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 第406章 师徒之争

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第406章 师徒之争

    此外,王浩之前在茨城莫干山跳崖身亡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所以现在他的情况非常复杂。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姐姐竟然还想将远在卫国的姒嬛接回来。这让人不禁怀疑她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因为这样的行为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她与姐姐北子都是宋国国君宋平公的女儿,但两女容貌都是倾国倾城,但性格却大相径庭。北子端庄大方,志在相夫教子,维持越国的安定;南子则野心勃勃,志在掌控大权,把持卫国的国政,故此,姐姐的良苦用心南子是不会了解的。

    而且,有关王浩的事迹她也只是有所耳闻,并不相信他从百丈高的崖顶跳下还能有存活的机会。

    “罢,待本夫人会于孔丘再定夺嬛儿终身大事也。”思虑再三,南子暗自有了主意。……

    与此同时,朝歌城东的“帝丘驿馆”内,孔子与子路(仲由)这对师徒关于孔子会见南子的话题,吵得面红耳赤。

    仲由,字子路。春秋末年鲁国卞人仲由为今仲村人,当时仲村属卞国,今山东泗水东,一说今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

    仲由少时家贫,常与人佣耕,甚至靠吃野菜充饥,但天性纯孝,且忠厚正直,力大勇武。他被称为孔门最能打的人。

    《史记》记载,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耍威风,佩戴着公猪装饰的宝剑显示自己的无敌,他曾经瞧不起孔子的学说,屡次冒犯欺负孔子。

    为此孔子设计出少许礼乐仪式慢慢加以引导,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成为孔子的学生。

    仲由为人果烈刚直,且多才艺,事亲至孝,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子路为母百里负米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志伉直”,又使得子路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意蕴。

    孔子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它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门的洗礼,但身上的野气始终未能脱除干净,故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

    仲由很尊敬孔子,“子疾病,子路请祷”。但对待同一事物的对错,如果有他不同的观点,他也会提出来,与宰予,颜回不同,从不隐瞒。

    这次知道自家老师要去见“妖后”南子时,子路的脸顿时就黑了下来,那表情比死了亲爹都难看。

    在性格直爽的他看来,南子这个女人私德有亏,她的那些风流事迹,卫宋两国朝野尽知。

    虽然卫国不是孔子的祖国,但也是父母之邦,对于这样一个伤风败俗、扰乱纲常伦理的女人,子路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

    “夫子,南子此女虽貌美然蛇蝎心肠,品行不端,君若前往谒见,学生恐有污于子之名也。”子路躬身一礼道。

    他的脸上一副失望的神情,脸红脖子粗,心中暗暗嘀咕:“夫子啊夫子,您怎么会去见这种女人呢?”

    这要是换成是他的朋友什么的,子路早就大耳刮子抽他丫的了,但孔丘毕竟是他尊敬的老师,除了埋怨几句,他还能说什么?

    孔子一听这话,心中便有些不悦,对于子路的性格和脾气,他最为了解。可以说,在众多弟子当中,子路是最具个性的一个。自从子路拜师孔门以来,再也没有人敢说他半句坏话。一旦有人对他不敬或诽谤,子路定会将其打得连亲爹亲娘都认不出。

    \"子路啊,此固非吾所愿也!此次吾前往赴卫乃传道授业也。如今,南子夫人于卫国权势倾天,彼乃卫国朝堂掌权者也!欲见卫君,必先谒见彼也。吾实不得已而为之。\"孔子无奈地捋着胡须,深深地叹了口气道。

    孔子这话并不是胡说八道,他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门下弟子众多,影响力深远。他倡导“礼”和“仁”的理念,强调人们应该通过自我约束来恢复社会秩序,即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同时,他也非常重视个人的内在修养,希望人们能够成为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君子”。

    然而,南子却是一个声名狼藉的人物。她被视为祸国殃民的妖女,生性放荡不羁,却肆意干涉卫国的政治事务。如果孔子与这样的女子有所牵连,毫无疑问,他的弟子们将会对他产生怀疑,甚至可能会将他视为一个沉迷于女色、言行不一的伪君子。

    列国民间那就更不应说了,必定会有许多人对他的行为感到不满和愤怒,认为他的做法违背了道德和伦理原则,根本不配为儒门始祖。

    此外,“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孜孜不倦追求的高远目标,他们认为只有先修养好自身品德,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国家,最终实现天下太平。然而,这种观念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只将目光聚焦于那些有权力治理国家的人身上,而忽略了其他社会成员。

    更糟糕的是,女性成为了这个体系中的牺牲品。她们不仅没有被纳入“修身正心”的范畴,反而被视为可能干扰君主“修身正心”的外界因素。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任何可能影响君主“修身”并妨碍其追求“平天下”之大业的事物都是不可饶恕的“小人”。因此,女性无辜地成为了这一理论的受害者。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以周礼为基础的,而周礼对于女性并不友好,甚至可以说是歧视性的。周礼规定妇女必须遵守严格的道德规范,不得干预政治。因此,对于像南子这样公然迷惑国君并掌握朝廷实权的女子,孔子自然会持否定态度。这也是为什么他拒绝见南子的原因之一。

    可他又不由得想起昨天那卫国芳华殿的内侍奉卫国国君夫人南子之命传达讯息。

    那人临走前表达了一层意思:想要见到卫灵公姬元,必须先同意南子的见面要求,否则他就绝对没法得到卫灵公的接见。

    这也就意味着不见南子,他孔子就根本没法在卫国传道授业,那样,他待在卫国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哎,此事着实令吾左右为难也。然吾无法将之言明于子路及诸位弟子。罢,此事暂时搁置矣。”孔子心中暗自苦恼。

    子路见自家夫子陷入沉思,久久不言语,只当是他心中无法辩解,故此,心中愈发不快,甚至有些许后悔选择拜入儒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