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 第六十三章 通货膨胀
热门推荐:
官欲道
夏圣
仕途狂飙:赤脚医生逆袭之路
美女别撩,哥不玩闪婚
怪物出没
大唐:贬你去封地,你直接不装了
能和鸟兽交流,国家请我破重案
重生后我嫁给皇叔,颠覆前夫江山
百世轮回,反派不当了
“通货膨胀。”
夏原吉轻声念叨了一声,这个词虽然每个字自己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却有些不解其意。
道衍望着低头喃喃自语的夏原吉,他知道,能够让这位户部尚书都露出思索的神色,想必这位傅先生又说出了什么新的词汇。
就如同那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一般。
朱瞻壑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先生,这通货膨胀又是何意。”
“通货膨胀就是指纸钞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钞的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之前不是说宋朝陷入纸钞滥发,以那平常生活中的常见的米价为例,宋神宗熙宁年间米价平均每斗七八十钱,到宋钦宗靖康年间已经达到“斗米二千”,甚至出现“米斗至数十千”的现象,这便是通货膨胀。”
朱瞻壑挠了挠脑袋。
“先生,这是不是说明宋朝的人自从发行宝钞之后很有钱,米都涨价了。”
傅林顿时陷入沉默之中。
“这样吧,我与你打个比方,现在有十个人,他们共有一贯钱,米价为一百文每斗,市场上供应大米为十斗,大家花一贯钱买十斗大米也就满足了需求,当人们需求不变,供应不变的情况下,他手中的钱变成10贯,那么再去购买相同重量的大米,就要花费更高的价格。”
“等等,先生,为什么要花费更高的价格,如果还维持原价,那岂不是只要花一贯钱就能买下所有的粮食,还能剩下九贯钱,岂不美哉。”
道衍不由得微微点头,听汉王世子如此说道,好像是这么一回事,为何要涨价,难道背后是商人趋利的原因吗。
“夏尚书,汉王世子所说之事是否正确。”
夏原吉听闻道衍的话语,顿时如梦初醒。
原来,隔壁是汉王世子与先生在交谈,不过他与汉王倒是交流不多,更不要说是汉王世子了,两人只在宫廷大宴上远远地对望过几眼。
那对面的先生什么身份,能够教授汉王世子,恐怕也不是泛泛之辈。
看样子道衍大师早就知道汉王世子在被人教授,那么陛下想来也知道,那为什么要教授汉王世子有关钱钞的学识。
想到陛下准备迁都北平府,夏原吉脑海中很快就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
难道陛下想要培养汉王世子,等到迁都北平府时,让汉王来掌管应天府。
至于太子,则是掌管北平府。
夏原吉仿佛是发现了什么大秘密一般,冷汗涔涔落下。
稍微平复了一番心情,这位户部尚书又恢复到了往日的模样。
自己乃是陛下的臣子,对陛下以及陛下指定的人负责就好,至于这种关于储君之事,自己还是少掺和为妙。
道衍见夏原吉低头沉思不语,以为他在自己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倒也没有太过急切的询问。
“道衍大师有所不知,这并不是人力所能够控制的。”
“哦,此话怎讲。”
“如果货物稀少或者市场上的钱钞数量增多,那么一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如果货物很多或者市场上的钱钞减少,那这件物品的价格就会下降,这是铁律。”
听闻夏原吉如此说道,道衍也明白过来,看样子,上不上涨似乎非人力所能限制。
“如果朝廷横加干涉呢。”
夏原吉摇了摇头。
“除非增减货物或者增减钱钞,将货物与钱钞的稳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不然强行规定钱钞与货物的交易,没有丝毫作用。”
道衍见状也不再细究,而是闭上眼睛仔细听起来。
“小朱啊,涨不涨价你说了可是不算,你可以理解为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控制着价格的起伏。”
刚刚才闭上眼的道衍手中的念珠停止滚动,眉头紧皱成一个“川”字。
这傅先生不是说自己的是唯物主义吗,怎么开始变得神神叨叨的了。
“当然,那只无形的大手只是一个玩笑,实际的说法便是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
朱瞻壑听闻只是开了一个玩笑,顿时送了一件口气,他刚才还在想,这无形的大手主人是谁,竟然神不知鬼不觉的控制着这一切,还把不把皇爷爷放在眼里。
不过,很快朱瞻壑又意识到傅先生似乎又说了几个新词。
经济学又是什么。
道衍倒是对经济这个词略有了解。《晋书·纪瞻传》有“瞻中亮雅正,识局经济”,诗人杜甫的《上水遣怀》有“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不过这里经济的意思乃是经邦济民,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知道与这傅先生所提到的经济是否相同。
“先生,这经济学难道也是理学中的一项吗。”
傅林摸了摸鼻子,理论上这经济学不属于理学,但是谁叫自己先提出来的呢。
“这是自然。”
傅林丝毫没有思想负担地回答道。
“所谓的经济学,就是研究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钱钞活动和各种相应的交易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夏原吉眼前一亮,这经济学听起来可是量身为户部打造的,为什么身位户部尚书的自己之前没有听说过。
还有汉王殿下所说的理学,难道是程朱理学,自己的记忆中程朱理学中可没有关于隔壁的那位先生所描述的经济啊。
“我们回归正题,刚才我们提到了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
“古人常言,物依稀为贵,也就是说,物件越稀少,价值就越贵,反之物件众多,那么价值就会下降。”
“当拥有十贯时,意味着手中的财产翻了十倍,但是目前依然还是十斗米,也就是说,现在的米就成为了稀有物件,与之相对应,米的价格就会上涨,而不再满足于一百文一斗”
