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黄埔弃子的将官之路 第302章 争夺老观集
热门推荐:
荣城市探案
爷的王妃,本王爷自己宠
囚我三年?当你后爸不过分吧
还珠之倾世之恋
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强蜀汉!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XCY龙凤战队:加入PEL舞台
鬼子汉奸一勺烩
原神:开局黑虎阿芙丝滑小连招
老观集,这座在豫东地图上几乎不曾被提起的小村镇,如今却成了第四十五联队的防线节点之一。
它不大,三面环堤,一面靠田,背靠沙河旧槽,村后乱石堆与河洼交错,冬季水退后,露出一条条像刀疤一样的天然堑壕。
若从空中俯瞰,这里就像一只三足的硬壳龟,趴伏在兰封西南的交通节点上。
村前唯一一条石桥向东北伸展,直接连通通往兰封县城的主干道,是整个西线防区通往兰封的最后一环要口。
第四十五联队对这个地方的重视程度,并不如其地理所赋予的价值那么高。
原因很简单,根据最新起飞的陆航侦察机所摄像报——老观集东南方向集结的模范师部队,仅有一个营的规模,未见明显布设的火炮阵地。
同时在兰封西北、西南两地的多处据点遭到强攻,联队参谋部据此判断,模范师主力的穿插方向应在更南侧堤角集一线,企图从柳河村方向包抄兰封南郊。
因此,第四十五联队将可动用兵力尽数投入南北两翼,仅留下一个加强中队与一支工兵通信小队留守老观集。
但这个中队不是普通中队。
它由原“濮阳战残部”整编而成,人数近三百,由有实战经验丰富的古田大尉率领。他曾在对濮阳争夺战中多次设伏建功,熟悉地形战与村镇防御。
清晨六时整,天色微亮,模范师第二旅第五团发起进攻东部中线进攻命令,由第三营担任主攻,目标便是直通兰封的日军据点——老观集。
此时雾气仍浮在老观集,依稀可见日军在老观集的整备工事,大量房屋被改为碉堡,密密麻麻的枪眼在各处房屋之中,
虽然老观集的日军人数不算多,但是其实力绝非能够小觑,
一个营对一座村镇,兵力并不占优,但模范师新一轮火力改制之后,单营火力密度已大大不同往日。
根据模范师去年颁布的《基层火力体系整编条例》,通用机枪入班,掷弹筒入排,迫击炮编入连。
作为精编先遣单位,第三营每个连都配备了六门二〇年式82毫米迫击炮,其中有两门是临时作战调配。
二〇年式82毫米迫击炮系同盟军标准制式火力,
由豫东第一兵工厂仿制生产,口径统一、威力适中、结构稳定,兼容性与野战环境适应性优良,是模范师逐步向机动化改编的火力核心之一。
来自三个步兵连共计十八门82毫米迫击炮组成的炮兵阵地在村西南方向的麦地边分组展开,炮膛架在冻土与柴垛之间,身后堆满了炮弹箱。
炮兵观察哨设在西南堤上,由营部参谋直接指挥,全线火力统一由营部控制。
“第一波弹幕,目标甲三区至甲四区交界,村西外侧主机枪阵地,距离九百五十,间隔五秒落点。”
“第二波,坐标乙二区偏北,村口老槐树与白屋顶房两侧火力点,递进一百五。”
“第三波,打通丙一区至丁一区纵深街面,主街中轴线压制,持续推进!”
炮兵官佐一面通过炮镜观察,一面大声喊着,火线口令连续下达,十二门82式迫击炮依连为序轮动开火,如骨节断裂般在晨雾中炸响。
“咚——咚咚——咚——”
火光自村西一线炸起,弹幕呈“人”字推进阵型,按照既定坐标逐步往东推移,每五秒为一拍,每百米为一段,
突击连队正随弹幕尾影缓慢贴近日军工事。
模范师新制火力编制下的迫击炮部队,不再是“铺天盖地”的老式轰击,而是“分段、控时、锁点”的定向火力编织。
每一个弹点,都像是地图上提前与地面部队协商标好的撕裂口,为先锋步兵留下一道火线前的缝隙。
浓烟翻滚中,连部话机仍在急促输出:
“甲四区外墙已崩,第一段目标命中;乙二区前哨哑火,调整第三波角度,稍南偏——打到丁一区靠祠堂街拐角!……”
三处豁口炸出后,空气中仍残留着迫击弹未完全散去的烈性硝烟味,地面上泥与砖、残墙与枪架混作一团,仿佛一瞬之间村前整块阵地被锤成了碎瓷。
模范师第三营第一连率先冲线。
“突击组!往前冲!三排随我,掩护左侧进线!”
