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南北朝 第51章 挂冠而去
入城之后,杨禹便写了份辞呈,让王质带回去给刘裕。
王质拿着他的辞呈,眼睛瞪得老大,呐呐地问道:“军主,你这是为何?”
杨禹笑道:“太尉麾下,谋士无数,猛将如云,如今长安已下,姚泓已降,我继续留下也没啥意思,反而会碍某些人的眼,不如归去。”
“可是,军主您就算要辞官,也应该亲自去向太尉请辞啊,这么重大的事……”
“这算什么重大的事?我一个小参军,如今连入幕的资格都没有了,我离开对太尉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好了,闲话少说,麻烦老王你了。”杨禹起身,向王质拱了拱手说道,“咱们相识一场,就此别过,保重。”
秦楼月和尉迟大石都没想到杨禹会突然辞官离去,两人都呆住了,尉迟大石甚至掏了掏耳朵,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哎哎哎,我说杨军主,你这不是开玩笑吧?”
“你看我像开玩笑吗?”
“不是,你……你就这么走了?我怎生是好?”
“我说尉迟大石,你又不是我媳妇,这话从何说起?”
“哎呀!我说杨军主啊,你就不能留下?我还指望你能帮我再劝劝刘太尉呢,你就这么走了,我岂不是成了睁眼瞎。”
“我说尉迟大石,这个时候你少跟我套近乎,打凌天绝袭营那夜开始,老子就没打算再帮你,自己心里没点数?”
“哎呀,我说杨军主,那夜我真的……”
“打住,我还有事,没空再听你编故事!”
杨禹说完,拿起佩剑飘然而去。
“郎君,等等我。”秦楼月毫不犹豫跟了出去,对杨禹突然辞官她虽然也诧异,但对她来说,这绝对是求之不得的惊喜。
王质定定地看着杨禹的身影消失在视线内,这一路过来,杨禹待他们不错,把他提拔成了亲兵队主,他看着杨禹大破独龙山匪巢,看着杨禹给沈田子出谋划策,谁也没想到,在大家都等着论功行赏的时候,杨禹却递上了辞呈,飘然而去。
能把功名利禄看得这么淡的人,着实令人敬佩,但王质心中更多的是失落,莫名的失落。
杨禹出了军营,才扭头对秦楼月说道:“你也不必再跟着我了,我有事要回终南山一趟,咱们有缘再见吧。”
“我也有事要去终南山,正好顺路,走吧。”
“你……”
“走啦!”秦楼月娇态盈盈,有若烟岚云岫。
杨禹无奈,只得由她跟着,两人打马到东市买了些生活用品,便由南门出城而去。
回望巍峨的长安城,杨禹心情有些复杂,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城头大王旗变幻不定,无数生离死别每天都在上演,但这些和他还有什么关系呢?
“郎君,你这次回终南山是探望你师尊吗?”
“我师父两年前就去世了。”
“啊,那你是回去祭拜令先师?”
“不是,我回终南山等死。”
“呵呵……”秦楼月发出一阵娇笑,显然以为杨禹在胡说八道,“那奴就陪郎君再死一次。”
杨禹不由得想起凌天绝袭营时她拼死相救的情景,心中一软说道:“你想学我的功法,我可以教你一些,只是希望你日后好自为之,别……算了,随你的便吧。”
秦楼月不由得一愣,她明显感觉到杨禹情绪有些不对,仿佛在交代后事一般,她忍不住追问道:“郎君,你怎么了?”
杨禹有些意外,自己答应教她功法,她没有欣喜之色,倒关心起他来了。
“我没事,走吧,起风了。”
数日之后,龙骧将军王镇恶与众将至灞上迎接刘裕,秋风浩浩,旌旗猎猎,数万大军汇于灞上,大胜之余,见刘裕达到,众将士不禁发出阵阵的欢呼声。
刘裕也是心情大好,上前扶住趋前参拜的王镇恶道:“龙骧将军快快起来,此次能顺利平定关中,灭掉羌秦,皆赖龙骧将军也。”
王镇恶一听这话,连忙再拜道:“末将不敢,这次伐秦成功,皆赖明公之威,诸将用命,镇恶何功之有?”
