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 第一百八十九章 收到结婚请帖

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第一百八十九章 收到结婚请帖

    晚饭后,蒋非坐在院子里,把装在篮子里的鹌鹑蛋放进纸箱。

    每放上一层鹌鹑蛋,就铺上一层泡沫膜。

    全部鹌鹑蛋装进去了,纸箱没有装满。

    蒋非塞了几块比较厚的泡沫膜进去,拿胶带简单封住口。

    把纸箱放在一边,他进屋搬了茶桌出来。

    等下芳姐盐焗店的老板严信会过来拿鹌鹑蛋。

    过了一会,严信到了,同来的还有刘月芳、严红和高伟。

    蒋非泡了一壶茶过来。

    “小非,你们村子是越来越热闹了。”

    严信笑道:“这个星期过来,感觉游客比上个星期多了。”

    “不止村里热闹,我们镇上也热闹了一些。”

    刘月芳接过了话茬:“过来镇上消费的,多了好些生面孔,一问都是来你们这边玩的游客。”

    “尤其是晚上,来买宵夜的不少,我们店附近有个小饭馆,晚上在门口搭棚搞烧烤,生意看着还不错。”

    “村里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开了六家,做早中晚三餐,还没有做宵夜的。”蒋非说道。

    主要是村里人都没有吃宵夜的习惯,大多九点多就睡觉去了。

    有些农家乐看到他们特意跑到镇上去买宵夜,有想过开宵夜摊的。

    但考虑到时间和精力,还是没有开起来。

    像客之家农家乐,食客多的时候,等食客们吃完晚饭,都九点左右了。

    蒋成杰一家洗洗刷刷,收拾一下,搞完卫生,累得动都不想动,只想赶紧洗洗睡了。

    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开宵夜摊。

    别的农家乐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况。

    说起宵夜这个事,坐在一旁没有说话的高伟看向放在地上的纸箱。

    白天过来店里买鹌鹑蛋的顾客,有建议他们晚上也开宵夜摊的。

    做一些五香味、香辣味、柠檬味等不同口味的鹌鹑蛋来卖。

    提这个建议的还不止一个。

    高伟听着挺心动的,如果真的用这些鹌鹑蛋来开宵夜摊,肯定不愁卖。

    而且不用在镇上,他在家里随便收拾一下,就能开摊。

    可问题是他并没有鹌鹑蛋。

    也不是,普通的鹌鹑蛋,想进货多少就有多少。

    他缺的是蒋非的鹌鹑蛋。

    高伟是本村人,他比岳父严信更加清楚蒋非的鹌鹑蛋有多紧俏。

    村里的农家乐都从蒋非这里进鹌鹑蛋。

    鹌鹑蛋是各个农家乐的招牌菜,食客去了必点。

    因为销量大,他们都想从蒋非这多进一些货。

    但鹌鹑的数量摆在那了,每天的鹌鹑蛋数量也摆在那了。

    哪家想要多拿一点,蒋非也拿不出来。

    除了固定供应给芳姐盐焗店的,剩下的鹌鹑蛋都被农家乐包圆了,已经不再对外零售了。

    高伟昨天还想过在家里开宵夜摊的事,就用普通的鹌鹑蛋来做。

    销量差一点也没关系,能赚多少是多少,反正他晚上有时间。

    他跟岳父提了一句。

    岳父却说,在村里卖普通鹌鹑蛋是下下策,因为有对比就有伤害。

    他们冲着优质鹌鹑蛋来的,大概率不会将就着吃。

    高伟转念一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开始琢磨着厨艺不好的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宵夜来卖。

    要是蒋非能扩大养殖规模就好了!

    高伟心里想着,就听到岳父刚好聊到了这个话题,他竖起了耳朵听着。

    “小非,采摘园开起来后,每天都有游客过来,鹌鹑蛋供不应求了,你有考虑扩大养殖规模吗?”

