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大晋枭雄 第326章 窥视
匈人的败退,让并州失去了大敌的同时,也让辽州与凉州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
在匈人撤退之前,马图与郑钧二人根本不敢放松警惕,在边城囤积了大量兵力。
打不进并州的匈人,万一跑来他们那里打秋风怎么办?
所以只能集结大量兵力,去提防去骚扰匈人大军,把他们钉死在兴仁城下。
而如今匈人一走,他们可就没有这些顾虑了。
李恒父子和郑钧,马图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南方那个庞然大物,镇南王,王瑾。
他们同样窥视着这无限美好的万里河山。
在三州里各个世家的串联下,三方开始密切接触,迅速达成一致。
各家单论实力,哪一个也不是王瑾对手,只有联合起来才有胜利的希望。
尤其是并州,畸形的军政民生构造让他们只能瘸腿走路。
前两年王瑾大量用粮食和他们交易战马,导致他们对南边的粮食有很大的依赖。
甚至因为交易带来的大量利润,让他们将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战马的培育和驯养上面,导致本来就疲软的农耕方面更不行了。
每年粮食的负增长,让并州无法摆脱缺粮的危机。
最能打的代价就是一不小心就会挨饿。
本来李恒存了没粮就抢的心思去渡过难关,没想到现在竟然被逼得只能四周结盟应对了,总不能背盟去抢盟友吧?
只能依赖盟友粮草支援,但是这种仰人鼻息的感觉,是不好受的。
辽州方面同理,辽州虽然在郑钧的大力发展下,这几年形势大好,却也没信心与王瑾争雄,辽州底蕴太浅薄了,人口稀少一直是硬伤。
唯独凉州,有那么一两分可以掰腕子的可能,吞并了羌人部落的马图,麾下着大量精锐轻骑,还有作战经验丰富的凉州军。
得益于马图出色谋略,粮草军械方面也没有过多损耗,便谋取了凉州,所以算是三州里综合实力最强的。
但是马图谨慎的性格,不会让他做出现在独自和王瑾硬碰硬的莽撞举动。
在三州境内各大世家的运作下,三方首脑汇聚在一起见了一面,共同商议该如何遏制王瑾,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
李毅和李恒父子,想立刻南下夺取冀州,以此为跳板直接威胁鲁州豫州二地。
而马图则是想通过朝廷,昭告天下,将王瑾打为叛贼之列。
郑钧却是想着集结三家之力,直取扬州,和王瑾硬碰硬。
他们的想法,都是源自自身的处境决定的。
并州缺粮,所以李毅和李恒父子想吃下冀州回血。
马图离王瑾最远,想先削弱王瑾的名望,召集天下英豪讨伐不臣,他最不急。
而辽州却和鲁州离得很近,同时辽州打不了持久战,对郑钧来说,迅速的速战速决才是正解。
三方各抒己见,在各自谋士幕僚的分析与斡旋下,终究决定南下,不过是先取冀州,再攻鲁州。
而同时,京都方面也表示要上奏皇帝,下发旨意。
削了王瑾的王爵,将其打为叛贼,再颁布三州联合讨贼的旨意。
不过却被宗衍强行用武力压下,身为卫尉,他可以短时间内强行让群臣闭嘴,次日皇宫内走水,小皇帝不幸身亡。
这个在皇位上战战兢兢的孩子,还是没能善终。
手里捏着宗衍密信的王瑾,眸中满是淡漠,弑君而已,他连眼皮子都没眨一下。
不碍事的时候他不介意留小皇帝一命,可当他的存在会变成阻碍的时候,王瑾也不会手软。
做这种事,王瑾没任何心理压力,世家做的,他也做的,没道理你们可以,我不行。
不过这一手下来,必然群臣激愤,但是王瑾并不在乎,他在意的是在拿下鲁州之前他不想失去镇南王这个称号。
京都再选出新君继位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完的,光是登基流程就足够王瑾将鲁州收入囊中了。
在北方诸侯窥视南方的时候,王瑾也垂涎着北地。
一时间,动乱的天下突然陷入了安静,诺大的大晋突然毫无战事。
但是大家都知道,此刻的安静都是在积蓄更多的力量。
一旦爆发,那么就是石破天惊之举。
当李宓等王府家眷抵达扬州时,初冬已过,天上开始飘起雪花。
李宓还好,在北方出生,雪景对她而言并不稀奇,步绮罗行走江湖多年,也见多识广。
纪婉和玉萝,以及孙婕几个南方姑娘,却从来没有见过雪景,一个个新奇不已。
被重新修筑了一番的白家宅邸已经变成了王府。
后院中,王瑾看着园中被捏成各种形状的雪球嘴角噙着笑意。
扬州不算冷,雪也不大,能铺在地上薄薄一层都算是今年够冷了。
手里捧着暖炉的李宓,与王瑾相伴而立。
夫妻俩没有说话,但是心底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王瑾知道李宓在担忧他要与她的父兄兵戎相见。
李宓知道王瑾不可能会不儿女私情牵扯霸业。
既然知道双方不可能改变,那么就没有开口的必要。
“三日后,我要统兵攻克鲁州,你在家中照顾好承儿...”
