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回到古代当太傅 > 第227章 阶段性的成功

回到古代当太傅 第227章 阶段性的成功

    皇帝赏赐无外乎就是一些金银和绸缎,又感念了王源在促成两国联姻的大事上的功劳,然后又给升官了!

    不过这次只是只升了一阶,成了翰林院侍讲学士,从五品。

    重点是,每旬要到上书房给皇子讲一节课!

    这是翰林院大学士才能有的殊荣。只是大学士需要每日都要在上书房讲课。

    现在上书房里主要是小皇子,年底就三岁了。

    皇家的孩子启蒙早,好在皇宫就这么一根独苗苗,皇帝和皇后两人看得跟眼珠子似的,没有人敢动歪心思。

    就是太后,和皇帝夺权归夺权,皇室的独苗那可得护好了。

    多次交代宫人务必护好小皇子的命。无论如何,得有个皇嗣才行。

    承载的太多,小皇子正经的童年就没了,启蒙的课都上了半年了,效果不怎么样。

    几个授课的大学士都有自己的清高和坚持,授课的模式调整了又调整,可还是枯燥的很。

    小皇子太小,听不懂他们高深富含大义的讲解,倒是大一些的孩子能听懂,但皇子听不明白、不想听却是硬伤。

    不敢说等小皇子再大一些再开蒙,又不能不讲,久而久之,就破罐子破摔了,以顾大学士为首的几个大学士,真的是只负责讲,不负责效果。

    大不了等明年小皇子大一点后,把课再讲一遍就是了,自己这些人给皇子上课一点儿都不觉得累。

    皇帝偷着看了几次也都无奈地摇头,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

    翰林院里学问最好的、最好为人师的都讲过课了,自家儿子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里总是一团迷雾,能乖乖坐着就已经是万分了得了。

    不然皇帝爹也不会总怕他再溜出去胡闹。

    于是,就有了王源的殊荣,这也有赖于他的忘机阁开张后,“王老师”的名头的不胫而走的缘故。

    王源听着听雨给他普及的知识有些怔愣,真的,就这样莫名其妙、误打误撞的、就给小皇子当上老师了?!

    虽然只是个业余的,在现代就是类似于最边缘化的副科,但这名头是担上了!

    “叮咚,恭喜宿主在成为太傅的路上跨越了一大步,省略了中间很多小步骤,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奖励经验点300点,随机奖励《幼学琼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奖励玲珑背心一件。”

    王源看了眼自己八立方的空间里放着的一个乳白色透明的无袖背心,上护住喉结以下,下能遮到髂骨,但是透明的!

    王源嘴角抽了抽,这么现代的衣服,就是以前她都穿不出去,更遑论现在?

    系统道:“宿主不要短视!系统出品都是精品!

    玲珑背心不但能重塑体型,还是一件护甲,胸腹全护,就算再有意外,只要不伤了脑子,短腿断胳膊的,都能活。”

    王源无语,这是好话还是诅咒呢?

    系统:“检测到升级的书架已经满了,是否升级?”

    王源:“升吧。”

    无所谓,反正自己最多就是兑换些粮食蔬菜种子,再多的也用不起。

    额外给的倒是好,书还可以费些心力,抄写或者默写下来,倒换成现在能用的。

    其他东西却都不能见光,偶尔一件还能遮掩一二,用的多了,别一不小心被人窥伺到,给当成妖孽烧了。

    生活恢复平静,王源忙着读书、誊抄、出书,反正“王老师”已经慢慢地有了些名声,自然不能歇力。

    自己的太傅路,还需“王老师”不断累积名声。

    忘机阁的生意回落,各位抄书的先生终于缓了一口气,前前后后一个多月,觉的手都要抄断了。

    可看看荷包里的银子,又一个个又精神百倍,撸起袖子继续抄写。

    缀锦楼过了开张的几日红火期,生意还是红火的不行。

    最忙碌的是听风,新领的差事要重建京城信息网,工作不是一般的大,好在姬无良支持,调了不少好手给听风。

    王源倒是放心的很,经历这么多,姬无良和自己算是绑的死死的,若真有连坐什么的,绝对是谁也跑不了谁。

    而且,有李芍药在里面盯着,不但男人的消息,女人和后院的消息都灵通了许多。

    冰铺也开张了,东城开了一间,二两银子一块,和其他冰铺一样的价格,就是冰块做的大了一圈,买一百块送十块,买两百块送二十块,以此类推。

    还接受预定和送货上门服务,一时之间虽然没有挤倒另一家冰铺,但对其冲击很大。

    只是那家冰铺也只是干看着,既没有跟风推行更加优惠的政策,也不效仿加强服务内容,任凭自家的生意被新开的冰铺抢走一大半。

    在西城也开了一间铺子,还是姬无良的店铺代卖,只是价格便宜了很多,正常冰块大小。

    一两五钱银子一块,买五十块优惠五两,买一百块优惠十两,以此类推。

    没有上限,主打的就是要多少有多少的感觉,五十块以上接受预定和送货服务,直接将西城原有的两家冰铺整懵了。

    两家既想抢回市场,又不敢跟风,这冰都是去年冬季一直存在来的,这成本高着呢。

    而且存货也不多了,今年热的很,冰用得快,都眼看着撑不到八月了。

    本来都准备好要涨价的,物以稀为贵,和另一家都商量好了,没想到就被新开的冰铺打了个措手不及。

    问题是连个名字都没有,只是寄卖就抢了他们几乎全部的生意。

    就放在那间要死不活、但就是能扛住不倒闭的馄饨铺子里卖。

    结果把那馄饨店老板给忙得连馄饨都不做了,专卖冰了,小商贩的做法他们看不上,但多了也看得眼红。

    本来他们是不散卖的,最低也是十块冰起步,都是整十整十地卖。

    这家倒好,一块冰也是卖。

    西城大,小商小贩多,小富之家有,中富的也不少,财大气粗的更有,还不乏四品官以下的所有官员以及官员庞大的家眷队伍。

    就连北城居住的一群翰林、学士、夫子什么的,都遣了家奴来买或是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