    严信喝了一口茶,说道:“之前也问过你,那时你说经验不太足,多了管理不过来。”

    “现在又过了大半年了,我看你把鹌鹑养得挺好的。”

    蒋非想了一下,说道:“在考虑,过段时间看看。”

    他最近确实在考虑扩大鹌鹑的养殖规模。

    升级现有的养殖需要15养殖点,他现在只有5养殖点。

    蒋非打算等攒够了养殖点,就先用来升级鹌鹑的养殖,暂时不考虑开启新养殖了。

    接着聊了一阵,严信一家准备回去了。

    然后,蒋非收到了一张结婚请帖。

    高伟和严红已经领证了,会在半个月后举办婚礼。

    蒋非收下请帖,说了几句恭喜祝福的好话。

    严信把鹌鹑蛋搬到车上,载着刘月芳回镇上去了。

    严红则跟着高伟住在村里。

    两人是上个星期领的证,结婚前就说好了,婚后住镇上,偶尔回村里住住。

    严红不太习惯跟高伟回家住。

    她腿脚不利索,走路姿势有点奇怪,走在路上,总有人好奇地盯着看。

    还有就是跟家婆赵美相处起来的感觉太奇怪了。

    赵美对她特别特别客气,跟对待贵客上门似的。

    高伟以前好吃懒做,要啥没啥,又没有半点儿上进心。

    赵美都要放弃他了,不想理他了,觉得他一辈子就这么浑浑噩噩过去的了。

    没想到她放弃了,儿子却改变了。

    在镇上谈了个对象,人也勤快了起来,天天去人家盐焗店里帮忙。

    现在还真的跟人家女孩子结婚了,放以前,赵美想都不敢想。

    所以她对待严红总是小心翼翼的,唯恐儿媳妇一个不满意,“休”了自家儿子。

    没有希望时还好,以前赵美可以说服自己接受儿子的好吃懒做、没出息、不上进。

    但看到儿子变好后,有了希望,她更怕儿子变回以前的样子。

    ……

    严信一家离开后,蒋非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站在院门口往外看去。

    村道上和田埂上,有移动的手电筒灯光晃来晃去,隐隐还能听到说话声和笑声。

    都是过来采摘和玩的游客在散步。

    村里没有高楼大厦的阻挡,仰头便能看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深蓝色夜幕。

    月亮像一只银色的小船,星星闪烁。

    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草丛里、禾苗上一闪一闪的。

    在皎洁的月光下,稻田里的水反射出银色的流光。

    蹲在田边认真看的话,可以看到小鱼儿在禾秆间穿梭,田螺在水里爬动,黄鳝像一条蛇似的熘过。

    有时田间会忽然响起一两声响亮的蛙鸣,跟打开了闸门一样,蛙鸣接二连三就响了起来。

    清凉的晚风伴着虫鸣蛙叫的声音,徐徐吹来,带着禾苗和花草的香气。

    蒋非吹着风,听到一阵熟悉的说话声在靠近。

    过了一会,她们出现在视野里,他妈妈、齐婶、郑婶、星星和白露。

    “郑婶,你什么时候回来了?”蒋非有些惊讶地问道。

    郑丹乐的儿子儿媳生孩子,她年前就去城里照顾了,过年也没有回来。

    “我今天下午刚回来的,文虎和小婷带着孩子也回来了。”

    郑丹乐一边说着一边走了进来。

    陈小梅、齐春花和郑丹乐在茶桌前坐了下来。

    蒋非重新泡了一壶茶过来。

    白露和星星倒出来一捧红色的指甲花。

    两小孩把指甲花装到碗里,往里加了一点盐,拿了小树枝一下一下地捶着。

    等把红色的汁液锤了出来,白露和星星互相给对方涂指甲。

    把锤碎的指甲花在手指上厚厚地涂抹一层。

    再就地取材,摘了桃树叶子裹起手指,用细线栓起来。

    栓的时候不能太紧,以免血液不流通。

    包上半个多小时就能染上一层澹澹的红色,包上一整晚,染的颜色会更深一点。

    包好了指甲,白露和星星跑了过来,各自挨着奶奶坐好。

    郑丹乐说了一下自己在城里带孙子的大半年生活。

    总之就是不太适应大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

    虽然她的生活节奏可以跟在村里时一样慢,但看着身边的大家都过得匆匆忙忙的。

    无形中给了她一种紧迫感。

    一天一天地,郑丹乐觉得自己的心态很受影响,老是不知不觉地加快了做事的节奏。

    越是待在城市里,她越是想念村里的生活。

    跟家里宽敞明亮,带有前院后院的房子相比,那六七十平的房子真的是蜗居。

    空间小还可以忍,郑丹乐最忍受不了的是隔音太差了。

    楼上十一二点用洗衣机洗衣服,嗡嗡嗡地震动声特别清晰,吵得人没法睡。

    早上不到六点,各种吵闹声又来了。

    剁肉砍到砧板的冬冬声,穿着高跟鞋重重的走路声跟敲在心上似的……

    还有在白天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听到小孩扯着嗓子使劲嘶吼的尖叫声。

    要是长年累月住在这样的环境里,郑丹乐觉得自个儿迟早神经衰弱。

    聊完自己大半年的生活,郑丹乐看着院子外面,感叹道:“我不过出门半年,村里的变化真大!”