刘裕哈哈大笑道:“龙骧将军这是要学冯异做那大树将军吗?”
冯异是东汉开国名将,当时跟随刘秀征战的将领们在征战间隙,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话题无非是自述战功,胡吹乱侃。每当众将争功论能之时,冯异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到大树下面。于是,士兵们便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雅号。
刘裕拿这个打趣王镇恶,众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这场面看上去倒是一派其乐融融。
然而就在回长安的路上,沈田子便找了个机会,单独向刘裕禀报,说王镇恶这几日在长安里内大肆敛财,私吞金银财宝无数,而且还私藏姚泓御辇,这分明是心存异志,图谋造反。
如果说王镇恶只是私吞些财物的话,刘裕还能容忍,但如果王镇恶真的私藏御辇,那问题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连普通人都知道,御辇这种象征皇帝特权的东西,谁私藏那可是杀头的大罪,若王镇恶明知故犯,那就说明他真有异心了。
王镇恶的出身比较特别,他的祖父就是当初与谢安齐名的王猛,当时民间便有“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的说法。
王猛辅佐前秦苻坚统一了北方,在关中有很多良政惠及百姓,至今关中一带的百姓还感念王猛的好。
几个月前王镇恶的前锋大军受阻于潼关之下,粮草不继,军心动摇。王镇恶于是亲至弘农征粮,百姓感念王猛当年的恩惠,踊跃捐粮,这才让前锋大军度过了断粮的难关。
王猛这块招牌在关中有多得民心可见一般。
既得民心,又战功赫赫,若再有异心,这样的人最是危险。
对于这件事,刘裕非常重视,他对沈田子说道:“此事你先不要声张,我自会处理。”
“喏。”沈田子见刘裕的反应,心中大快。
随即,刘裕找来白直督护丁旿,让他亲自去查御辇之事,这件事倒是很快查清了,王镇恶私取御辇确有其事,不过王镇恶剔取御辇上的金银珠宝后,便将御辇扔在了城垣外。
得到回报,刘裕的心才稍稍放下。
“明公,原白直队王质带回了杨禹的辞呈,请明公过目。”
“嗯?”刘裕疑惑地接过丁旿递上来的辞呈,打开看了看,不禁哼道:“胡闹!这个杨禹,他这是在表示自己的高风亮节吗?三秦初定,百废待兴,我正待招揽关中贤才,收拢民心,他此时辞去,欲置我于何地?简直是胡闹,去,把他给我找回来。”
杨禹如今已不是默默无闻之辈,他出使北魏时,殴打押拌使,鸣冤上党,一人挑战一国,这些事迹和他所作的那些诗一起,早已传遍天下。
更重要的是杨禹是秦州人,是刘裕伐秦之时特意从秦国跑去投奔的,他无形中成了一个标杆,如果这个时候突然离去,关中士绅会怎么看刘裕?
鸟尽弓藏,气量狭窄,不能容人……总之,绝对不会是什么好评价。
丁旿大致也明白其中的利害,是以赶在刘裕车驾入城之前,便将此事告知刘裕。
丁旿稍稍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太尉,据王质回报,杨禹让他转交辞呈后,便离开长安了,要找到他一时之间只怕不容易。”
刘裕皱了皱眉头问道:“杨禹有没有说明为何辞官?”
“似乎是受了排挤,是以一心求去?”丁旿便将王质的话向刘裕复述了一遍,刘裕听后沉默良久。
谢晦在他面前屡次攻讦杨禹,提议让杨禹带兵去增援沈田子的也正是谢晦,由此看来,谢晦指使贺安、刘临松企图给杨禹设套的可能确实很大。
再有就是沈田子,一向对王镇恶这些北方将领极为排斥,而且这种排斥思想在建康朝野非常普遍。
刘裕很清楚这种情况对一统天下的大业很不利,但想调和这种矛盾又谈何容易。
“不管如何,此时不宜让杨禹辞去,你立即派人去找,务必把人找回来。”
“喏!”
