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诸葛亮 第99章 孙策的五层应对博弈
热门推荐:
我在LCK做中援,狂喷RNG
逃荒种田,炮灰一家手握系统赢麻了
惊鸿李子夜秦婀娜李幼薇
李子夜秦婀娜李幼薇
重生留校躺平,我真不想再卷啊!
废草灵根
疯批公主天天发癫,九千岁压不住了
武功被废?带妹传承天武反杀
蜜桃难哄
建安二年,六月十九,也是关羽攻破芜湖后第三天。
秣陵,原扬州牧府衙。
一个身高八尺、剑眉朗目的二十三岁年轻人,身着玄甲,手按宝剑,神情凝重,还带着一脸风霜疲惫之色。
他正是如今的丹阳和吴郡之主孙策,还刚刚拿下了一半的会稽郡,与严白虎激战正酣。
但关羽会合太史慈、一举偷袭攻破芜湖的消息,让他不得不放下与严白虎的争斗,亲自飞速狂奔回老巢秣陵,集结群臣议论对策。
他亲自率领的六百骑兵,以及数千侍奉孙家两代的嫡系老兵,也跟着一起强行军回到了秣陵。还有上万人的后军,此刻还在半路上,以日行八十里的速度往回赶。
集议开始后,大家对于“先立刻跟袁术划清界限,洗清附逆嫌疑”这一点,倒是认识非常统一,没什么可说的。
要是再拖下去,鬼知道刘备或诸葛家会如何利用这一点、继续大做文章。
但是在洗清附逆嫌疑后,具体该如何向朝廷开价、以及如何对待刘备和诸葛家、如何对待王朗等问题上,主要幕僚和武将还存在分歧。
所以,正式向许都派出使者之前,孙策必须把这几个态度问题掰扯清楚。
如今的孙策,麾下主要有四大谋士张昭、张纮、陈端、秦松。
以及几个太守级别、可以独当一面的故旧重臣。包括丹阳太守徐琨、吴郡太守朱治、名义上的广陵太守吴景。
这几个太守要么是孙策的亲戚长辈,要么就是孙坚留下来的重臣。比如徐琨是他表哥,吴景是他舅舅,朱治则是当年孙坚麾下的别部司马。
这其中,徐琨、朱治有自己的实际统治辖区,而吴景如今只剩一个虚名。他的广陵太守当初是袁术表的,后来地盘被刘备夺回。
历史上孙策在正式跟袁术决裂后,也就没必要让舅舅再挂袁术表的虚职,便把吴景挪回秣陵,接替徐琨为丹阳太守,而让徐琨去当中郎将领兵征战。
不过眼下他不还没跟袁术决裂么,所以这一切尚未发生,孙策还保留着对袁术最后一丝明面上的“尊重”。
此时此刻,孙策大致征询了一圈方面重臣和谋士幕僚的意见。
徐琨因为是直接利益受损最严重的一方,毕竟被夺取的芜湖是他的辖区,而且徐琨在三大重臣中也最为年轻气盛,所以他坚决建议此番遣使去许都,不仅要向朝廷讨个名分,还应该向朝廷添油加醋、揭发刘备和诸葛玄的野心,往那两家身上泼脏水。
一旁的谋士张昭、秦松都暗示说:刘备诸葛玄的举动,能拿出朝廷的旨意作为背书,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徐琨依然怒气冲冲地补充道:“就算如此,我们也可以让使者告诉曹操,刘备、诸葛玄另有野心,他们跟咱家冲突,绝对不仅仅是为曹操办事,而是假借王命扩张自己的势力!
要找一些刘备对曹操阳奉阴违的证据还不容易么,就算找不到,捕风捉影也行啊,曹操多疑,肯定会信的。到时候曹操为了制衡刘备、诸葛玄,才会更重视咱家,给伯符授一个高些的官职爵位以笼络。”
孙策也对刘备、诸葛玄有气,听了表哥的话,便倾向于赞成。至于张昭和秦松的劝阻,在他看来不算什么,这些幕僚只是提提意见的,完全没有执行权。
于是孙策转向吴景和朱治,问他们的看法。如果他们也同意,这一点就敲定了。
然而,吴景老成忍让,朱治相对持重,他们似乎都不愿意孙策快意恩仇。
吴景是见识过大风大浪,经历过沉浮的,他低声叹道:“关羽攻破芜湖,至今已有三日,但并无进一步举动,刘备应该也没想跟我们不死不休吧?