    “那是,你错过了村里变化最大的半年。”

    齐春花在一旁说道:“这半年来,小非的采摘园从承包到建设、种植,再到开园,一路的发展可精彩了。”

    “哈哈,我虽没亲眼见到,但每一步都在村里的大群里看到了。”

    郑丹乐笑了两声,说道:“我看村里不少人家都开始发展起各个项目来,开农家乐、民宿,在山上养几百只鸡鸭鹅等等。”

    “你们看,我家里那座老宅,适合用来做什么?”郑丹乐问道。

    村里保存完好的只有三座老宅,一座用来开了农家乐,一座用来开了民宿,生意都很好,一看就是能赚钱的。

    剩下的一座是郑丹乐家的,看着他们都改造老宅用来接待游客,赚起了钱,她也想把它利用起来。

    她儿子这次是辞职了,带着老婆孩子回来,准备留在家里的了。

    他们一家人的厨艺都一般,首先排除农家乐这个选项。

    郑丹乐觉得不开农家乐,那就剩开民宿一个选择了。

    开民宿挺好的,没有农家乐那么忙。

    但她不知道儿子咋想的,他不是很愿意开民宿,想整点特别的,可又想不出能做什么特别的。

    郑丹乐有点愁,想看看大家的想法。

    “开民宿吧,因为你们家没有厨艺特别好的人,不适合开农家乐。”

    陈小梅说完,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你们也可以请厨师。”

    “那就没必要了,雇厨师要钱,而且还不稳定。”齐春花摇头说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

    月亮在缓缓移动,躲进云层里,又慢慢钻出云层,重新倾洒下银色的光。

    夜渐渐深了,齐春花和郑丹乐起身告辞。

    “白露,回家了。”齐春花喊上孙女。

    “嗯,星星,明天见!”

    白露朝星星挥了挥手,跟上奶奶的脚步。

    陈小梅催孙女赶紧去洗澡:“星星,你先洗着,我给你拿睡衣过去。”

    “好~”星星应道。

    两人进了屋,蒋非收拾了一下茶桌,把桌椅搬了进来。

    他拿起放在桌面上的结婚请帖上了二楼的房间,边走边点开手机的日历,点开日期,添了个日程进去。

    以免半个月一过,把喝喜酒这事忘了。

    蒋非把请帖放在房间的桌子上,打开抽屉翻了翻,看有没有合适的红包。

    翻出了红包,他打开放在抽屉一角,快要被遗忘了的钱包。

    从中抽出两张红票子,装进红包里,跟结婚请帖放在一块。

    结婚给份子钱也算一个传统习俗了,已经存在很多很多年。

    份子钱,亦称礼金,代表了对新人的一份祝福。

    结婚给份子钱,关系一般的亲戚和朋友,基本都是随200。

    到时主家还会给回礼红包,20至50。

    还有一条红色的喜庆毛巾、糖果饼干,有时会有回菜。

    关系好一点的亲戚朋友,一般会随得多一点,500左右。

    更亲近一些的关系,随礼金额看个人,有一千两千,三千五千,也有上万的。

    像蒋非去喝高伟和严红的喜酒,随礼200就行。

    蒋非想起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些网友的言论,表示结婚随份子这钱是越涨越高,掏到心都凉了。

    这种随份子已经由原来的一种表示心意,发展到现在却变成了一种金钱负担。

    如果一个月碰上几次,真的觉得受不了。

    而且还有那些平时不联系,一到结婚就联系,连请帖也不发,就微信上通知一声的,简直无语。

    掏份子钱掏成了负担。

    蒋非对这些倒是体会不深,十几年前,结婚随份子钱,关系一般的随50。

    现在是200,看起来是番了几倍,但考虑到物价那些,其实好像也没怎么涨。

    蒋非把红包提前准备妥当,放好,下楼关门,回小木屋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