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民国:黄埔弃子的将官之路 > 第296章 福金山失陷

民国:黄埔弃子的将官之路 第296章 福金山失陷

    立宪二十九年二月二十六,罗刹与日军签订停战条约,日军撤出张鼓峰一带,承认其属于罗刹领土。

    日本华中第二军筱冢义男第10师团、藤田进第3师团从庐州出发,进攻皖西重镇六安。

    以原奉军51军为主的同盟军仓促应战,损失惨重。

    二月二十六日,日军攻破六安城,两日后霍山等地沦陷。

    同盟军败退之际炸毁了六安以西的道路,使得日军车辆难以通行,

    第二军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重新调整部署并且分兵两路。

    右路以第三、十师团进攻固始、荒川,目标直指信阳(下文称义阳),

    左路以第十三、十六师团穿越大别山北麓直逼武城,配合在长江的第十一军作战。

    ………………

    福金山,三月初。

    山不算高,坡不算陡,却像一把横插在商城-六安公路南翼的钉子。

    从山顶望下去,整条公路尽收眼底。

    日军要打通前往武城的通道,福金山就是拦在他们眼前的第一道坎。

    绕?没门——这片山区崎岖不通车,工兵都说根本没法开辟替代道路。

    于是,十三师团荻洲立兵硬着头皮下了死命令:打,必须拿下福金山!

    在此之前,十三师团已经拔掉了福金山周遭的据点要塞,开始了对福金山的最后进攻。

    守山的是中央军第71军下属的三个师,由宋锡炼坐镇统一指挥。

    他将嫡系王牌第36师布在主峰,打算死死咬住正面。

    而在战线左翼的是原奉军出身的114师,战斗经验丰富,但武器装备都稍逊一筹;右翼则是后方新补充了第八批兵员的第88师,

    88师自上沪一战后元气大伤,原本经过德训的整理师老兵十不存一,战斗力下降得厉害,因此不参与主要防御任务,而是防备日军迂回的监视任务。

    第五战区考虑到88师战力较弱的情况,便将刚刚从第一战区划来的模范师两个营作为预备队,

    模范师在福金山防御体系中并不在主力序列,被部署在福金山东南的小镇黄岭口,随时待命增援88师和114师。

    进攻福金山的日军战术依旧是老的一套。

    飞机来回轮番轰炸,爆炸声一遍遍撕裂山体,接着是野炮、山炮、榴弹炮,仿佛要把整座福金山削平。

    炮火一停,成建制的步兵就像潮水般冲上山坡。

    “压下去!给我压下去!”

    36师前锋团长站在阵地掩体后怒吼,脸上满是灰尘与血迹。

    轻重机枪一排排打出去,把日军一次次打下山坡,白刃战频频爆发,子弹打光了就端刺刀,刺刀断了就抡枪托。

    福金山坡地并不算险,但第36师打得十分顽强,像膏药贴一般死死黏在山头上。

    日军苦攻五天,换来一地尸体。

    三月六日,第十三师团长荻洲立兵站在观察哨上,举着望远镜,望着山顶上国军掩体后若隐若现的身影,眉头紧锁,却忍不住轻笑一声:

    “这群支那兵,还真是顽固。”

    五天的攻势,换来的不过是山脚下满地的尸体。

    他知道正面再打下去也只是徒增伤亡,于是调转思路,下令将攻击矛头从正面改向左翼,

    由第十三师团主力强攻原奉军的114师阵地,同时派出一个大队绕道富金山西南,以激起守军恐慌。

    这招是老套路了,他在华北干过,也在晋省试过,不说百试百灵,起码十次能成八次。

    但这一次,他失算了。

    由于福金山早有情报准备,挺进队无法渗透,该迂回部队行至红花岭时,被早有准备的88师提前发现,

    88师前锋团团长是南都防御战的老兵,他发现迂回的日军足有一个大队的兵力后,

    他没有贸然出击,而是派人紧急联络模范师预备队。

    预备队是模范师第二旅第五团,该团得到情报后立即出动两个营,总计八百余人。

    当初模范师扩军方案提出时,内部争议颇大。

    许多将领主张扩大作战部队规模,将第一、第二旅的各团扩编至四个营,甚至设想每旅兵员扩大到万人以上。

    但包国维在权衡之后否决了这一方案,最终采纳了副师长陈松柏提出的“保持旅团建制稳定,重点扩编师部直属部队”的建议。

    常规作战单位中,模范师依旧维持两旅六团结构不变:

    第一旅与第二旅各辖三个团,每团下设三个营,每营约400至500人,总体旅级兵员稳定在6000人左右。

    扩编的重点放在师部直属部队——包括装甲总队、机动总队、工兵总队、通讯队、侦查组及后勤部队。

    通过加厚这些支撑性力量,模范师的快速反应和多线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包国维的战略思路很明确,模范师的扩军不是为了量,而是为了效。

    他曾在全体军官会议上明确说道,“我们的将校大多不是军校出身,基层指挥官也多是实战打出来的经验,盲目扩员,只会让指挥链失控、战斗力走下坡。”

    他要的是狼群战术——各单位保持适度编制,灵活高效,单独作战不弱,联合出击更强。

    用及时有效的通讯、配合与支援体系,组成一支能吞能吐、能守能攻的狼群部队。

    八十八师前锋团提前设好了埋伏圈,让实力最强的模范师的两个营去扎紧口袋,

    当日军大队进入伏击圈后,88师立时发起突袭,打得山路上的日军措手不及,

    前军冲不动,后军挤不上。短短一刻钟,日军死伤过百,一度试图反扑,却陷入了模范师的火力网中

    迂回的日军部队察觉到突袭失败便准备后撤,但是一番拉扯后却发现后方的退路早已经被封死,

    模范师与八十八师在山林中优势极大,将迂回的日军大队围住一顿胖揍,打了个堪称经典漂亮的伏击战,

    而后该部日军苦战到深夜,借着夜色的掩护仓皇突围了上百名残兵。

    突袭失败的消息,是在黎明时分送到第十三师团团长荻洲立兵手中的。

    他坐在后方指挥部内,身前的地图上还插着几枚红蓝小旗,那代表着日军推进方向与守军的主要阵地。可在福金山主峰上,那面红旗始终没有动。

    “一个大队,就只剩下百余人?”,荻洲立兵瞪着报告,语气里压抑着怒火。

    周遭的部下们迟疑着回道:“同盟军在福金山经营了许久,对于我们来说福金山地形完全陌生……”

    荻洲立兵没有说话,他放下电文,默默走到门外的观察哨上。

    远处福金山的轮廓被渐渐出来的日头照亮,山顶上,依旧能看见同盟军的工事轮廓,像一道横在山脊上的黑线,坚硬、固执,咬着这条关键的交通命脉不放。

    他知道,必须破局了。

    十三师团正面进攻已持续近一周,炮火、空袭、步兵强攻轮番上阵,七十一军防线多处塌陷,却又总能被快速填补。

    每次看似突破的进展,最后都变成了阵地前的尸堆。

    “向东久迩宫殿下请求增援吧。”,荻洲终于开口,语气干涩。

    两日后,日军第十六师团调动至福金山战线。

    日本兵力瞬间翻倍,第13、第16师团联手,从三个方向对福金山发起全面攻击,炮火密度几乎覆盖整个山体。

    日军重炮轮番轰击,将山顶上的树木削成焦木桩,整个阵地被炸得坑坑洼洼。

    七十一军伤亡惨重无比,尤其是日军主攻的主峰阵地,那是三十六师的防区,三十六师几乎伤亡殆尽。

    但防御主官宋锡炼并未惊慌,因为他早就知道,福金山根本不会有援军。

    节节抵抗,是当时第五战区的基本作战原则,防守没有救兵,只有时间表,部队接到命令时,便已知晓自己的任务不是守住,而是拖住。

    只要完成了时间限制便可以合理后撤。

    宋锡炼站在第36师的指挥所里,看着山下黑压压的新一波攻势,他脸色沉着,却没有多说话,只淡淡交代一句,

    “准备撤。”

    他知道,在福金山一带拖住了日军十天时间,已经是极限。

    福金山从第一炮响起,到第十天的清晨,阵地上只剩下不足三分之一的兵力仍在坚持。

    他们分散在被削平的山脊后,靠着沙袋和尸体堆出来的火力点,一边还击一边等待哨声。

    那是撤退信号。

    ——嘟——

    富金山守军全线撤离,向小捷陵一线转移。模范师掩护退却,一边打阻击,一边回防固始。

    福金山最终被日军占据,但他们花了整整十天,死伤了,打下来的是一堆焦土。

    战报送至武城前线总指挥部时,最高统帅批了两字:“忠勇。”

    在模范师第五团部里,团长陈冲只沉默了一会儿,对身边的作战参谋王旭东说道:“把牺牲的弟兄们的名单和尸体整理好,送回郑城。”

    王旭东愣了一下,小声问:“战报不写胜利么?”

    陈冲摇头:“咱们拿命换来的阵地,他们说丢了,那就是丢了。但这些弟兄们不是白死的。我们要记得。”

    黄昏,富金山已成一片死寂。日军的军旗下,尘土与血色混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