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洲往事 第5章 流言
次日,郑安雅带着杜襄成出门躲清静,她的居所快被前来拜访的人给淹没了。仅仅相隔一天,她就从一个不知名小国的公主兼使节变成了渤海王的至亲。渤海国的士大夫们、其他国家的使臣们、还有同住北苑的贵族女子们,纷纷上门拜见。
郑安雅把迎来送往的事务通通丢给归尺素,自己和杜襄成穿了一身低调的打扮,还是去了上回的那家茶楼。茶楼里熙熙攘攘坐满了人,比前几日更为热闹。有不少人在高声谈论着,内容大半与她有关。
“昨日灯会,你们看到站在太后身边的那个女孩了吗?”
“我离得远看不清,只看到太后身边站着一个人,应该是个女的。”
“我看清了,是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女孩子。”
“那是谁啊?”
“能和太后站在一起,想必非亲即贵吧?”
“我知道我知道,”有位茶客站起来清了清嗓子,说:“我有个亲戚在宫里当差,他告诉我的,是个什么国的公主。”
一位身着紫色锦袍的茶客不屑地说:“一边儿凉快去吧你,听了一言半语就出来卖弄。还什么国?就是太后的娘家,高昌国。这位公主是高昌王的女儿,也就是太后的亲外甥女。”
“是太后的外甥女?这么说来就是王上的表妹了?”
“正是。”
“她来干什么呀?”
“来玩的吧?走亲戚呗。”
“非也非也,”又是那位紫袍茶客,他轻摇着扇子道:“公主是奉王命出使我国的,是正经的使臣。”
“使臣?真的假的?她一个没成年的女孩子做使臣?”
“这个我知道,高昌国国情迥异,女子在外抛头露面,男子在家带孩子做家务。”
“还有这样的国家?”众茶客啧啧称奇。
紫袍茶客轻蔑地笑道:“你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高昌虽是弹丸小国,但也不至于要一个幼女来做使臣。”说罢又故作神秘地笑了笑。
“听应公子的口气想必知道内幕?可否说与我等听听啊?”“是啊是啊,说说嘛应公子,不要吊我们胃口嘛。”
身着紫袍的应公子道:“诸位,我王在二十一年前便已成年,为何至今不曾大婚呢?”
众茶客七嘴八舌回答:“当时权臣当道,王上被架空,听说每日如履薄冰,哪有心思娶媳妇儿啊?”
“我王寿比天齐,又生得风华绝代,哪是寻常女子配得上的?”
“就是说,再美的女子,过几十年也就老了,王上可不会老,至少这二十年来样貌一点都没变。”
“听说王上曾与应家小姐……”
“闭嘴,这是你能议论的?小心你的舌头!”
“哎,应公子,咱不是在聊高昌国公主的吗?您提这茬又是什么意思?莫非……”
应公子等的就是这一句,指着他道:“嗳,你发现了,还不算笨。我王长生不老,那王后最好也是如此才算般配是不是?”
“照你这么说,这位公主莫非是咱们未来的王后?”
有位茶客一拍大腿:“对啊,自古以来,国君多半是与外国公主联姻的,结两国之好嘛,他俩又是表亲,那就是亲上加亲了。有可能,很有可能!”
“可是应公子刚才也说了,高昌国不过是个弹丸小国,还没有清源君的封地来的大吧?又怎么能说与我王相配呢?”
应公子拾了一颗果子,放进嘴里不紧不慢地品着,边品边摇头晃脑地对那人说:“我来问你,除了高昌国,这世上还有哪国的公主是长生不老的?假如王上娶了他国公主,那几十年后公主去世,我王该续娶何人?”
“如果再从原来的国家娶一位公主,那辈分就不对了,只怕新王后还得管旧王后的儿子叫表舅爷爷。如果娶了别国公主,那之前的盟约又该如何呢?的确是个麻烦事。”那位茶客说。
应公子拿扇子轻敲桌面道:“对,就是这个道理。还有,高昌人长得极慢,王上一千五百岁才成年,如果王上的孩子也是如此,那岂不是母亲去世的时候,孩子还在襁褓中?”剩下的话就不必明说了,一个毫无自保能力的嫡长子会被多少人盯上?这个孩子能不能活到成年都是个问题。
“还真是,这么说来娶高昌国公主为后是最合适的选择?”
