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诸葛亮 第42章 淡泊以明志就是延迟满足,宁静以致远就是长期主义
热门推荐:
安之若素
饥荒年通古今,开个超市喂将军
长生不死,从洞天福地开始
快穿:糟糕女配是个邪修
成为地府公务员,我爆红阴阳两界
带着女儿妹妹混娱乐圈
恶女快穿:撩得禁欲男主失控沦陷
掐指一算:真千金她是满级大佬!
快穿,给深情男主一个家
诸葛亮重新放平心态后,再回头看大哥给他的《劝学卷》,顿时感觉就不一样了。
一股非常接地气、很少堆砌大词的和煦春风,让他的向学之心为之一暖。
“值此乱世,非学无以成才,无才何以护家报国救天下……然治学之心,犹不可功利。
实用之学固然紧要,但根基亦需牢固,心性亦需砥砺。贤弟得此书后,不可因急功近利钻研苦学,便偏废躬耕陇亩、练剑演武、强身修心、体察黎庶……”
诸葛瑾开篇还稍微有点文绉绉,但随后就尽量用家常大白话,解释其中原因:
因为“聪慧绝顶之人,往往容易怠惰。正因他学大多数东西太容易取得进步,久而久之,遇到真难题,学了许久没看到进步,就会不耐烦。
此时,以种田养性,或者练剑锻体修心,便能弥补不耐烦的问题。因为种田至少半年才能收获,再努力也无法揠苗助长。
所以农夫往往比斗食小吏、日酬苦力更有恒心。小吏和苦力一天拿不到工钱,次日可能就不努力了,农夫却能为一年后的收获坚持努力”。
“同理,锻体修心,也不容易直观看到进步,需日积跬步,以致千里。但正因锻体者习惯了出力后暂时看不到收益的状态,所以他们往往比只读书者更有毅力。”
诸葛亮喜欢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这固然对学习速度是个极大的帮助,但对于钻研精进,其实是一重障碍。
而诸葛瑾穿越前就从小要背诵《诫子书》,也研究过祖宗治学心路历程的变化。从中不难发现,历史上晚年的诸葛亮吃过苦之后,其实也渐渐有了专注淡泊、不求广博、不求快速收获的品质。
诸葛瑾深知这些品质,是需要一个人有过阅历、吃过苦、尝过“明明我努力了,但没用”的挫败感后,才能渐渐形成的。
如今他要让二弟“一两年走完五六年的路”,最怕的不是教不好二弟具体的思辨方法、知识逻辑。
而是揠苗助长导致诸葛亮知识进步太快、心性和毅力却跟不上,人格品质基础不牢。
那就太遗憾了。
但这辈子的诸葛亮,又注定没法亲自吃太多苦、受太多挫,
诸葛瑾只好用尽量粗浅的道理、还有别人的教训例子,来尽量还原这些道理,培养诸葛亮的同理心。
再用科学种田、锻炼身体之类的办法,间接实现对品性的磨砺。
……
诸葛亮看完大哥这番恳切的大道理后,果然深受震撼,久久回味不能自拔。
诸葛瑾信中所说的这些道理,其实用后世的互联网大词来套,核心就是一个“延迟满足”,一个“长期主义”,
只是诸葛瑾的措辞更接地气,而且借用了荀子的《劝学》和后来诸葛亮自己《诫子书》里的一些措辞,并且掰开揉碎了、说得更细更通俗。
《诫子书》里的“淡泊以明志”,其实就是现代教育心理学里“延迟满足”的凝练。
“宁静以致远”,也是对“长期主义”的概括,只是古人更加惜字如金罢了。
诸葛亮花了足足半刻钟消化大哥说的大道理,然后又继续往下看大哥举的例子:
“他首次为刘备出谋划策后,出于担心‘刘备即使得了奇谋,依然有可能要吃很长一段时间亏,所以不想跟着受苦。怕刘备不辨功过,看到己方依然颓势未止,就怪谋士无能’。
但在他突围逃命前,刘备亲自送行,看出了他的担忧,说了一番话:
‘备飘零半生,受尽妻妾离散、身遭追杀之苦,却也总结出一个道理:每当我遭遇兵祸之时,都不是因为我最近做得不好,而是我很久以前的懈怠,便种下了远因。
便如这次下邳被偷,静静反省之后,备又有何脸面让益德承担罪责?益德固然没稳住曹豹许耽,但远因还是我军封官授权时,便没有安抚好丹阳兵。
自陶公故去后,备有一年半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而益德只接手了一个半月。所以下邳被偷,备罪责最重。