我们外有严白虎、王朗尚未扑灭,何必非要于此时多树敌呢?我倒不是说要跟刘备和睦,但若是能虚与委蛇一年半载,甚至只是数月,等我们灭了严白虎王朗,彻底腾出手来,到时候再跟刘备翻脸,岂不更稳妥?”
这番话也有点道理,加上是亲舅舅说的,孙策也不能不掂量。
而且吴景说话还有一层额外的分量,那就是可以影响到孙策之母吴夫人。
孙策毕竟是孝顺之人,母亲的劝说他一般都会听听。而吴景也数次利用这层关系,经常跟姐姐透露外面的消息,姐姐得知后,觉得有必要劝儿子的,就会果断劝。
有一次孙策的功曹魏腾办事不力,而且不肯执行孙策的赏罚命令,孙策一怒之下就要杀他。
吴景偷偷告诉姐姐后,吴夫人就跑到井边说要跳井,让人把孙策找回来,然后说“你今天滥杀敢谏之人,明日就会众叛亲离,我与其活着看你众叛亲离,不如现在就自尽免得将来受辱”。孙策只好连忙表示不杀了,把亲妈劝回来。
此刻,孙策当然也知道舅舅是为了自己好,是求稳。但他思虑再三,还是觉得不稳妥,提出一个问题:
“关羽确实拿下芜湖后三日不曾再有动静,可谁知他是不是在休整兵马、从后方转运粮草,以备再战?
我们出使朝廷,却不可能三天两头派人去。要是这次不揭发刘备,而后刘备却依然敌视我们,我们岂不是要苦熬一年半载后才能再揭发刘备?”
对于这个疑问,吴景也一时语塞,他只是老成持重,并不是以智谋见长。关羽停手了,究竟是暂时停手还是大概率会长期停手,他也不敢判断,也没法分析。
吴景疑惑之际,难免目光扫向旁边那四个谋士,显然他自己也想解惑。
目光扫到张纮时,张纮也看出了他求教的诚意,这才出列奏道:“将军,我以为,关羽此番不再进兵,应该是有诚意的。刘备只是想敲打我们,逼得我们立刻表态,从而无法再跟袁术联手夹击他。
因为芜湖本就广有存粮,如今那些粮食都被关羽抢了,他要再战,根本不需要从后方运粮,只靠芜湖库存就可直接再战。而且芜湖是一日而下,根本没有惨烈厮杀,关羽的部队挟大胜之威,也没必要休整。
他此番止步于此,依我揣度,应该就是想在丹阳获取一个港口,封堵袁术的庐江军对广陵的威胁。甚至还可能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比如,要是将来我军真跟袁术决裂,刘备和关羽希望借助芜湖这颗钉子,阻断我们从丹阳西渡长江、抢夺庐江的机会。一旦袁术真陷入弱势,被周遭平叛诸侯围攻,到时候刘备就能顺利夺取庐江。”
张纮的话,孙策一听就觉得很有道理,分析得非常透彻。
但他的心情,却再次被张纮破坏了——张纮的每一句话,都在提醒他遭受的损失,以及此次失败的惨烈,不是“大批存粮被夺”,就是“几乎兵不血刃破城”。
实话伤人呐!
问题是,张纮刚说完,吴景就像是找到了依据,连忙表示“我刚才就是这么想的,只是我没张长史聪明、口才好,说不出他这番细致的道理”。
而朱治似乎也被张纮说服,出言赞同了吴景。
孙策手下三大太守,吴景朱治对徐琨,二比一,建议暂时别跟刘备撕破脸、忍下这口气的势力,又占据了优势。
孙策那叫一个郁闷,琢磨了许久后,他终于从张纮的话语中,又琢磨出一个问题,连忙追问:
“若果真如此,刘备关羽倒是暂时不会对我们有更大威胁。可张长史说,刘备此举或许还有一层深意,就是不希望袁术将来溃败时,我们能插手到分赃袁术地盘的行列中去,把我们逼出局外!这点也同样不能忍吧?