紫袍茶客颔首道:“别的不说,至少太后是这样想的。”
郑安雅听不下去了,本来出门就是为了躲清静,怎么满大街都是嚼舌根的?她偷偷叫来茶博士问道:“那个人是谁啊?说话有谱吗?我听他的话里面牵强附会的内容甚多,怎么大家偏偏都信他的?”别的不说,单单从他称呼自己是林长卿的“表妹”一词就能看出来,他对二人的关系只是一知半解。
茶博士还记得她,笑道:“姑娘不是本国人,自然不认得他。那位是应二公子,他的父亲是应丞相,哥哥是黄门侍郎,父子二人铲除奸臣立有大功,深得王上信任。”
郑安雅道:“那他呢?他是个什么官儿啊?”
茶博士低声道:“他?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是因为他父兄的关系,大家都相信他说的话。他的话中虽然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却是从朝堂上传来的一手消息,总比道听途说靠谱得多。”
“你也信那些话?”郑安雅问。
“哪些?”
“关于高昌国公主的。”
“这个嘛……小人姑且听之。不过,有一点他没有说错,天下诸国几十个,王后八成本是他国公主,只有两成左右是本国贵族女子。”
郑安雅心里咯噔一下,之前她就觉得奇怪,即便自己是高昌国的公主、渤海王的表姐,也不至于有如此之多的人要与自己结交。现在看来,只怕他们早已当自己是未来的王后了。一想到这里,她如坐针毡,拉着杜襄成出了茶楼。
话分两头,“王上欲娶高昌国公主为妻”的消息既然传遍了临淄城的大街小巷,自然也免不了进了清源君的耳朵里。在重华殿内,林长晔一边喝茶,一边上下打量着林长卿。
林长卿被他看得后背发毛,放下书问道:“你怎么了?有话快说,这么盯着我看做什么?”
林长晔故作神秘地道:“哥,你觉得安雅公主怎么样?”
林长卿道:“安雅?挺好的。”
林长晔道:“哦,挺好的啊?那怎么个好法?”
林长卿道:“初次担任使臣,在朝堂上进退有礼,不辱使命。”
“嗯,还有吗?”
“没有寻常女子的脂粉气,虚心好学。”说到这里,林长卿想起了“相见礼”的闹剧,忍不住笑道:“虽然听课不是特别认真,但至少有求知欲,也喜爱政务。假以时日,定能有所建树。”
“还有别的吗?”
“别的?我没在意。”
林长晔试探地问:“那你觉得她长得好不好看?”
林长卿很是诧异:“长相?你问这个干什么?对他人评头论足可不礼貌。”
林长晔啧了一声:“你就说你感觉如何嘛,这些话就咱俩知道,我绝不告诉别人。”
林长卿有些不悦:“你今天怎么了?忽然变得像个长舌妇。到底想说什么?”
林长晔忽然凑近了问他:“哥你真不知道啊?”
“知道什么?”
“满朝文武都传遍了,现在城里街头巷尾都在热议,说安雅公主是你未来的媳妇儿。”
林长卿惊得差点跳起来:“胡说八道!还满朝文武,还街头巷尾?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林长晔咂摸了一下嘴,说:“我看你俩这副样子也不像,可是外面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林长卿扶额道:“我说你好歹也一千五百岁了,能不能有点主见?三人成虎的道理你不懂?”
“你对她真没那个想法?”
“没有!她还是个孩子,想什么呢你!”
“孩子?她可是你姐姐哦。”
“她没成年。”
“她会长大的嘛,早晚的事。”
“那也还有两百多年。”
“噢~~~”林长晔笑得摇头摆尾:“你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呢?”
林长卿怒道:“你能不能正经点?别人编派我也就罢了,你也跟着瞎起哄!”
见他真生气了,林长晔收敛了笑意,正色道:“哥,我仔细听了几种说法,思来想去,总感觉不像是空穴来风,你说这会不会是太后的意思?”
