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魏风华 > 第四百三十五章 军费

大魏风华 第四百三十五章 军费

    整个沿海的局势越发糜烂了。

    整整近五万倭寇尝到了甜头之后,在这个冬天从大魏的沿海各个方向登陆,他们烧杀劫掠,他们杀人放火,抢得了金银妇人便乘船逃离,围剿的官兵不多他们便四处流窜,整个两浙尤其是台州一带,无数百姓扶老携幼地逃难,那些倭人在传说里简直已经成了吃人肉喝人血的怪物。

    这导致坐镇钱塘的顾怀心情越发沉重。

    他有想过这场仗会难打,可没想到会这么难打,这种抢了就跑流窜作案的风格实在太适合倭寇了,江南卫所官兵地方青壮的战斗力也实在堪忧,就算他已经提前做了准备,也没办法止住倭寇之乱在江南的愈演愈烈。

    当然,这种乱象动摇不了大魏的统治基础,因为倭寇不是辽人那样的死敌,会占据被他们祸害的土地,他们更像是强盗,绝不在一个地方久留以给官兵们围剿的机会,而且据这段时间的战报来看,这近五万倭寇里,真正有战斗力的应该也就不到两万的倭国诸侯直属军队,其他的多半是些倭国国内的盗匪及闲散人员,他们跟在那些横冲直撞的浪人武士队伍后面,就像是一群食腐的野狗。

    这些人只能打顺风仗抢一把,有时候面对官兵的第一选择就是逃,两浙大部分地区都是这种倭寇,而倭寇的精锐则多半集中在台州那边,所以台州的形势才会那般严峻,明明有几个得力的将领,顾怀也从其他地方调了兵过去,却也没办法彻底将倭寇赶出台州,只能借着厮杀不断削减倭寇的数量--当然,大大小小的战役还是以官兵的惨败居多。

    时间已经进了十二月,放在往年的江南,这时候农耕已经歇了,徭役也已经停得差不多,百姓们都安安心心地在家等着过年,而今年却有无数人流离失所,被倭寇祸害得家破人亡,江南从白莲教叛乱后平静下来的局势,飞速发展的经济,都被这拦腰一刀砍得有些缓不过来。

    “不能再这样僵持下去了。”

    染了风寒的顾怀鼻音有些重,帅堂上一众官吏武将安静地听着他说话:“其他地方还好,台州的问题必然要先解决!两浙的大部分地区,倭寇都是上岸流窜劫掠,遇到官兵合围后就乘船出海,不至于完全破坏掉地方秩序,而台州...”

    大概是想起了那个弃城而逃导致无人主导大局,让局势糜烂至此然后被他砍了脑袋的台州府尹,顾怀语气中升起了些戾气:“...如今已经聚集了超过两万倭寇!村镇遭了他们的祸害,连城池都被他们攻下了两座,地方行政接近瘫痪,如果不能肃清台州,明年春耕怎么办?整个台州的百姓难道都要变成流民?”

    这些时日以来,顾怀已经不是第一次想要解决台州的问题了,然而大多数人都不觉得此时是解决台州的好时机。

    原因无他,兵力不够。

    既要防守两浙的其他地方,又要调兵去台州与倭寇大战,两浙的兵力完全不够,只能择一而选,如果真的选择了在台州和倭寇主力精锐进行决战,那其他地方怎么办?反正台州烂都烂了,还不如暂时维持现状,等到冬去春来,万物解冻,才好逐渐发起反击。

    已经没有人乐观地认为这场倭乱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了,最快也起码要两三年才能将那些倭寇赶回去,这还是建立在不犯错的情况下,可顾怀等不了,他没办法再江南久待,这次来只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调,提拔一批能贯彻他政策的官吏,真在这地方抗上几年倭,北方难道就不管了?

    众人对视一眼,一位官员越众而出:“侯爷冷静啊,抗倭大事,切不可操之过急,若是调兵入台州又逢大败,那江南局势就真的要一发不可收拾了。”

    顾怀冷冷地看了那个官员一眼:“我意已决,不必多言,新年之前,台州的问题必须解决!两浙的兵力如今确实只能堪堪防守,但可以从其他地方想办法,本侯要调兵!”

