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 第672章 明德帝的铁血手腕
冤!怎么不冤!永乐王就觉得自己也委屈,都是常山伯世子不厚道,才让他误以为自己真像极了宋平妍的丈夫。
他是带着多虔诚的心,去安慰人家啊。谁知一腔真诚喂了狗,这女人让人倒胃口。
但永乐王不敢说话,只垂着头听训。
明德帝跟训儿子一样训了半天后,终于拐到了重点,“既然你管不好封地,就全权交给王妃管。”
永乐王更加委屈,“本来就是王妃在管。”
“朕说的是全部!你以后完全不许插手,将管理封地的所有印章交给王妃。”
北翼有一部分王爷虽有封号,却没有封地,被集中在京城,由朝廷供养。
但各藩王在封地的实权却很大。其中有一枚印章是放在官府保管,用于日常公务。还有一枚王爷私章,则由王爷自己保管。
当有重大决策时,必须两枚印章同时加盖才生效。
永乐王再蠢,也知印章的重要性。没有了印章,他这个永乐王连话都说不上了。
可有什么办法?他刚来京城又犯事。
惹怒了明德帝,会掉脑袋。
还好他对自家王妃信任,觉得王妃对自己生死一条心。
永乐王妃知,从这刻起,一切都不同了。以前办一件事有多艰辛,难以形容。
很多人知永乐王性子软,耳朵也软,都会从这里下手,将她想下达的政令拦腰斩断。
毕竟大多数利于百姓的措施,多少都会动到某些官员的利益,推行起来是层层阻力。
永乐王妃得耗时费力许久,才能说通王爷。这一耽误,又不知费去多少心力。
为此她事事都要哄着他,时时都要哄着他。
现在就不同了!谁哄谁还不一定呢。她能自己说了算,自己拍板做主了,永乐王形同虚设。
永乐王妃心头大定,上前一步为永乐王求情,“王爷也是被常山伯府下套才上当受骗,求皇上开恩。”
面子功夫还是要做的,虽然她心里希望最好把永乐王关一辈子别来烦她。
明德帝没打算真关永乐王一年,本来就留了余地给王妃求情。
不然还要管这厮一年的饭菜,不划算啊。
“既然王妃替你求情,朕便只关你一个月。这一个月,你好生在牢里反省,修身养性。反省得不好,朕会发配你去漠州流放。”
永乐王乐坏了。哈!还是得王妃疼我!
一年变一个月!能接受,太能接受了。
其实一个月,本来就是明德帝的期限。
如此永乐王纳侧妃的闹剧就此打住,不过是一场笑话而已。永乐王妃翻云覆雨间,轻描淡写破了这个局。
而王妃将永乐郡的管理经验整理成册,功劳显著,被明德帝封为理国夫人。
有安国夫人和凌云夫人的例子在先,且这两位目前已和男子一样入仕,众人皆习以为常。
那么再出来个理国夫人,就不会让人多难接受了。加之又有前面的铺垫,朝廷上下都是一派和谐,纷纷恭喜理国夫人。
只是因为永乐王现在还关在牢里,这恭喜便也没敢太大张旗鼓。
最让人拍手称快的,是常山伯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宋世光和宋平妍因心怀不轨,给皇室成员下套,对皇族不敬,纷纷下狱待判。
常山伯夫妇知情未尽阻止之责,对儿女管束不力,除了被罚银外,还被贬为了庶人。
换句话说,伯爷从此不是伯爷,伯夫人也不再是伯夫人。
原本这都算好的,可他们不甘心啊。一辈子高高在上惯了,一下变成庶人怎么接受得了?