这次王镇恶拿下长安,既没有围城战也没有巷战,因此对长安城造成的破坏不大。
城中有汉、胡共计五六万户,王镇恶率军入城后,抚以国恩,严明军纪,城中民心很快安定下来。
刘裕到长安时,很多百姓跑到城外去迎接,场面很热烈。
这些迎接刘裕的人中,就包括一些坞堡的话事人或代表,比如河东大名鼎鼎的薛家垒的薛辩,便是其中之一。
薛家垒在北方无数坞堡寨垒之中,颇有代表性,东汉末年,薛兰子孙随刘备入蜀,蜀汉灭亡后迁回河东郡,成为拥有家族武装和城垒的地方豪强。
历经数代发展,薛家不断壮大,随着五胡乱华的时代到来,大量百姓托身薛家垒,使得薛家垒进一步壮大,分为三垒,相互为援。
薛辩的父亲薛强曾率众大破西燕慕容永于陈川,后秦姚兴忌惮薛家垒的实力,遣使重加礼命,拜薛强为右光禄大夫,封冯翊郡公。
对这种有实力的地方豪强,刘裕自然也是尽量拉拢,希望能让地方上尽快稳定下来。他下车亲自扶起薛辩,好言抚慰一番,还当众封薛辩为平阳太守,命其镇扞北道。
薛辩再三推辞,刘裕再三抚慰,这其间,刘裕暗中观察一众地方豪强的神色,众人反应并没有刘裕预料中的热烈,各人虽然争相说着恭维的话,但有些目光闪烁,有的笑容勉强,这让刘裕心头微微有些发紧。
这也难怪,关中沦陷胡尘百余年,城头大王旗变幻不定,这些关中豪族为了保命,哪有那么容易相信别人,当众封赏一个薛辩是远远不足以让他们归心的。
刘裕不禁又想起杨禹来,本来杨禹也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很适合这个时候推出来,偏偏这厮却挂冠而去了,这让刘裕不免有些生气。
入城之后的第二天,刘裕令收后秦彝器、浑仪、士圭、记里鼓、指南车等祭祀礼器,送回建康。
其余金玉、缯帛、珍宝,皆以颁赐将士,晋军将士欢呼不已。
在将士们的欢呼声中,刘青鸾无意中从白直亲卫口得知杨禹已挂冠而去,这个消息瞬间让她心口一痛,仿佛被人把心掏去了一般。
正在处理公务的刘裕,见刘青鸾走进来,步态虚浮,双目失神,连忙放下文书,关心地问道:“青鸾,你怎么了?”
刘青鸾走到长案边,委然坐于一侧,目光没有焦点地说道:“伯父,杨禹终究是走了。”
刘裕双眉不由一皱,哼道:“这小子实在是太气人了,枉我如此信用于他,这个时候弃官而去,分明是故意让我难堪,你放心,我已派人去找了,等把人找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他。”
“一个人有心离去,有那么容易找回来吗?”刘青鸾凄然低下头去,避开刘裕的目光,喃喃地问道,“伯父,你自问真的信任他吗?”
“青鸾,你这是什么话?他以待罪之身被任命为使,这次我更是将一军精锐托付于他,这不是信任是什么?”
“伯父,我在北魏,听说北魏君臣曾一起讨论要不要发兵阻截伯父伐秦;那些鲜卑权贵认为潼关是天险,伯父以水军攻之甚难,若登岸北侵,便容易多了,因此伯父声言伐秦,其志难测。针对鲜卑权贵的担忧,崔浩反驳他们道:南北异俗,即使北魏放弃恒山以南,伯父必不能以吴、越之兵与之争守河北之地,安能为患乎!”刘青鸾缓缓抬起头来,看着刘裕说道,“伯父,你觉得崔浩说得对吗?”
刘裕虽不知道她为何提这一茬,但还是断然答道:“一派胡言。”
刘青鸾略带自嘲道:“当初我也认为崔浩是一派胡言,凭什么鲜卑能以异族之兵守住河北,而我们就不能以吴越之兵守住河北呢?伯父,你知道杨禹对此是怎么说的吗?”
