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回到古代当太傅 > 第250章 不能放弃侯府嫡女的尊荣

回到古代当太傅 第250章 不能放弃侯府嫡女的尊荣

    听风咋舌,百人?

    “公子可知道,百人是个什么概念?得花多少钱买人?”

    王源皱眉,买人?

    不必!

    “你尽快通知师傅,让他从北地旱情最重的州府里走一圈,饥荒之年,一百来个小子也就是几袋子粮食的事情。

    只是要善待那些孩子们,别弄出人命,不适合当暗卫的,就都弄到我的西山村。

    本公子虽然不养闲人,但只要过来了,就不会发生饿死人的事,也不会有闲饭给闲人吃。”

    听风激动地应了声“是”,好多年了,没有暗卫的补给,普通侍卫的水准高不高的不想说,忠诚度实在是堪忧。

    听风走了,带走了一千两银票,以前姬无良要准备很久的财富,对于现在的王源来说,就是九牛一毛!

    同时找了手底下最会打探的探子秘密前往重庆府,务必搞清楚铁矿的真实情况。

    王源只是怀疑,到了听风这里就是肯定了,公子从来不说没影子的话,既然说了,重庆府里就必然有铁矿!

    王源对着舆图看了许久,看了看自己的腿。

    这腿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好,才能自己走出去好好看看,往后的路该往何处走才对。

    三天时间流逝,王源关在书房里,一张张纸上记录了杂乱的信息,被收在了系统空间里。

    也将《易经》从头看到了尾,好似明白了一些,又好似隔山隔海的看不真切。

    王源联系系统,要借书。

    攒了那么多的知识点,是可以在系统商城里借书的,但要求每借一本就得亲手抄录一本放入升级的书架。

    系统升了两级后再升级的难度明显加大,知识点得达到一千五,系统书架上得有七百五十本书才能升级。

    说不好,这一级就是终极了。

    好在升级了后的系统功能基本齐全了,空间增大到3m*3m*3m的27个立方,已经足够大了。

    还能借书,就是消耗知识点,一本书消耗两个知识点。

    手抄本成书一本,至少得10个知识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就是没时间。

    能兑换物品,兑换的品种相当广泛了,但就是一个字:贵!

    消耗经验点,就是经验点总不够。

    经验点得靠自己主动输出文化才能得来,别看忘机阁和缀锦楼走的都是文化人的路子,但卖的书、唱的词曲计算是自己写的、编的,但都用来娱乐或是赚钱的,目的不纯,不算经验点。

    想赚取经验点,得王源现身说法才顶用。

    而谁会给王源营造那么好的氛围讲课呢?

    只有今日上书房一行,七个小孩子,两个时辰的课,奖励了140经验点。所以想要过得富裕,还得当夫子!

    还有就是贡献点终于有了用处,可以兑换大型物件,比如轮椅,消耗两个知识点就能得到了,不贵,但王源总共才有16个贡献点,舍不得用。

    想要获得贡献点就还得着书立说,让看书的人从中获得点拨、洞悟什么的,在科举时有所帮助就能获得。

    现在三试(院试-乡试-会试)不靠,最快的是乡试,今年倒是能赶上,但自己就写了两本书:《三字经》和《论语注解》,都是蒙学和幼学的书,对秋闱的帮助不大。

    这样一想,王源觉的自己有些分身乏术,想要有所得,就得不停地看书、抄书、写书!

    除非想躺平,但是现在不具备躺平的条件!

    王源撸了撸袖子,多大点儿事?

    干了!

    想当年砖头厚的大部头,哪年不看个三四本的?

    这里的书,看着厚,其实页数真不多,一页的字更不多!

    都是斗大的字,一页能写多少个?

    就是理解起来费点子力气,不过自己先见之明,强化了理解力!

    王源埋头看书、抄书中,别说,看一遍后再抄一遍,一个个字从自己笔尖流淌而出时,这理解力和单纯只读书完全不一样!

    从想到写下来,不自觉的理解就有深刻了一个台阶,至少《易经》的第一篇他写了三天还没写完。

    反倒是借了好多本玄学的书一本本研究,薄薄的书页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注释。

    王源叹了口气,怪不得写书时字大如斗,字要是写小了,注解就没地方,不够写……

    第五天,听风和李芍药双双来到了圣贤居,回复关于齐连枝的调查结果。

    两人落座,先说了下缀锦楼的经营情况,王源让田芙蓉上了厨房做的果茶和糕点。

    听风道:“齐连枝是齐旺祖的唯一嫡女,府中还有三个庶女,两个已经嫁人,一个还小,是侧夫人所出。

    侯夫人王氏不管庶子女婚事,所有庶子女都是侧夫人和各位姨娘张罗。”

    侯夫人王氏是河南府商丘的大世家王家嫡女,王家世代书香之家,王夫人是王家家主嫡次女。

    十四岁回京探亲时被镇北侯相中,不顾太后和众人反对结成了亲事。

    婚后王夫人一连生了三个嫡子,地位稳固,让不久进门的侧夫人望尘莫及。

    遂使了些手段,让镇北侯在王夫人产后迷上了个小妾,然后妾室的一个庶女出生了。

    镇北侯喜欢女儿,王夫人心生不满,于是带着刚一岁的小儿子和四岁的二儿子回了娘家。那时还是老镇北侯当家。

    齐旺祖空闲时间多,王夫人回商丘后曾去接过几次,但王夫人见不得镇北侯府内齐旺祖一堆的妾室,不愿意回侯府。

    商丘也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和山东府相邻,都是文学的发源地,想要让两个儿子在商丘这里上学。

    两人意见相左,一来二去的,王夫人发现自己又怀孕了,本来打算就在商丘生产的。

    但没有哪家嫁出去的姑奶奶在娘家生产的,尤其当知道自己怀的这胎八成是女儿时,王夫人立刻改变了主意。

    好不容易有了嫡女,自然不能放弃侯府嫡女的尊荣。

    于是打道回京。

    王夫人怀孕五月,又加上路途遥远,走得慢,好不容易到了京城附近,一下子就听到镇北侯二小姐出生了,镇北侯府摆了流水宴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