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到古代,天才甜品师忙种田 > 第206章 大雁

穿到古代,天才甜品师忙种田 第206章 大雁

    孙六娘就被带出那座大山,带到了镇上,能吃饱穿暖,过上了以前从没有想过的日子。

    特别是她三年前怀上后,秦富更是宝贝,她才知道孕妇是可以吃肉的。

    可惜那次只两个月就流了。

    秦富暴躁了好一段时间,对她动辄打骂,后来他又恢复了平静,然后她怀上了。

    秦富欣喜若狂,对她越发小心谨慎,生怕这胎也保不住。

    好在这一胎平安生产,可惜是个女孩。

    秦富在知道是女孩后像是疯了一样把家里砸了个粉碎,出门喝酒,烂醉如泥,然后偷孩子跑来县城卖钱。

    孙六娘局促地跟在秦小舟身后,不敢东张西望,只脚底这整整齐齐铺就的地板就让她紧张,咽咽唾沫问:“我闺女卖了多少钱?”

    “三两。”

    孙六娘心脏一紧,三两,三两银子啊,她除了丈夫卖她的那十五两以外,从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她磕磕巴巴地说:“只要你把孩子还给我,我,我会把钱还你。”

    说完又有些心虚。

    当即跪下,“我,我真的会努力还你钱的,求你把孩子给我。”

    朱娴站在屋檐下,懒散地看着院子里的一切,“哟,这是怎么了?秦小舟,男人热衷于救风尘,我发现你热衷于救苦难妇人。”

    秦小舟让人把孙六娘扶起来到后院,“把孩子给她。”

    这才对着朱娴笑道:“你莫要打趣我了,丰谷县也无可玩之处?可要回王家村住两日,这个季节,我们家后山的果园里的花倒是开的好。”

    朱娴此次来丰谷县,没有带孩子来,身边的婆子丫鬟都是自小就照顾她的人,难得没有婆家的人跟着,她自然是想四处游山玩水的。

    崔氏也知道女儿的想法,于是便答应了。

    陆燕和陆云行带着一行人坐马车往王家村去,同去的还有赵芳和陆小四。

    秦锦荣也想去,秦小舟想了想同意了,秦富虽然是她父亲,可已经断了亲缘,那便彻底断了吧。

    秦小舟站在秦府门口看着马车离开,回身却不见秦锦绣,问到:“人呢?”

    陆云风道:“去绣楼查账了。”

    “这也好。”秦小舟往后院去,在阁楼里找到了孙六娘,女人怜爱地抱着孩子,喂完奶也舍不得松开,就一直抱着。

    看见秦小舟进来,有些紧张地站着不敢动。

    秦小舟也不为难她,“秦富死了,昨晚淹死在河边,尸体在衙门,你去领了带回去埋了吧。”

    孙六娘缓缓瞪大眼睛,呼吸急促,身子一歪,软趴趴地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秦小舟只能去请来医女,医女把完脉道:“产后虚弱劳累,又焦虑难安,骤闻噩耗,惊惧昏厥,醒来后要好好养一养,否则往后只怕是要落下心悸的毛病。”

    她执笔写下药方,随口问:“你对她做什么了?”

    秦小舟有些心虚,底气不足,“这是秦富的媳妇,我告诉她秦富死了,尸体在县衙。”

    医女似笑非笑地看着秦小舟,“秦掌柜,你以为谁都是你这般坚韧不屈的性子?一个女人听闻丈夫的噩耗自然会受不了,何况她才生产不到两日。”

    陆云风站在门口为秦小舟开拓几句,把药方给秋实,这才送医女离开。

    一直到中午,孙六娘才幽幽转醒,一骨碌翻身起来抱着孩子就走。

    秦小舟在门口将人拦住,“你一个人去认领尸体怎么把尸体弄回去?身上有钱吗?”

    孙六娘绝望地摇头,这是她第一次来县城,昨晚就是凭着一股子劲儿找孩子,现在孩子在手,她才后知后觉地茫然起来。

    她连县衙在哪里都不知道,而且她长这么没见过衙役,在脑海里对官差根深蒂固的恐惧席卷着她。

    孙六娘抱紧孩子,无助地站在原地。

    秦小舟喊来秋实,给了五两银子,“你带着秦富媳妇去认领尸体,再找两个人运回去,你去帮着料理后事,把秦富名下的所有东西都放到他小闺女那去,要是有人敢抢,只管报官去。”

    孙六娘在旁听着,砰一下跪地上,抱着孩子给秦小舟磕头,这才跟着秋实离开。

    陆云风拉住秦小舟的手,捏了捏手指,“秋实办事牢靠,你别担心。”

    两日后朱娴等人从王家村回来,一行人启程回皖州府。

    送走崔氏,赵芳看着后院库房里的聘礼,又喜又愁,“这么多东西,库房都堆满了,小舟,你好好和我说说,这未来姑爷究竟是什么人家?”

    虽是旁支,但秦小舟当时就想过婚礼会隆重,没有想到崔氏居然这般重视。

    让陆燕把这些都登记造册,“这些可别弄错了,每一样都要仔细记录,我们家也该着手准备嫁妆了,不能让人家看笑话。”

    陆燕亲事一定,崔延清便能光明正大往陆家记跑,偶尔还会骑马去郊游,连带着陆云行也跟着学会骑马。

    秋末,崔延清送来一对大雁。

    丰谷县冬日里冷,陆燕怕大雁冻坏了,在后院的一处池边修了一个一人高的小木屋。

    木屋有门有窗,里头铺着厚厚的稻草。

    大雁被关着,陆燕每日细心照料。

    次年三月,春暖花开,崔延清从清河郡回来,到后院子里看那两只大雁,也拿着食盒喂,“他们长得真好。”

    陆燕乐呵呵地笑,“那是自然,我可是经常拿谷子喂养它们,清河郡冷不冷?”

    “很冷,我现在有秀才的功名在身,我和父母亲商量好了,以后在皖州读书,就不常住清河了。”

    陆燕没去过清河郡,不过听二哥说是在北边。

    她问:“那你父母同意吗?”

    崔延清面如冠玉,一笑就如屋后薄雪被春阳照耀,灿烂得让人移不开眼。

    陆燕痴痴地盯着人看。

    崔延清耳尖微红,突然眼睛一亮,“你瞧它们在干什么!”

    两人凑在栅栏面前看那两只大雁刨出草根,都悉数叼在一个角落里垒起来。

    “这是,这是在造窝?”陆燕惊喜,忙去后门马厩边找来枯草塞进去。

    两只大雁已经不怕人,叼着草就去垒窝,陆燕觉得好玩,又弄了几根枯树叉进去,突然旁边递过来一个盒子。

    陆燕看去。

    崔延清红着脸,“给你带的。”

    打开里面是一只玉簪,通体莹白,尾巴上是荷花莲蓬,雕刻栩栩如生,很是好看。

    两人蹲在栅栏外看了大半个时辰,秦小舟在不远处的楼台上偷看好几次,觉得无语,这两孩子傻了吧唧的。

    四月中旬,两只大雁孵出五只光秃秃的小雁。

    秦锦荣每天一起床就要去看,小胖手指着窝里还未挣开眼睛的雁,拉赵芳过去,“生火,烤吃。”

    陆燕对这几只大雁宝贝得很,骂道:“不许吃,家里那么多鸡鸭兔子,还不够你吃啊,尽想吃大雁肉!”

    秦小舟把三妹塞进秦锦绣怀里,让她送去学堂,捏捏小屁孩的鼻子,好笑,“让你馋,挨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