刘裕心想果然,话头还是引回到了杨禹那厮身上,他没有答话。
王质拿着他的辞呈,眼睛瞪得老大,呐呐地问道:“军主,你这是为何?”
杨禹笑道:“太尉麾下,谋士无数,猛将如云,如今长安已下,姚泓已降,我继续留下也没啥意思,反而会碍某些人的眼,不如归去。”
“可是,军主您就算要辞官,也应该亲自去向太尉请辞啊,这么重大的事……”
“这算什么重大的事?我一个小参军,如今连入幕的资格都没有了,我离开对太尉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好了,闲话少说,麻烦老王你了。”杨禹起身,向王质拱了拱手说道,“咱们相识一场,就此别过,保重。”
秦楼月和尉迟大石都没想到杨禹会突然辞官离去,两人都呆住了,尉迟大石甚至掏了掏耳朵,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哎哎哎,我说杨军主,你这不是开玩笑吧?”
“你看我像开玩笑吗?”
“不是,你……你就这么走了?我怎生是好?”
“我说尉迟大石,你又不是我媳妇,这话从何说起?”
“哎呀!我说杨军主啊,你就不能留下?我还指望你能帮我再劝劝刘太尉呢,你就这么走了,我岂不是成了睁眼瞎。”
“我说尉迟大石,这个时候你少跟我套近乎,打凌天绝袭营那夜开始,老子就没打算再帮你,自己心里没点数?”
“哎呀,我说杨军主,那夜我真的……”
“打住,我还有事,没空再听你编故事!”
杨禹说完,拿起佩剑飘然而去。
“郎君,等等我。”秦楼月毫不犹豫跟了出去,对杨禹突然辞官她虽然也诧异,但对她来说,这绝对是求之不得的惊喜。
王质定定地看着杨禹的身影消失在视线内,这一路过来,杨禹待他们不错,把他提拔成了亲兵队主,他看着杨禹大破独龙山匪巢,看着杨禹给沈田子出谋划策,谁也没想到,在大家都等着论功行赏的时候,杨禹却递上了辞呈,飘然而去。
能把功名利禄看得这么淡的人,着实令人敬佩,但王质心中更多的是失落,莫名的失落。
杨禹出了军营,才扭头对秦楼月说道:“你也不必再跟着我了,我有事要回终南山一趟,咱们有缘再见吧。”
“我也有事要去终南山,正好顺路,走吧。”
“你……”
“走啦!”秦楼月娇态盈盈,有若烟岚云岫。
杨禹无奈,只得由她跟着,两人打马到东市买了些生活用品,便由南门出城而去。
回望巍峨的长安城,杨禹心情有些复杂,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城头大王旗变幻不定,无数生离死别每天都在上演,但这些和他还有什么关系呢?
“郎君,你这次回终南山是探望你师尊吗?”
“我师父两年前就去世了。”
“啊,那你是回去祭拜令先师?”
“不是,我回终南山等死。”
“呵呵……”秦楼月发出一阵娇笑,显然以为杨禹在胡说八道,“那奴就陪郎君再死一次。”
杨禹不由得想起凌天绝袭营时她拼死相救的情景,心中一软说道:“你想学我的功法,我可以教你一些,只是希望你日后好自为之,别……算了,随你的便吧。”
秦楼月不由得一愣,她明显感觉到杨禹情绪有些不对,仿佛在交代后事一般,她忍不住追问道:“郎君,你怎么了?”
杨禹有些意外,自己答应教她功法,她没有欣喜之色,倒关心起他来了。
“我没事,走吧,起风了。”
数日之后,龙骧将军王镇恶与众将至灞上迎接刘裕,秋风浩浩,旌旗猎猎,数万大军汇于灞上,大胜之余,见刘裕达到,众将士不禁发出阵阵的欢呼声。
刘裕也是心情大好,上前扶住趋前参拜的王镇恶道:“龙骧将军快快起来,此次能顺利平定关中,灭掉羌秦,皆赖龙骧将军也。”
王镇恶一听这话,连忙再拜道:“末将不敢,这次伐秦成功,皆赖明公之威,诸将用命,镇恶何功之有?”