先生今日为我谋划,明日若是再败,也绝不是先生之责,而是我过去这一两年练兵待人都没做好。而先生今日的谋划,未来迟早会对我军有裨益……”
诸葛瑾写的这段劝学内容,显然是修饰过的,刘备当然没说过这样的话。
诸葛瑾是把刘备的反省,和后世拿破仑那句“如果我明日败了,不是因为我昨日做错了,而是我很久以前就做错了。如果我昨日努力了,明日也不会见效,但很久以后会见效”嫁接在一起,以增强说服力。
不过这一次,诸葛亮是真没看出来大哥造假了。
读到这里时,他已经有些热泪盈眶,
感受到了大哥对他修心养性的期待,也真心相信了这个发生在刘备身上的例子。
诸葛亮放下卷轴,长叹一声:
“难怪镇东将军身处如此绝境,也能在大哥的谋划之下反败为胜。大哥的谋略固然是一绝,但镇东将军的韧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是不可或缺。”
诸葛亮暗下决心,要在学习态度方面,吸取大哥的人生经验。也要在品性修养方面,学习刘将军的韧性和坚毅。
其他几卷关于专业知识的卷轴,学完之后就可以作为工具书,分门别类收起来。
反而是这卷《劝学篇》,要好好誊抄一份,珍藏在身边。
将来一旦发现自己因为进步速度放缓而心浮气躁,或者因为别的挫折怀疑人生,就要把这卷家书拿出来好好读、自我反省!
这个一开始被自己跳看的内容,才是大哥这十几卷家书里,最珍贵的!
大哥在排序时果然用心良苦,没有排错。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做人的心态,永远比具体的内容学习更重要。
回味着这些道理,诸葛亮觉得今晚不宜再看任何具体之学,
他静坐反思了很久,在卷尾写下了两句心得笔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然后放下笔,满怀敬畏地回去睡觉了。
第二卷后面其实还有一些琐碎的交代和清单,但已经被诸葛亮无视了。
……
或许是昨夜学得入神,睡得太晚,
一贯勤勉的诸葛亮,居然睡到日上三竿才醒。
最后还是二姐诸葛兰烧好早饭、都快放凉了,见弟弟还不起,过来强行把他推醒。
(注:上一章大家都觉得大姐二姐名字不好,已改,可回去确认一下)
诸葛亮一脸懵逼地简单洗漱穿戴,坐到食案边,有口无心地端起粥碗吸了一口,这才注意到味道不对。
“咦,今日如何熬了豆粥?还有这圆圆润泽的是什么米?”
诸葛兰还没干完家务,裹着破旧的粗布围裙,双手叉腰教训弟弟:“昨晚大哥那第二卷家书,你看完没有?不看还霸占着不让我们看!
要不是我一早收拾你书案看到了,大哥让人捎来的东西,还不知要在绸缎箱里躺多久呢,怕是放坏了都不知道!”
诸葛亮顿时被数落得有点心虚,他昨晚确实注意到卷末还有个附录,都是交代些生活方面的琐碎事情,还有让信使送来的东西。
但他平时当惯了甩手掌柜,家务都交给姐姐干,也就没细看。
大姐诸葛芷听到弟妹拌嘴,也施施然走到内堂,把妹妹推走去干活,然后拿着那张清单,柔声劝说:“你也多长点心吧,这些你也该看看,虽说是起居琐事,但我觉得大哥写得很有道理,肯定是请教了习武名师或者名医了的。”
诸葛亮赶忙吃完饭,这才跟大姐一起仔细研读劝学卷的后文。
原来大哥最后还交代了一些学习、劳作时要注意的养生之法,和食补疗愈之道。
首先第一条强调了饮食搭配,说此番让人送来了些吴地出产的茶叶,是经过简单焙制的,教导他们新的喝法,以后不用加葱姜蒜盐,就直接煮着喝,可以清肝明目解毒。
然后又说,日后饮食要注重少量多餐、尤其二弟学业刻苦,熬夜易于伤肝,要注意作息。并让信使带了几桶胡桃,可以在锅内放置洗净的沙土或盐,带壳烘烤成熟后,直接食用,或是拨了桃仁后一起熬粥。
而熬粥的材料方面,诸葛瑾还附上了一张食谱,让诸葛亮在襄阳自行寻找荆南的商人,采购薏苡、枸椇,配上随处买得到的绿豆熬粥,也是清肝明目解毒。
显然,诸葛瑾是知道历史上的诸葛亮,最后是肝帝到肝脏衰竭而亡,所以现在督促十六岁的少年诸葛亮就开始注意养护。
诸葛亮看到这儿,也是一愣:“那这粥中的圆圆光润之物,便是薏苡了?
