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郑在许途 > 第136章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郑在许途 第136章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而随着孩子逐渐成长,他们还得操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比如每天按时叫醒孩子上学,放学时又要去学校将其安全接回。

    等到孩子进入学龄阶段后,帮忙辅导功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在我遥远而珍贵的童年回忆里,有一段时光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心底。

    那时我尚处于学前班或小学低年级阶段,每天放学后最期待的事情之一,便是老爸耐心地坐在我身旁,满心欢喜且不辞辛劳地辅导我完成家庭作业。

    那个时候的老爸,在我小小的世界里简直就是无所不能、无比伟大的存在!

    无论是令人头疼的加减乘除运算题,还是那些需要绞尽脑汁才能解答出来的脑筋急转弯,似乎都无法难倒他。

    每当我遇到难题时,只要向老爸投去求助的目光,他总能迅速给出正确答案,并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我听,让我恍然大悟。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升入了乡里的初中。

    那段时间里,老爸时常会跟我谈起教我们英语的张老师。

    他总是面带微笑地说起这位老师曾教授过他和妈妈学习英语,如今又来到学校继续教导我,甚至连我三叔家的妹妹也曾受教于她。

    听到这些往事,我不禁陷入沉思:假如我能够早早就步入婚姻殿堂,在二十多岁便结婚生子,那么说不定我的孩子还有机会接受张老师的英语教导呢!

    如此一来,张老师可真是达成了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成功教育了我们一家三代人啊!

    想到这里,我心中对张老师充满了敬意与感激之情。

    这个辅导孩子成长和教育的过程短则需要花费四五年的时间,若是时间再久一些,则可能长达十年左右。

    要知道,这些事情无一不是浩大的工程啊!

    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下来,足以把年迈的父母折腾到连腿脚都难以走动的地步了。

    顺便还能减轻我们年轻人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要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心血,但一想到未来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大家庭,所有的辛苦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然而,如果想要成就这般事业,摆在首位且至关重要的事情便是寻觅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作为自己的妻子。

    可是呢,仅仅就是这一桩看似简单的婚事,却让我苦不堪言。

    自从我年满二十五岁起,家里人便对我的婚姻大事催促不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催促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的我已然三十三周岁了,但仍然未能成功地将娶妻之事落实到位。

    唉!回想起这些年来的经历,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实在是太过失败了。

    整整八年啊!

    这漫长的时光里,家里人一直不停地催促着我的婚事,然而结果却只是一场空欢喜,什么都没有得到,仿佛只剩下无尽的寂寞与失落。

    想想看,就连那曾经无比艰苦的八年抗战最终都迎来了胜利的结局,可我呢?

    在这同样漫长的八年时间里,仅仅收获了一辆价值八万多一点的车子和不到十万元的存款。

    除此之外,便再无其他任何值得一提的东西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甚至连过多的奢求都不敢有,只能默默地接受现实,继续过着平淡无奇、毫无波澜的生活。

    有时候我不禁会想,难道自己的人生就注定如此平凡吗?可是又能怎样呢?生活还得继续下去……

    爱情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根本无从谈起;而工作呢,则如同永恒的星辰一般,持久且稳定地存在着。

    无奈之下,我也只能选择日复一日地去上工了。

    时间悄然来到了十一月,按常理来说,这个季节本应是工厂的淡季。

    然而事实却是,尽管车间里那三个仓库中的其中一个已经清空了所有机器,但每隔两周就会安排一次周日签到上班。

    如此一来,便进入了所谓“十三休一”的工作模式。

    据领导所言,目前仍有部分生产任务需要紧急完成并交付,所以才不得不做出这样的调整和安排。

    可让人感到疑惑不解的是,平日里大家都很少有加班的时候,大多数人几乎每天都能早早地下班回家。

    这种情况与如今频繁的周日签到上班形成了鲜明对比,着实令人感觉有些自相矛盾。

    难道真的只是因为那为数不多的生产排配吗?或许这背后还隐藏着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有的时候啊,我真心感觉这工厂的安排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它居然妄图让厂里的那些机器能够全天候、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运转下去,仿佛这些机器不需要休息似的。

    不仅如此,对于白班和夜班的员工们,它还要求他们仅仅用八个小时就能完成调机维护这样繁琐复杂的工作任务。

    然后呢,只留下那么一两个人来加班处理那两个仓库里多达八十多台机器可能出现的临时报警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异常情况。

    不得不说,这种做法可真是将“花小钱办大事”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啊!

    这种类似的情况居然也发生在了刀具室的我身上!

    每周两次的刀具发放工作,那可真是令人头疼不已啊!

    每次都是处于亏欠状态,然而上头却还要求我必须满足现场机器的刀具更换需求。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

    看看每天的单日出刀量吧,那总是超额得离谱!

    我几乎天天都得跟现场的生技人员磨破嘴皮子,劝他们尽量少换点儿刀具,能将就用的就先别换新的。

    可是呢?每天仍然会超出五六支,甚至十来支刀具!

    有些编号的刀具,明明规定了每个班只能出两支新刀,结果那些现场的生技人员随口一说,就要两三支新刀具来替换。

    而且呀,每个夹位当班都有四五个生技人员同时作业,这不是存心为难我嘛!

    我像一只两头受气的夹包仓鼠,在狭窄的管道中艰难前行。

    身后是老板的催促,要求我尽快完成任务;身前是生产生技的不满,抱怨我做得不够好。

    我感到无比的压力,仿佛铁索横江,上不得也下不得。

    我试图解释,试图协调,但双方都不愿意让步。

    我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汗水从我的额头滴落,我感到自己快要被压垮了。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我决定采取一种折中的方案,既能满足老板的要求,又能让生产生技满意。

    然而,像这样可行的方案压根儿就不存在!

    除非我选择拿起那些磨损程度较为轻微的旧刀重新加以利用,可如此一来,一旦出了事被问责,那责任必然会落到我的头上;

    要么就是自掏腰包去购置全新的刀具,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毕竟我来到这里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而绝非花钱来供养这座工厂呀!

    就在我为此感到焦头烂额之际,有人好心地向我提议,可以向上级反映一下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但实际上,关于这个棘手的难题,早在架机开线之时便已经存在了。

    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各级领导,都曾多次向上反馈过此事,结果又能怎样呢?

    崭新的刀具始终无法足额发放到位,而且还要保证产品的质量持续稳定。

    唉,真是应了那句话:上个班,色心没起一个,倒是满心的杀意不断涌现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