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第168章 暗潮(三)
【临时要飞成都,不知什么时候能到了,不过不管多晚都会有下一章,承诺过的,肯定会承诺。】
以姓氏笔画排序的十八个姓名,从上到下,书写在巨大的黑板上。
每一个姓名之后,都有一长串的正字,从黑板的这一头,延伸到另一头。
刚刚唱完票的监票人在一旁大口的喝着茶水,十八名当选议员一同起身,向着坐满了整座大厅的选举人们拱手致谢。
“多谢诸位抬爱。”
“多谢诸君看顾。”
至此,巩州陇西县第一届县议员的选举结束了。
整个陇西县中,有七百二十多秀才,在厅中的几乎就是全部,仅有寥寥数人没有到场。
而现在陇西县中能够有资格被选举为议员的各科举人,则只有二十人。就在这一次的选举会议上,两人没有参选,参选的十八名举人则全数当选。
对此,并没什么人觉得不妥。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举人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而县议会的议员数量则固定为二十到三十人,五年后或者十年后,必然会有不是议员的举人出现。
绕场一周,与秀才们打过招呼,当选的议员们回到了前排,然后在会务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旁边的小厅。
这十八名议员,将在小厅中开一个简单的会议,推举出县议会的议长和副议长。
成功了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的秀才们交头接耳起来,刚开始还很小,可是无人管束的情况下,声音渐渐大了起来。
刚才选举时,会议主持人拿着木槌一下下的敲着,维持会场秩序,现在主持跟着议员们一起去了小厅,原本安静肃然的会场,一下就成了喧闹的街市。
韩钲坐在会场的最后排,目送着议员们的离开。宰相的长子,自然学会巩州分会的掌书记,刻意不去抛头露面,在人群中一点也不显眼。
在他旁边,坐着分会的副会长,低声对韩钲笑道,“可惜大郎你没有参选,要不然现在也不用坐在这里了。”
韩钲抿嘴笑了一下。
韩钲本来就有明工科和明算科的举人资格,前段时间又依靠别头试,随便拿了一个进士科的贡举资格。但他这一回却是没有参加选举的两举人之一——另一人,就是韩钲身边的副会长贺中行。
说起来韩钲如果参选,必定是票数最高的三甲之一,只是韩家不想让这第一届的选举,有着太多韩家人的色彩。尽管这一场选举,乃至全天下已经进行、正在进行和尚未进行的选举,本身就染上了太多韩家支柱的色彩。
作为巩州自然学会的理事和书记,韩钲能够很轻易的影响到了州议会的决议。虽然议会初开,议员们的权力并不大,不过在县中、州中,议员们可以陪审要案,可以审查官府账目,可以取代族长、乡绅,连接百姓和官府,可以代表新的利益集团,——后两句,是韩钲从韩冈那里听来的,比起前面两句,韩钲觉得,其实更有意义。
“那样的话,舍弟就只能弃选了。”他轻声说道。
贺中行惋惜道,“三郎的研究正在紧要的时候,现在分心,实在是太可惜了。”
韩钲反问,“难道我分心就不可惜吗?”
贺中行笑了一下,韩钲既然明白的表露出不想多谈的态度,他也没必要顶着替韩守正抱不平。
在十八名议员中间,长相最为年轻的一个,就是韩钲话中的‘舍弟’,也就是让贺中行惋惜的韩家三郎韩守正。
冯从义——或者说韩从义——的长子韩守正以明算科举人的身份参选,正式成为县议员。
而且他已经内定了副议长一职,自然而然的就拥有了成为州议员的资格。再过半个月,巩州各县选出来的州议员将会云集州治陇西,韩守正将会和他们一起,推选出大议会的议员。
前方自大厅偏门鱼贯而出的那十八名议员,一眼望过去,都是些年轻的面孔。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韩守正虽然面相最嫩,但他在新当选的县议员中并不是最年轻的一员,尚有一人比他还要年轻。
巩州这一复归中国的新州,只在最近的二十年才开始参加科举。包括陇西县在内,秀才、举人的年纪都不大。陇西县的举人的平均年纪还不到三十,而秀才则更年轻一点。
这些县议员的背后,几乎都有家族的支持,有的是本族,有的则是妻族,尽管陇西有许多德高望重的老人没有资格担任议员,但议员们就是他们的话筒。这些老人,今天也都出现在了会场中,作为观礼者,旁观了第一回县议会的选举。
“走吧。”韩钲轻声说,站起身,
“不看了?”贺中行惊讶的抬起头,“一会儿,新议会还要回来开会。”
韩钲整了整衣服:“学会的年会快到了,还有一些文案要写。”
新议会第一次会议的议题,还是韩钲帮忙修改的,第一次发布的决议,韩钲也看过草稿,又有什么好看的?
