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当兴 第68章 谋定
开春才被调入丞相府任参军的廖化今年四十出头,此刻见马谡说道可能无人会主动前去越嶲郡上任,突然想起数年前之事,遂提议道。
“某看幼常你就再合适不过嘛,建安二十三年就是因为夷王高定掀起叛乱攻打越嶲郡的新道县导致路途断绝,才使得你这个刚被任命的越嶲太守未能前去赴任。如今又是这个高定在越嶲郡叛乱,某看幼常你正好趁此机会前去灭灭此贼的嚣张气焰。”
马谡苦笑道:“廖公,朝廷今年之内没有南下出兵的打算,如今国家在越嶲郡城不过一座、兵不过一千,某这时再去能有何作为?当前朝中政局虽说被稳定下来,但是开年以来诸事繁多,府中官吏本就是勉力维持,谡以为府中长吏此时都不能外放为官。”
诸葛亮也觉此时放马谡这个参军出去有些不合适,今年他准备大量招募新兵、编练队伍,此时正是需要马谡这般通晓兵法之人参赞军务、整军讲武,故而这才又增加廖化这位经验丰富、能文能武的参军。后面他准备还要增加参军人员,所以此时人数尚嫌不足,他又怎会舍得再外放出去呢。
诸葛亮心里否决了廖化的建议,还是对蒋琬这个主管二千石长吏及军吏迁除的东曹掾问道:“公琰身为东曹掾,汝有无合适人选出任越嶲太守?”
蒋琬道:“丞相,人选倒是有几位,但我意还是先询问他们的想法之后再做甄选,如此才能人尽其才。”
诸葛亮闻言甚觉有理,赞道:“还是公琰谨慎细致,新任越嶲太守人选就由君拟定好之后再做商议吧。”
“丞相,还有一事。”蒋琬又道:“龚德绪没于王事,他的身后之事该如何处置?”
“就依朝廷成例优加抚恤、厚赏家人,由君汇同文仪公、君嗣公拟定个章程出来吧。”
诸葛亮想起龚禄遇害心中也是一酸,此人今年才三十岁,在国家危难之际敢于涉险荒域,可见其为人志壮气刚、勇于任事,假以时日必是国家栋梁之才,如今身死,真是可惜。
回到自家吏舍,杨清坐下来猛灌了一口凉茶,适才的商议他未发表任何意见,只因他还在想龚禄遇害、夷人攻城之事。在他的记忆中,建兴二年南中的叛军并没有袭杀太守级高官的大动作啊,如今怎会发生这么严重的事件呢?
蜀汉南中前后的经过,杨清只记得大概,其实龚禄此人历史上是在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击杀高定后才被蛮夷杀害的,至于现在为什么其人会在建兴二年提前遇害,这说起来还与杨清的到来有点关系。
因他献出了曲辕犁和翻车的制作之法,使得季汉的农具水平顿时被提高了数百年,而诸葛亮如今正向全国推行这两种新式农具。
越嶲郡虽然远在南中而且被夷人所占,但安上县还在朝廷手中,因此今年开春后龚禄也获得了一批从犍为郡转运过来的曲辕犁和翻车。他本来是想凭借这两种利器加紧完成春耕以便能积蓄一点粮食就积蓄一点,不曾想却在大意之下被夷人偷袭杀死。不得不说,杨清的到来还是改变了不少人和事本有的历史结局的。
“文平,你看看丞相此时有没有在接见人?”杨清见令史杜均进来为自己换了热茶就顺道吩咐了一句。他才从诸葛亮那里回来,此时心中的谋划已定,准备单独和诸葛亮聊聊。
其实适才诸葛亮询问新任越嶲太守人选之时,杨清在心中就有了一个谋划。
自从去年他成为丞相主簿后,就连续将清茶、曲辕犁、翻车的制作之法献出,又建议诸葛亮以都江堰为核心建立起全面的水利兴建、管理制度。如今整个益州在诸葛亮的领导下正在大力务农殖谷、兴修水利、种桑织锦、选贤任能、聚兵演武,可以说季汉的内政逐渐走上了正轨,待丰收时节到来国家的元气应该能有所恢复。
国家形势逐渐转好,杨清觉得此时自己在待在季汉中枢就难以有所作为了,毕竟要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话语权以及实现深层次的变革就必须有着过硬的资历和功绩。而想要在朝廷未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下去获得资历和功绩,就只有外放到地方上才有机会。况且有些事情杨清在中枢做起来难免有些畏手畏脚,而在地方上受到的掣肘就小得多了。