林长卿思虑片刻,道:“不至于吧?高昌国也奉行长尊幼卑,安雅是长女,不出意外会被立为储君,怎么会外嫁?”
听他这样说,林长晔也不再多嘴了。
郑安雅把迎来送往的事务通通丢给归尺素,自己和杜襄成穿了一身低调的打扮,还是去了上回的那家茶楼。茶楼里熙熙攘攘坐满了人,比前几日更为热闹。有不少人在高声谈论着,内容大半与她有关。
“昨日灯会,你们看到站在太后身边的那个女孩了吗?”
“我离得远看不清,只看到太后身边站着一个人,应该是个女的。”
“我看清了,是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女孩子。”
“那是谁啊?”
“能和太后站在一起,想必非亲即贵吧?”
“我知道我知道,”有位茶客站起来清了清嗓子,说:“我有个亲戚在宫里当差,他告诉我的,是个什么国的公主。”
一位身着紫色锦袍的茶客不屑地说:“一边儿凉快去吧你,听了一言半语就出来卖弄。还什么国?就是太后的娘家,高昌国。这位公主是高昌王的女儿,也就是太后的亲外甥女。”
“是太后的外甥女?这么说来就是王上的表妹了?”
“正是。”
“她来干什么呀?”
“来玩的吧?走亲戚呗。”
“非也非也,”又是那位紫袍茶客,他轻摇着扇子道:“公主是奉王命出使我国的,是正经的使臣。”
“使臣?真的假的?她一个没成年的女孩子做使臣?”
“这个我知道,高昌国国情迥异,女子在外抛头露面,男子在家带孩子做家务。”
“还有这样的国家?”众茶客啧啧称奇。
紫袍茶客轻蔑地笑道:“你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高昌虽是弹丸小国,但也不至于要一个幼女来做使臣。”说罢又故作神秘地笑了笑。
“听应公子的口气想必知道内幕?可否说与我等听听啊?”“是啊是啊,说说嘛应公子,不要吊我们胃口嘛。”
身着紫袍的应公子道:“诸位,我王在二十一年前便已成年,为何至今不曾大婚呢?”
众茶客七嘴八舌回答:“当时权臣当道,王上被架空,听说每日如履薄冰,哪有心思娶媳妇儿啊?”
“我王寿比天齐,又生得风华绝代,哪是寻常女子配得上的?”
“就是说,再美的女子,过几十年也就老了,王上可不会老,至少这二十年来样貌一点都没变。”
“听说王上曾与应家小姐……”
“闭嘴,这是你能议论的?小心你的舌头!”
“哎,应公子,咱不是在聊高昌国公主的吗?您提这茬又是什么意思?莫非……”
应公子等的就是这一句,指着他道:“嗳,你发现了,还不算笨。我王长生不老,那王后最好也是如此才算般配是不是?”
“照你这么说,这位公主莫非是咱们未来的王后?”
有位茶客一拍大腿:“对啊,自古以来,国君多半是与外国公主联姻的,结两国之好嘛,他俩又是表亲,那就是亲上加亲了。有可能,很有可能!”
“可是应公子刚才也说了,高昌国不过是个弹丸小国,还没有清源君的封地来的大吧?又怎么能说与我王相配呢?”
应公子拾了一颗果子,放进嘴里不紧不慢地品着,边品边摇头晃脑地对那人说:“我来问你,除了高昌国,这世上还有哪国的公主是长生不老的?假如王上娶了他国公主,那几十年后公主去世,我王该续娶何人?”
“如果再从原来的国家娶一位公主,那辈分就不对了,只怕新王后还得管旧王后的儿子叫表舅爷爷。如果娶了别国公主,那之前的盟约又该如何呢?的确是个麻烦事。”那位茶客说。
应公子拿扇子轻敲桌面道:“对,就是这个道理。还有,高昌人长得极慢,王上一千五百岁才成年,如果王上的孩子也是如此,那岂不是母亲去世的时候,孩子还在襁褓中?”剩下的话就不必明说了,一个毫无自保能力的嫡长子会被多少人盯上?这个孩子能不能活到成年都是个问题。
“还真是,这么说来娶高昌国公主为后是最合适的选择?”