而且我们若不向曹操攻讦刘备野心,不抨击对刘备友好的其他江南原有牧守,我们将来就束手束脚,怕是连打王朗都不好打了!要是王朗也跟刘备示好,愿意臣服刘备,刘备又占住大义,我们还能往何处扩张?那不是捆起双手白白看着别人扩张么?”
这个新问题一抛出,张纮倒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需要思索对策。
好在一旁的张昭始终旁观者清,已经冷却好了,连忙开口道:
“将军,此事倒是不必太担心。我以为,此番我们去许都,恰恰应该少提刘备,甚至同时尽量别提及王朗。
一来,如果我们提了刘备,曹操却依然不提防刘备,则刘备必为扬州牧,而王朗也必正式投效刘备。到时候刘备奉旨讨伐袁术,我们再跟他们交战,不附逆也会沾上附逆,大义名分有亏。
二来,若是我们提了刘备、曹操也确实忌惮了刘备,那曹操肯定要提防王朗被刘备招纳,到时候就会另外下旨,确认王朗的官职,或给王朗另加将军号,令他安堵地方。
而王朗如今的官职,是三年前、天子尚在长安时所封。当时将军凭袁术号令来江东,所占的大义名分便是‘天子于长安时所封官职,皆是西凉狗贼挟持之下所发乱命,并非天子本意’,所以将军才能一路凯歌、驱逐长安所封牧守。
包括当年长安朝廷以马日磾巡狩关东、招抚诸侯,袁术竟敢直接扣下马日磾,取天子巡狩符节传达己令,也正是依据的这一点。
所以,只要天子东归后,没有重新提起给王朗封官,那王朗的地位,假以时日就还能争议。若是天子东归后,再有旨意提到了王朗的官职,那就等于一并追认了前职,届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王朗是长安乱命所封?
因此现在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朝廷和天子忘了王朗,千万别追认前命,提都别提到。”
张昭这番话,终于一言点醒梦中人,让孙策意识到,自己在政治上确实鲁莽了些,在抓取大义名分这个问题上,二张比他成熟太多了。
当年他能靠着袁术之命肆虐江东,最初的政治依据,就是东汉的关东士大夫,普遍觉得西凉人连人都不算,只是一群禽兽。所以董卓李傕郭汜控制皇帝时的圣旨,统统都是废纸。
但李傕是国贼,曹操现在可还不是国贼呢。刘协东迁之后,中间有那么两三年,朝廷圣旨的效力和名声,是有过短暂回升的。
换言之,如果用后世人的上帝视角来看,196~198年发出的圣旨,比192~194年发出的圣旨,名声和效力明显要好一大截。后来要等衣带诏爆发,许都朝廷的圣旨效力,才重新跌回长安时期,再也指挥不动地方牧守。
可不能在圣旨效力回升期内,提醒皇帝想到王朗啊!这时候要尽量让王朗变成一个透明人。
否则就成了王朗手上原本只有一道没人见证的打印遗嘱,结果你非要提醒遗嘱人想起来、去换成公证遗嘱。那跟王朗打官司的相对方,不是在自己找不自在吗?
“可恶!刘备和关羽为什么会恰好只占我那么一点便宜,然后又点到即止、见好就收。难道那诸葛亮连这一点都算到了吗?如此黄口孺子,应该不可能吧?只是他运气好吧?!”孙策内心极为不甘,但又没什么办法。
吴景连忙在一边当和事佬,安慰孙策:“那孺子就是运气好罢了,我看,那诸葛亮无非是少年得志,不知轻重进退。听说许都朝廷封了诸葛瑾为丹阳太守,又封诸葛亮为丹阳郡丞。
诸葛亮肯定是想自作主张、撺掇关羽先斩后奏,这样夺下芜湖,他就能以芜湖为治所,实际上任了。他那大哥诸葛瑾,也能正式走马上任。
毕竟诸葛家此前只是碰巧征服了祖郎那山区六县,他总不好在山越人的地界上称丹阳太守吧?而芜湖是他们占领的第一个汉人聚居的、富庶的丹阳郡治下县城。他们想用芜湖来装点门面,完全就是少年心性。”
孙策被舅舅这么一劝,得知诸葛瑾诸葛亮只是少年得志猖狂,而非老谋深算,他的气也就消了一些。
嘛的,不跟那些下手没轻没重的黄口孺子一般见识!