“好吧。”贺中行点头,“早点回去也好。”
两人推开门,都走了出去,将大厅中的喧闹,留在了身后。
转出大门,只看见一位老人正在伴当的搀扶下,准备走下台阶。
“会长。”
“吴老。”
韩钲、贺中行两人先后叫道。
老人回头,看着见两人,有些惊讶,又有些欣喜,“是之,子平。你们也出来了?”
“结束了,就出来了。”韩钲走上前,与贺中行一起扶着老人,“会长也不想看了?”
“太吵了。”自然学会巩州分会的会长笑着说,“老了,受不得闹。”
贺中行道,“过几日还是会闹。里面的可都是会员呢。”
巩州境内,几乎所有的秀才,都是自然学会的会员。甚至不只局限于巩州,整个关陇地区,自然学会的会员数量占到了全国总数量的三分之一,能达到这个比例,是因为关陇一带的九成以上的秀才都加入了自然学会。
过些日子,自然学会开会,正在大厅里面吵闹的成员,还是会出现在会场中。
老会长苦笑着摇了摇头,
韩钲在旁说着,“这一回能这么安稳,还是多亏了学会开会的经验。”
贺中行却是点头,“这话倒是有理。”
也正是因为自然学会当先开始选举,使得各地的选举有了先例,许多参选的候选人,都有过在学会大会上参选候选中选的经历。
至少在西北一片,各个地方的选举工作能安安稳稳,也都是靠了学会开会的经验。
两人扶着老会长下了台阶,停在台阶下的马车敞开车门,老会长被扶着上车,他坐上去,又回头问韩钲,“大郎,你真的不准备考进士?巩州到现在为止,可就只出过一个进士。”
巩州在文化上缺乏底蕴,学术上又偏近气学,基本上都是算科、工科和医科的举人,进士科的只有一位,就是韩钲。
“以后会越来越多,”韩钲说道,“看看巩州的学校数量,看看我们的图书室图书馆,看看书本的价格,我们的进士以后不会比福减少。”
秀才考试的题目本就简单,县学毕业的学生,或者横渠书院巩州分院的学生,都可以轻松通过。而陇右向学之风甚为浓厚,。
陇右诸州,因为地理上的局限,工业发展的余地并不大,但作为韩家的核心之地,各州在学术上投入极大。
陇西县下八乡七十一村,村村都有蒙学,乡乡都有小学。蒙学、小学都有图书室,而县中还有图书馆,平时也兼做自然学会的会馆。
假以时日,以陇西县的好学风气,迟早能比得上福建——福建在唐时不过是荒僻之地,只有靠海的福州、泉州才有些人气,但到了宋时,因为五代人口大量迁入,求学蔚然成风,连带着印刷业繁盛,而印刷业的兴盛也反过来使得读书的成本大幅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家可以供得起子弟读书,大量的人口基数,良好的风气,也就造成了福建籍的进士数量不断增加,福建人在朝堂上出现的比例越来越高,直至如今,一平章、一宰相,都是福建人。
“希望如此,希望如此。”老会长期待着说着,与韩钲两人告辞。
马车驶出,很快走远。
“那不知道要多少年。”贺中行幽幽说道。
“不管多少年,”韩钲道,“只要是在前进就好。”
在这个秋收的日子里,从南至北,由东到西,大宋之下的四百军州,千八百县,都举行了第一次县议会的选举。
开封府的县议会选举结束了,比起远在西北的陇西县,畿县赤县的议员成员就要多了许多,全都实现了满员。选举时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会议结束后,不同派系的议员们各自聚在一起,一处僻静的小园,几名新当选的议员正举杯欢庆,却不是为了
“那阉贼终于走了。”
“那一位去了也没办法,病得起不了身了。”
“也不知藏了多少阴私,告老后都不放心,还逼着那阉贼去关西。”
“不管怎么说,这是断了他一臂了。”
“可喜可贺?”
