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舍弟诸葛亮 > 第519章 张飞死磕,王平绕后

舍弟诸葛亮 第519章 张飞死磕,王平绕后

    随着刘备的果断下令,杀声震天的战场上,很快出现了一支看起来灵活矫健、只穿了轻薄皮甲甚至藤甲的奇怪部队。

    部队的人数不多,也就在两三千人之间,而负责带领这支部队的,正是王平等几个刚刚来归的板楯蛮部族军官。

    后世历史上季汉政权的“无当飞军”,也多是板楯蛮乃至南中士兵组成。其中板楯蛮因为归附得更早,可以在无当飞军中充当骨干和军官,而南中孟获的部曲因为来得晚,忠诚度相对没那么可靠,只能从相对基层做起,这也是很正常的。

    到了后期,季汉政权还有把一部分青羌兵补充到无当飞军里,那些青羌人就是后世川西大凉山和靠近青藏高原地区的山地民族。

    (注:诸葛亮在《后出师表》原文里就写,他首次北伐和二次北伐之间那段时间、“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千余人。”

    可见在二次北伐时,这些部队还是分开的。文中的“无前”就是后来俗称的无当飞军,跟賨叟、青羌是并列的。再往后这些部队才出现合并。)

    因为加入了这些兵种成分,后世的无当飞军渐渐装备了更好的铠甲,也习惯了使用南中的毒箭和诸葛亮配发的弩,属于“精锐山地丛林弓弩手”的定位。

    但如今这些板楯蛮才刚刚归附刘备,自然享受不到新式兵器的加成,也还来不及博采众长。他们就只是一支士气昂扬行动迅捷的轻甲山地兵,连远程兵器都没有专门配备。最多只是其中一部分勇士、有自行配备飞刀的习惯。

    投奔过来不到十天、就被主公赋予了重任,年轻的王平当然有些紧张,也有些激奋,更怀着对夏侯渊屠戮他族人的刻骨仇恨。面对敌军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血液都在沸腾,跃跃欲试恨不能多杀几个逆贼。

    而对面的夏侯渊,在指挥部队死守营寨的同时,也有时不时观察刘备这边的预备队投入情况。

    在王平之前,刘备也投入过一些预备队了,所以看到王平的出现,并没能激起夏侯渊特别的警觉。

    尤其夏侯渊在注意到对方的装备时,还额外升起了一股轻蔑。

    “这是什么兵马看上去甲胄残破,兵器也不犀利,刘备的潜力已经耗尽了么除了一开始张飞带的嫡系人马,后面的预备队终于装备不起铁甲了。

    嗯这些人看着怎么像前阵子筹粮时掠杀过的板楯蛮那不该是益州本地土兵么难道是刘璋派给刘备的看来刘备是真没有余力了。今日稳守大营绰绰有余,终于可以让刘备踹在石头上,磕断他一条腿!”

    在看出敌军居然连刘璋的兵都上了,夏侯渊大大松了口气,一时颇为宽心。

    刘璋的兵有多垃圾,夏侯渊是素有所知的。他自去年五月灭了张鲁后,一路南下,到八月份夺取整个巴西,中间那段时间都是在跟刘璋的部队打。

    一直到钓鱼城这儿、遇到了刘备的入川援军,夏侯渊的攻势才被遏制住。可以说在此之前,他也算是蜀地的常胜将军了,从陈仓一路打到钓鱼城,中间都没败过。

    强弱都是相对的。他欺负不了刘备、诸葛亮、张飞。还欺负不了张鲁、刘璋么

    刘备连刘璋的垃圾都上了,可见到了强弩之末!

    ……

    因为夏侯渊的鄙视和大意,他也就没有对王平的投入战场专门调整部署。

    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把控着曹军防守预备队的投入、以及各层防线的弹性防御节奏。

    既然是守营而非守城,防线的节奏把控也是很重要的。

    守城时因为就一道城墙,绝对不能放弃,那是必须死守到底的,反而没有弹性可言。

    守营则不同,壕沟鹿角防线可以有好多道。

    遇到敌人攻势实在太猛、或者远程弓弩火力、投石机太多,偶尔放弃一线阵地退守后面几道、让敌人的支援火力出现脱节,这都是必要的手段。

    夏侯渊擅长守营,其中运用之妙,自不必多说。

    很快,王平就带着两三千板楯蛮兵冲了上来。身着轻甲的他们,原本是非常惧怕被敌军弓弩手列阵覆盖射击的。

    但因为今天刘备和庞统的部署很精妙,先让灌钢铠甲的重步兵上、跟敌军一线部队黏在一起,已经绞杀到了白热化的状态。

    夏侯渊麾下的弓弩手在第一道壕沟鹿角防线背后根本立足不稳、已经提前退到了第二道鹿角。

    这些弓弩手也就没法对敌军后续投入的预备队造成多大压制。因为视野的问题,就算勉强大仰角抛射,也都是盲射乱射。

    王平麾下的板楯蛮士兵本已做好了被弓弩先杀伤一波的心理准备,结果只有稀稀拉拉一些箭矢乱飞而过,全军只伤亡了几十人就通过了弓弩覆盖区,剩下的板楯蛮自然士气高涨。

    他们还从没遇到过远程火力这么弱的汉人敌军。

    “杀!诛杀曹贼!报仇雪恨!”