另一边,吴景和张昭该说的都已经说完,张纮也终于冷却好了,又组织了一段关于后续发展的规划,便也顺势奏道:
“将军,只要此番我们遣使进京时,尽量不触及刘备,更别提醒陛下想到王朗,那么后续纵然刘备试图封堵我们分尸袁术,我们也依然有点发展空间。
首先,王朗虽是汉臣,可那严白虎并不是,严白虎完全是山越乱贼,谁打严白虎都是替天行道,人人得而诛之。
如今我军首要目标,正是对付严白虎,所以眼下这半年内,刘备和王朗是否有大义,不影响我们的行动。半年之内,若是严白虎被彻底平定了,到时我军也必然疲惫,连年征战,便是休整一年半载又如何?
到时候,王朗僻处海角,我们完全可以慢慢再搜集开战借口,比如真到了那一天,可以发现严白虎余孽有投奔王朗、而王朗也收降了。
甚至我们可以自己制造吴郡境内山越作乱的借口,栽赃到王朗头上,说这些吴郡山越贼就是受会稽境内的山越贼遥相授意作乱的。到时候再平王朗,岂能没有借口?而刘备若想分尸袁术,到时候肯定也腾不出手来,我们彻底肃清后方,再跟刘备撕破脸不迟!”
孙策终于眼神彻底亮了,张纮帮他找到了不被朝廷大义束缚,继续统一除了刘备以外其他江东势力的借口。
既然如此,他也不是不能考虑先挑软柿子捏。
“好,那便如此决定了!这次被刘备和诸葛家暗算,这个暗亏我就暂且隐忍了,去许都时也不会提起!但愿皇帝也别想起王朗的存在!
只要澄清我们孙家也是大汉忠臣、此前听从袁术,不过是因为天子被李傕郭汜挟持,我们只反西凉禽兽,不反其他朝廷忠臣!说明了这一点后,曹操肯给多大的官,就给多大的官吧——谁愿为使?”
孙策刚一发问,二张对视一眼,张纮立刻主动请命:“我愿为将军分忧!”
张纮在孙策手下,属于搞外交比较强的,历史上他也为孙策出使过许都朝廷。
然而他这次的请命,却被老成的吴景、朱治稍稍劝阻了一下。
吴景等人也不担心张纮的能力和忠心,只是担心他的安全,便指出道:
“子纲才干舌辩自然无碍,可如今刘备咄咄逼人,诸葛家据说也受曹操信任。万一朝中有跟他们关系不错的大臣作梗,子纲名浅官小,怕是会有危险。
我军毕竟还背着附逆袁术的恶名,这第一次遣使入贡,舌辩才干尚在其次,关键是要找个名动天下的大名士,这样刘备和诸葛家才不好阻挠。”
孙策一想也对,如今这局面,使者的名声确实比真才实干要紧,等沟通桥梁搭建起来后,后续才是才干先行。
孙策便随口问:“那舅父以为何人适合?”
