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东洲往事 > 第14章 孤竹国

东洲往事 第14章 孤竹国

    九月,孤竹国一支三十人的小队偷袭了积善郡境内的一处百余人的兵营,造成五十二人死、三十人伤的结果后扬长而去。随后,孤竹国派遣特使到高昌国,强烈谴责了高昌国的入侵行为,并扬言如果高昌军不从南越国的国土上撤出来,孤竹国将与淳于、钟离等国共同起兵来犯。“我们要替天行道!”孤竹国使者如是说。郑安雅怒不可遏,急召平四海询问孤竹国军力如何,能否一战。

    平四海有些为难地说:“王上,孤竹国不好打,虽然他们的兵力不比我们多,但我们的劣势也很明显:一则,我军刚刚经历大战,将士疲惫急需休整;二则,此刻我军是分散的,刚占领的那些城池人心不稳,需要派重兵驻守,还要防着夜郎国和南越国的反扑,无法集中优势兵力与孤竹国作战;三则,世人皆知孤竹国善守不善攻,他们的城防工事是全天下最好的,武器装备也明显优于我们。就比如这次,他们杀了人逃回城里,我们攻不进去,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郑安雅不甘心,又召前线受伤的士兵询问。那士兵躺在担架上,对她说:“王上,他们的弩机射程比我们远,同样是单人弩,我们只能射一百八十步,他们的普遍都在二百步以上,而且好像个个都是神射手,那么远的距离,一瞄一个准。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死这么多人。”

    郑安雅沉默了,孤竹国对她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说它熟悉,是因为彼此已打过多年的交道,从须弥国到南越国,哪次都少不了它的身影。但细细想来,自己对孤竹国却始终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世人都知道孤竹国国姓为墨氏,自太公翟立国至今,已有七百余年。这七百年中,天下分分合合,王朝有起有落,孤竹国却始终屹立在界山的西部,占据天下之中。相传,墨氏崇尚“学”与“术”并重,宗室中既有能登大雅之堂的学者,也有擅长制作器物的能工巧匠,与其他国家的宗室子弟相比颇为另类。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同于将工匠视作“小人”的国度,孤竹国的工匠们地位极高,尤其是那些名师巨匠,更是人人崇拜的对象,百姓们在耕种之余都以学习匠作为荣。因此,孤竹国的工艺独步天下,大到城墙宫殿,小到针线盘扣,几乎没有他们不擅长的。

    “那怎么办呢?要服软吗?”郑安雅自言自语道。

    房如樨笑道:“王上勿忧,墨氏向来没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只想偏安一隅,因此他们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军事训练都是以防守为主、进攻为辅。这次狠咬了我们一口又退回去,恰恰说明他们当下并没有大举进攻我们的打算。之所以这么做,或许是被我军的气势吓着了,误以为我们会侵略他们,想自保而已,又或许是须弥国仅剩的六座城归顺了长乐国,他们心里不爽吧。”

    “我也觉得大举进攻我们不像孤竹国一贯的风格,那淳于国和钟离国呢?尤其是那个淳于国,几次三番和我们作对。”郑安雅想起了丹丘会面的场景,不禁咬了咬牙。

    “淳于国和我们并不接壤,真要打过来那是劳师远征,他们没那么傻。表面上频频针对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对付渤海国。”房如樨道。

    “这些年淳于国和钟离国各自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国力增加了不少,渤海国却还是老样子,我看长卿快要镇不住他们了。”郑安雅有些担忧地说。

    “渤海王是位仁德之君,从不以大欺小侵犯他国,做他的邻国是幸运的。可惜了,这世道不利于他这样的人。”房如樨感叹道。

    “是啊,他是个难得的好人。生逢乱世,无论国家大小、国君贤明与否,大多只想着吞并他国、壮大自己。只有他一心奉行王道,主持正义。很多人说他傻,到嘴边的肉也不吃,换做别人,或许渤海国已经统一整个东域了。但我恰恰认为像他这样的人最是难得,看重利益却不失本心,看透大势却不随波逐流。有时候我看着他,只觉得举世皆是浊物,唯有他不染尘埃,而那些浊物们因为自惭形秽便想把他也拉进污泥之中,以为这样就不显得自己脏了,实在可恶。”郑安雅道。

    “那你呢?”房如樨问,“你也是浊物?也想拉他下水吗?”

    “我……我想保护他。也不知他需不需要。”郑安雅的声音越来越小,小到快要听不见。

    房如樨耳聪目明,自然听得一清二楚。他笑着起身,拍拍她的肩膀,说:“你和他最近还有通信吗?”

    “没有,自从丹丘一别,就断了联系。”郑安雅沮丧地说。

    “写一封吧,和国书一起送过去。”房如樨道。

    “国书?”

    “怎么,孤竹、淳于、钟离三国联手威胁我们这么大的事你不打算让他知道?那两个可都是他们的邻国。”

    “这……我……”

    “磨蹭什么?快去,现在就写!”

    信当天就写好了,但郑安雅以各种理由硬磨了一日才将国书发出。房如樨暗自发笑,面上只当做没看见。国书发出才半个月,林长卿的信使就到了。郑安雅很是诧异:“怎么那么快?”要知道以往,即便是快马加鞭也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跑个来回。房如樨提醒她看写信的日期,却是与她同一日写的,忍不住笑道:“没想到你们这么心有灵犀。”逗得郑安雅满脸通红。林长卿的来信内容很简单,除了询问西海的事之外还宽慰郑安雅不要太担心淳于、钟离二国,他自会牵制他们。

    果然,不出一个月就有人来报,渤海国分别给淳于国和钟离国去了一封国书,声称两国边境近来多有盗贼打家劫舍,渤海国将在近日派兵围剿,希望两国予以配合。收到信后,钟离国立马乖乖退兵,并绑缚了几个盗贼送往渤海国,淳于国嘴上打着哈哈,却也不再将军队派往孤竹国,只停留在本国境内。孤竹国一看盟友纷纷退缩,也不派人骚扰高昌国边境了,改成嘴上谴责。郑安雅见孤竹王态度软下来,便给他三分薄面,归还了秀禺附近的五座小城。这让赵叔缠长出了一口气,自己总算不是孤城一座了。

    “四两拨千斤,实在高明,不愧是林长卿!”郑安雅赞叹道。

    “大国间的博弈靠的是实力,渤海国虽久未用兵,毕竟底子还在,又闻清源君治军有方,钟离淳于二国不敢太过放肆。”房如樨道。

    “照这个形势发展下去,只怕再过二十年,渤海国要被钟离、淳于二国赶超了。亏得长卿忍得住,换成我,早就把那个白眼狼东瓯国和另外几个墙头草给灭了。”郑安雅忿忿道。

    “人各有志,这是他的选择,我们除了尊重别无他法。”房如樨说。

    经此一战,高昌国的国土得到极大的扩张,坐拥七十余城,再加上各国都得知了西海十镇的存在,俨然成为天下第一强国。渤海国、孤竹国分别以五十余城位列其后。再往下便是淳于和钟离两国。曾经的强国南越如今沦为三流小国,与夜郎国、长乐国、东瓯国、扶余国等夹杂在大国们的缝隙中苟延残喘。

    一日,郑安雅站在颍州的城楼上俯瞰。已是隆冬时节,北风瑟瑟,城内外一片白雪皑皑,风吹在脸上刀割一般地疼。她在心中念道:“长卿,世道不易,你要独善其身更是难上加难。不过你放心,从今往后,我来守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