“可喜可贺!”
酒杯一碰,人人欣喜。
以姓氏笔画排序的十八个姓名,从上到下,书写在巨大的黑板上。
每一个姓名之后,都有一长串的正字,从黑板的这一头,延伸到另一头。
刚刚唱完票的监票人在一旁大口的喝着茶水,十八名当选议员一同起身,向着坐满了整座大厅的选举人们拱手致谢。
“多谢诸位抬爱。”
“多谢诸君看顾。”
至此,巩州陇西县第一届县议员的选举结束了。
整个陇西县中,有七百二十多秀才,在厅中的几乎就是全部,仅有寥寥数人没有到场。
而现在陇西县中能够有资格被选举为议员的各科举人,则只有二十人。就在这一次的选举会议上,两人没有参选,参选的十八名举人则全数当选。
对此,并没什么人觉得不妥。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举人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而县议会的议员数量则固定为二十到三十人,五年后或者十年后,必然会有不是议员的举人出现。
绕场一周,与秀才们打过招呼,当选的议员们回到了前排,然后在会务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旁边的小厅。
这十八名议员,将在小厅中开一个简单的会议,推举出县议会的议长和副议长。
成功了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的秀才们交头接耳起来,刚开始还很小,可是无人管束的情况下,声音渐渐大了起来。
刚才选举时,会议主持人拿着木槌一下下的敲着,维持会场秩序,现在主持跟着议员们一起去了小厅,原本安静肃然的会场,一下就成了喧闹的街市。
韩钲坐在会场的最后排,目送着议员们的离开。宰相的长子,自然学会巩州分会的掌书记,刻意不去抛头露面,在人群中一点也不显眼。
在他旁边,坐着分会的副会长,低声对韩钲笑道,“可惜大郎你没有参选,要不然现在也不用坐在这里了。”
韩钲抿嘴笑了一下。
韩钲本来就有明工科和明算科的举人资格,前段时间又依靠别头试,随便拿了一个进士科的贡举资格。但他这一回却是没有参加选举的两举人之一——另一人,就是韩钲身边的副会长贺中行。
说起来韩钲如果参选,必定是票数最高的三甲之一,只是韩家不想让这第一届的选举,有着太多韩家人的色彩。尽管这一场选举,乃至全天下已经进行、正在进行和尚未进行的选举,本身就染上了太多韩家支柱的色彩。
作为巩州自然学会的理事和书记,韩钲能够很轻易的影响到了州议会的决议。虽然议会初开,议员们的权力并不大,不过在县中、州中,议员们可以陪审要案,可以审查官府账目,可以取代族长、乡绅,连接百姓和官府,可以代表新的利益集团,——后两句,是韩钲从韩冈那里听来的,比起前面两句,韩钲觉得,其实更有意义。
“那样的话,舍弟就只能弃选了。”他轻声说道。
贺中行惋惜道,“三郎的研究正在紧要的时候,现在分心,实在是太可惜了。”
韩钲反问,“难道我分心就不可惜吗?”
贺中行笑了一下,韩钲既然明白的表露出不想多谈的态度,他也没必要顶着替韩守正抱不平。
在十八名议员中间,长相最为年轻的一个,就是韩钲话中的‘舍弟’,也就是让贺中行惋惜的韩家三郎韩守正。
冯从义——或者说韩从义——的长子韩守正以明算科举人的身份参选,正式成为县议员。
而且他已经内定了副议长一职,自然而然的就拥有了成为州议员的资格。再过半个月,巩州各县选出来的州议员将会云集州治陇西,韩守正将会和他们一起,推选出大议会的议员。
前方自大厅偏门鱼贯而出的那十八名议员,一眼望过去,都是些年轻的面孔。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韩守正虽然面相最嫩,但他在新当选的县议员中并不是最年轻的一员,尚有一人比他还要年轻。
巩州这一复归中国的新州,只在最近的二十年才开始参加科举。包括陇西县在内,秀才、举人的年纪都不大。陇西县的举人的平均年纪还不到三十,而秀才则更年轻一点。
这些县议员的背后,几乎都有家族的支持,有的是本族,有的则是妻族,尽管陇西有许多德高望重的老人没有资格担任议员,但议员们就是他们的话筒。这些老人,今天也都出现在了会场中,作为观礼者,旁观了第一回县议会的选举。
“走吧。”韩钲轻声说,站起身,
“不看了?”贺中行惊讶的抬起头,“一会儿,新议会还要回来开会。”
韩钲整了整衣服:“学会的年会快到了,还有一些文案要写。”
新议会第一次会议的议题,还是韩钲帮忙修改的,第一次发布的决议,韩钲也看过草稿,又有什么好看的?