    随着这些板楯蛮兵接近壕沟鹿角防线,很快沿着前面战友留下的木排、门板飞速攀登。

    原本汉人士兵爬这种木排时,基本上都只能一个一个上,除非木排的宽度超过一丈,才能勉强左右并排上两个人。

    而这些板楯蛮兵健步如飞,攀援如履平地,一丈宽的木排并排走四五个人都做得到,还互相不会相撞。

    最左右两边的士兵甚至能侧着身子飞奔攀高,不但节省了空间,还能抵挡来自左右两侧的攒刺攻击。

    要知道,曹军之所以能在肉搏交换中压住张飞的攻势,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

    张飞的士兵都得一个个从木排门板往上冲,对面堵口的敌人却可能有数倍之多。

    面对正面铁杖铜殳的疯狂打砸、还有左右两侧冷不丁攒刺出来的长枪,就算身着灌钢札甲的勇士,也会双拳难敌四手。

    可板楯蛮兵一上来,就可以短时间内涌上大量兵力,局部的以多打少瞬间就被缓解了。

    而且他们本来就是轻甲,身手敏捷,对于铁杖铜殳的砸击,能用兵器盾牌格挡架开偏斜那就最好,就算挡不住也多以闪避腾挪为主,不会硬扛。一时之间,曹军专门对付笨重铁甲兵的重兵器部队,也没了用武之地。

    一线的厮杀肉搏局面,几乎在一盏茶的时间之内,就出现了倾斜。

    刘备军一方迅速地扩大着战果,而夏侯渊的士兵已经渐渐不支,哪怕夏侯渊紧急派上了两个批次的预备队,也收效甚微。

    而随着曹军的防守漏洞越来越大,一些原本没注意到的细微漏洞,也如大堤上的蚁穴那般,被暗涌潜流冲刷得越来越明显。

    比如,就在刚才的惨烈厮杀中,刘备军第一批攻坚部队留下的很多攻营武器,诸如架设在鹿角营墙上的木排,有很多已经被曹军半摧毁了。原本这种上墙的大木排,至少要五六棵粗大的树并排捆扎在一起,然后堆上墙头。

    但激战之中,曹军也会试图用各种武器把木排推下去,或是把木头乃至捆绑木头的绳索砍断。

    一些木排被砍后,散落成一根根单独的树木搭在墙头。曹军士兵见已无威胁,也就不会再去费力把每一根木头都推下墙,在他们看来,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探出身体、冒着被刘备军弓弩手射中的危险作业。

    而随着王平的板楯蛮部队投入战斗后,这些原本看似人畜无害的小防御漏洞,立刻变得致命起来。

    夏侯渊很快注意到,战场上有数十处,都出现了那些蛮兵直接沿着单根的木头往上飞奔,简直就跟踩独木桥一般。

    而守军因为一开始没料到这些地方也会是被敌军突破的弱点,注意力在别处,压根儿没防范。等到赶紧过来堵新的口子时,板楯蛮士兵已经翻过了营墙鹿角,双方进入了混战肉搏。

    曹军来得仓促,无法用长枪兵列成严密阵型攒刺退敌。而铁杖铜殳之类重兵器士兵,面对使用弯刀藤盾和小钉锤的蛮兵,灵活性上显然会被压制。双方刚一交手,曹军就付出了严重的伤亡。

    毕竟长兵克轻兵、轻兵克重兵、重兵克铁甲兵、铁甲兵克除重兵以外其他兵的兵种相克循环,在现实世界中也是多多少少存在的,并不仅仅是战争游戏里的随便设计。

    重兵器士兵为了破甲,是牺牲了灵敏度的,遇到轻甲敏捷型敌人,天生就吃亏。

    王平身先士卒,势如疯虎,手舞双刀异常灵活地乱砍乱杀,足足杀了七八个笨拙的重兵器曹兵后,他身边的板楯蛮部曲也越聚越多,渐渐汇聚成团。

    然后王平就带着这些将士,往两翼敌军的背后穿凿。曹军骤遇侧翼被突破,口子还越撕越大,阵脚一时愈发混乱。

    夏侯渊看到这一幕,终于意识到情况不对,连忙下令:“放弃第一道壕沟鹿角!所有士卒撤到第二道防线继续死战!

    第二道防线做好接应!不要怕!这些蛮兵只是一时血勇,但他们不谙纪律,不能持久,扛过这一波就有转机!”

    听了夏侯渊的命令,曹军鼓号手当然是立刻开始鸣金传递讯号。曹军在第一道防线上的军官们听到鸣金,就知道是要放弃当前防线了,纷纷且战且走,抱团撤退。

    张飞带着主力重步兵纷纷翻越壕沟鹿角、在第一道防线背后重新列阵,也里应外合砸开了最外面的大门,让后续预备队可以直接走大门涌入。

    王平和张飞会师后,立刻发起了新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