连长一声令下,第一个冲锋排在弹幕第二波的间隙中拔腿而起,如撕裂晨雾的利刃,猫腰低头、越过沟坎,一路压低身子推进。
身后第三波弹幕已经拉响,炮弹划着刺耳的声响从他们头顶掠过,在前方五十米外猛烈炸开,火光如穹顶塌陷,压在村口砖墙和屋角处接连腾起。
但也就在弹幕的空隙中,一处屋后残垣内,几名日军借着炮火的间断,从沙袋后抬起步枪,朝着奔行的第三营士兵猛然开火。
“哒哒哒——!”
一挺歪把子轻机枪抢先咆哮,子弹打得地面沙灰乱飞,尘土扑面。
“老陈,解决它!!”一名排长沉声吼出。
“嗯啦!”
左侧沟坎处,一个老兵应声就位,一支装载了精确瞄具的中正式步枪悄然探出,瞄准日军火力点扣下扳机。
“啪!”
一名日军翻身跌入沙袋后,没再起来。
另一名刚要探头的士兵,却在头顶上听到了一声尖啸声,尚未扣响扳机,就与整块砖墙一同被炸飞出去。
“掷弹筒组!标记后屋顶,投烟弹掩护步枪线!”
二人一组的掷弹筒组匍匐穿越枪线,在第三道弹幕尚未压落前完成角度调修。
“咚——咚——”
两发烟幕弹拖着尾焰腾空而起,分别落在祠堂前街口和砖房房顶,一秒后浓烟如墨,封死街巷视线。
先锋一排顺势前推,有人趴进玉米垄沟渠,有人从炸塌的土墙中翻身跃起,步枪口径一一指向窗口、门洞与残屋。
“机枪——压这边祠堂屋角!”
两挺mG35机枪组从两个角度同时喷出火舌,火线犹如锋刃,把日军试图集结反击的口袋街死死压制。
土巷前端,老观集祠堂方向的日军终于苏醒过来。
“哒哒哒哒哒——”
一挺九二式重机枪自沙袋后横扫而出,火舌一甩,将巷口一角的砖垛直接打塌,弹片如雨,碎瓦与尘土扬起三尺高。
枪口透过逐渐稀薄的烟雾,喷出急促连射的枪线,带着极强压制感打得整条街巷战栗。
“二排!趴下!”
连长伏身一喝,所有士兵就地隐蔽,有的躲入半塌的屋门,有的紧贴柴垛与墙角,汗水顺着脸颊滴在枪托上,泥与血混成一体。
但这并不是全部。
就在第三营试图组织压制还击时,祠堂西墙后,一排排窗洞与屋檐下黑黢黢的枪眼突然一齐亮起。
“啪!啪!啪!”
三八式步枪、大正十一式、九六式机枪连番吐火,子弹从各个高低角度、错落层次的窗口和狭缝中涌出,
像是黑屋子里突然伸出了十几条舌头,冷不防咬住了整个村西口。
一时间,第三营前突部队被压得死死贴地,突击线遭遇首次停滞,火力封锁如网。
“这帮龟孙,烟雾后打得还挺准!”
副排长咬牙骂了一句,爬行间扯开嗓子大吼,“爆破组!铁拳准备!定点清窝!”
五十米后方的街角砖墙后,得到命令的爆破组已完成集结。
三人一组,手里拎着的是从兵工厂刚刚下发不久的铁拳无后坐力炮与双联集束手榴弹。
“目标三点钟方向,祠堂西墙三号窗孔!机枪火口!”
“明白,铁拳预射,爆破组贴进去!”
“嘭——!”
炮手腋下夹住铁拳,大概预估了距离后,便按下开火,炮弹拖着一道黑影直扑目标,撞上窗檐炸起半截墙皮,瓦砾飞溅,机枪火线断作两段。
“上!”