    “调兵?”

    众人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一人咳了一声,小声道:“侯爷,自从织造发展后,江南富甲天下,在此地劫掠一村,胜过在其他地方劫掠一县,从倭寇的分布上看,其重心也多集中在两浙,敢问侯爷,是想从外地调兵入两浙?”

    顾怀点头:“两浙士卒大多不善战,倭寇来势汹汹,连海军重组都未完成,更别提训练新兵了,仅靠现在的兵力,也就只能分守各地,静待倭寇登岸,如何能剿杀台州那些流窜的倭寇?所以必然需要调兵入浙,协助剿匪,你们说说,能从哪里调兵?”

    “不如抽调北境铁骑?”有人说,“虽然距离远了一些,但强在军势,定能将倭寇一扫而空。”

    “胡闹!从北境调兵,多久才能入江南?更何况江南多河流,土地松软,四处滩涂,起兵能发挥的作用能有多大?”立刻有人斥道,“下官以为,可以从蜀地、荆湖、淮南调兵入江南,这些地方的士卒虽不识江南水土,但好在路途不远,战法相似,他们才是上佳之选。”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各有各的理,顾怀摇了摇头,他之前在蜀地连番大战,到如今蜀地都没缓过来,从那里调兵不太现实;北境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抽调了骑兵,拿什么防辽人?更何况天高路远,等北境军队入江南说不定都明年三四月了,远水解不了近渴。

    顾怀正想拍板抽调荆湖两地卫所官兵入浙,一旁管理军需后勤的官员却吃吃开口了:

    “侯爷,朝廷...朝廷怕是支付不起调兵的庞大军费了,这两年江南财政虽然好了一些,但每年的税收也越来越高,要填河北西北那些窟窿,两浙地方府库都已经快空了...江南比不得边军,边军饷银低廉,但荆湖多是卫所兵,军饷本来就高,再加上战时补贴,这笔钱...两浙出不起。”

    顾怀茫然听罢,半晌没有再说话。

    仗没打完,钱不够了。

    这也怪不了这位官员,实在是江南丝织发展,经济繁荣,跟朝廷有没有钱没多少关系,如今江南真正富裕的是那些工厂主、商贾,人家该交的税也交了,朝廷也把钱拿去填其他地方的窟窿了,江南府库也就能够养得起地方,如今要从外地调兵,这钱从哪儿来?

    没有军饷,喊几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说一些军民鱼水、休戚相关的道理,对现在的军队根本就行不通,尤其是地方卫所官兵,人家是有家要养的,自己吃不饱、家人没饭吃,说破了天也没人愿意卖命。

    顾怀闭上眼沉思片刻,他甚至生起了对那些豪门大户下手的冲动,可片刻之后就强迫自己把这个想法打消掉,这样做无异于是在掘江南的根,固然能筹措军费,但之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那些商贾工厂主是有积蓄,可那是别人的钱不是朝廷的,真要是动手抢,只会演变出更严重的后果。

    如果是在北境,顾怀还能去压榨压榨那些地方士族,反正北境那直面辽人的鬼地方所有人都只能一门心思跟他走到黑,可江南不同啊,这种例子一定不能开,地方士绅有钱人不是年猪,不能要用钱了就去宰一茬。

    见顾怀半晌没言语,有官员小声道:“侯爷,下官认为,为了节省军费,其实可以少调卫所官兵,毕竟各地卫所官兵战力如何,其实也尚未可知啊。”

    顾怀失笑道:“不调卫所官兵凋什么?地方青壮?不可能的,他们怎么肯离开家乡,也根本没有保家卫国的觉悟...先传令,抽调荆湖洪州、信州、黄州三州卫所官兵,即刻入江南平叛,奔赴台州前线,与两浙官兵形成合围之势,至于军费的事,本侯来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