吃尽了苦头。”
不过李景隆的关注点显然没在这里,而是问道:“暴动的时候可有军士伤亡。”
“回国公,他们的暴动杂乱无章,除了稍费心神之外倒也没太大影响,只不过有些监察队的人受伤,军爷们各个完好无损。”
李景隆听到这里也就满意了,高丽人还有这群白皮肤的人死不死又不是他关心的,死太多了大不了这次过去多抓点回来,或者是找奥斯曼多买点过来就行了。
正在这时,负责运河挖掘的高丽人崔忠明赶了过来,见到李景隆后直接跪下:“见过曹国公。”
李景隆对于打仗拉胯的高丽人没太多好感,也没让他起来,而是直接说道:“记住,有暴动要第一时间镇压,不行挑几个刺头当众砍了,杀鸡儆猴明白吗?你要给我保证这里士兵的安全,不然唯你是问。”
崔忠明闻言也是心中一苦,虽说这些白皮肤人工作态度散漫,但是毕竟是他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奴隶,让他杀了实在是心疼,不过想到李景隆赤裸裸的威胁也不得不照办。
李景隆接着对他说:“你多选点听话的劳工或是奴隶,这次打仗用得到他们。”
李景隆也猜到了他的无奈,这次倒也没有太狠,继续说道:“你放心,这次抓回来的奴隶会优先供你使用,非洲那边让他们多给你运点劳工过来,用以补偿你的损失。”
崔忠明感激道:“谢大人体谅,小人一定办好此事。”
李景隆也没空和他废话,交代完这些之后就离开,率领亲卫快马赶往开罗。
后续的大军则是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前往亚历山大港,准备再一次的登船。
李景隆来到开罗后自然受到了徐辉祖的热烈欢迎。
一阵寒暄以后,李景隆先是宣读了诏书,对于此次攻击教宗国做出了具体的人员安排。
徐辉祖和李景隆各领军3万分两路攻击教宗国,这次随李景隆而来的耿炳文留守埃及,坐镇后方。
之后徐辉祖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了李景隆等少数重臣,李景隆此时拿出了小朱的密信,看完后脸色大喜。之后又让众人传阅,看完后大家都是喜笑颜开。包括留守埃及的耿炳文,虽说不能亲自出马,但是儿子耿璇也在随军名单之中。
徐辉祖看了看兴奋中的众人,重重的咳了几声说道:“诸位,有件事情太孙虽然没说,但是我还是多一句嘴。我们是为了陛下而战,最好的东西都是陛下的。”
“你就放心吧,俺们心里有数。”
“俺抢了东西肯定把最好的挑出来留给陛下。”
“瞎说什么,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什么叫抢,明明是取回自己的东西。”
“你小心,读过几天书是不是觉得了不起了,这次我们两个好好比比,让你知道打仗是靠什么。”
“比就比,俺还怕你不成。”
徐辉祖看着大家的兴奋劲,也没有泼冷水,只是在最后提醒了众人要万事小心,切不可麻痹大意。
这两年时间,徐辉祖也算是在这群二世祖中建立了一定的威望,他的话众人还是听得进去的。
之后徐辉祖、李景隆、耿炳文等人则是商量起了详细的进军计划。地中海的温和气候,现在则是他们最大的利好,虽说对于当地的水文还不是特别熟悉,但是有了大概的了解以后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加之西方现在普遍没有反间谍的意识,这两年徐辉祖派出去的各种间谍早已把教宗国的底细排查的一清二楚。
甚至教宗国自己都没有徐辉祖了解自己。
徐辉祖说道:“教宗国名义上是西方共主,实际上实力一般,但是号召力非凡。所以这一次攻击的两点困难:第一,北方的威尼斯等地会派兵南下帮助教宗国,所以我的意见是曹国公灭亡西西里王国之后尽快登陆和我会师,做好在罗马附近打一场大决战的准备。第二,后续西方诸国可能存在的干涉也不得不考虑,我的想法是给教宗国足够的教训以后及时停手,将来争夺的重点应该是北非地区。利用奥斯曼在巴尔干牵制他们的经历,我们则是稳定北非,在战略上完成对他们的大包夹。”
李景隆此时也补充道:“这么说起来,挖掘这条运河还真是意义非凡了,若是我们的水师舰队能够进入地中海,那么我们就有实力封锁整个地中海。现在舰队数量不足,按照魏国公的说法,若是西方全民皆兵,那么我们的舰队单单是保证后勤供给也会十分吃力。”
徐辉祖解释道:“这点黄淮这个文人倒是帮了我们,奥斯曼已经答应派出他们的水军和我们一起作战,这样虽说不能完全封锁海岸,但是保证补给的问题应该不大。”
李景隆也气愤道:“要不是郑和的船队在马里遇到了麻烦,也许这会已经出现在了地中海。”
徐辉祖也说道:“那群野蛮人,等收拾完教宗国,就派兵去把他们抓过来挖运河。这次也得亏九江你当年坚持在沿岸建立船厂,虽说舰队数量还是不足,但是已经有一定的战斗力了,不然这次远征怕是要等上数年了。”
之后两人又讨论了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耿炳文全程到是很少发言,只是在一些细节之处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他也明白这次行动主要是为了锻炼徐辉祖、李景隆为首的武勋二代和一群新生代的武将,他这员老将只是皇帝派过来作为兜底的,二人的战略方向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也就选择了沉默,负责好后勤供给,稳定埃及的局面才是他这名老将应该做的事情。
半个月后,亚历山大港
遮天蔽日的帆布盖住了天际,在这一天,大明的第一次西征正式开始,不同于成吉思汗时代从陆地上出发的西征,这一次明军的远征几乎都是在海上度过。
战前动员上,明军也一遍又一遍的听了成吉思汗西征的故事,好胜之心早已被彻底激发,这些年轻人都磨刀霍霍,准备超越蒙古人的西征。
毕竟他们的父辈不仅赶跑了蒙古人,现在还在号令整个蒙古草原,作为后辈的他们也决定要比拔都等人的长子西征做的更好。
就在这样一种气氛当中,随着李景隆宣读完正式的圣旨,随着徐辉祖完成战前动员,数万明军气势汹汹的登上战船,缓缓地驶向了大海的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