王瑾的声音在寒风中透出一股子肃杀之意。
李宓有些惊诧的回眸,家学渊源的他知道,冬季,可不是一个适合行军打仗的季节。
寒冷的环境会让士兵冻伤或者感染风寒疾病。
积雪结冰会让道路变得泥泞堵塞,行军艰难。
武备方面,寒冷会让弓弦变脆,武器变得冰冷刺骨,难以握持。
尤其是作为进攻方,更为不利。
守城方还可以依托城墙抗风取暖,而攻城方则很难有御寒之策。
其实这些王瑾也明白,但是他不在意寒冬战争士兵的减员。
况且,北地可比扬州鲁州更冷。
寒冬战争对王瑾不利,对他们更不利。
就算北地诸侯有所异动,也得是冬季后明年开春了。
就算他们按耐不住要在这个时候南下,冒着寒冬和王瑾碰一碰,王瑾也不吃亏。
不要看自己多么劣势,只要比敌军有利,那么就是优势。
在匈人撤退之前,马图与郑钧二人根本不敢放松警惕,在边城囤积了大量兵力。
打不进并州的匈人,万一跑来他们那里打秋风怎么办?
所以只能集结大量兵力,去提防去骚扰匈人大军,把他们钉死在兴仁城下。
而如今匈人一走,他们可就没有这些顾虑了。
李恒父子和郑钧,马图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南方那个庞然大物,镇南王,王瑾。
他们同样窥视着这无限美好的万里河山。
在三州里各个世家的串联下,三方开始密切接触,迅速达成一致。
各家单论实力,哪一个也不是王瑾对手,只有联合起来才有胜利的希望。
尤其是并州,畸形的军政民生构造让他们只能瘸腿走路。
前两年王瑾大量用粮食和他们交易战马,导致他们对南边的粮食有很大的依赖。
甚至因为交易带来的大量利润,让他们将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战马的培育和驯养上面,导致本来就疲软的农耕方面更不行了。
每年粮食的负增长,让并州无法摆脱缺粮的危机。
最能打的代价就是一不小心就会挨饿。
本来李恒存了没粮就抢的心思去渡过难关,没想到现在竟然被逼得只能四周结盟应对了,总不能背盟去抢盟友吧?