怪不得蔡中郎理《汉纪》时,载本朝伏波将军马援平交趾途中,身染瘴气,寻岭南薏苡,祛湿热解毒。最后还被朝中奸臣攻讦为搜刮合浦珍珠以还。
这东西看起来确实像珍珠。不过大哥交代我们自行采购的东西,怎么这么快就有了?”
诸葛芷柔声解释:“这些便是昨日那信使带来的,他们定是也得过大哥交代,来的途中路过襄阳、江夏,便就地寻访荆南商旅,重金现购而得,一并送来。
这不是写了么,薏苡是岭南所产,可于长沙、桂阳郡行商处购得。枸椇,乃太史公《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奇珍,可于夜郎国购得——先汉的夜郎国,便是当今的牂牁郡了,零陵商人可走黔中道购得。
看来刘将军派给大哥的人,办事都不敢怠慢,大哥定然颇受刘将军重视。”
诸葛亮顺着大姐的思路往下看,越看越感受到大哥沉甸甸的期待。
大哥光是对他们姐弟的饮食调养,便有了那么多关照。
后续似乎还附上了一些捕鱼的渔具图纸、教他们饮食荤腥要多以大鱼为主,但应该充分煮熟不可生食,便于养生补脑。
还有几箱给诸葛亮夜里读书用的特殊灯油,一些给诸葛亮种田做育种试验时,护腰用的改良农具构想,还有一堆东西。
这些因为跟早餐无关,所以两个姐姐时间仓促也来没来得及拆看,刚才一大早只是拆了大哥送来的吃的东西。
“你既吃完早膳了,剩下这些大哥捎来的东西,你自己开箱!开完后教我们怎么用!”
诸葛芷觉得有必要让不干家务的弟弟熟熟手,就把剩下的开箱任务压给诸葛亮。
一股非常接地气、很少堆砌大词的和煦春风,让他的向学之心为之一暖。
“值此乱世,非学无以成才,无才何以护家报国救天下……然治学之心,犹不可功利。
实用之学固然紧要,但根基亦需牢固,心性亦需砥砺。贤弟得此书后,不可因急功近利钻研苦学,便偏废躬耕陇亩、练剑演武、强身修心、体察黎庶……”
诸葛瑾开篇还稍微有点文绉绉,但随后就尽量用家常大白话,解释其中原因:
因为“聪慧绝顶之人,往往容易怠惰。正因他学大多数东西太容易取得进步,久而久之,遇到真难题,学了许久没看到进步,就会不耐烦。
此时,以种田养性,或者练剑锻体修心,便能弥补不耐烦的问题。因为种田至少半年才能收获,再努力也无法揠苗助长。
所以农夫往往比斗食小吏、日酬苦力更有恒心。小吏和苦力一天拿不到工钱,次日可能就不努力了,农夫却能为一年后的收获坚持努力”。
“同理,锻体修心,也不容易直观看到进步,需日积跬步,以致千里。但正因锻体者习惯了出力后暂时看不到收益的状态,所以他们往往比只读书者更有毅力。”
诸葛亮喜欢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这固然对学习速度是个极大的帮助,但对于钻研精进,其实是一重障碍。
而诸葛瑾穿越前就从小要背诵《诫子书》,也研究过祖宗治学心路历程的变化。从中不难发现,历史上晚年的诸葛亮吃过苦之后,其实也渐渐有了专注淡泊、不求广博、不求快速收获的品质。
诸葛瑾深知这些品质,是需要一个人有过阅历、吃过苦、尝过“明明我努力了,但没用”的挫败感后,才能渐渐形成的。
如今他要让二弟“一两年走完五六年的路”,最怕的不是教不好二弟具体的思辨方法、知识逻辑。
而是揠苗助长导致诸葛亮知识进步太快、心性和毅力却跟不上,人格品质基础不牢。
那就太遗憾了。
但这辈子的诸葛亮,又注定没法亲自吃太多苦、受太多挫,
诸葛瑾只好用尽量粗浅的道理、还有别人的教训例子,来尽量还原这些道理,培养诸葛亮的同理心。
再用科学种田、锻炼身体之类的办法,间接实现对品性的磨砺。
……
诸葛亮看完大哥这番恳切的大道理后,果然深受震撼,久久回味不能自拔。
诸葛瑾信中所说的这些道理,其实用后世的互联网大词来套,核心就是一个“延迟满足”,一个“长期主义”,