吴景:“不如请如今寓居丹阳的华歆华子鱼吧。华子鱼天下名士,谁不敬仰?刘备和诸葛家再包藏祸心,也不敢对华子鱼下手。而且听说当初朱皓死后,朝廷就犹豫过是否让华子鱼接手豫章太守。
后来是诸葛瑾横空杀出,把他那污名狼狈的叔父洗白了,强行替代了华子鱼。想来华子鱼对于诸葛玄阻他前途,也必有怨气,如此他必会卖力为我们奔走。”
孙策点头:“华子鱼的名声确实足够了,只是担心华子鱼贪慕清贵,此番去了京城,万一曹操授他官职,他就留下做京官、不再回江东为我所用,又该如何?若是让子纲去,子纲心如匪石,必然能回来。”
对于这个问题,吴景也没法回答。
最后,孙策委决不下,还是亲自召见了华歆。而华歆被问及后,也果然坦荡回答:“我纵然留京,能为将军出力之处,不亚于留在江东。许都但有人攻讦将军,我也能为将军辩白。”
孙策听完,这才下定决心。看来华歆是既想要清贵的朝廷公卿任职机会,还愿意私下里接受一份“孙家驻京办主任”的好处和使命。
既然如此,那也就罢了,或许大名士的使用方法,本来就是这样的吧。
孙策一咬牙,让张纮写好奏表,然后托华歆上路了。
秣陵,原扬州牧府衙。
一个身高八尺、剑眉朗目的二十三岁年轻人,身着玄甲,手按宝剑,神情凝重,还带着一脸风霜疲惫之色。
他正是如今的丹阳和吴郡之主孙策,还刚刚拿下了一半的会稽郡,与严白虎激战正酣。
但关羽会合太史慈、一举偷袭攻破芜湖的消息,让他不得不放下与严白虎的争斗,亲自飞速狂奔回老巢秣陵,集结群臣议论对策。
他亲自率领的六百骑兵,以及数千侍奉孙家两代的嫡系老兵,也跟着一起强行军回到了秣陵。还有上万人的后军,此刻还在半路上,以日行八十里的速度往回赶。
集议开始后,大家对于“先立刻跟袁术划清界限,洗清附逆嫌疑”这一点,倒是认识非常统一,没什么可说的。
要是再拖下去,鬼知道刘备或诸葛家会如何利用这一点、继续大做文章。
但是在洗清附逆嫌疑后,具体该如何向朝廷开价、以及如何对待刘备和诸葛家、如何对待王朗等问题上,主要幕僚和武将还存在分歧。
所以,正式向许都派出使者之前,孙策必须把这几个态度问题掰扯清楚。
如今的孙策,麾下主要有四大谋士张昭、张纮、陈端、秦松。
以及几个太守级别、可以独当一面的故旧重臣。包括丹阳太守徐琨、吴郡太守朱治、名义上的广陵太守吴景。
这几个太守要么是孙策的亲戚长辈,要么就是孙坚留下来的重臣。比如徐琨是他表哥,吴景是他舅舅,朱治则是当年孙坚麾下的别部司马。
这其中,徐琨、朱治有自己的实际统治辖区,而吴景如今只剩一个虚名。他的广陵太守当初是袁术表的,后来地盘被刘备夺回。
历史上孙策在正式跟袁术决裂后,也就没必要让舅舅再挂袁术表的虚职,便把吴景挪回秣陵,接替徐琨为丹阳太守,而让徐琨去当中郎将领兵征战。
不过眼下他不还没跟袁术决裂么,所以这一切尚未发生,孙策还保留着对袁术最后一丝明面上的“尊重”。
此时此刻,孙策大致征询了一圈方面重臣和谋士幕僚的意见。
徐琨因为是直接利益受损最严重的一方,毕竟被夺取的芜湖是他的辖区,而且徐琨在三大重臣中也最为年轻气盛,所以他坚决建议此番遣使去许都,不仅要向朝廷讨个名分,还应该向朝廷添油加醋、揭发刘备和诸葛玄的野心,往那两家身上泼脏水。
一旁的谋士张昭、秦松都暗示说:刘备诸葛玄的举动,能拿出朝廷的旨意作为背书,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徐琨依然怒气冲冲地补充道:“就算如此,我们也可以让使者告诉曹操,刘备、诸葛玄另有野心,他们跟咱家冲突,绝对不仅仅是为曹操办事,而是假借王命扩张自己的势力!
要找一些刘备对曹操阳奉阴违的证据还不容易么,就算找不到,捕风捉影也行啊,曹操多疑,肯定会信的。到时候曹操为了制衡刘备、诸葛玄,才会更重视咱家,给伯符授一个高些的官职爵位以笼络。”
孙策也对刘备、诸葛玄有气,听了表哥的话,便倾向于赞成。至于张昭和秦松的劝阻,在他看来不算什么,这些幕僚只是提提意见的,完全没有执行权。
于是孙策转向吴景和朱治,问他们的看法。如果他们也同意,这一点就敲定了。
然而,吴景老成忍让,朱治相对持重,他们似乎都不愿意孙策快意恩仇。
吴景是见识过大风大浪,经历过沉浮的,他低声叹道:“关羽攻破芜湖,至今已有三日,但并无进一步举动,刘备应该也没想跟我们不死不休吧?