另外两名爆破手趁机拔腿冲出,一人提枪掩护,一人握着集束手榴弹组,掠入祠堂西南围墙,踢开废墟,一颗集束手榴弹旋转着丢进刚刚被炸开的洞口。
“轰!”
爆炸在屋内炸开,屋内火光一闪,烟尘四起,机枪声戛然而止。
它不大,三面环堤,一面靠田,背靠沙河旧槽,村后乱石堆与河洼交错,冬季水退后,露出一条条像刀疤一样的天然堑壕。
若从空中俯瞰,这里就像一只三足的硬壳龟,趴伏在兰封西南的交通节点上。
村前唯一一条石桥向东北伸展,直接连通通往兰封县城的主干道,是整个西线防区通往兰封的最后一环要口。
第四十五联队对这个地方的重视程度,并不如其地理所赋予的价值那么高。
原因很简单,根据最新起飞的陆航侦察机所摄像报——老观集东南方向集结的模范师部队,仅有一个营的规模,未见明显布设的火炮阵地。
同时在兰封西北、西南两地的多处据点遭到强攻,联队参谋部据此判断,模范师主力的穿插方向应在更南侧堤角集一线,企图从柳河村方向包抄兰封南郊。
因此,第四十五联队将可动用兵力尽数投入南北两翼,仅留下一个加强中队与一支工兵通信小队留守老观集。
但这个中队不是普通中队。
它由原“濮阳战残部”整编而成,人数近三百,由有实战经验丰富的古田大尉率领。他曾在对濮阳争夺战中多次设伏建功,熟悉地形战与村镇防御。
清晨六时整,天色微亮,模范师第二旅第五团发起进攻东部中线进攻命令,由第三营担任主攻,目标便是直通兰封的日军据点——老观集。
此时雾气仍浮在老观集,依稀可见日军在老观集的整备工事,大量房屋被改为碉堡,密密麻麻的枪眼在各处房屋之中,
虽然老观集的日军人数不算多,但是其实力绝非能够小觑,
一个营对一座村镇,兵力并不占优,但模范师新一轮火力改制之后,单营火力密度已大大不同往日。
根据模范师去年颁布的《基层火力体系整编条例》,通用机枪入班,掷弹筒入排,迫击炮编入连。
作为精编先遣单位,第三营每个连都配备了六门二〇年式82毫米迫击炮,其中有两门是临时作战调配。
二〇年式82毫米迫击炮系同盟军标准制式火力,
由豫东第一兵工厂仿制生产,口径统一、威力适中、结构稳定,兼容性与野战环境适应性优良,是模范师逐步向机动化改编的火力核心之一。
来自三个步兵连共计十八门82毫米迫击炮组成的炮兵阵地在村西南方向的麦地边分组展开,炮膛架在冻土与柴垛之间,身后堆满了炮弹箱。
炮兵观察哨设在西南堤上,由营部参谋直接指挥,全线火力统一由营部控制。
“第一波弹幕,目标甲三区至甲四区交界,村西外侧主机枪阵地,距离九百五十,间隔五秒落点。”
“第二波,坐标乙二区偏北,村口老槐树与白屋顶房两侧火力点,递进一百五。”
“第三波,打通丙一区至丁一区纵深街面,主街中轴线压制,持续推进!”
炮兵官佐一面通过炮镜观察,一面大声喊着,火线口令连续下达,十二门82式迫击炮依连为序轮动开火,如骨节断裂般在晨雾中炸响。
“咚——咚咚——咚——”
火光自村西一线炸起,弹幕呈“人”字推进阵型,按照既定坐标逐步往东推移,每五秒为一拍,每百米为一段,
突击连队正随弹幕尾影缓慢贴近日军工事。
模范师新制火力编制下的迫击炮部队,不再是“铺天盖地”的老式轰击,而是“分段、控时、锁点”的定向火力编织。
每一个弹点,都像是地图上提前与地面部队协商标好的撕裂口,为先锋步兵留下一道火线前的缝隙。
浓烟翻滚中,连部话机仍在急促输出:
“甲四区外墙已崩,第一段目标命中;乙二区前哨哑火,调整第三波角度,稍南偏——打到丁一区靠祠堂街拐角!……”
三处豁口炸出后,空气中仍残留着迫击弹未完全散去的烈性硝烟味,地面上泥与砖、残墙与枪架混作一团,仿佛一瞬之间村前整块阵地被锤成了碎瓷。
模范师第三营第一连率先冲线。
“突击组!往前冲!三排随我,掩护左侧进线!”
