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婚当日被悔婚,我当场改嫁他叔 > 第143章 有意求购

大婚当日被悔婚,我当场改嫁他叔 第143章 有意求购

    昨日郑大夫托陈云山给她捎了口信,说有事要与她相商。

    正好两人在去府试前,准备再回一趟娘家,遂今日一早,两人便出了门。

    他们先是去了城中仁医堂,夫妻二人一进药铺,便见柜台处排着两队,一名药童这在出售牙粉。

    另一边的小郑大夫正忙碌地穿梭在货架之间,为另一队的顾客抓药材,称重打包。

    而此时的郑大夫,则在问诊病人。

    整个药铺,看着忙碌,却一直秩序井然。

    夫妻两人在药铺的一角找了位置坐下,见郑大夫正忙碌地为一位老者诊脉,他神情专注,不时与老者交谈几句,询问病情。

    夫妻两人不好打扰郑大夫,静静地等待着。

    过了约一刻钟,郑大夫终于看完手头上的病人,忙起身迎上两人。

    “让两位久等了,请随我来。”说罢,将两人引到内室。

    郑大夫满脸笑容地将两人请进内室,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账册和一张六十两的银票,放在桌上后轻轻推到两人面前。

    \"这是这次售卖牙粉宋娘子所得的那部分以及详细账目,请二位过目。\" 郑大夫语气诚恳地说道。

    宋喜乐没想到仅仅大半月的时间,她竟是能分到六十两之多。

    她好奇地接过账册,快速浏览了一下上面的账目,里面详细记录了牙粉的销量、成本和利润。

    “真是没想到,这牙粉的生意竟这般好,仅仅半个月时间就能取得如此可观的收益!”

    郑大夫满脸笑意的颔首:“还是宋娘子有远见呐!当初我还犹豫暂且不做高价牙粉,生怕价格太高会无人问津,卖不出去呢!没想到如今却是供不应求。”

    “如今看来,其中大半利润都来自于高价牙粉,这一切多亏了二位帮忙走门路,不然这牙粉哪里能这般快传扬的人尽皆知。”

    他顿了顿继续道:“今日将两位请来,是想同宋娘子说一件事的!”

    见宋喜乐清亮的目光看过来,他有些不好意思,脸上带着一丝为难的神色,缓缓开口:“不瞒两位,我府城本家的药铺也知道了我手中有这样的方子,他们属意这方子,表示对这方子很感兴趣,有意购买。”

    说到这里,郑大夫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宋喜乐的脸色,见她并未生气。

    他接着解释道:“只是这牙粉方子我们事先有所约定,我自然不能私自做主。遂我想问一问宋娘子可有想法,若是宋娘子不愿意,那我便回绝了他们。”

    宋喜乐听完郑大夫的话,心中略一思忖,开口问道:“我倒是没什么,关键看郑大夫您愿不愿意?”

    宋喜乐原本的意图除了赚钱,便是让牙粉惠及南云县百姓,这才寻了仁医堂合作。

    现在有其他医馆想买此方,只要郑大夫没意见,她是自己没什么意见。

    且这方子一年后,本也不是她的了,这于她而言也算赚的。

    见宋喜乐没有不悦,郑大夫不由松了一口气,“我主要考虑娘子的想法,毕竟这方子现在还有娘子一份。”

    “不知娘子心里预期是多少?我这就修书一封回复。”

    宋喜乐想到后日,自己便要出发去府城,于是开口道:“郑大夫不如将这信件给我,正好过几日我便要陪云右去府城,到时候直接上门详谈,岂不更方便!”

    郑大夫恍然大悟,这才想起陈云右要去府城参加府试。

    他连连点头,“如此,正好,两位稍等,待我修书一封给娘子!”

    一盏茶后,夫妻两人辞别了郑大夫,又在城中采买了些许吃食,提着东西直接出了城。

    两人一出城,直接走向停在城下的驴车,驴车旁边,一个满脸皱纹、皮肤黝黑的老汉正招揽着过往的行人。

    年景不好,许多家里有车的人家,为了赚些钱贴补家用,便会拉着自家的牲口车,来城下揽客。

    只是大家的手头都不宽裕,若非情非得已,百姓们宁愿自己走,也不愿意花钱坐车。

    遂陈云右上前一打听,表示可以多出几文钱,问老汉现在走不走?

    那老汉想也不想便答应了。

    现在在城外等客的驴车也多了,有时候莫说客人加钱,但凡客人不愿意多等,只要路途不远,他们也是愿意走的!

    哎,实在是钱太难赚了!

    赶车的老汉不时地挥动着鞭子,催促着驴子前行,眼下不过才辰时,头顶上的太阳,便炙热的可怕。

    烈日无情地炙烤着大地,连空气仿佛都变的炙热,形成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

    沿途的树叶,原本应是生机勃勃,却在持续的高温干旱下,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田地里的麦苗,似是被抽干了水分,也显的蔫巴巴的。

    驴车缓缓前行,一路上宋喜乐见到官道两旁田地,不少村民忙着挑水补救。尽力挽救着那些奄奄一息的庄稼,希望能在这场旱灾中保住一些收成。

    宋喜乐下意识的感慨道:“要是能下一场雨就好了!”

    赶车的老汉扬了一下手中的鞭子,叹了一口气道:“谁说不是呢,你们看这天气,越来越热,附近这两个村子因着靠着城中的大河,还能挑水补救,咱们村的水塘早就干了,庄稼已是没救了!”说罢,又叹了口气。

    宋喜乐见赶车的老汉,在提到此事时,脊背更显佝偻,心中颇不是滋味,有心安慰道:“老丈放宽心,县令大人已经组织人手寻水,挖塘,多少能缓解些旱情。”

    老汉对此并不抱有太大希望,“县令大人虽然有心,旱情持续了小半年,水源又稀缺,即便挖塘又能寻到多少水呢?”

    他是经历过灾荒的老人,南云县这般大,哪里就能顾及的到他们村那样犄角旮旯的地方。

    宋喜乐宽慰道:“老丈,天无绝人之路。退一万步讲,哪怕最终只能挽救县中一半的粮食,只要大人能将咱们县的粮价稳住,这日子便能熬过去!”

    赶车的老汉因着宋喜乐的话心中不免升起一丝盼头。

    他甩了甩手中的鞭子,感慨道;“要真能让城中的粮价稳住,哪怕日子苦了点,那勒紧了裤腰带还是能熬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