我们外有严白虎、王朗尚未扑灭,何必非要于此时多树敌呢?我倒不是说要跟刘备和睦,但若是能虚与委蛇一年半载,甚至只是数月,等我们灭了严白虎王朗,彻底腾出手来,到时候再跟刘备翻脸,岂不更稳妥?”
这番话也有点道理,加上是亲舅舅说的,孙策也不能不掂量。
而且吴景说话还有一层额外的分量,那就是可以影响到孙策之母吴夫人。
孙策毕竟是孝顺之人,母亲的劝说他一般都会听听。而吴景也数次利用这层关系,经常跟姐姐透露外面的消息,姐姐得知后,觉得有必要劝儿子的,就会果断劝。
有一次孙策的功曹魏腾办事不力,而且不肯执行孙策的赏罚命令,孙策一怒之下就要杀他。
吴景偷偷告诉姐姐后,吴夫人就跑到井边说要跳井,让人把孙策找回来,然后说“你今天滥杀敢谏之人,明日就会众叛亲离,我与其活着看你众叛亲离,不如现在就自尽免得将来受辱”。孙策只好连忙表示不杀了,把亲妈劝回来。
此刻,孙策当然也知道舅舅是为了自己好,是求稳。但他思虑再三,还是觉得不稳妥,提出一个问题:
“关羽确实拿下芜湖后三日不曾再有动静,可谁知他是不是在休整兵马、从后方转运粮草,以备再战?
我们出使朝廷,却不可能三天两头派人去。要是这次不揭发刘备,而后刘备却依然敌视我们,我们岂不是要苦熬一年半载后才能再揭发刘备?”
对于这个疑问,吴景也一时语塞,他只是老成持重,并不是以智谋见长。关羽停手了,究竟是暂时停手还是大概率会长期停手,他也不敢判断,也没法分析。
吴景疑惑之际,难免目光扫向旁边那四个谋士,显然他自己也想解惑。
目光扫到张纮时,张纮也看出了他求教的诚意,这才出列奏道:“将军,我以为,关羽此番不再进兵,应该是有诚意的。刘备只是想敲打我们,逼得我们立刻表态,从而无法再跟袁术联手夹击他。
因为芜湖本就广有存粮,如今那些粮食都被关羽抢了,他要再战,根本不需要从后方运粮,只靠芜湖库存就可直接再战。而且芜湖是一日而下,根本没有惨烈厮杀,关羽的部队挟大胜之威,也没必要休整。
他此番止步于此,依我揣度,应该就是想在丹阳获取一个港口,封堵袁术的庐江军对广陵的威胁。甚至还可能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比如,要是将来我军真跟袁术决裂,刘备和关羽希望借助芜湖这颗钉子,阻断我们从丹阳西渡长江、抢夺庐江的机会。一旦袁术真陷入弱势,被周遭平叛诸侯围攻,到时候刘备就能顺利夺取庐江。”
张纮的话,孙策一听就觉得很有道理,分析得非常透彻。
但他的心情,却再次被张纮破坏了——张纮的每一句话,都在提醒他遭受的损失,以及此次失败的惨烈,不是“大批存粮被夺”,就是“几乎兵不血刃破城”。
实话伤人呐!
问题是,张纮刚说完,吴景就像是找到了依据,连忙表示“我刚才就是这么想的,只是我没张长史聪明、口才好,说不出他这番细致的道理”。
而朱治似乎也被张纮说服,出言赞同了吴景。
孙策手下三大太守,吴景朱治对徐琨,二比一,建议暂时别跟刘备撕破脸、忍下这口气的势力,又占据了优势。
孙策那叫一个郁闷,琢磨了许久后,他终于从张纮的话语中,又琢磨出一个问题,连忙追问:
“若果真如此,刘备关羽倒是暂时不会对我们有更大威胁。可张长史说,刘备此举或许还有一层深意,就是不希望袁术将来溃败时,我们能插手到分赃袁术地盘的行列中去,把我们逼出局外!这点也同样不能忍吧?
而且我们若不向曹操攻讦刘备野心,不抨击对刘备友好的其他江南原有牧守,我们将来就束手束脚,怕是连打王朗都不好打了!要是王朗也跟刘备示好,愿意臣服刘备,刘备又占住大义,我们还能往何处扩张?那不是捆起双手白白看着别人扩张么?”
