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回到古代当太傅 > 第212章 压轴好戏

回到古代当太傅 第212章 压轴好戏

    还肖想着成为威远侯府的女主人?

    说什么非姬无良不嫁,但姬无良是谁?

    能看上她?

    还谁劝都不听,再作下去,就连他父母都会放弃她。

    “多事!表妹管好自己的嘴,不然还是回府去吧。”

    惠清大长公主不想理睬这个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威远侯”三个字就发神经的表妹。

    齐连枝抿了抿唇,她也管不住自己,明知道不可能,也想随便找个父母看中的人嫁了。

    毕竟十七岁了,说出去都是老老的老姑娘了,也就是娘疼她,才多容了她几年。

    自己的情况不对,也找太医看过,就是没看出什么来。

    可就是跟被下了降头一样,对别的男子厌恶得紧,只有姬无良让她眼里心里始终开着桃花。

    从十四岁开始被母亲知道了自己的心思,母亲就开始强制自己相亲,只是一看到对方,恶心感压也压不住。

    情况轻的,也就是难受的脸色寡白,不停地犯恶心,给人看上去就是身体明显不适,看不中也在情理之中。

    严重的一次,因为对方太热情靠自己太近了,直接忍不住吐了。

    更严重的是,对方离自己远点儿,她全身不适、怎么也止不住的吐就奇迹般的好了……

    于是,对方黑沉着脸甩袖而去,任凭自己如何解释都无用,直接就结了仇。

    有了那一遭,吓得母亲再也不敢让自己出去相看。

    这几年药也吃了,大夫也看了,就是没搞明白自己这到底是怎么了?

    小的时候都是正常的,和自家兄弟关系都好着,好像就是十二岁那年见过姬无良一面后,突然间就萌生了一种非卿不嫁的奇怪念头。

    而且一朝发芽,就根深蒂固。

    从此后自己就不喜欢陌生男子了,随着年岁渐长,这种情况越来越重,现在连家中的适龄兄长、弟弟们都见不得了,一见就胸口翻滚着恶心感。

    其他事情上自己都是个正常人,只要不见面,说说谁家公子也是可以的。

    见见超龄的或是小孩子也是能忍受的,对于年轻男子,只要脑子里想一想男子的面容、身形,就立刻不好了。

    眼看着母亲看着自己时眼里的温度逐渐下降,现在是连看都不想看到自己。

    估计再没有办法的话,到年底时自己不是病故,就是找个犄角旮旯的庵堂,从此青灯古佛一辈子了。

    唉!

    自己长得花容月貌的,就是这奇奇怪怪的病,闹的全京城都知道镇北侯家有个嫁不出去的大龄剩女了。

    自己也不愿意出来丢人,可谁让她听到了表姐来请嫂嫂们闲聊,说什么新开张的缀锦楼多么多么稀奇,诗词、歌舞、说书的都太吸引人了。

    禀报的丫鬟随意说了句“顾太傅受威远侯邀请,正在组织一场关于联姻的辩论”就完了……

    齐连枝手里搅弄着一方粉色的帕子,上面只在边角绣了一只蜻蜓,绣工出色,配色新颖,用料却只是一般的光影纱。

    齐连枝低着头,不看应该就不会难受。

    跟着李芍药从留好的女客通道直接上了三楼,倒是一路上都没有什么男子,齐连枝控制着眼睛不看李芍药,平安上楼。

    三楼只有四个女侍,是王源想着三楼迟早要招待女客,提前买的,买来后放在缀锦楼交给田芙蓉调教。

    目前只有四个,剩下的还在调教中,两个分在了惠安长公主和小皇子那个天子一号雅间,两个在隔壁,天字二号门口。

    见到一行贵人屈膝行礼后打开了雅间的大门。

    雅间装修不算多豪华,但布局雅致,用料讲究,一花一草都别有生趣,一水的酸枝木家具。

    配着深灰色菱形暗纹绣湛蓝色福字的坐垫,富贵花开的果盘,红粉金三色衬托,将盘中的果子衬的鲜活水灵,看上一眼就想咬上一口。

    细白的茶壶是上好的天青色花色,盛着刚刚泡好的玫瑰花茶,加入了蜂蜜果胶,一股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

    他们从后门进入,前门是一溜镂空的窗格,只是比一般的窗格大了许多。

    一整面奶白色的月光纱将窗户遮挡,内里一排高椅上垫着四指厚的棉垫,两侧各摆了两个冰盆。

    惠清大长公主还在纠结为什么自己是大长公主,却只能进天字二号雅间?

    身边的齐府里的表姐、表妹、以及表嫂都已经呼啦啦地进去了。

    透过月光纱外面的情况一览无余。此时高台上正在开演今日最后的特别节目:舞台剧《定风波》。

    王源想开缀锦楼的初衷就是想借着《定风波》的热度挣几个快钱。

    谁知道一再耽搁,到现在《定风波》的热度逐渐褪去,都要被忘机阁新出的话本子代替了,才姗姗来迟。

    只是,王源要做,自然就要做到精品。

    迟了没关系,压轴的自然是最好的!

    而且,盗用古人的诗词这件事情必须澄清!

    虽然当时说出来还被柴济川不信、不喜,但不是自己的,总要公开声明一下。

    那《定风波》是大文豪苏轼的,可不是他王源的。

    场中一群书生模样的文人一起相邀游湖,一人一句诗词,吟诵的朗朗上口,让在座的文人一个个双眼放光。

    晴朗的天气逐渐转阴,游兴正浓的众人都有股败兴之感,一个个匆匆离去。

    正中那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却望了望头顶的阴云,接过随从手里的蓑衣披在身上。

    任凭突然而至的暴风吹打,和骤雨林落,中年人仿似毫不在意,脚下的步伐没有一丝迟滞。

    手里拄着拐杖脚下不停,稳稳地继续向上而行。

    时而张望,时而缓行,时而低啸。

    豪放不羁的男低音,带着歌曲的韵律,仅仅一个个单音节“噢”、“啊”曲折高昂地传出去就让人感受得到愉悦。

    还有时而传出大笑,那笑声洒脱而豪迈,在缀锦楼三层内盘旋环绕。

    行的一路,走过竹林,穿过竹桥,那“当当当”竹杖轻轻敲击地面的声音清脆而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