“好吧。”贺中行点头,“早点回去也好。”
两人推开门,都走了出去,将大厅中的喧闹,留在了身后。
转出大门,只看见一位老人正在伴当的搀扶下,准备走下台阶。
“会长。”
“吴老。”
韩钲、贺中行两人先后叫道。
老人回头,看着见两人,有些惊讶,又有些欣喜,“是之,子平。你们也出来了?”
“结束了,就出来了。”韩钲走上前,与贺中行一起扶着老人,“会长也不想看了?”
“太吵了。”自然学会巩州分会的会长笑着说,“老了,受不得闹。”
贺中行道,“过几日还是会闹。里面的可都是会员呢。”
巩州境内,几乎所有的秀才,都是自然学会的会员。甚至不只局限于巩州,整个关陇地区,自然学会的会员数量占到了全国总数量的三分之一,能达到这个比例,是因为关陇一带的九成以上的秀才都加入了自然学会。
过些日子,自然学会开会,正在大厅里面吵闹的成员,还是会出现在会场中。
老会长苦笑着摇了摇头,
韩钲在旁说着,“这一回能这么安稳,还是多亏了学会开会的经验。”
贺中行却是点头,“这话倒是有理。”
也正是因为自然学会当先开始选举,使得各地的选举有了先例,许多参选的候选人,都有过在学会大会上参选候选中选的经历。
至少在西北一片,各个地方的选举工作能安安稳稳,也都是靠了学会开会的经验。
两人扶着老会长下了台阶,停在台阶下的马车敞开车门,老会长被扶着上车,他坐上去,又回头问韩钲,“大郎,你真的不准备考进士?巩州到现在为止,可就只出过一个进士。”
巩州在文化上缺乏底蕴,学术上又偏近气学,基本上都是算科、工科和医科的举人,进士科的只有一位,就是韩钲。
“以后会越来越多,”韩钲说道,“看看巩州的学校数量,看看我们的图书室图书馆,看看书本的价格,我们的进士以后不会比福减少。”
秀才考试的题目本就简单,县学毕业的学生,或者横渠书院巩州分院的学生,都可以轻松通过。而陇右向学之风甚为浓厚,。
陇右诸州,因为地理上的局限,工业发展的余地并不大,但作为韩家的核心之地,各州在学术上投入极大。
陇西县下八乡七十一村,村村都有蒙学,乡乡都有小学。蒙学、小学都有图书室,而县中还有图书馆,平时也兼做自然学会的会馆。
假以时日,以陇西县的好学风气,迟早能比得上福建——福建在唐时不过是荒僻之地,只有靠海的福州、泉州才有些人气,但到了宋时,因为五代人口大量迁入,求学蔚然成风,连带着印刷业繁盛,而印刷业的兴盛也反过来使得读书的成本大幅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家可以供得起子弟读书,大量的人口基数,良好的风气,也就造成了福建籍的进士数量不断增加,福建人在朝堂上出现的比例越来越高,直至如今,一平章、一宰相,都是福建人。
“希望如此,希望如此。”老会长期待着说着,与韩钲两人告辞。
马车驶出,很快走远。
“那不知道要多少年。”贺中行幽幽说道。
“不管多少年,”韩钲道,“只要是在前进就好。”
在这个秋收的日子里,从南至北,由东到西,大宋之下的四百军州,千八百县,都举行了第一次县议会的选举。
开封府的县议会选举结束了,比起远在西北的陇西县,畿县赤县的议员成员就要多了许多,全都实现了满员。选举时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会议结束后,不同派系的议员们各自聚在一起,一处僻静的小园,几名新当选的议员正举杯欢庆,却不是为了
“那阉贼终于走了。”
“那一位去了也没办法,病得起不了身了。”
“也不知藏了多少阴私,告老后都不放心,还逼着那阉贼去关西。”
“不管怎么说,这是断了他一臂了。”
“可喜可贺?”
“可喜可贺!”
酒杯一碰,人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