紫袍茶客颔首道:“别的不说,至少太后是这样想的。”
郑安雅听不下去了,本来出门就是为了躲清静,怎么满大街都是嚼舌根的?她偷偷叫来茶博士问道:“那个人是谁啊?说话有谱吗?我听他的话里面牵强附会的内容甚多,怎么大家偏偏都信他的?”别的不说,单单从他称呼自己是林长卿的“表妹”一词就能看出来,他对二人的关系只是一知半解。
茶博士还记得她,笑道:“姑娘不是本国人,自然不认得他。那位是应二公子,他的父亲是应丞相,哥哥是黄门侍郎,父子二人铲除奸臣立有大功,深得王上信任。”
郑安雅道:“那他呢?他是个什么官儿啊?”
茶博士低声道:“他?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是因为他父兄的关系,大家都相信他说的话。他的话中虽然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却是从朝堂上传来的一手消息,总比道听途说靠谱得多。”
“你也信那些话?”郑安雅问。
“哪些?”
“关于高昌国公主的。”
“这个嘛……小人姑且听之。不过,有一点他没有说错,天下诸国几十个,王后八成本是他国公主,只有两成左右是本国贵族女子。”
郑安雅心里咯噔一下,之前她就觉得奇怪,即便自己是高昌国的公主、渤海王的表姐,也不至于有如此之多的人要与自己结交。现在看来,只怕他们早已当自己是未来的王后了。一想到这里,她如坐针毡,拉着杜襄成出了茶楼。
话分两头,“王上欲娶高昌国公主为妻”的消息既然传遍了临淄城的大街小巷,自然也免不了进了清源君的耳朵里。在重华殿内,林长晔一边喝茶,一边上下打量着林长卿。
林长卿被他看得后背发毛,放下书问道:“你怎么了?有话快说,这么盯着我看做什么?”
林长晔故作神秘地道:“哥,你觉得安雅公主怎么样?”
林长卿道:“安雅?挺好的。”
林长晔道:“哦,挺好的啊?那怎么个好法?”
林长卿道:“初次担任使臣,在朝堂上进退有礼,不辱使命。”
“嗯,还有吗?”
“没有寻常女子的脂粉气,虚心好学。”说到这里,林长卿想起了“相见礼”的闹剧,忍不住笑道:“虽然听课不是特别认真,但至少有求知欲,也喜爱政务。假以时日,定能有所建树。”
“还有别的吗?”
“别的?我没在意。”
林长晔试探地问:“那你觉得她长得好不好看?”
林长卿很是诧异:“长相?你问这个干什么?对他人评头论足可不礼貌。”
林长晔啧了一声:“你就说你感觉如何嘛,这些话就咱俩知道,我绝不告诉别人。”
林长卿有些不悦:“你今天怎么了?忽然变得像个长舌妇。到底想说什么?”
林长晔忽然凑近了问他:“哥你真不知道啊?”
“知道什么?”
“满朝文武都传遍了,现在城里街头巷尾都在热议,说安雅公主是你未来的媳妇儿。”
林长卿惊得差点跳起来:“胡说八道!还满朝文武,还街头巷尾?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林长晔咂摸了一下嘴,说:“我看你俩这副样子也不像,可是外面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林长卿扶额道:“我说你好歹也一千五百岁了,能不能有点主见?三人成虎的道理你不懂?”
“你对她真没那个想法?”
“没有!她还是个孩子,想什么呢你!”
“孩子?她可是你姐姐哦。”
“她没成年。”
“她会长大的嘛,早晚的事。”
“那也还有两百多年。”
“噢~~~”林长晔笑得摇头摆尾:“你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呢?”
林长卿怒道:“你能不能正经点?别人编派我也就罢了,你也跟着瞎起哄!”
见他真生气了,林长晔收敛了笑意,正色道:“哥,我仔细听了几种说法,思来想去,总感觉不像是空穴来风,你说这会不会是太后的意思?”
林长卿思虑片刻,道:“不至于吧?高昌国也奉行长尊幼卑,安雅是长女,不出意外会被立为储君,怎么会外嫁?”
听他这样说,林长晔也不再多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