刘裕哈哈大笑道:“龙骧将军这是要学冯异做那大树将军吗?”
冯异是东汉开国名将,当时跟随刘秀征战的将领们在征战间隙,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话题无非是自述战功,胡吹乱侃。每当众将争功论能之时,冯异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到大树下面。于是,士兵们便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雅号。
刘裕拿这个打趣王镇恶,众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这场面看上去倒是一派其乐融融。
然而就在回长安的路上,沈田子便找了个机会,单独向刘裕禀报,说王镇恶这几日在长安里内大肆敛财,私吞金银财宝无数,而且还私藏姚泓御辇,这分明是心存异志,图谋造反。
如果说王镇恶只是私吞些财物的话,刘裕还能容忍,但如果王镇恶真的私藏御辇,那问题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连普通人都知道,御辇这种象征皇帝特权的东西,谁私藏那可是杀头的大罪,若王镇恶明知故犯,那就说明他真有异心了。
王镇恶的出身比较特别,他的祖父就是当初与谢安齐名的王猛,当时民间便有“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的说法。
王猛辅佐前秦苻坚统一了北方,在关中有很多良政惠及百姓,至今关中一带的百姓还感念王猛的好。
几个月前王镇恶的前锋大军受阻于潼关之下,粮草不继,军心动摇。王镇恶于是亲至弘农征粮,百姓感念王猛当年的恩惠,踊跃捐粮,这才让前锋大军度过了断粮的难关。
王猛这块招牌在关中有多得民心可见一般。
既得民心,又战功赫赫,若再有异心,这样的人最是危险。
对于这件事,刘裕非常重视,他对沈田子说道:“此事你先不要声张,我自会处理。”
“喏。”沈田子见刘裕的反应,心中大快。
随即,刘裕找来白直督护丁旿,让他亲自去查御辇之事,这件事倒是很快查清了,王镇恶私取御辇确有其事,不过王镇恶剔取御辇上的金银珠宝后,便将御辇扔在了城垣外。
得到回报,刘裕的心才稍稍放下。
“明公,原白直队王质带回了杨禹的辞呈,请明公过目。”
“嗯?”刘裕疑惑地接过丁旿递上来的辞呈,打开看了看,不禁哼道:“胡闹!这个杨禹,他这是在表示自己的高风亮节吗?三秦初定,百废待兴,我正待招揽关中贤才,收拢民心,他此时辞去,欲置我于何地?简直是胡闹,去,把他给我找回来。”
杨禹如今已不是默默无闻之辈,他出使北魏时,殴打押拌使,鸣冤上党,一人挑战一国,这些事迹和他所作的那些诗一起,早已传遍天下。
更重要的是杨禹是秦州人,是刘裕伐秦之时特意从秦国跑去投奔的,他无形中成了一个标杆,如果这个时候突然离去,关中士绅会怎么看刘裕?
鸟尽弓藏,气量狭窄,不能容人……总之,绝对不会是什么好评价。
丁旿大致也明白其中的利害,是以赶在刘裕车驾入城之前,便将此事告知刘裕。
丁旿稍稍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太尉,据王质回报,杨禹让他转交辞呈后,便离开长安了,要找到他一时之间只怕不容易。”
刘裕皱了皱眉头问道:“杨禹有没有说明为何辞官?”
“似乎是受了排挤,是以一心求去?”丁旿便将王质的话向刘裕复述了一遍,刘裕听后沉默良久。
谢晦在他面前屡次攻讦杨禹,提议让杨禹带兵去增援沈田子的也正是谢晦,由此看来,谢晦指使贺安、刘临松企图给杨禹设套的可能确实很大。
再有就是沈田子,一向对王镇恶这些北方将领极为排斥,而且这种排斥思想在建康朝野非常普遍。
刘裕很清楚这种情况对一统天下的大业很不利,但想调和这种矛盾又谈何容易。
“不管如何,此时不宜让杨禹辞去,你立即派人去找,务必把人找回来。”
“喏!”