连长一声令下,第一个冲锋排在弹幕第二波的间隙中拔腿而起,如撕裂晨雾的利刃,猫腰低头、越过沟坎,一路压低身子推进。
身后第三波弹幕已经拉响,炮弹划着刺耳的声响从他们头顶掠过,在前方五十米外猛烈炸开,火光如穹顶塌陷,压在村口砖墙和屋角处接连腾起。
但也就在弹幕的空隙中,一处屋后残垣内,几名日军借着炮火的间断,从沙袋后抬起步枪,朝着奔行的第三营士兵猛然开火。
“哒哒哒——!”
一挺歪把子轻机枪抢先咆哮,子弹打得地面沙灰乱飞,尘土扑面。
“老陈,解决它!!”一名排长沉声吼出。
“嗯啦!”
左侧沟坎处,一个老兵应声就位,一支装载了精确瞄具的中正式步枪悄然探出,瞄准日军火力点扣下扳机。
“啪!”
一名日军翻身跌入沙袋后,没再起来。
另一名刚要探头的士兵,却在头顶上听到了一声尖啸声,尚未扣响扳机,就与整块砖墙一同被炸飞出去。
“掷弹筒组!标记后屋顶,投烟弹掩护步枪线!”
二人一组的掷弹筒组匍匐穿越枪线,在第三道弹幕尚未压落前完成角度调修。
“咚——咚——”
两发烟幕弹拖着尾焰腾空而起,分别落在祠堂前街口和砖房房顶,一秒后浓烟如墨,封死街巷视线。
先锋一排顺势前推,有人趴进玉米垄沟渠,有人从炸塌的土墙中翻身跃起,步枪口径一一指向窗口、门洞与残屋。
“机枪——压这边祠堂屋角!”
两挺mG35机枪组从两个角度同时喷出火舌,火线犹如锋刃,把日军试图集结反击的口袋街死死压制。
土巷前端,老观集祠堂方向的日军终于苏醒过来。
“哒哒哒哒哒——”
一挺九二式重机枪自沙袋后横扫而出,火舌一甩,将巷口一角的砖垛直接打塌,弹片如雨,碎瓦与尘土扬起三尺高。
枪口透过逐渐稀薄的烟雾,喷出急促连射的枪线,带着极强压制感打得整条街巷战栗。
“二排!趴下!”
连长伏身一喝,所有士兵就地隐蔽,有的躲入半塌的屋门,有的紧贴柴垛与墙角,汗水顺着脸颊滴在枪托上,泥与血混成一体。
但这并不是全部。
就在第三营试图组织压制还击时,祠堂西墙后,一排排窗洞与屋檐下黑黢黢的枪眼突然一齐亮起。
“啪!啪!啪!”
三八式步枪、大正十一式、九六式机枪连番吐火,子弹从各个高低角度、错落层次的窗口和狭缝中涌出,
像是黑屋子里突然伸出了十几条舌头,冷不防咬住了整个村西口。
一时间,第三营前突部队被压得死死贴地,突击线遭遇首次停滞,火力封锁如网。
“这帮龟孙,烟雾后打得还挺准!”
副排长咬牙骂了一句,爬行间扯开嗓子大吼,“爆破组!铁拳准备!定点清窝!”
五十米后方的街角砖墙后,得到命令的爆破组已完成集结。
三人一组,手里拎着的是从兵工厂刚刚下发不久的铁拳无后坐力炮与双联集束手榴弹。
“目标三点钟方向,祠堂西墙三号窗孔!机枪火口!”
“明白,铁拳预射,爆破组贴进去!”
“嘭——!”
炮手腋下夹住铁拳,大概预估了距离后,便按下开火,炮弹拖着一道黑影直扑目标,撞上窗檐炸起半截墙皮,瓦砾飞溅,机枪火线断作两段。
“上!”
另外两名爆破手趁机拔腿冲出,一人提枪掩护,一人握着集束手榴弹组,掠入祠堂西南围墙,踢开废墟,一颗集束手榴弹旋转着丢进刚刚被炸开的洞口。
“轰!”
爆炸在屋内炸开,屋内火光一闪,烟尘四起,机枪声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