“这就是纸钞供给大于纸钞的实际需求,原本一贯钱就能搞定的事,最终花费了十贯钱才搞定。那岂不是说现在的十贯钱与之前的一贯钱无异,这便是纸钞贬值,这便是通货膨胀。”
朱瞻壑沉吟片刻,又想到了一处不合理的地方。
夏原吉轻声念叨了一声,这个词虽然每个字自己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却有些不解其意。
道衍望着低头喃喃自语的夏原吉,他知道,能够让这位户部尚书都露出思索的神色,想必这位傅先生又说出了什么新的词汇。
就如同那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一般。
朱瞻壑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先生,这通货膨胀又是何意。”
“通货膨胀就是指纸钞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钞的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之前不是说宋朝陷入纸钞滥发,以那平常生活中的常见的米价为例,宋神宗熙宁年间米价平均每斗七八十钱,到宋钦宗靖康年间已经达到“斗米二千”,甚至出现“米斗至数十千”的现象,这便是通货膨胀。”
朱瞻壑挠了挠脑袋。
“先生,这是不是说明宋朝的人自从发行宝钞之后很有钱,米都涨价了。”
傅林顿时陷入沉默之中。
“这样吧,我与你打个比方,现在有十个人,他们共有一贯钱,米价为一百文每斗,市场上供应大米为十斗,大家花一贯钱买十斗大米也就满足了需求,当人们需求不变,供应不变的情况下,他手中的钱变成10贯,那么再去购买相同重量的大米,就要花费更高的价格。”
“等等,先生,为什么要花费更高的价格,如果还维持原价,那岂不是只要花一贯钱就能买下所有的粮食,还能剩下九贯钱,岂不美哉。”
道衍不由得微微点头,听汉王世子如此说道,好像是这么一回事,为何要涨价,难道背后是商人趋利的原因吗。
“夏尚书,汉王世子所说之事是否正确。”
夏原吉听闻道衍的话语,顿时如梦初醒。
原来,隔壁是汉王世子与先生在交谈,不过他与汉王倒是交流不多,更不要说是汉王世子了,两人只在宫廷大宴上远远地对望过几眼。
那对面的先生什么身份,能够教授汉王世子,恐怕也不是泛泛之辈。
看样子道衍大师早就知道汉王世子在被人教授,那么陛下想来也知道,那为什么要教授汉王世子有关钱钞的学识。
想到陛下准备迁都北平府,夏原吉脑海中很快就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
难道陛下想要培养汉王世子,等到迁都北平府时,让汉王来掌管应天府。
至于太子,则是掌管北平府。
夏原吉仿佛是发现了什么大秘密一般,冷汗涔涔落下。
稍微平复了一番心情,这位户部尚书又恢复到了往日的模样。
自己乃是陛下的臣子,对陛下以及陛下指定的人负责就好,至于这种关于储君之事,自己还是少掺和为妙。
道衍见夏原吉低头沉思不语,以为他在自己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倒也没有太过急切的询问。
“道衍大师有所不知,这并不是人力所能够控制的。”
“哦,此话怎讲。”
“如果货物稀少或者市场上的钱钞数量增多,那么一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如果货物很多或者市场上的钱钞减少,那这件物品的价格就会下降,这是铁律。”
听闻夏原吉如此说道,道衍也明白过来,看样子,上不上涨似乎非人力所能限制。
“如果朝廷横加干涉呢。”
夏原吉摇了摇头。
“除非增减货物或者增减钱钞,将货物与钱钞的稳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不然强行规定钱钞与货物的交易,没有丝毫作用。”
道衍见状也不再细究,而是闭上眼睛仔细听起来。
“小朱啊,涨不涨价你说了可是不算,你可以理解为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控制着价格的起伏。”
刚刚才闭上眼的道衍手中的念珠停止滚动,眉头紧皱成一个“川”字。
这傅先生不是说自己的是唯物主义吗,怎么开始变得神神叨叨的了。
“当然,那只无形的大手只是一个玩笑,实际的说法便是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
朱瞻壑听闻只是开了一个玩笑,顿时送了一件口气,他刚才还在想,这无形的大手主人是谁,竟然神不知鬼不觉的控制着这一切,还把不把皇爷爷放在眼里。
不过,很快朱瞻壑又意识到傅先生似乎又说了几个新词。
经济学又是什么。
道衍倒是对经济这个词略有了解。《晋书·纪瞻传》有“瞻中亮雅正,识局经济”,诗人杜甫的《上水遣怀》有“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不过这里经济的意思乃是经邦济民,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知道与这傅先生所提到的经济是否相同。
“先生,这经济学难道也是理学中的一项吗。”
傅林摸了摸鼻子,理论上这经济学不属于理学,但是谁叫自己先提出来的呢。
“这是自然。”
傅林丝毫没有思想负担地回答道。
“所谓的经济学,就是研究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钱钞活动和各种相应的交易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夏原吉眼前一亮,这经济学听起来可是量身为户部打造的,为什么身位户部尚书的自己之前没有听说过。
还有汉王殿下所说的理学,难道是程朱理学,自己的记忆中程朱理学中可没有关于隔壁的那位先生所描述的经济啊。
“我们回归正题,刚才我们提到了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
“古人常言,物依稀为贵,也就是说,物件越稀少,价值就越贵,反之物件众多,那么价值就会下降。”
“当拥有十贯时,意味着手中的财产翻了十倍,但是目前依然还是十斗米,也就是说,现在的米就成为了稀有物件,与之相对应,米的价格就会上涨,而不再满足于一百文一斗”
“这就是纸钞供给大于纸钞的实际需求,原本一贯钱就能搞定的事,最终花费了十贯钱才搞定。那岂不是说现在的十贯钱与之前的一贯钱无异,这便是纸钞贬值,这便是通货膨胀。”
朱瞻壑沉吟片刻,又想到了一处不合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