这个新问题一抛出,张纮倒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需要思索对策。
好在一旁的张昭始终旁观者清,已经冷却好了,连忙开口道:
“将军,此事倒是不必太担心。我以为,此番我们去许都,恰恰应该少提刘备,甚至同时尽量别提及王朗。
一来,如果我们提了刘备,曹操却依然不提防刘备,则刘备必为扬州牧,而王朗也必正式投效刘备。到时候刘备奉旨讨伐袁术,我们再跟他们交战,不附逆也会沾上附逆,大义名分有亏。
二来,若是我们提了刘备、曹操也确实忌惮了刘备,那曹操肯定要提防王朗被刘备招纳,到时候就会另外下旨,确认王朗的官职,或给王朗另加将军号,令他安堵地方。
而王朗如今的官职,是三年前、天子尚在长安时所封。当时将军凭袁术号令来江东,所占的大义名分便是‘天子于长安时所封官职,皆是西凉狗贼挟持之下所发乱命,并非天子本意’,所以将军才能一路凯歌、驱逐长安所封牧守。
包括当年长安朝廷以马日磾巡狩关东、招抚诸侯,袁术竟敢直接扣下马日磾,取天子巡狩符节传达己令,也正是依据的这一点。
所以,只要天子东归后,没有重新提起给王朗封官,那王朗的地位,假以时日就还能争议。若是天子东归后,再有旨意提到了王朗的官职,那就等于一并追认了前职,届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王朗是长安乱命所封?
因此现在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朝廷和天子忘了王朗,千万别追认前命,提都别提到。”
张昭这番话,终于一言点醒梦中人,让孙策意识到,自己在政治上确实鲁莽了些,在抓取大义名分这个问题上,二张比他成熟太多了。
当年他能靠着袁术之命肆虐江东,最初的政治依据,就是东汉的关东士大夫,普遍觉得西凉人连人都不算,只是一群禽兽。所以董卓李傕郭汜控制皇帝时的圣旨,统统都是废纸。
但李傕是国贼,曹操现在可还不是国贼呢。刘协东迁之后,中间有那么两三年,朝廷圣旨的效力和名声,是有过短暂回升的。
换言之,如果用后世人的上帝视角来看,196~198年发出的圣旨,比192~194年发出的圣旨,名声和效力明显要好一大截。后来要等衣带诏爆发,许都朝廷的圣旨效力,才重新跌回长安时期,再也指挥不动地方牧守。
可不能在圣旨效力回升期内,提醒皇帝想到王朗啊!这时候要尽量让王朗变成一个透明人。
否则就成了王朗手上原本只有一道没人见证的打印遗嘱,结果你非要提醒遗嘱人想起来、去换成公证遗嘱。那跟王朗打官司的相对方,不是在自己找不自在吗?
“可恶!刘备和关羽为什么会恰好只占我那么一点便宜,然后又点到即止、见好就收。难道那诸葛亮连这一点都算到了吗?如此黄口孺子,应该不可能吧?只是他运气好吧?!”孙策内心极为不甘,但又没什么办法。
吴景连忙在一边当和事佬,安慰孙策:“那孺子就是运气好罢了,我看,那诸葛亮无非是少年得志,不知轻重进退。听说许都朝廷封了诸葛瑾为丹阳太守,又封诸葛亮为丹阳郡丞。
诸葛亮肯定是想自作主张、撺掇关羽先斩后奏,这样夺下芜湖,他就能以芜湖为治所,实际上任了。他那大哥诸葛瑾,也能正式走马上任。
毕竟诸葛家此前只是碰巧征服了祖郎那山区六县,他总不好在山越人的地界上称丹阳太守吧?而芜湖是他们占领的第一个汉人聚居的、富庶的丹阳郡治下县城。他们想用芜湖来装点门面,完全就是少年心性。”
孙策被舅舅这么一劝,得知诸葛瑾诸葛亮只是少年得志猖狂,而非老谋深算,他的气也就消了一些。
嘛的,不跟那些下手没轻没重的黄口孺子一般见识!