这次王镇恶拿下长安,既没有围城战也没有巷战,因此对长安城造成的破坏不大。
城中有汉、胡共计五六万户,王镇恶率军入城后,抚以国恩,严明军纪,城中民心很快安定下来。
刘裕到长安时,很多百姓跑到城外去迎接,场面很热烈。
这些迎接刘裕的人中,就包括一些坞堡的话事人或代表,比如河东大名鼎鼎的薛家垒的薛辩,便是其中之一。
薛家垒在北方无数坞堡寨垒之中,颇有代表性,东汉末年,薛兰子孙随刘备入蜀,蜀汉灭亡后迁回河东郡,成为拥有家族武装和城垒的地方豪强。
历经数代发展,薛家不断壮大,随着五胡乱华的时代到来,大量百姓托身薛家垒,使得薛家垒进一步壮大,分为三垒,相互为援。
薛辩的父亲薛强曾率众大破西燕慕容永于陈川,后秦姚兴忌惮薛家垒的实力,遣使重加礼命,拜薛强为右光禄大夫,封冯翊郡公。
对这种有实力的地方豪强,刘裕自然也是尽量拉拢,希望能让地方上尽快稳定下来。他下车亲自扶起薛辩,好言抚慰一番,还当众封薛辩为平阳太守,命其镇扞北道。
薛辩再三推辞,刘裕再三抚慰,这其间,刘裕暗中观察一众地方豪强的神色,众人反应并没有刘裕预料中的热烈,各人虽然争相说着恭维的话,但有些目光闪烁,有的笑容勉强,这让刘裕心头微微有些发紧。
这也难怪,关中沦陷胡尘百余年,城头大王旗变幻不定,这些关中豪族为了保命,哪有那么容易相信别人,当众封赏一个薛辩是远远不足以让他们归心的。
刘裕不禁又想起杨禹来,本来杨禹也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很适合这个时候推出来,偏偏这厮却挂冠而去了,这让刘裕不免有些生气。
入城之后的第二天,刘裕令收后秦彝器、浑仪、士圭、记里鼓、指南车等祭祀礼器,送回建康。
其余金玉、缯帛、珍宝,皆以颁赐将士,晋军将士欢呼不已。
在将士们的欢呼声中,刘青鸾无意中从白直亲卫口得知杨禹已挂冠而去,这个消息瞬间让她心口一痛,仿佛被人把心掏去了一般。
正在处理公务的刘裕,见刘青鸾走进来,步态虚浮,双目失神,连忙放下文书,关心地问道:“青鸾,你怎么了?”
刘青鸾走到长案边,委然坐于一侧,目光没有焦点地说道:“伯父,杨禹终究是走了。”
刘裕双眉不由一皱,哼道:“这小子实在是太气人了,枉我如此信用于他,这个时候弃官而去,分明是故意让我难堪,你放心,我已派人去找了,等把人找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他。”
“一个人有心离去,有那么容易找回来吗?”刘青鸾凄然低下头去,避开刘裕的目光,喃喃地问道,“伯父,你自问真的信任他吗?”
“青鸾,你这是什么话?他以待罪之身被任命为使,这次我更是将一军精锐托付于他,这不是信任是什么?”
“伯父,我在北魏,听说北魏君臣曾一起讨论要不要发兵阻截伯父伐秦;那些鲜卑权贵认为潼关是天险,伯父以水军攻之甚难,若登岸北侵,便容易多了,因此伯父声言伐秦,其志难测。针对鲜卑权贵的担忧,崔浩反驳他们道:南北异俗,即使北魏放弃恒山以南,伯父必不能以吴、越之兵与之争守河北之地,安能为患乎!”刘青鸾缓缓抬起头来,看着刘裕说道,“伯父,你觉得崔浩说得对吗?”
刘裕虽不知道她为何提这一茬,但还是断然答道:“一派胡言。”
刘青鸾略带自嘲道:“当初我也认为崔浩是一派胡言,凭什么鲜卑能以异族之兵守住河北,而我们就不能以吴越之兵守住河北呢?伯父,你知道杨禹对此是怎么说的吗?”
刘裕心想果然,话头还是引回到了杨禹那厮身上,他没有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