只是诸葛瑾的措辞更接地气,而且借用了荀子的《劝学》和后来诸葛亮自己《诫子书》里的一些措辞,并且掰开揉碎了、说得更细更通俗。
《诫子书》里的“淡泊以明志”,其实就是现代教育心理学里“延迟满足”的凝练。
“宁静以致远”,也是对“长期主义”的概括,只是古人更加惜字如金罢了。
诸葛亮花了足足半刻钟消化大哥说的大道理,然后又继续往下看大哥举的例子:
“他首次为刘备出谋划策后,出于担心‘刘备即使得了奇谋,依然有可能要吃很长一段时间亏,所以不想跟着受苦。怕刘备不辨功过,看到己方依然颓势未止,就怪谋士无能’。
但在他突围逃命前,刘备亲自送行,看出了他的担忧,说了一番话:
‘备飘零半生,受尽妻妾离散、身遭追杀之苦,却也总结出一个道理:每当我遭遇兵祸之时,都不是因为我最近做得不好,而是我很久以前的懈怠,便种下了远因。
便如这次下邳被偷,静静反省之后,备又有何脸面让益德承担罪责?益德固然没稳住曹豹许耽,但远因还是我军封官授权时,便没有安抚好丹阳兵。
自陶公故去后,备有一年半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而益德只接手了一个半月。所以下邳被偷,备罪责最重。
先生今日为我谋划,明日若是再败,也绝不是先生之责,而是我过去这一两年练兵待人都没做好。而先生今日的谋划,未来迟早会对我军有裨益……”
诸葛瑾写的这段劝学内容,显然是修饰过的,刘备当然没说过这样的话。
诸葛瑾是把刘备的反省,和后世拿破仑那句“如果我明日败了,不是因为我昨日做错了,而是我很久以前就做错了。如果我昨日努力了,明日也不会见效,但很久以后会见效”嫁接在一起,以增强说服力。
不过这一次,诸葛亮是真没看出来大哥造假了。
读到这里时,他已经有些热泪盈眶,
感受到了大哥对他修心养性的期待,也真心相信了这个发生在刘备身上的例子。
诸葛亮放下卷轴,长叹一声:
“难怪镇东将军身处如此绝境,也能在大哥的谋划之下反败为胜。大哥的谋略固然是一绝,但镇东将军的韧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是不可或缺。”
诸葛亮暗下决心,要在学习态度方面,吸取大哥的人生经验。也要在品性修养方面,学习刘将军的韧性和坚毅。
其他几卷关于专业知识的卷轴,学完之后就可以作为工具书,分门别类收起来。
反而是这卷《劝学篇》,要好好誊抄一份,珍藏在身边。
将来一旦发现自己因为进步速度放缓而心浮气躁,或者因为别的挫折怀疑人生,就要把这卷家书拿出来好好读、自我反省!
这个一开始被自己跳看的内容,才是大哥这十几卷家书里,最珍贵的!
大哥在排序时果然用心良苦,没有排错。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做人的心态,永远比具体的内容学习更重要。
回味着这些道理,诸葛亮觉得今晚不宜再看任何具体之学,
他静坐反思了很久,在卷尾写下了两句心得笔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然后放下笔,满怀敬畏地回去睡觉了。
第二卷后面其实还有一些琐碎的交代和清单,但已经被诸葛亮无视了。
……
或许是昨夜学得入神,睡得太晚,
一贯勤勉的诸葛亮,居然睡到日上三竿才醒。
最后还是二姐诸葛兰烧好早饭、都快放凉了,见弟弟还不起,过来强行把他推醒。
(注:上一章大家都觉得大姐二姐名字不好,已改,可回去确认一下)
诸葛亮一脸懵逼地简单洗漱穿戴,坐到食案边,有口无心地端起粥碗吸了一口,这才注意到味道不对。
“咦,今日如何熬了豆粥?还有这圆圆润泽的是什么米?”