宣诏那日,常山伯夫妇呼天抢地,撒泼打滚。便是又因其对皇上不敬,心生怨怼而传开后,明德帝火速降下一旨:夫妇二人流放边疆,即日起程。
常山伯府降为常山子爵府,爵位也易了主。明德帝将爵位给了宋世光的二叔宋承泽。
宋承泽是最新提拔起来的户部官员,自来不齿大哥一家,二十年前就分了家,早就不来往。
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一天自己莫名袭了爵。
宋承泽不知道的是,他的名字早在明德帝记录美梦的册子上。他只是觉得,只要肯努力,终有一天会被看见。
不得不说,明德帝这一波处置雷霆万钧,铁血手腕,却又令人信服。
他没有牵连宋家旁人,反倒是把爵位给了宋承泽。这就给了京城权贵一个信息,曾经的株连是真正过去了。
京城权贵更知,没有了皇太后掣肘的明德帝,如今已放开手脚,要大展宏图。
大家最好都把心思放在政务上,夹起尾巴做人。否则常山伯府就是现世下场。
永乐王妃这趟来京城十分圆满,也很快要离京了。她启程前一日,应唐楚君邀请来了余生阁做客。
她已从各个方面了解到关于唐楚君一双儿女的逸事,心里很是感慨。
所以今日她做客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想见见唐楚君那个女儿时安夏。
竟然得知,这小姑娘昏迷多日不醒,如今还有太医就住在府里专职研究其病情。
永乐王妃方想起那日唐楚君为何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一时也不知说点什么安慰的话。
只是在得到允许,去看一眼时安夏后,永乐王妃惊了。
这姑娘……面容怎的如此熟悉?
人有时候是这样,做个梦醒来就记不得梦里的事了。可当见到某个人,就觉得很面熟。
永乐王妃还有些不同。
她早年曾反反复复梦到一个无比尊贵的女子,在梦里她唤那女子为“太后”。
至于她和太后之间说了什么,统统不记得了。
此时一瞧,那女子除了比“太后”样貌年轻外,真就是一模一样。
她几乎脱口而出“太后”二字,幸好只在喉间滚了一圈,微微做了个口型而已。
但就是这个口型,也被站在一旁的岑鸢看到了。
他已经不惊讶,连明德帝都学会做梦了,旁人会点什么倒也不稀奇。
且他跟永乐王妃算得上熟悉。
鹿北一战时,永乐王妃押粮草入边关,被流民和敌人围堵。
他得到消息,怕是调虎离山计,不敢动用兵力,只带着拘无重夜袭长苇山,亲自去接的永乐王妃。
那一路,虽然交流得很少,但他也看出这是位非常能吃苦的奇女子。
毕竟那时,她已算年迈。
还是那句:其实都是故人呐。
他是带着多虔诚的心,去安慰人家啊。谁知一腔真诚喂了狗,这女人让人倒胃口。
但永乐王不敢说话,只垂着头听训。
明德帝跟训儿子一样训了半天后,终于拐到了重点,“既然你管不好封地,就全权交给王妃管。”
永乐王更加委屈,“本来就是王妃在管。”
“朕说的是全部!你以后完全不许插手,将管理封地的所有印章交给王妃。”
北翼有一部分王爷虽有封号,却没有封地,被集中在京城,由朝廷供养。
但各藩王在封地的实权却很大。其中有一枚印章是放在官府保管,用于日常公务。还有一枚王爷私章,则由王爷自己保管。
当有重大决策时,必须两枚印章同时加盖才生效。
永乐王再蠢,也知印章的重要性。没有了印章,他这个永乐王连话都说不上了。
可有什么办法?他刚来京城又犯事。
惹怒了明德帝,会掉脑袋。
还好他对自家王妃信任,觉得王妃对自己生死一条心。
永乐王妃知,从这刻起,一切都不同了。以前办一件事有多艰辛,难以形容。
很多人知永乐王性子软,耳朵也软,都会从这里下手,将她想下达的政令拦腰斩断。
毕竟大多数利于百姓的措施,多少都会动到某些官员的利益,推行起来是层层阻力。
永乐王妃得耗时费力许久,才能说通王爷。这一耽误,又不知费去多少心力。
为此她事事都要哄着他,时时都要哄着他。
现在就不同了!谁哄谁还不一定呢。她能自己说了算,自己拍板做主了,永乐王形同虚设。
永乐王妃心头大定,上前一步为永乐王求情,“王爷也是被常山伯府下套才上当受骗,求皇上开恩。”
面子功夫还是要做的,虽然她心里希望最好把永乐王关一辈子别来烦她。
明德帝没打算真关永乐王一年,本来就留了余地给王妃求情。
不然还要管这厮一年的饭菜,不划算啊。
“既然王妃替你求情,朕便只关你一个月。这一个月,你好生在牢里反省,修身养性。反省得不好,朕会发配你去漠州流放。”
永乐王乐坏了。哈!还是得王妃疼我!
