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 > 第156章 帝王制衡之术,不如赏他个闲职?

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 第156章 帝王制衡之术,不如赏他个闲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御书房内,随着魏无期和沈琏两人各得一叠手抄册子后,便开始了翻看。

    就在目光锁定文字的一刹那,两人便不自觉沉入了其中,直接念出了声。

    甚至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目光也愈发火热,似是惊骇赵元何以写出这些看似简单却又极其深刻的教化文章。

    至于赵元身份之类的问题,早就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毫不在乎也不在意。

    可皇帝刘坤看到这一幕,却是无语至极倍显无奈!

    因为这三字经千字文,甚至还有另一册弟子规也都早已被他翻看过了。

    内容包罗万象,发人深省而又通俗易懂,远比时下朝廷推行的蒙学读物更加深刻丰富。

    单论此三册教化书籍,赵元之才已然登峰造极!

    但他可不在乎赵元是怎样写出的,更不是让这两个老大儒来研究学问的。他只要确定赵元实有大才,只要两个老家伙给出一些对于赵元身份以及封赏的合理看法!

    尤其对于赵元接触了解最多的魏无期,更是他意见参考的重点。

    “陛,陛下……!”

    眼看两个老大儒沉溺书册文字中,一旁的总管太监盛千和也是暗暗心急。

    但别说极重文道的魏无期和沈琏了,就连他初次看到这三册内容时也是深受震撼。

    短时间内,两个老家伙怕是要专注其中了。

    是以他暗暗凑近陛下耳畔小声提醒道:“已至申时,陛下养身进补的时间到了,就让两位老大儒在此阅览,陛下也好先去小憩一下?”

    刘坤微微皱眉,但旋即便点了点头,悄然起身!

    下一刻,御书房后殿。

    “你说他与魏老称以忘年之交,而魏老就真的不在意别的事情?”

    皇帝刘坤一边小口品着滋补汤羹糕点,一边若有所思地随意问道。

    一边伺候的盛千和闻言微微一怔。

    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瞟了眼前殿方向低声道:“陛下莫不是在说魏老对于奏折信函里的其他事情也有看法?”

    话说着,盛千和又摇了摇头:“奴才不知他有没有看法,他一生醉心于文道,结识赵元也不过是从以文会友开始!”

    “你个老东西……!”刘坤摇头,笑骂盛千和说了等于没说。

    盛千和连忙低头,但内心却已是暗流汹涌。

    伴君如伴虎,饭可以乱吃,但话可不能乱说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因为有时候,你随便一句话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得罪了人。

    而且陛下明显对于赵元还是不放心,就算他有大才,就算还没有查到什么。

    不过话说回来,书信奏折里的其他事,多少都和赵元有些牵连,魏无期若是与其私交深厚,不可能连丁点儿想法都没有。

    明明洞察了陛下心思,但魏无期却以陛下已有决断而一言带过!

    不过魏无期也没有说错,早在之前陛下就知道了璟仪公主的酒水生意,甚至还有意给予赵元皇商的身份,目的也是为了针对花家为朝廷谋利。

    至于璟仪公主遭遇凶险,初次陛下就已震怒,打算下旨剿匪!

    但后来得到山匪背后还有景家以及太子牵扯的消息,便又想看看景家和太子的企图。

    何况赵元因为璟仪公主也牵连其中,陛下也想考验一下赵元如何应对。

    毕竟能以布衣之身帮助朝廷安置流民的人,不该只有才学和书生意气才对。

    而且陛下静观其变的决定背后另有私心,不仅是在考验赵元,更是在试探。

    因为现在,镇国侯爷赵乾曾经残存的一些追随者已经出现在了赵元身边。这一点儿已经从公主殿下最新的密函奏报中得以知晓,但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陛下并不打算理会。

    但魏无期可是前朝的文道大儒,又怎会在乎赵元是个什么身份?

    所以他不会有看法,或者就算有看法也不会随意出口发表意见。

    “那你再说说,这次永宁发生四十九口人命大案,为何县令和其他官员都没有上奏?”

    盛千和正想着,用完了汤羹的皇帝刘坤擦了擦嘴又问道:“若非璟仪公主来信,朕岂非连这也不得而知?”

    盛千和嘴角不由抽了抽,因为这事儿连闻百里都没有向他汇报。

    严格说来,这也是他的失察,不过想来这或许是公主殿下的主意。

    是以他目光一转,委婉道:“有公主殿下亲笔密函,他们又岂敢再次重复上奏!”

    “重复上奏?”

    此言一出,皇帝刘坤险些没没忍住把手里擦嘴的帕子直接丢在盛千和的老脸上。

    就算县令方明德有公主殿下授意不报,但其他官员呢?

    虽然他知道下面官员有时为了政绩,隐瞒不报甚至欺上瞒下都是常事,已是沉疴恶疾。

    但地方发生大事,各级官员各自奏报这也是惯例,目的就是为了供皇帝进行对比甄别。

    可没想到这个不想得罪人的老太监,竟能说出重复上奏的搪塞话来?

    “陛,陛下!”

    似是也察觉到了刘坤的愠怒,盛千和连忙补充又道:“此事牵涉多方影响恶劣,想必是有些官员也害怕陛下知晓吧!”

    “害怕?害怕就能隐瞒不报?凉州知府和刺史也都死了么?真是好大的胆子!”

    刘坤怒极,但旋即便也熄了火气。

    因为他也才反应过来,此事怕是连知府鲁海漕甚至刺史陆山林也牵连其中了。

    “陛下,两位老先生想必已经看完……!”

    看到皇帝刘坤走神,盛千和连忙岔开话题道:“嗯,请恕奴才斗胆,奴才觉着因为赵元身份问题导致陛下封赏一直犹豫不决。而永宁暗里又是一团乱麻,倒不如果断封赏壮其声势,也好借他之手进行制衡,这样陛下便可继续静观其变。”

    “嗯?”

    似是极其意外盛千和有此远见,刘坤不由凝重起来。

    帝王之道,多为制衡之术!

    依照永宁的现状,早些封赏决断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是以他想了想起身走到后殿窗边,负手望向外面道:“那你倒是说说,若真要封赏,朕该给他赐个什么官爵的好?”

    “再请陛下恕奴才斗胆!”

    眼看刘坤没有制止,盛千和壮着胆子又道:“依那赵元的表现,封官怕是行不通,不如赏他个闲职。”

    “闲职?”

    刘坤皱眉:“什么闲职既能让他欣然接受,又能让他有实力与各方博弈呢?”