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回到古代当太傅 > 第36章 就不能稍微真诚一点儿

回到古代当太傅 第36章 就不能稍微真诚一点儿

    清俊的女公子听了直点头,说的好。这么说的话,自己还是能记下来转述给皇帝听的。

    反方奋起驳斥,语言犀利,引经据典,女公子秀气的眉毛越皱越紧,围坐在她身旁的贵公子们和她基本一个表情,不知道是恼怒反方说的不对,还是恼他们说的太文绉绉,自己记不住?

    王源一边听辩论,一边欣赏他们的表情,还不时地端着茶杯续茶,喝的有滋有味。

    突然,清俊的女公子唰的一声打开了手里的折扇,将扇子摇的哗啦呼啦的,低声问:“你们谁听明白了?那个太学的学子都说的是啥意思,给复述一下。”

    不然人就丢大了,信誓旦旦地跑来听辩论,说要一字不落地转述给皇帝听的,现在可好,别说转述,听都听不明白。

    那说的古语云,云的是什么东西,诗云,又云的是什么东西,还有前前朝里发生过那么有名的事情吗?

    女公子看着一溜贵公子们,不是低头吹茶,就是认真整理衣袖,还有顾左右而言它,甚至还有两个拧眉静心在听辩论的样子,只是脸上的表情有点儿一言难尽。

    众人:公主啊,你不知道咱们这些人的水平吗?连个太学都考不进去,能进国子监那不是得了父兄的荫庇吗?你问咱们这些草包这么高深的问题,是想难为谁呢?

    公主也就是女公子,气得喝了一口茶降火,没想到入口的茶水又苦又涩,一下子不知道是吐出去呢还是咽下去,鼓着腮帮子不知所措。

    那个少年一直在喝茶,还一脸享受的样子,为什么自己的茶这么难喝?

    身后的面白无须的少年赶紧掏出帕子捂在公主嘴上,公主低头将嘴里苦涩的茶水吐掉,什么文昌楼,名气这么大,奉个茶咋这么难喝?

    不明所以的文昌楼掌柜:文昌楼里次等茶一直是这个味,绝对没有用更次一等的替换。

    主要是掌柜的也不知道自己后厨的偏厅,平素一年都不去看的偏僻之所,今日会来这么多身份贵重的客人。

    所以连个服侍的小二都没有,王源续茶都是自己端着杯子到外面接的。好在是在后厨旁边,接个水方便得很。

    此刻估计也就只有王源能面色不变地继续饮茶听辩论了。

    公主吐掉嘴里的茶水,也没心思看一溜贵公子奇奇怪怪的动作,起身走过去坐在了王源的旁边,好奇地看着这个布衣小子,长得倒是挺干净的。

    轻声道:“喂,你叫什么?你能听懂他们说的都是啥意思吗?”

    王源眨了眨眼,显然这个女公子身份不低,那一溜的贵公子身份估计也不低,自己说是个举人的话,应该不会被敌视吧?毕竟都是贵公子呢!

    于是王源笑着道:“也不是都能听懂,在下就是一介举人,还没考进士,这国子监和太学里辩论的双方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在下也就是听听。”

    公主点头道:“没想到真才实学是这个样子的,说的话本宫、本公子都听不太懂,你能不能给我讲解一二?”

    一双大大的水灵灵的大眼睛期盼地看着自己,王源默默又喝了口茶,确定心无波澜后,为难地道:

    “暂时还不行,得等听完,看看到底是哪方更胜一筹,能辩赢才好于你细说。现在双方正干仗的起劲呢。”

    说完不再理睬女公子,自己得好好听听,整个大魏里最高学府的前二,中的佼佼者是个什么水平才行。

    结果一等就等到了午饭时分,众人饥肠辘辘,但文昌楼里的辩论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王源不知道喝了多少茶水,又从后厨的大娘那里淘了盘多余的点心,边吃边喝,很是享受。

    除此之外,也就身边那个布衣学子还能继续听下去,据说是文昌楼掌柜的远房亲戚,只是个秀才的功名,家境贫寒,买不起文昌楼里正座的票,走了后门。

    其余人干什么的都有,就是不敢发出声响。女公子坐在王源旁边,间歇的时候王源会以最简短的话语给概括一下战况。

    女公子学着王源的样子,只是喝的却是身后那个面白无须的青年从外面带进来的茶水和点心。

    “如此说来,还是国子监的监生学问更胜一筹,这是要赢的节奏?”

    女公子一句话,让昏昏欲睡的众人来了精神,从来不知道来听个激烈的辩论会,会把自己听得无聊的要抠脚趾头,却还不能失仪,不能走。

    坐了将近两个时辰,连杯好茶都没有,满肚子饿的咕咕叫,还得维持翩翩公子的风度,真是太难了。

    王源笑着道:“不能如此说,国子监和太学的学子都学富五车,胜负只在辩题这里。

    其实这个辩题不完全,很难说清到底是反方说得对,还是正方说的对,得有前提才好说清。

    难就难在国子监祭酒老先生没有说清楚这个前提,导致辩论持续了这么久,很多话都是废话,但是照样很有意思,公子好好听听,能长不少见识。”

    女公子皱了皱眉:“你说的准不准?可别胡诌,为了这场辩论,国子监上下准备了两个月呢,为的就是决定国子监和太学到底哪边的学子更优秀。

    下个月西疆来使,会与我大魏交流学问,本次胜出的一方才有资格代表我大魏出战。”

    王源吃惊,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搞的声势浩大,只是:“就不能两边都选吗?至少国子监和太学主辩的两位,才学上不相上下,两人均出战不是更好?”

    女公子叹口气道:“我也这么想,皇兄,哦,我哥哥也这么想,但是国子监和太学就是挑葱的见不得卖蒜的,是不可能和和气气地站在一起的。所以才有了辩论赛,谁赢谁上。”

    王源喝了口茶:“哦,那可真是可惜了。”

    众人望着脸上带笑,却说着可惜的王源,你就不能稍微真诚一点儿,带个伤感的语气说着话也行呀?瞧着不咸不淡的,需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