一年变一个月!能接受,太能接受了。
其实一个月,本来就是明德帝的期限。
如此永乐王纳侧妃的闹剧就此打住,不过是一场笑话而已。永乐王妃翻云覆雨间,轻描淡写破了这个局。
而王妃将永乐郡的管理经验整理成册,功劳显著,被明德帝封为理国夫人。
有安国夫人和凌云夫人的例子在先,且这两位目前已和男子一样入仕,众人皆习以为常。
那么再出来个理国夫人,就不会让人多难接受了。加之又有前面的铺垫,朝廷上下都是一派和谐,纷纷恭喜理国夫人。
只是因为永乐王现在还关在牢里,这恭喜便也没敢太大张旗鼓。
最让人拍手称快的,是常山伯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宋世光和宋平妍因心怀不轨,给皇室成员下套,对皇族不敬,纷纷下狱待判。
常山伯夫妇知情未尽阻止之责,对儿女管束不力,除了被罚银外,还被贬为了庶人。
换句话说,伯爷从此不是伯爷,伯夫人也不再是伯夫人。
原本这都算好的,可他们不甘心啊。一辈子高高在上惯了,一下变成庶人怎么接受得了?
宣诏那日,常山伯夫妇呼天抢地,撒泼打滚。便是又因其对皇上不敬,心生怨怼而传开后,明德帝火速降下一旨:夫妇二人流放边疆,即日起程。
常山伯府降为常山子爵府,爵位也易了主。明德帝将爵位给了宋世光的二叔宋承泽。
宋承泽是最新提拔起来的户部官员,自来不齿大哥一家,二十年前就分了家,早就不来往。
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一天自己莫名袭了爵。
宋承泽不知道的是,他的名字早在明德帝记录美梦的册子上。他只是觉得,只要肯努力,终有一天会被看见。
不得不说,明德帝这一波处置雷霆万钧,铁血手腕,却又令人信服。
他没有牵连宋家旁人,反倒是把爵位给了宋承泽。这就给了京城权贵一个信息,曾经的株连是真正过去了。
京城权贵更知,没有了皇太后掣肘的明德帝,如今已放开手脚,要大展宏图。
大家最好都把心思放在政务上,夹起尾巴做人。否则常山伯府就是现世下场。
永乐王妃这趟来京城十分圆满,也很快要离京了。她启程前一日,应唐楚君邀请来了余生阁做客。
她已从各个方面了解到关于唐楚君一双儿女的逸事,心里很是感慨。
所以今日她做客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想见见唐楚君那个女儿时安夏。
竟然得知,这小姑娘昏迷多日不醒,如今还有太医就住在府里专职研究其病情。
永乐王妃方想起那日唐楚君为何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一时也不知说点什么安慰的话。
只是在得到允许,去看一眼时安夏后,永乐王妃惊了。
这姑娘……面容怎的如此熟悉?
人有时候是这样,做个梦醒来就记不得梦里的事了。可当见到某个人,就觉得很面熟。
永乐王妃还有些不同。
她早年曾反反复复梦到一个无比尊贵的女子,在梦里她唤那女子为“太后”。
至于她和太后之间说了什么,统统不记得了。
此时一瞧,那女子除了比“太后”样貌年轻外,真就是一模一样。
她几乎脱口而出“太后”二字,幸好只在喉间滚了一圈,微微做了个口型而已。
但就是这个口型,也被站在一旁的岑鸢看到了。
他已经不惊讶,连明德帝都学会做梦了,旁人会点什么倒也不稀奇。
且他跟永乐王妃算得上熟悉。
鹿北一战时,永乐王妃押粮草入边关,被流民和敌人围堵。
他得到消息,怕是调虎离山计,不敢动用兵力,只带着拘无重夜袭长苇山,亲自去接的永乐王妃。
那一路,虽然交流得很少,但他也看出这是位非常能吃苦的奇女子。
毕竟那时,她已算年迈。
还是那句:其实都是故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