诸葛兰还没干完家务,裹着破旧的粗布围裙,双手叉腰教训弟弟:“昨晚大哥那第二卷家书,你看完没有?不看还霸占着不让我们看!
要不是我一早收拾你书案看到了,大哥让人捎来的东西,还不知要在绸缎箱里躺多久呢,怕是放坏了都不知道!”
诸葛亮顿时被数落得有点心虚,他昨晚确实注意到卷末还有个附录,都是交代些生活方面的琐碎事情,还有让信使送来的东西。
但他平时当惯了甩手掌柜,家务都交给姐姐干,也就没细看。
大姐诸葛芷听到弟妹拌嘴,也施施然走到内堂,把妹妹推走去干活,然后拿着那张清单,柔声劝说:“你也多长点心吧,这些你也该看看,虽说是起居琐事,但我觉得大哥写得很有道理,肯定是请教了习武名师或者名医了的。”
诸葛亮赶忙吃完饭,这才跟大姐一起仔细研读劝学卷的后文。
原来大哥最后还交代了一些学习、劳作时要注意的养生之法,和食补疗愈之道。
首先第一条强调了饮食搭配,说此番让人送来了些吴地出产的茶叶,是经过简单焙制的,教导他们新的喝法,以后不用加葱姜蒜盐,就直接煮着喝,可以清肝明目解毒。
然后又说,日后饮食要注重少量多餐、尤其二弟学业刻苦,熬夜易于伤肝,要注意作息。并让信使带了几桶胡桃,可以在锅内放置洗净的沙土或盐,带壳烘烤成熟后,直接食用,或是拨了桃仁后一起熬粥。
而熬粥的材料方面,诸葛瑾还附上了一张食谱,让诸葛亮在襄阳自行寻找荆南的商人,采购薏苡、枸椇,配上随处买得到的绿豆熬粥,也是清肝明目解毒。
显然,诸葛瑾是知道历史上的诸葛亮,最后是肝帝到肝脏衰竭而亡,所以现在督促十六岁的少年诸葛亮就开始注意养护。
诸葛亮看到这儿,也是一愣:“那这粥中的圆圆光润之物,便是薏苡了?
怪不得蔡中郎理《汉纪》时,载本朝伏波将军马援平交趾途中,身染瘴气,寻岭南薏苡,祛湿热解毒。最后还被朝中奸臣攻讦为搜刮合浦珍珠以还。
这东西看起来确实像珍珠。不过大哥交代我们自行采购的东西,怎么这么快就有了?”
诸葛芷柔声解释:“这些便是昨日那信使带来的,他们定是也得过大哥交代,来的途中路过襄阳、江夏,便就地寻访荆南商旅,重金现购而得,一并送来。
这不是写了么,薏苡是岭南所产,可于长沙、桂阳郡行商处购得。枸椇,乃太史公《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奇珍,可于夜郎国购得——先汉的夜郎国,便是当今的牂牁郡了,零陵商人可走黔中道购得。
看来刘将军派给大哥的人,办事都不敢怠慢,大哥定然颇受刘将军重视。”
诸葛亮顺着大姐的思路往下看,越看越感受到大哥沉甸甸的期待。
大哥光是对他们姐弟的饮食调养,便有了那么多关照。
后续似乎还附上了一些捕鱼的渔具图纸、教他们饮食荤腥要多以大鱼为主,但应该充分煮熟不可生食,便于养生补脑。
还有几箱给诸葛亮夜里读书用的特殊灯油,一些给诸葛亮种田做育种试验时,护腰用的改良农具构想,还有一堆东西。
这些因为跟早餐无关,所以两个姐姐时间仓促也来没来得及拆看,刚才一大早只是拆了大哥送来的吃的东西。
“你既吃完早膳了,剩下这些大哥捎来的东西,你自己开箱!开完后教我们怎么用!”
诸葛芷觉得有必要让不干家务的弟弟熟熟手,就把剩下的开箱任务压给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