故而杨清觉得此次越嶲事变是一个机会,今年先行一步前往南中站稳脚跟,既能在诸葛亮明年正式南征前为他打个前站,又能顺理成章地参与南征战事刷取战功,此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杨清计议已定,当即准备趁热打铁一举拿下越嶲太守一职,免得蒋琬他们选定好了人选,到时候自己还得想方设法地将其挤掉,如此一来事就麻烦了。
因此当杜均回报丞相此时并未接见他人后,他就赶紧越过阁门再一次来到了诸葛亮的公房。
“什么,你想担任越嶲太守?”诸葛亮听完杨清的请求吃了一惊,心道这小子难怪刚才一言不发,原来心里是憋着个大心思。
“是的,丞相。”杨清道:“清自出仕以来,还没有在地方为官的经验。更何况韩非子曾说过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此次越嶲太守出缺,我以为自己可以正好到地方上磨炼一番。”
嗯,这个想法诸葛亮是赞同的,他对杨清寄予厚望,在为其规划的培养升迁路线中也是有让他到地方任职的打算,只是不是现在罢了,他还想让杨清在相府再呆个两年呢。
诸葛亮点点头:“此言有理。只是你就这么自信能当上这个越嶲太守,要知道虽然这是个边郡郡守,但也是两千石的高官。你虽是我的主簿,但才任职数月,如此拔擢,恐朝中有所非议啊。”
杨清也知道自己的资历是浅了些,要说从丞相主簿迁为县令一级或太守一级都行,廖化当年还是前将军关羽的主簿就被迁为宜都太守的。当然他的功劳也大,是诈死骗过东吴后携母归来,因此让先帝大为高兴就直接将其拔擢为太守。杨清的功劳也足够,现在主要就是任职时间太短,难保有人觉得他的资历不足以这么快升至太守。
“丞相,我的资历是浅了些的。”杨清厚着脸皮说道:“但我的功劳可是足够的,有谁看不惯可寻清理论就是,某自问足以胜任此职。”
诸葛亮哼了一声:“看把你小子能的,不过汝说得对,以功绩论,这个一城太守让你来做是错错有余的。”
诸葛亮心想,如今越嶲太守治下只有安上县一座城池,说是太守,其实是个大号的县令,倘若这般计较,让杨清出任这个越嶲太守倒是说的过去。更何况这小子既擅政事、又通韬略,让他前去稳定局面、安抚士庶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
更深一层的是将自己的主簿外放去做这个危险之极的越嶲太守,就是向世人和叛军表示朝廷绝不放弃南中的决心。
想到此处,诸葛亮心中倒是有几分同意杨清的请求了。
“某看幼常你就再合适不过嘛,建安二十三年就是因为夷王高定掀起叛乱攻打越嶲郡的新道县导致路途断绝,才使得你这个刚被任命的越嶲太守未能前去赴任。如今又是这个高定在越嶲郡叛乱,某看幼常你正好趁此机会前去灭灭此贼的嚣张气焰。”
马谡苦笑道:“廖公,朝廷今年之内没有南下出兵的打算,如今国家在越嶲郡城不过一座、兵不过一千,某这时再去能有何作为?当前朝中政局虽说被稳定下来,但是开年以来诸事繁多,府中官吏本就是勉力维持,谡以为府中长吏此时都不能外放为官。”
诸葛亮也觉此时放马谡这个参军出去有些不合适,今年他准备大量招募新兵、编练队伍,此时正是需要马谡这般通晓兵法之人参赞军务、整军讲武,故而这才又增加廖化这位经验丰富、能文能武的参军。后面他准备还要增加参军人员,所以此时人数尚嫌不足,他又怎会舍得再外放出去呢。
诸葛亮心里否决了廖化的建议,还是对蒋琬这个主管二千石长吏及军吏迁除的东曹掾问道:“公琰身为东曹掾,汝有无合适人选出任越嶲太守?”
蒋琬道:“丞相,人选倒是有几位,但我意还是先询问他们的想法之后再做甄选,如此才能人尽其才。”
诸葛亮闻言甚觉有理,赞道:“还是公琰谨慎细致,新任越嶲太守人选就由君拟定好之后再做商议吧。”
“丞相,还有一事。”蒋琬又道:“龚德绪没于王事,他的身后之事该如何处置?”
“就依朝廷成例优加抚恤、厚赏家人,由君汇同文仪公、君嗣公拟定个章程出来吧。”
诸葛亮想起龚禄遇害心中也是一酸,此人今年才三十岁,在国家危难之际敢于涉险荒域,可见其为人志壮气刚、勇于任事,假以时日必是国家栋梁之才,如今身死,真是可惜。
回到自家吏舍,杨清坐下来猛灌了一口凉茶,适才的商议他未发表任何意见,只因他还在想龚禄遇害、夷人攻城之事。在他的记忆中,建兴二年南中的叛军并没有袭杀太守级高官的大动作啊,如今怎会发生这么严重的事件呢?