只能依赖盟友粮草支援,但是这种仰人鼻息的感觉,是不好受的。
辽州方面同理,辽州虽然在郑钧的大力发展下,这几年形势大好,却也没信心与王瑾争雄,辽州底蕴太浅薄了,人口稀少一直是硬伤。
唯独凉州,有那么一两分可以掰腕子的可能,吞并了羌人部落的马图,麾下着大量精锐轻骑,还有作战经验丰富的凉州军。
得益于马图出色谋略,粮草军械方面也没有过多损耗,便谋取了凉州,所以算是三州里综合实力最强的。
但是马图谨慎的性格,不会让他做出现在独自和王瑾硬碰硬的莽撞举动。
在三州境内各大世家的运作下,三方首脑汇聚在一起见了一面,共同商议该如何遏制王瑾,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
李毅和李恒父子,想立刻南下夺取冀州,以此为跳板直接威胁鲁州豫州二地。
而马图则是想通过朝廷,昭告天下,将王瑾打为叛贼之列。
郑钧却是想着集结三家之力,直取扬州,和王瑾硬碰硬。
他们的想法,都是源自自身的处境决定的。
并州缺粮,所以李毅和李恒父子想吃下冀州回血。
马图离王瑾最远,想先削弱王瑾的名望,召集天下英豪讨伐不臣,他最不急。
而辽州却和鲁州离得很近,同时辽州打不了持久战,对郑钧来说,迅速的速战速决才是正解。
三方各抒己见,在各自谋士幕僚的分析与斡旋下,终究决定南下,不过是先取冀州,再攻鲁州。
而同时,京都方面也表示要上奏皇帝,下发旨意。
削了王瑾的王爵,将其打为叛贼,再颁布三州联合讨贼的旨意。
不过却被宗衍强行用武力压下,身为卫尉,他可以短时间内强行让群臣闭嘴,次日皇宫内走水,小皇帝不幸身亡。
这个在皇位上战战兢兢的孩子,还是没能善终。
手里捏着宗衍密信的王瑾,眸中满是淡漠,弑君而已,他连眼皮子都没眨一下。
不碍事的时候他不介意留小皇帝一命,可当他的存在会变成阻碍的时候,王瑾也不会手软。
做这种事,王瑾没任何心理压力,世家做的,他也做的,没道理你们可以,我不行。
不过这一手下来,必然群臣激愤,但是王瑾并不在乎,他在意的是在拿下鲁州之前他不想失去镇南王这个称号。
京都再选出新君继位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完的,光是登基流程就足够王瑾将鲁州收入囊中了。
在北方诸侯窥视南方的时候,王瑾也垂涎着北地。
一时间,动乱的天下突然陷入了安静,诺大的大晋突然毫无战事。
但是大家都知道,此刻的安静都是在积蓄更多的力量。
一旦爆发,那么就是石破天惊之举。
当李宓等王府家眷抵达扬州时,初冬已过,天上开始飘起雪花。
李宓还好,在北方出生,雪景对她而言并不稀奇,步绮罗行走江湖多年,也见多识广。
纪婉和玉萝,以及孙婕几个南方姑娘,却从来没有见过雪景,一个个新奇不已。
被重新修筑了一番的白家宅邸已经变成了王府。
后院中,王瑾看着园中被捏成各种形状的雪球嘴角噙着笑意。
扬州不算冷,雪也不大,能铺在地上薄薄一层都算是今年够冷了。
手里捧着暖炉的李宓,与王瑾相伴而立。
夫妻俩没有说话,但是心底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王瑾知道李宓在担忧他要与她的父兄兵戎相见。
李宓知道王瑾不可能会不儿女私情牵扯霸业。
既然知道双方不可能改变,那么就没有开口的必要。
“三日后,我要统兵攻克鲁州,你在家中照顾好承儿...”
王瑾的声音在寒风中透出一股子肃杀之意。
李宓有些惊诧的回眸,家学渊源的他知道,冬季,可不是一个适合行军打仗的季节。
寒冷的环境会让士兵冻伤或者感染风寒疾病。
积雪结冰会让道路变得泥泞堵塞,行军艰难。
武备方面,寒冷会让弓弦变脆,武器变得冰冷刺骨,难以握持。
尤其是作为进攻方,更为不利。
守城方还可以依托城墙抗风取暖,而攻城方则很难有御寒之策。
其实这些王瑾也明白,但是他不在意寒冬战争士兵的减员。
况且,北地可比扬州鲁州更冷。
寒冬战争对王瑾不利,对他们更不利。
就算北地诸侯有所异动,也得是冬季后明年开春了。
就算他们按耐不住要在这个时候南下,冒着寒冬和王瑾碰一碰,王瑾也不吃亏。
不要看自己多么劣势,只要比敌军有利,那么就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