另一边,吴景和张昭该说的都已经说完,张纮也终于冷却好了,又组织了一段关于后续发展的规划,便也顺势奏道:
“将军,只要此番我们遣使进京时,尽量不触及刘备,更别提醒陛下想到王朗,那么后续纵然刘备试图封堵我们分尸袁术,我们也依然有点发展空间。
首先,王朗虽是汉臣,可那严白虎并不是,严白虎完全是山越乱贼,谁打严白虎都是替天行道,人人得而诛之。
如今我军首要目标,正是对付严白虎,所以眼下这半年内,刘备和王朗是否有大义,不影响我们的行动。半年之内,若是严白虎被彻底平定了,到时我军也必然疲惫,连年征战,便是休整一年半载又如何?
到时候,王朗僻处海角,我们完全可以慢慢再搜集开战借口,比如真到了那一天,可以发现严白虎余孽有投奔王朗、而王朗也收降了。
甚至我们可以自己制造吴郡境内山越作乱的借口,栽赃到王朗头上,说这些吴郡山越贼就是受会稽境内的山越贼遥相授意作乱的。到时候再平王朗,岂能没有借口?而刘备若想分尸袁术,到时候肯定也腾不出手来,我们彻底肃清后方,再跟刘备撕破脸不迟!”
孙策终于眼神彻底亮了,张纮帮他找到了不被朝廷大义束缚,继续统一除了刘备以外其他江东势力的借口。
既然如此,他也不是不能考虑先挑软柿子捏。
“好,那便如此决定了!这次被刘备和诸葛家暗算,这个暗亏我就暂且隐忍了,去许都时也不会提起!但愿皇帝也别想起王朗的存在!
只要澄清我们孙家也是大汉忠臣、此前听从袁术,不过是因为天子被李傕郭汜挟持,我们只反西凉禽兽,不反其他朝廷忠臣!说明了这一点后,曹操肯给多大的官,就给多大的官吧——谁愿为使?”
孙策刚一发问,二张对视一眼,张纮立刻主动请命:“我愿为将军分忧!”
张纮在孙策手下,属于搞外交比较强的,历史上他也为孙策出使过许都朝廷。
然而他这次的请命,却被老成的吴景、朱治稍稍劝阻了一下。
吴景等人也不担心张纮的能力和忠心,只是担心他的安全,便指出道:
“子纲才干舌辩自然无碍,可如今刘备咄咄逼人,诸葛家据说也受曹操信任。万一朝中有跟他们关系不错的大臣作梗,子纲名浅官小,怕是会有危险。
我军毕竟还背着附逆袁术的恶名,这第一次遣使入贡,舌辩才干尚在其次,关键是要找个名动天下的大名士,这样刘备和诸葛家才不好阻挠。”
孙策一想也对,如今这局面,使者的名声确实比真才实干要紧,等沟通桥梁搭建起来后,后续才是才干先行。
孙策便随口问:“那舅父以为何人适合?”
吴景:“不如请如今寓居丹阳的华歆华子鱼吧。华子鱼天下名士,谁不敬仰?刘备和诸葛家再包藏祸心,也不敢对华子鱼下手。而且听说当初朱皓死后,朝廷就犹豫过是否让华子鱼接手豫章太守。
后来是诸葛瑾横空杀出,把他那污名狼狈的叔父洗白了,强行替代了华子鱼。想来华子鱼对于诸葛玄阻他前途,也必有怨气,如此他必会卖力为我们奔走。”
孙策点头:“华子鱼的名声确实足够了,只是担心华子鱼贪慕清贵,此番去了京城,万一曹操授他官职,他就留下做京官、不再回江东为我所用,又该如何?若是让子纲去,子纲心如匪石,必然能回来。”
对于这个问题,吴景也没法回答。
最后,孙策委决不下,还是亲自召见了华歆。而华歆被问及后,也果然坦荡回答:“我纵然留京,能为将军出力之处,不亚于留在江东。许都但有人攻讦将军,我也能为将军辩白。”
孙策听完,这才下定决心。看来华歆是既想要清贵的朝廷公卿任职机会,还愿意私下里接受一份“孙家驻京办主任”的好处和使命。
既然如此,那也就罢了,或许大名士的使用方法,本来就是这样的吧。
孙策一咬牙,让张纮写好奏表,然后托华歆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