蜀汉南中前后的经过,杨清只记得大概,其实龚禄此人历史上是在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击杀高定后才被蛮夷杀害的,至于现在为什么其人会在建兴二年提前遇害,这说起来还与杨清的到来有点关系。
因他献出了曲辕犁和翻车的制作之法,使得季汉的农具水平顿时被提高了数百年,而诸葛亮如今正向全国推行这两种新式农具。
越嶲郡虽然远在南中而且被夷人所占,但安上县还在朝廷手中,因此今年开春后龚禄也获得了一批从犍为郡转运过来的曲辕犁和翻车。他本来是想凭借这两种利器加紧完成春耕以便能积蓄一点粮食就积蓄一点,不曾想却在大意之下被夷人偷袭杀死。不得不说,杨清的到来还是改变了不少人和事本有的历史结局的。
“文平,你看看丞相此时有没有在接见人?”杨清见令史杜均进来为自己换了热茶就顺道吩咐了一句。他才从诸葛亮那里回来,此时心中的谋划已定,准备单独和诸葛亮聊聊。
其实适才诸葛亮询问新任越嶲太守人选之时,杨清在心中就有了一个谋划。
自从去年他成为丞相主簿后,就连续将清茶、曲辕犁、翻车的制作之法献出,又建议诸葛亮以都江堰为核心建立起全面的水利兴建、管理制度。如今整个益州在诸葛亮的领导下正在大力务农殖谷、兴修水利、种桑织锦、选贤任能、聚兵演武,可以说季汉的内政逐渐走上了正轨,待丰收时节到来国家的元气应该能有所恢复。
国家形势逐渐转好,杨清觉得此时自己在待在季汉中枢就难以有所作为了,毕竟要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话语权以及实现深层次的变革就必须有着过硬的资历和功绩。而想要在朝廷未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下去获得资历和功绩,就只有外放到地方上才有机会。况且有些事情杨清在中枢做起来难免有些畏手畏脚,而在地方上受到的掣肘就小得多了。
故而杨清觉得此次越嶲事变是一个机会,今年先行一步前往南中站稳脚跟,既能在诸葛亮明年正式南征前为他打个前站,又能顺理成章地参与南征战事刷取战功,此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杨清计议已定,当即准备趁热打铁一举拿下越嶲太守一职,免得蒋琬他们选定好了人选,到时候自己还得想方设法地将其挤掉,如此一来事就麻烦了。
因此当杜均回报丞相此时并未接见他人后,他就赶紧越过阁门再一次来到了诸葛亮的公房。
“什么,你想担任越嶲太守?”诸葛亮听完杨清的请求吃了一惊,心道这小子难怪刚才一言不发,原来心里是憋着个大心思。
“是的,丞相。”杨清道:“清自出仕以来,还没有在地方为官的经验。更何况韩非子曾说过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此次越嶲太守出缺,我以为自己可以正好到地方上磨炼一番。”
嗯,这个想法诸葛亮是赞同的,他对杨清寄予厚望,在为其规划的培养升迁路线中也是有让他到地方任职的打算,只是不是现在罢了,他还想让杨清在相府再呆个两年呢。
诸葛亮点点头:“此言有理。只是你就这么自信能当上这个越嶲太守,要知道虽然这是个边郡郡守,但也是两千石的高官。你虽是我的主簿,但才任职数月,如此拔擢,恐朝中有所非议啊。”
杨清也知道自己的资历是浅了些,要说从丞相主簿迁为县令一级或太守一级都行,廖化当年还是前将军关羽的主簿就被迁为宜都太守的。当然他的功劳也大,是诈死骗过东吴后携母归来,因此让先帝大为高兴就直接将其拔擢为太守。杨清的功劳也足够,现在主要就是任职时间太短,难保有人觉得他的资历不足以这么快升至太守。
“丞相,我的资历是浅了些的。”杨清厚着脸皮说道:“但我的功劳可是足够的,有谁看不惯可寻清理论就是,某自问足以胜任此职。”
诸葛亮哼了一声:“看把你小子能的,不过汝说得对,以功绩论,这个一城太守让你来做是错错有余的。”
诸葛亮心想,如今越嶲太守治下只有安上县一座城池,说是太守,其实是个大号的县令,倘若这般计较,让杨清出任这个越嶲太守倒是说的过去。更何况这小子既擅政事、又通韬略,让他前去稳定局面、安抚士庶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
更深一层的是将自己的主簿外放去做这个危险之极的越嶲太守,就是向世人和叛军表示朝廷绝不放弃南中的决心。
想到此处,诸葛亮心中倒是有几分同意杨清的请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